浑源县
浑源县,行政区划属山西省大同市,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东接广灵县,西毗应县,东南部以恒山与灵丘县、繁峙县分界,北面由六棱山自然保护区与云州区、阳高县相连。全县国土总面积为196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4.3万,常住人口23.77万人。辖6镇10乡213个行政村、11个社区,县政府驻永安镇。浑源县是山西省的双拥模范县。
浑源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西汉时称崞县,唐定名浑源,因浑河发源于县境内,故名浑源县。浑源县地处黄土高原的边缘地带,地貌类型复杂,结构多样,属于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地跨海河流域的永定河、大清河两大水系,浑河是永定河上游桑干河的一级支流,是浑源县第一大河;唐河是大清河的南支流,是浑源县第二大河。
1993年,浑源县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县现存不可移动文物387处,有文保单位30处(国家级7处、省级9处、市级5处、县级9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68项(省级8项、市级7项、县级53项)。浑源县内的北岳恒山在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02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9年,北岳恒山被成功列入“国家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名录”“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2020年2月27日,经山西省研究同意,浑源县退出贫困县。2022年,浑源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69020万元,增速0.6%。
历史沿革
浑源县在夏商时期,属于冀州,西周时期是以恒山镇属于太原市。发展到春秋时,属于代国,秦朝,秦始皇始置县,称为原平市,属雁门郡。不久改称平舒,属代郡。西汉,设置县、平舒二县,分属雁门郡和代郡,后两县合并为崞县,属恒山郡。东汉建武年间,废崞县,置常山关。三国时期,曹魏复置崞县,晋朝,刘琨不以崞县为名,以赵代王嘉拓跋猗卢。北魏时期,设置崞山县,隶属司州,是京内地,到了唐朝初期是云中郡属地,后来析出设立浑源县,隶属于应洲,因为位置处于浑河源头,因此名为浑源。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改为浑元县,属应州,后晋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为贿赂辽朝,浑源县随之并入辽。金朝灭了辽之后,浑源归属金,在贞祐二年(1214年)升为浑源州,设置县,隶属西京路。元朝初期,将浑源县改为恒阴县,一直到元朝四年以省并入浑源洲,属于大同府。明朝和清朝以元朝设置为主,未有改变。民国元年(1912年),将洲废除给为县,属于雁门道。抗日战争时期,浑源县境内南北山区是为抗日根据地,在1938年2月,成立了浑源县人民政府,隶属于我冀晋五分区察南办事处冀晋行署雁北专署。1945年浑源县全县解放。1949年划归察哈尔省。1952年11月察省撤销,复归山西省雁北专署。1956年属晋北专署。1958年与广灵县合并,一年后又分治。1961年归雁北专署。1979年属山西省雁北行署行政公署。国务院1993年6月25日批准撤销雁北地区,此县划归大同市管辖。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浑源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的大同盆地东南边缘,地处桑干河支流浑河中上游。地处北纬39°67'-39°83',东经113°72'-113°92'。东接广灵,西毗应县,东南部以恒山与灵丘、繁峙县分界,北面由六棱山与云州区、阳高县相连。总面积为1968平方公里。
气候特征
浑源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界限明显。春季干旱,升温较快;夏季短暂,温热多雨;秋季凉快,天清气爽;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山川坡区气候差别较大。年平均气温6.2℃,年平均降水量407毫米。全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35千卡/厘米,平均风速2.5米/秒,平均年日照量2700小时左右。无霜期平川为140天,山区为110至130天。
地形地貌
浑源县地处黄土高原的边缘地带,地貌类型复杂,结构多样。南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54%;北坡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29%;川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17%。域内地势起伏较大,海拔最高属卧羊场山,主峰高达2333米,海拔最低属浑河西部河床,仅为1050米。其中恒山山脉山势陡峭,沟壑纵横,沿东北西南走向,将全县分为南北两部分,构成浑源的地貌骨架。境内河流主要有浑河、唐河两大水系,分属海河流域的桑干河水系和唐河水系。境内山脉为恒山山脉,它西衔雁门,东延燕云,两千米左右山峰并肩面立,号称108峰。全县海拔高度为1050—2333米之间。
水系特征
浑源县地跨海河流域的永定河、大清河两大水系,大小支流31条,河川年径流总量约0.873亿立方米。浑河是永定河上游桑干河的一级支流,境内干流全长62公里,流域面积1432平方公里,是浑源县第一大河;唐河是大清河的南支流,境内干流全长31公里,流域面积409平方公里,是浑源县第二大河;较大支流有荞麦川河、凌云口峪河、黑麻河、马尾河等。较大的泉水有汤头温泉、神溪泉、塔林泉、付家坡泉,较大的水库有恒山水库。浑源县水资源总量1.37亿方,可利用量1.06亿方,河川径流量0.8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0.5亿立方米。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1年,永安镇由城关镇、张庄乡合并,镇政府驻西顺街。沙圪坨镇由杨庄乡、沙圪坨镇合并,镇政府驻沙圪坨。王庄堡镇由王庄堡镇、西河口乡合并,镇政府驻王庄堡。千佛岭乡由中庄铺乡、温庄乡合并,乡政府驻千佛岭。青磁窑乡由青磁窑乡、林场乡合并,乡政府驻青磁窑。东坊城乡由荆庄乡、东坊城乡合并,乡政府驻东坊城。吴城乡由吴城乡、大洼乡合并,乡政府驻吴城。官儿乡由官儿乡、土岭乡合并,乡政府驻官儿。南榆林乡由南水头乡、北榆林乡合并,乡政府驻南榆林。黄花滩乡由黄花滩乡、官王铺乡合并,乡政府驻黄花滩。裴村乡由什义号乡更名,乡政府驻裴村。
2021年,撤销大磁窑镇、青磁窑乡,合并设立青磁窑镇。以原大磁窑镇和原青磁窑乡的行政区域为青磁窑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青磁窑村。撤销黄花滩乡,整建制并入大仁庄乡。以原黄花滩乡和原大仁庄乡的行政区域为大仁庄乡的行政区城,乡人民政府驻大仁庄村。
区划详情
截止2023年5月,浑源县辖6镇10乡(永安镇、圪坨村、蔡村镇、青磁窑镇、沙圪坨镇、王庄堡镇、东坊城乡、裴村乡、驼峰乡、西留村乡、下韩村乡、南榆林乡、吴城乡、大仁庄乡、千佛岭乡、官儿乡)213个行政村,总人口34.3万,其中县城人口12万。县政府驻永安镇。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浑源县植物主要品种有:谷子、糜子、蚕豆、豌豆、莜麦、小麦、玉米、高粱、土豆,也就是彭州洋芋、黄豆、黑豆粉等。黄芪面积33万亩。宜林面积103万亩,主要品种有华北落叶松、油松、桦树、杨柳树、经济林等。
矿藏资源
已探明矿产有44种(金属矿产11种、贵金属2种、非金属矿产31种)。储量较大的有煤炭、膨润土、沸石、花岗岩、油母页岩等。
水资源
浑源县水资源总量1.37亿方,可利用量1.06亿方,河川径流量0.8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0.5亿立方米。汤头温泉出水温度63℃,内含38种微量元素,在全国水质排队中名列第六位,堪称华北“第一泉”。
人口民族
人口
2021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浑源县常住人口为237749人。
民族
经济
综述
2021年,全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4101万元,比上年增长4.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9000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05298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19803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28%,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9.0%,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7.72%,年末全县常住人口为233718人,男女性别比例为104.54,城镇化率43.42%,全年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8%。其中食品类价格下降0.6%,服务价格上涨0.1%,工业品价格上涨2.6%,能源价格上涨10.3%,全年物价涨幅与大同市(1.1%)相差0.3个百分点。
农业
2021年,全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51.26万亩,比上年增加0.39万亩。其中,谷物种植面积42.46万亩,豆类种植面积4.47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4.3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85万亩。
2021年全县粮食产量178537.34吨,比上年增加4187.4吨,增产2.4%。其中,谷物产量160093.58吨,比上年增加2095.89吨,增产1.3%;豆类产量4104.44吨,比上年减少220.03吨,增产-5.1%;马铃薯产量14339.32吨,比上年增加2311.54吨,增产19.2%。
2021年全县肉类总产量17490.7吨,比上年增长21.5%。其中:猪肉产量11338.4吨,增长14.8%;牛肉产量2531.6吨,增长53.8%;羊肉产量2982.4吨,增长26.4%。生猪年末存栏69795头,增长31.5%;生猪出栏149601头,增长59.3%。禽蛋产量4284.3吨,增长0.5%,牛奶产量10931.6吨,下降21.4%。
工业
2021年,初步统计,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58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02亿元,实现利税1.42亿元,实现利润1.09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89亿元。
能源
2021年,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158576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9.88%;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3803.17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8.31%。
2021年,全县全社会发电量4672.77万千万时,同比增长10.10%;全社会用电总量31168.84万千瓦时,同比增长8.58%,其中,大工业用电量4458.81万千瓦时(占总用电量的14.31%),同比增长17.6%,一般工商业及其他用电量12972.78万千瓦时(占总用电量的41.62%),同比增长7.63%,农业用电量3222.92万千瓦时(占总用电量的10.34%),同比增长5.45%,居民用电量10514.33万千瓦时(占总用电量的33.73%),同比增长7.24%。
第三产业
2021年,全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22亿元,同比增长15.8%。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4.22亿元,同比增长16.3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4亿元,同比增长14.94%。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35亿元,同比增长14.14%;餐饮收入额3.22亿元,同比增长37.49%。
2021年,全县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1亿元,其中,税收收入8343万元,非税收入11707万元;财政总支出28.13亿元,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97亿元。
2021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148.60亿元,较年初增加5.18亿元,增长3.61%。各项贷款59.46亿元,较年初增加7.68亿元,增长14.83%。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96亿元,同比下降19.5%。其中,新建项目26.59亿元,同比下降20.16%;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2.37亿元,同比下降9.4%。分三次产业看,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25亿元,占固定资产完成额21.5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1.76亿元,占固定资产完成额40.6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0.94亿元,占固定资产完成额37.79%。
社会
教育事业
2021年,全年全县普通高中3所,普通初中11所,普通小学校38所(含教学点),特殊教育1所。
医疗卫生
2021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含卫生院、诊所、村卫生室)247家,其中,综合医院3家,中医医院1家,疗养院1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家。全县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232张,其中,医院床位528张,卫生院床位583张,其他卫生机构床位121张。卫生技术人员921人。
社会保障
2021年,全年全县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3749人,其中,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7131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305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4313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61226人,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9429人。新增城镇就业490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2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508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2%。
2021年,全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53元,同比增长9.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07元,同比增长10.5%。
人文
地方特产
浑源凉粉
浑源凉粉是山西浑源的汉族特色美食。浑源凉粉以土豆淀粉为原料,加入适量的硫酸铝钾,搅成糊状,在火上滚熟,凉冷倒出即成,故又名粉砣。浑源凉粉又白又细又利口,象猪皮似的"筋颤",拿在手中"滑溜溜"。地道的浑源凉粉的辣椒油是按照独特的配方、加工、研制而成的,除此之外还有醋、蒜水、葱花、黄瓜、香菜,还有其特有的莲花豆、豆腐干。莲花豆香酥可口,豆腐干嚼得过瘾。它以清而不腻、辣而不涩、朴而奇香、香而纯正的特点倍受消费者欢迎。
黄芪
浑源县是中国黄芪之乡,黄芪种植历史源远流长,早在1500年前的北魏时期就有黄芪种植的记载。恒山黄芪生长在北岳恒山山脉南部大山、土壤富含营养元素钾和微量元素的区域,平均海拔1612米-2778米,昼夜温差大,采刨周期长。外形上,恒山黄芪“皮松肉紧核桃皮,金井玉栏菊花心”;营养上,恒山黄芪活性成分不仅丰富全面,而且含量指标高、比重大,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的黄芪,其中皂苷含量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的三倍多。除此之外,恒山黄芪衍生产品丰富。黄芪酵素、黄芪茶、黄芪啤酒、黄芪洗护套装等近20款黄芪创新产品,让传统药材恒山黄芪借助科技的力量,在保留了原有药用价值基础上,更便于广大消费者使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
耍故事
“耍故事”是浑源流行的一种踢鼓秧歌,产生于元代,代代相传,延续至今。“耍故事”表演的内容是梁山好汉攻打大名府的传奇。演出角色共9对18人,从前往后依次是:第一对宋江和林冲,分别扮须生和武生,手持马策,俗称“骑马的”。第二对张青、孙二娘,称“扇扇子的”和“扇大襟婆子”。第三对是两个时迁,武丑花脸,机灵滑稽,称“头趟鼓子”。第四对和第七对是两个顾大嫂和两个扈三娘,都是刀马旦俊妆,手持小锣和小槌,称“掟锣儿的”,也称头对花儿和二对花儿。第五对和第八对分别是李逵、鲁智深和两个刘唐,他们扮各色花脸,每人手持两根臂粗的木棒,做出各种粗犷有力的动作,称“打棒儿的”。第六对是两个武松,武生打扮,赤手空拳,常作打虎和展翅动作,称“二趟鼓子”。第九对是安道全和吴用,均着道袍。安道全罗锅打扮,手持货架牌和拨浪鼓,俗称“毛货郎”;吴用左手持书,右手执笔,时作读书写字状,俗称“卖药先生”。他们各有不同扮相,各着不同头饰和服装,手持不同道具,在乐队锣、鼓、镲的伴奏中进行各种队形表演和武术、戏曲动作表演。 浑源“耍故事”不仅是一种民间文艺的形式,也成为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民间表达。
九曲黄河灯阵
浑源九曲黄河灯阵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唐朝,盛行于明末清初,在驼峰乡高窑村世代流传,距今已传承了300多年。每晚都会亮灯迎客的浑源古城“九曲黄河灯阵”,以奇特的造型、璀璨的灯光、富于挑战性的趣味及祈福纳祥的美好寓意,吸引着人们前来打卡、观赏。设在该县体育休闲广场的九曲黄河灯阵占地1460平方米,阵内游客步道全长1000多米,365根灯柱上高挂365盏荷花灯,730多面红色墙面装有丰富多彩的万福图,阵中央设有“玄武神兽雕塑”,底座由万寿图组成,植入了恒山和浑源古城等许多地方文化元素。
浑源铸钟
浑源传统铸钟拥有自己独特的铸造艺术风格,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和历史价值。浑源传统铸钟本身就是传统和现代文化的一种体现,体现了传统工艺文化的进步,既继承了民间传统风格,又体现了时代特色。它造型美观、古朴庄重、声音洪亮悠远,对于民间传统技术交流和研究古代铸造文化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制作工序流程仅为6步,第1步:选料,本地优质松土、上好白口铁;第2步:将松土碾碎,用筛子过滤,然后加水搅拌到一定湿度,水量的多少要根据模子的大小来定;第3步:做模型,将和好的泥手工堆积成型,晾干;第4步:套模型,因为模型有内外2层,将内外模型分隔并套在一起,中间可用细沙子做隔离;第5步:夯土,一定要夯结实;第6步:进行浇铸成型。
浑源神溪牛家铸钟传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牛晓说:“铸造一口铁钟,最要紧的是有悠扬的声音,音色的好坏直接体现了制作匠人的制作水平。铸一口钟,从选料到制作模具、化铁铸钟、打磨修饰等,每一道工艺都决定着铸钟的好坏。”
风景名胜
综述
浑源县山川秀美、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云集,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是恒山所在地,1993年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县现存不可移动文物387处,有文保单位30处(国家级7处、省级9处、市级5处、县级9处),其中:国保为:悬空寺、永安寺、大云寺、圆觉寺、律吕神祠、栗美陵园和孔子庙;省保为:恒山庙群、北岳行宫、界庄遗址、古磁窑窑址、麻庄汉墓群、麻家大院、李峪遗址、西留古戏台、古长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68项(省级8项、市级7项、县级53项)。
大云寺
大云寺,原名大云禅寺,分上、下两寺,据乾隆癸未重修的《浑源州志》记载:“大云寺二,一在州西南四十里龙山,为上院,金麻革游龙山宿此,有记,西方丈有金同知运使雷思诗碣,刘京叔祁留题,元好问、李治、张德辉尝游赏焉,号龙山三老,今废。”“一在城西荆家庄下院,胥元魏时建。”
大云寺下寺,在浑源县城西10公里龙山脚下荆庄村西,它是浑源县现存木结构建筑最早的一座。新中国成立以前,这座古老的寺院遭受严重毁坏,殿舍倒塌,附属文物被毁无存,仅幸存大雄宝殿一座。该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四,单檐歇山顶,外檐斗拱四铺单抄,转角出45度斜拱。历史悠久,古朴典雅,主体构架为金朝所制,结构古朴,用材规范,殿内现存壁画约50平方米,当属明代所为,东西两边和北壁现存壁画为双层,十分罕见,是研究辽金建筑和明代壁画、彩画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大云寺无论从建筑结构还是壁画艺术,充分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建造水平,是中华文化历史发展的佐证,它对研究我国建筑艺术史、工艺绘画史提供了真实的实物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保护价值和利用价值。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悬空寺
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峭壁间,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建成于北魏后期,是中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悬空寺原来叫“玄空阁”,“玄”取自于中国传统宗教道教教理,“空”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来改名为“悬空寺”,是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之上,在汉语中,“悬”与“玄”同音,因此得名。曾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十大不稳定建筑。悬空寺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恒山十八景中“第一胜景”。
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悬空寺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筑。
北岳恒山
北岳恒山,中华五岳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壮美,雄震北国,自古就是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和道教文化发祥地。
恒山山脉东西连绵五百里,古有“恒山如行”之说。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02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9年,北岳恒山被成功列入“国家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名录”“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主景区面积122.38平方公里,主要由天峰岭、翠屏山、千佛岭、天赐沟、神溪、落子洼、龙盆峪、大川岭、上桦岭、凌云口、西河口、汤头、永安等13个各具特色的子景区组成。主峰天峰岭海拔2016.1米,素有“人天北柱”“绝塞名山”之美誉。恒山也是中国道教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为道教36洞天的第五洞天。
栗毓美墓
栗毓美(1778――1840年),字朴园,山西浑源人,是清代一位颇有建树的治河专家。曾任知县、知州、知府、按察使、布政使等职。
爱新觉罗·旻宁十五年(1835年)五月,栗毓美调任河东河道总督,专管河南省、山东省境内的黄河和运河的管理。在他上任之时,当地经常发生水灾,栗毓美实地考察,多次摸索,创造了“抛砖筑坝法”。当这些砖坝筑成后,即使风雨大作,而大堤却安然无事。在他任职期间,河水没有决堤泛滥成灾。道光二十年(1840年)二月十八日,栗毓美积劳成疾,卒于任上,谥“恭勤”。栗毓美死后,清朝道光皇帝下谕为他在原籍修建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陵墓,当地人俗称“栗家坟”。
栗家坟砖券大门居中,门首镌刻“栗氏之城”。两通汉白玉碑分立大门两侧稍前。进入大门,迎面是一座制作精致的汉白玉牌坊。牌坊前两侧,各有一汉白玉墓表。在墓道两侧,对称地排列着五组十尊石像生,有羊、虎、马、武将、文臣,高大威严、气势磅礴。陵墓居最北端,封土高4.8米,台高0.75米,墓室内有民族英雄林则徐为栗公所书的墓志铭,对栗毓美功绩评价颇高。
获得荣誉
2020年6月30日,浑源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3年5月22日,浑源县荣获新一届山西省双拥模范县称号。
参考资料
行政区划.浑源县人民政府.2024-02-27
浑源概况.浑源县人民政府.2024-02-27
浑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浑源国家基本气象站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的通知.浑源县人民政府.2024-03-05
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民政部.2024-02-27
旅游观光.浑源县人民政府.2024-02-27
浑源县.xzqh.mca.gov.cn.2024-02-27
我市荣获新一届山西省双拥模范城称号.大同市人民政府.2024-02-27
人文历史.浑源县人民政府.2024-02-27
自然地理.浑源县人民政府.2024-02-27
山西广灵等16个县拟退出国家级贫困县.海外网.2024-02-27
山西批准广灵等16县退出贫困县.新浪网.2024-02-27
2022年1-12月份大同市各县、区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大同市人民政府.2024-02-27
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历史沿革.chinaxiaokang.com.2024-02-27
浑源县.laojiacn.com.2024-02-27
“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大同第八站)丨恒久北岳 厚道浑源.腾讯网.2024-02-27
【天下大同】浑源县名考.微信公众平台.2024-02-27
2001年浑源县行政区划.行政区划.2024-02-27
大同市人民政府关于各县区乡级行政区划调整的通告.大同市人民政府.2024-02-27
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自然资源.chinaxiaokang.com.2024-02-27
大同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黄河新闻网.2021-06-01
浑源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浑源县人民政府.2024-02-29
大同浑源凉粉.山西省人民政府.2024-02-29
浑源恒山黄芪亮相第六届进博会.浑源县人民政府.2024-02-29
浑源“耍故事”.太原新闻网.2024-03-05
地方特色非遗尽展厚重文化底蕴.大同市人民政府.2024-03-05
世家老技艺 代代相传承.中国数字科技馆.2024-03-05
荆庄大云寺.byhs.net.cn.2024-03-01
天下巨观 游恒山悬空寺.中国经济网.2024-02-27
天下一绝悬空寺.百家号.2024-02-27
山西恒山悬空寺:悬挂在天上的建筑.凤凰网佛教.2024-02-27
“千年古寺”悬空寺基因重被激活 三维扫描助古建数字化保存.中国新闻网.2024-02-27
山西省恒山风景区.中国网.2024-02-27
栗毓美墓(第六批国保).山西省文物局.2024-02-27
四部门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国家文物局.2024-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