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阳高县

阳高县

阳高县(英文名:Yanggao),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大同市下辖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总面积1598.3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阳高县常住人口186689人。

阳高县地形呈“W”智皱形,成三面环山之势,地处海河流域永定河上游,境内有5条河流和121处山泉。属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日夜温差明显,区域差异明显。在1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中期,“北京人”后裔“许家窑人”就在此定居并留有遗迹。战国中期,赵武灵王二十年(前306年)北破林胡、娄烦,括地千里。这里始置县,名高柳,属代郡。历经多代政权更迭后,至清顺治三年(1646年)并阳和、高山为阳高卫,雍正三年(1725年)改卫为县,属山西省大同府(雁平道),自此阳高县名未变。1952年11月15日察哈尔省撤销,阳高县复归山西省管,仍属雁北。1993年7月雁北地区撤销,阳高县并入大同市,属大同市所辖至今。截至2023年9月,阳高县下辖7个镇,4个乡。县人民政府驻地:阳高县辕门街10号。

阳高县2021年经济总量在大同市10个县区内位列第6。阳高县第一产业以杂粮、蔬菜、杏果、畜牧四大特色产业为支柱产业,是农业大县、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全省设施蔬菜生产大县。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2022年,阳高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99179万元,三次产业比为30.0:28.8:41.2。阳高境内有3条铁路、2条高速、2条国道以及2条省道等主要交通干线,40多分钟车程即可到达大同云冈机场。2020年12月,山西阳高通用机场项目已通过核准。 

阳高县是千年古县、中国二人台艺术之乡。晋北鼓吹、恒山道乐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许家窑-侯家窑、云林寺、云林寺等古建筑遗址以及古墓葬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阳高县是全国养生养老示范基地、最美养生休闲旅游名县和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县,大泉山生态旅游区、镇边堡风景旅游区、守口堡风景旅游区等3个景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名称由来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置阳和卫。清初改阳和卫为阳高卫,取阳和卫、高山卫两卫首字为名。清雍正三年(1725年),阳高卫改为阳高县。沿用阳高卫名。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战国中期,赵国渐强,赵武灵王二十年(前306年)北破林胡、娄烦县,括地千里。这里始置县,名高柳,属代郡。秦仍为代郡之地。

西汉高柳县置西部都尉治,同属并州刺史部代那。境内还有道人县、参合县。新朝时期建置未变,道人改道仁。

东汉将代郡由西汉时的桑干迁到高柳,领高柳、桑干、代等11县,属幽州刺史部。参合县废。刘宏末年,高柳郡俱废。

北魏属羲内之地。拓跋宏太和十七年(493年)迁都洛阳市,平城置为恒州,领代、善无、高柳等6郡。高柳郡治高柳,领高柳、安阳市(今阳原县南)二县。

隋唐至宋元

李世民贞观十五年(641年),本境置清塞军,建守捉城,隶于河东道萧州。辽置长青县,县址在今大白登附近。属西京道大同府。

金初仍置长青县,大定七年(1167年)改名白登县,属西京路大同府。孛儿只斤·忽必烈至元二年(1265年)废白登县为镇,后复置白登县,周中书省河东山西宜默司大同路。

明清时期

明式二十六年(1393年)在白登北移半舍置阳和卫,筑阳和城,为军防之地,属山西行都指挥使司(驻大同)统领。原有村镇属山西布政使司大同府管辖。宣德元年(1426年)徒高山卫同驻。

顺治三年(1646年)并阳和、高山为阳高卫,顺治六年升为阳和府,移大同府治此,八年复为阳高卫。雍正三年(1725年)改卫为县。属山西省大同府(雁平道),自此,阳高县名未变。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3年(1914年)5月,大同府改置雁门道,阳高属之。民国19年裁雁门道,直属山西省所辖。

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至抗战胜利期间,阳高出现日伪、中国国民党、共产党三方辖治之势。日伪政权1937年10月始属伪蒙疆联合委员会晋北自治政府。民国28年(1939年)9月始属伪蒙古自治政府晋北政厅,民国32年(1943年)1月属伪大同省署。国民党政权,民国26年9月属山西省第一行政区,至民国28年(1939年)12月。此后为日伪强化治安区,民国政府无建置。共产党政权,民国26年末属晋东北18县政治主任公署;民国27年(1938年)6月始属晋东北行政香察专员公署;民国29年(1940年)2月属山西省晋察翼第二专员公署;民国34年(1945年)夏属晋翼第五专署。

抗战胜利后至二次解效期间,有中国国民党、共产党两党政权存在。国民党阳高县属山西省大同行政公署第十专署。共产党政权,民国34年(1945年)仍属晋翼第五专署;民国35年(1946年)5月,改为晋翼区第一专署,民国36年(1947年)11月属北岳一专署,民国38年(1949年)1月归察哈尔省雁北专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1952年10月,阳高县划归察哈尔省雁北专署。1952年11月15日察哈尔省撤销,阳高县复归山西省管,仍属雁北。1993年7月雁北地区撤销,其中包括阳高共7县并入大同市,阳高县属大同市所辖至今。

2001年撤乡并镇,孙仁堡乡并入城关镇后更名为龙泉镇,太平堡乡并入罗文皂镇,后营乡并入狮子屯乡,张官屯乡并入下深井乡,朱家窑头乡并入王官屯镇,下神峪乡并入古城镇,潘寺乡并入大白登镇,全县设置7镇6乡。

2018年2月,马家皂乡划归天镇县,2021年北徐屯乡划归龙泉镇,阳高下辖7镇4乡,197个行政村,1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7镇4乡分别是:龙泉镇、罗文皂镇、王官屯镇、大白登镇、古城镇、东小村镇、友宰镇、长城乡、狮子屯乡、下深井乡、鳌石乡

地理

位置境域

阳高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县境地理坐标为东经113°28′36″~114°6′15″,北纬39°49′50″~40°31′10″之间。东与天镇县,河北省阳原县接壤;南与浑源县广灵县六棱山自然保护区一脉为界;西与大同市、大同县毗连;北跨万里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兴和县隔山为邻。辖区面积1598.3平方千米。

气候

阳高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日夜温差明显,区域差异明显。春季少雨多风,温度回升快,夏季炎热多雨,持续时间较长,秋季降温迅速,秋高气爽,冬季雨雪稀少,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6.8℃,年平均降水量411.3毫米,降水集中在夏季(6~8月),季降水量232.1毫米,占全年降水量61%,7月降水量是全年最多,占季降水量42%。年平均日照时数2691.4小时。年平均风速2.3米/秒。最高气压920.0百帕,最低气压872.5百帕,极大风速27.1米/秒。最大积雪深度25厘米。全年无霜期从4月19日至9月25日,平均为135天。

地质

阳高境内出露地层由老到新主要有太古界桑干群,元古界长城系,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中生界侏罗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其中太古界桑干群主要分布在云门山、采凉山、黑龙洞山及中部丘陵区,六棱山区亦有出露。元古界长城系分布在南部六棱山、中部圪墩山,峪家窑一带亦有出露。古生界寒武系分布在六棱山区与中部丘陵区的峪家窑一带,由下、中、上统组成,总厚度884米。古生界奥陶系主要分布在六棱山区,由下、中统组成,总厚度564米。中生界侏罗系分布在境内西北部长城乡,属内陆湖盆沉积。新生界第三系由中、上新统组成:中新统出露在中部丘陵冲沟内;上新统普遍分布于中部丘陵区。新生界第四系由下、中、上更新统及全新统组成:下更新统广泛分布于丘陵及南部倾斜平原神沟中,埋深约大于20米;中更新统在新家洼钻孔,潘寺、吾其河岸及犁益沟内等地可见;上更新统分布较广,按其成因可分风积、洪积型两类。全新统在平川及南北山前洪积扇群大面积分布,在山区的现代河流阶地与河漫滩及冲沟出口处也有出露。

地形地貌

阳高县地形呈“W”智皱形,成三面环山之势,北部为阴山山脉余脉云门山,海拔2118米,南部六棱山自然保护区恒山山系,主峰黄羊尖为大同市第一高峰,海拔2420.5米,西部采凉山为阴山余脉,海拔2144.6米,中部黄土丘陵突起,海拔1300米,分割全县成南北两块低地。高低起伏的复杂地貌分剥蚀构造、侵蚀构造,堆积构造3个单元。地貌有山地、丘陵、平川、盆地、谷地诸类。习惯上粗分为山、川、丘3类,细分为山区、边山峪口区、平川区、滩地区、丘陵区5类。以农业区划使用数字分,全县总面积1678.3平方千米,其中山区(土石山区+边山峪口)面积513.5平方千米,占31.7%;川区(平川+滩地)面积622.6平方千米,占36.5%,南川谷为桑干河两岸川谷地,属大同盆地的一部分,为全县海拔最低处,在850~920米之间;丘陵区面积542.2平方千米,占31.8%。近乎“三分天下”之势。

水文水利

水文

阳高县地处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上游,境内有桑干河、吾其河、白登河、黄水河和黑水河等5条河流和121处山泉。桑干河为永定河一级支流,属常年性河流,年径流量0.06~2.27亿立方米,境内长16千米、流域面积557.7平方千米,流域内有大小支流41条,多为干沟。白登河为南洋河水系季节河,永定河二级支流,境内长33.5千米、流域面积390平方千米。吾其河为永定河三级支流,下游属间歇性河流,流长约24千米,境内流域面积177.1平方千米。黄水河发源于本县采凉山北麓的左家窑和内蒙古自治区丰镇的大盘梁山,为永定河三级支流,属间歇性河流,流域面积涉内蒙古丰镇大营盘一部,及阳高长城、龙泉两个乡镇部分村庄。黑水河发源于内蒙古丰镇旗杆梁村和天兰窑子村,为永定河三级支流,属间歇性河流,境内流域面积363.4平方千米。全县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千米0.077千米,径流总量6280万立方米。

水利

截至2020年末,阳高县建成万亩以上自流灌区2处,机电井2363眼,小型水库13座,塘坝25座,人畜饮水工程242处。全县水浇地面积达到46.5万亩,农业节水面积34.83万亩。

守口堡水库位于阳高县城西北约10km处的黑水河上游,水库总库容980万立方米,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洪水,校核洪水标准为500年一遇,工程等别Ⅳ等,是一座工业供水、农业灌溉及防洪等综合利用的小(1)型水库。

土壤

阳高县土壤共有7个土类、10个亚类、20个土属,38个土种。主要是山地草甸土、褐土、栗褐土、潮土、盐土、沼泽土、粗骨土。其中山地草甸土面积14728亩,约占全县总土地面积0.6%,分布在县南部的六棱山、黄羊尖、大殿顶一带的山顶缓坡平台处,海拔在2000米以上。褐土分布在山地草甸土之下,潮土以上,海拔900~1800米之间,全县褐土只有1个淋溶褐土亚类,是栗褐土的中山区垂直地带性土壤,在北部、西北部的云门山、采凉山一带1800~2000米的山坡上,面积83437.5亩,约占全县总土地面积3.2%。栗褐土是褐土向栗钙土过渡的一个土壤类型,面积1720933亩,约占全县总土地面积69.4%,广泛分布在山地、丘陵、倾斜平原、洪积扇和二级阶地上。潮土是全县较大的隐域性土壤,面积363896亩,约占全县总土地面积14.7%,主要分布在白登河、桑干河两岸已集结地和高河漫滩上。盐土是地下水影响的一种隐域性土壤,其特征与潮土基本相同,盐土与盐化海土呈复区存在,分布于狮子屯乡白登河与吾其河汇聚中心,面积13125亩,约占全县总土地面积0.5%。沼泽土分布在一、二级阶地上、交接注及洪积扇缘上,面积很小,约3487.5亩,仅占全县总土地面积0.1%。粗骨土和各类山地薄层土壤呈复域分布,海拔950~1800米,面积278792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10.9%。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阳高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阳高县有耕地28934.32公顷(434014.80亩),园地8307.69公顷(124615.35亩),林地271253.89公顷(4068808.35亩),草地4866.28公顷(72994.20亩),湿地320.66公顷(4809.90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8715.41公顷(130731.15亩),交通运输用地2710.28公顷(40654.20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5913.01公顷(88695.15亩)。

矿产资源

阳高境内主要有石灰岩、石英石、铁、煤、磷等十四种矿产资源。煤炭现探明井田面积13.5平方千米,有工业地质储量4073万吨,可开采储量2851.1万吨,域内仅有一处煤田,位于长城乡郭家坡村。铁矿石主要分布在龙泉—罗文皂、王官屯—长城、狮子屯、下深井等片区,矿区总面积278平方千米,平均品位6%左右,属贫铁矿,据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大同晋银矿业公司初步探测,铁矿石储量在6亿吨左右。花岗石储量585万立方米,分布于北部、西部山区;石灰岩储量270亿吨,广泛分布在六棱山自然保护区北魔,形成于寒武系中、上统,范围东起南徐,西到屈家密山前断裂带南;石英石400万吨,境内长城乡、东小村镇等地有分布;磷矿1775万吨,以九对沟村南的饮牛沟为主,南仁窖、砖楼、谢家屯、平山、许家园等地均有矿点。

水资源

据2015年调查显示,阳高县水资源总量17690万立方米/年,其中地下水资源量12370万立方米/年,地表水资源量5320万立方米/年。水资源可利用量11760万立方米/年,地下水760万立方米/年,地表水4000万立方米/年。按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计算,全县水资源人均占有量625立方米,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300立方米的27%。按耕地水资源占有量计算,亩均占有水量约200立方米,仅相当于全国平均亩均耕地占有量1755立方米的11%,工程型缺水和资源型缺水并存,属于严重缺水驰区。

地热资源

地热田位于云门山下罗文皂镇孤山村一带,面积7.065平方千米,热能为5.742MW,最高水温104℃,水温25—32℃时,热水资源量为2200m3/d;水温43℃时,热水资源量为1200m3/d。地热水水质以重碳酸钙型水为主,水质位居全省前列,锂、、等28种微量元素含量居华北地区之首。矿泉水水质优良,1994年被地矿部评定为锂锶偏硅酸复合型饮用天然优质矿泉水,并获得省级证书。

生物多样性

植物

阳高县有野生植物695种105科374属。其中苔藓植物1科1属1种、蕨类9科14属19种,裸子类3科8属11种、被子类92科351属664种。按性状分乔木50种,藿木86种,草本538种,藤本21种,分别占全县植物总种数7.2%、12.4%、77.4%、3%。其中有华北落叶松樟子松杜松等乔木22种。有绣线菊、大花溲疏小花溲疏珍珠梅等灌木、草本花卉21种。珍稀植物有五味子、野大豆、蕨苗、核桃、频危物种丹参等国家级保护植物。

动物

阳高县境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燕、胡燕、雁、石鸡、半翅、毛腿沙鸡环颈雉雀鹰,鹰、雕、猫头鹰、喜鹊等多种鸟类,有菜花蛇、日条锦蛇、黑乌蛇、水蛇、蜥蝎等爬行类动物。其中珍稀动物在六棱山区偶见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还有天鹅、鸢、雀鸢、白尾鸥、鹊鹘、红隼、红脚隼、大焉、马雕、石貂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自然保护地

截至2019年末,阳高县辖区内自然保护地总面积48.2万亩,其中省级森林公园3处,省级自然保护区2处。

六棱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阳高县、浑源县交界处,是山西省2005年12月6日批准的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20平方千米。主要保护对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为主的森林生态系。

自然灾害

阳高县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大风、霜冻、低温冻害、洪涝、暴雨,冰雹、地震、虫灾等。2011年6月7日22时18分至23时,全县遭受罕见的特大风灾,凤灾持续时间40余分钟,阵风强度达9级以上,部分乡镇伴有强降雨和冰雹。全县631栋大棚的棚膜、框梁等设施受到损坏,138万亩大田作物遭受风苞袭击,罗文皂镇弧山村500余亩农田移沙埋苗,造成绝收。风雹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20万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560万元,受灾人口1.13万人。2020年4月19-25日,华北、西北出现持续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过程,阳高县部分地区最低气温降至-9℃。持续大风低温造成大面积坐果期果树冻伤、大棚损毁、蔬菜受冻。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0月31日,阳高县辖7个镇,4个乡。县人民政府驻地:阳高县辕门街10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阳高县常住人口为186689人,在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87165人,乡村人口99524人;男性94526人,女性92163人。出生人口779人,出生率为4.17‰;死亡人口2154人,死亡率为11.54‰;自然增长率为-7.37‰。在阳高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中,总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7332人,占总人口的14.24%;15-59岁人口为114177人,占总人口的59.47%;60岁及以上人口为50472人,占总人口的26.2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35551人,占总人口的18.52%,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87063人,占总人口的45.3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04918人,占总人口的54.65%。

民族

阳高县内以汉族为主。据2015年数据统计,汉族人口28507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9.89%。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藏族苗族回族壮族、莽族等20个,少数民族常住人口300余人,占全县常住总人口的0.11%。阳高县是汉民族聚居地,其他少数民族散居于县内。

语言

阳高方言属中国北方方言区西北次方言区的雁同土语群,简称为晋方言。是两千多年文化传承所形成的。晋方言的应用范围包括晋冀陕蒙四省区,以晋为中心,以大同市为核心,东到张家口市,北到集宁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西到榆林市延安市,南到太原市晋城市,进一步辐射东到赤城县,北到二连浩特,西到银川市、西宁、兰州,南到西安。阳高则是核心区的核心,阳高方言具有一定的语言代表性。

阳高方言可细分为三个区域,即以京包铁路沿线、古长城内外、桑干河南北三个地域形成的城关语、长城语、整石语。城关语还可分三个亚区:城东、城南接近天镇县的难地区,城南大白登、朱家窑头以南的丘陵北区和城关区。桑干河流域的石话还可分河南话、河北话、古城话三个亚区。

阳高话与普通话句式结构差不多,多数字、词、义接近普通话,但由于本县人说话有秃、快、僵和词缀频繁的特点,所以外地人听来很不好懂。所谓秃,是用词不讲究前后修饰,直出直入,秃头秃脑,如穿袜(子)、脱(下)裤(子)、搬桌(子)、拿凳(子),用上括号内的字显得圆润,阳高话一般不用。所谓快,是将好多配合词省略,以致用20个字表达的意思,有15个字即表达完,加之说话快,外地人往往还未辨清意思就说完了。如:三年(总不愁),等(他)个润月年。所谓僵,是说话音短促、不婉转,显得僵硬。但言简语直的优点却被话尾词缀的拖拉冲销。故本县虽离京不远,方言却与普通话相去甚远。

宗教信仰

阳高县境内主要宗教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阳高作为北魏内之地,佛教盛行。之后,佛教一直是本地的主要教种,伴随着佛教活动,寺庙建筑逐渐增多,特别盛行于明代,至清多为扩建与修缮,至2015年,有青云寺、净慈寺、释迦寺、云中寺、慧光寺、圣泉寺等14处依法登记的佛教寺院。阳高道教兴起于明代,清代盛行一时,道教为多神教、以崇拜神、仙为信仰,在封建社会,受天命论、宿命论影响,信仰神仙鬼怪者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但出家为道者却不多。道教宗派主要有正一道、全真道、真大道、太一道4派。历史上,香火最盛的是云门山上的玄云观,现依法登记的道观仅有玄妙观1处。阳高天主教活动始于19世纪90年代,教会活动归山西北教区管理,属圣母圣心会,由比利时传教士主持教务。至2015年,全县依法登记的天主教堂有5处:张官屯、贾峰、马家皂、榆林市、后贵仁天主教堂。清末光绪二十年(1894,基督教天镇县传入阳高。截至2015年,全县范围内新建改建的基督教堂有30处,依法登记的基督教堂有16处。伊斯兰教是回民族特有的信仰,境内无宗教活动场所。

经济

综述

2021年经济总量在大同市10个县区内位列第6。阳高县第一产业以杂粮、蔬菜、杏果、畜牧四大特色产业为支柱产业。阳高县工业以新能源、现代化工、资源循环利用、绿色食品、装备制造、轻纺、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八大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2022年,阳高县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799179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39867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30393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28919万元,三次产业比为30.0:28.8:41.2,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282元。

第一产业

阳高县第一产业以杂粮、蔬菜、杏果、畜牧四大特色产业为支柱产业。截至2022年末,阳高县农作物种植面积867375亩,粮食总产量273303吨,肉类产量52801吨。

阳高是农业大县、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全省设施蔬菜生产大县。2022年,阳高县新建高标准农田4.39万亩,打造有机旱作示范区1.25万亩,完成玉米大豆套种3万亩,推进杂粮创建项目20万亩,实施“机田证一体化试点”1.4万亩;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76.79万亩,产量5.47亿斤。设施蔬菜树品牌,新建、改造设施大棚5000亩,全县设施蔬菜面积达到5万亩;举办首届“阳高红”西红柿产业发展论坛,“阳高红”西红柿种植面积8020亩,产量5.5万吨、产值2.1亿元。

阳高县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畜牧业已形成生猪高端养殖区1个、生猪产业聚集区6个;建成肉羊产业聚集区2个、牛产业聚集区1个。发展标准化小区达到88家,围绕产业链建成万吨以上的饲草加工企业4家,年屠宰100万头生猪屠宰场1座、年屠宰量20万只的羊屠宰场2家,区域性养、加、销一体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畜牧业产值达到19.49亿元。

2022年,阳高县杏果产业提品质,改造中低产杏果园、标准化杏果示范园1120亩,杏果总面积达20.08万亩。新型经营主体扩规模,培训高素质农民2097人,创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各类种养、农机、供销等新型农业服务主体1336家,累计扶持壮大龙头企业50家,197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全年一产固投完成8.36亿元、一产增加值23.99亿元、总量均排名全市第一。

第二产业

阳高县工业以新能源、现代化工、资源循环利用、绿色食品、装备制造、轻纺、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八大产业为主。截至2022年末,阳高县全部工业增加值为216284万元,建筑业增加值14109万元。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以生态观光、长城文化、温泉度假等资源为依托,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大泉山生态旅游区、镇边堡和守口堡风景旅游区获批3A级旅游区,守口堡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成功举办守口堡云上杏花节、农民丰收节等系列活动。截至2022年末,阳高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078万元。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完成零售额94728万元,乡村完成零售额43350万元。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为7046万元,商品零售额为131032万元。

经济功能区

阳高龙泉工业园区位于阳高县城南5千米处,设立于2002年,是山西省首批、大同市首家化工园区,是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区试点单位、省级循环经济园区、大同市重点扶持建设的五大园区之一。核心区规划用地总面积8.62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底,入驻企业达51家,其中规上企业14家,202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4.68亿元,实现税收1.01亿元,其中,规上企业2022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1.4亿元。入驻企业主要有山纳合成橡胶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巴瑞新材料、山西正大食品有限公司、中联绿色大数据产业基地等。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阳高县共有中小学(包括小学教学点)72所,在校学生18238人,其中小学14所,在校学生9150人;初中5所,在校学生5097人;完全中学1所,在校学生1016人;普通高中1所,在校学生2583人;小学教学点51所,在校学生392人。另有职业技术学校1所,在校学生987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29人。截至2022年9月,阳高县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6.8%;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巩固率99.8%。

医疗事业

2017年8月,该县组建了阳高县医疗集团,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全县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全面推进分级诊疗,截至2022年10月,县域就诊率达98.16%,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占比达95.26%。该县有医疗卫生机构 328家,卫生技术人员734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17人;每千人口床位数5.93张。截至2022年末,该县有人民医院和中医医院各1家,乡镇卫生院及卫生院分院20家。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阳高县有文化馆和图书馆各一个,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97个村农家书屋。

阳高县图书馆位于阳高县暄阳街与云林路交叉路口,面积约800平方米。1984年由阳高县政府设立,馆内设采编室、借阅室、报刊室、少儿阅览室、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电子阅览室共5个部门。为所有公众服务的公益性公共文化与社会教育机构,以纸质文献为主,提供资源借阅和数字化网络服务及公众学习、交流,开展社会阅读推广活动。

体育事业

截止2021年10月,阳高县197个行政村实现“全民健身广场”全覆盖。在县城新建3100平方米的全民健身中心,建成一个11人制和一个7人制的人造草坪社会足球场。在每年4月的杏花节期间,还同步举行晋、冀、蒙三省区乒乓球邀请赛。2023年7月,山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乒乓球比赛在阳高县全民健身中心体育馆举行。

人居环境

2021年,阳高县植树造林3.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8.9%。2022年,阳高县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15,全市排名第一;环境空气二级以上优良天数336天,优良率92.1%,PM2.5平均浓度22微克/立方米。实施白登河水质提升“十大”工程,兰玉堡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完成人工造林2万亩、退化林修复1.5万亩。

社会保障

2022年,阳高县企业养老保险参保35321人,其中在职职工19779人,离退休人员15542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65439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10372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4563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04903人;失业保险参保10939人,工伤保险参保27969人。年末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393户2324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1737户28667人。2022年,新建新和、长青街两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建成5个农村“颐养之家”,提升55个日间照料中心、7家公办养老机构服务水平,共计4千多名孤寡、高龄、失能老人得到有效护理。

交通

综述

阳高县交通区位便利优越,境内张家口至大同铁路客运专线京包铁路大秦铁路贯通东西,京大、天黎2条高速以及京拉线、万达线2条国道,积大线、长神线2条省道穿境而过,乘坐高铁1个半小时可抵达北京、3小时南下太原,40多分钟车程即可到达大同云冈机场

公路

截至2022年末,阳高县公路通车里程为1657.045千米,其中有北京—拉萨线(G109)、万泉—达拉特旗线(G512)两条国道54.93千米,省道四条58.49千米,县乡村公路1488.625千米,境内高速公路55千米(天大高速45千米、京大高速10千米)。阳高公路段隶属于山西省公路局大同分局。2021年,阳高县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54.65万人,客运周转量2891.32万人/千米;完成货运量420万吨,货运周转量147000万吨/千米。

铁路

阳高境内有张家口至大同铁路客运专线京包铁路大秦铁路贯通东西。设有阳高站阳高南站两座火车站,隶属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其中阳高南站地处阳高县城东南,是大张高速铁路的沿途车站,站房总高度17.25米,总建筑面积4999.8平方米,雨棚覆盖面积7200平方米;站房中间候车厅为1层,两侧办公区、功能区为2层。车场设计规模为2台4线,其中到发线2条、正线2条。

机场

2020年12月,山西阳高通用机场项目已通过核准,项目估算总投资为23267万元 。建设地点位于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大白登镇。工程按A1级通用航空机场标准建设,飞行区等级2B,近期设计最大机型为Y-12E。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一条1200米×30米的跑道,2条179.5米×10.5米的垂直联络道;23个机位(8B12A3H)的机坪;3000平方米航站综合楼,3400平方米机场服务大楼,3000平方米维修机库;以及消防、供油、供水、供热、供电、通信等配套设施。 

公共交通

截至2023年4月,阳高县有客运班线14条,营运客车176辆,通班车行政村197个,农村班车通达率为100%。共有城市公交、城际公交各2条以及城乡公交10条。

文化

综述

阳高县在1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中期,“北京人”后裔“许家窑人”就在此定居并留有遗迹,是人文之史发源地,千年古县、中国二人台艺术之乡。域内有许家窑-侯家窑、守口堡长城、云林寺等古建筑遗址,以及阳高县署旧址、阳高东风高灌站等文物古迹,保留有晋北鼓吹、恒山道乐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阳高羊杂汤、管家堡粽子、阳高杏脯、阳高红西红柿、阳高马身猪、阳高八大碗、神泉堡驴肉、阳高糕撇等一批特色美食。

文物古迹

截至2023年3月,阳高县共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

灵隐寺又名云林禅寺,俗称西寺,座落在阳高城内西门南侧。建于明代,由皇帝下诏而建。该寺本身的价值在主殿三面殿墙的壁画,至今保存完好。大殿正面明间和次间十二扇隔扇一字排开,阁心窗图案纹饰繁复不雷同,是难得的古代木雕精品。现为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云林寺现存大雄宝殿、天王殿和配殿。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平面呈长方形,单檐庑殿顶,坡度较陡。殿内柱同配列为金箱斗底槽的变体,殿堂和厅堂混合结构形式。对柱网的排列习用了移柱减柱法,突出了佛坛的位置。有泥塑像25尊,其中主像3尊、弟子2尊、罗汉18尊。塑像基本完好。三面殿墙满绘壁画,计123组,重彩平涂,立粉贴金,金碧辉煌。

许家窑遗址位于大同城东北阳高县古城镇许家窑村南1.5千米处。许家窑人遗址距今约10万年,属旧石器时代中期。1976-197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进行发掘,遗址内含人类化石和大量石制品、古角器以及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人类化石有许家窑人顶骨、枕骨残片以及齿、颌骨等。其中一块完整的右侧头顶骨,是全国近年来发现的最大的古人类化石。许家窑人是“北京人”的后裔,大约在10万年前迁徙西行,遇“大同湖”相隔,遂在此定居。

古城堡汉墓群位于阳高县城南60里的古城镇,方圆面积为19平方千米范围内,以许家窑、靳家洼、单家窑、安家皂一带墓冢较为集中,现存58座,墓葬包括南犁园东岸25个,西岸15个,古城堡北8个,古城堡东10个,封土主约4至6米,封土周长30至50米。保存基本完整。1993年9月23日,划定保护范围时,发现其中五座有盗洞。1941年9月,日本人小野胜年、水野清一等,开始在古城堡汉墓群发掘,先后两次共清理了六座墓葬。1943年,发表了一个简单的报告,介绍了发掘其中三座墓的情况。三座汉墓,均为三墓。有墓道、天井、开井上面用方木垒框。随葬器物非常丰富,有铜器、陶器、漆器、铜镜、麻布、靴、砚、罗、缯、印章、小型车马器模型等。从墓葬形制以及随葬器物来看,阳高古城汉墓群应为西汉早期墓葬。1965年5月,阳高古城堡汉墓群被公布为山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四至:北至下辛庄村南,下娘城村南,6西至靳家洼、单家窑村,南至赵家村北,东至安家皂村东、河北省与山西省的分界线,面积约19平方千米。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3月,阳高县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2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5个,市级7个。

晋北鼓吹是流传在山西省大同、忻州市地区的一种民间器乐合奏形式,主要应用于岁时节令、庆典祭祀、婚丧社火等民俗活动。它源于元明时期北方流行的鼓吹音乐,至明代发展成形,清末民初达于兴盛,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晋北鼓吹以“八音会班”为单位,一般有班主1人,响工(或称吹鼓手)10人,所用乐器包括管子、唢呐、口琴、笙、海笛、小锣、镲、板、鼓、梆子、大胡、三弦等,以唢呐为主奏乐器,鼓、锣、镲等用以烘托气氛,演奏时主副相衬,彼此呼应,整体气势颇为雄壮。晋北鼓吹的曲调多源于民俗音乐、民间器乐曲、戏曲曲牌及宗教音乐,它主要演奏《八大套》《大得胜套》等套牌音乐,代表曲目有《将军令》《水龙吟》《百鹤宴》《大雁落》《上巧楼》《大八门》《柳河吟》《小雁落》等。著名的五台八大套有八大曲牌,共约65个曲目;忻州八音在清中叶以前主要吹奏当时流行的套牌音乐,至清末民初开始仿学吹戏,演奏内容得到极大丰富。晋北鼓吹集庙堂音乐的宁静恬淡、关塞精神的雄浑激越、游牧艺术的奔放高亢、农耕文明的和谐浑厚于一体,是华族历史文化与山西省地域文化的结晶。晋北鼓吹八大套曲采用传统工尺谱,每套曲目都有相配的传说故事,为研究中国吹奏乐的内涵和起源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由于社会变革的影响,晋北鼓吹目前多演奏现代曲目和区域性戏曲音乐,掌握八大套等传统曲目的艺人寥若晨星,亟待采取有效保护措施。2008年,晋北鼓吹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道教音乐又称“道场音乐”,是道教斋醮科仪活动中使用的音乐,它与道教一样,都是发端于古代巫的祭祀歌舞。道教音乐由器乐声乐两部分组成,器乐采用钟、、鼓、木鱼云锣等乐器主奏,配以吹管、弹拨、拉弦等乐器;声乐以唱诵为主,由高功法师宣戒诵咒、赞神、吟表的独唱和都讲道士的表白及道众的齐唱组成。

北岳恒山是中国北方地区道教的圣地,流传于山西省阳高县境内的恒山道乐是北方道教音乐的一支。恒山道教音乐源于道教中东汉时创立的“北天师道”,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汉魏以来的鼓吹乐和唐宋以来的法曲等的音乐成分,形成独特的风格。其演奏人员主要由恒山“应门士”即在家道士组成,当地称之为“恒山道乐班”,道乐班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清代爱新觉罗·颙琰年间。

恒山道乐班所演奏的音乐主要分为“赞叹”“套曲”和“配曲”三部分,其中“赞叹”是唱经音乐,主要包括【老君经】、【三代赞】、【四字真言】、【洞玄经】、【十报恩】等曲调,每曲都含有颂神祈福的寓意,旋律性很强,演唱时以笙管伴奏,发声方法与“晋北道情”相同;“套曲”是演奏音乐,内容多系金元时代流行于中国北方的“北曲”,一般都具有庄重典雅、明丽宁静的风格,常演奏的套曲有【驻马听】、【大走马】、【水红花】、【普庵咒】、【骂玉郎】、【幺章】六种,演奏时要求“正套”必须“大工大尺”,严格按字谱拍板;“配曲”是套曲的延伸和过节曲,常与同一宫调的套曲配合使用,它数量很多,有“感皇恩”“小八门”“十番”等曲调,以生动火爆、高亢激越为主要风格。恒山道乐主要的演奏乐器有管子、笙、笛、螺号、鼓、铙、、云锣、铜磬、木鱼、法铃、帼、铛等。

饮食

阳高县居民饮食以白面、大米、黄米面为主粮,以莜面玉米面豆面等调剂口味。面食制作方法有蒸、煮、烧烤、油炸等,蒸类面食有馒头、花卷、包子、窝窝、黄糕等,煮类面食有面条削面、揪片儿、彩色水饺、馄纯等,烧烤类食品有干馍馍、饼类等,煎炸类食品有烙拼、油炸糕、油条、油饼、麻花等。肉类以猪肉为主,兼牛、羊、鸡,鸭、鱼虾等。菜肴以新鲜蔬菜为主。域内有阳高羊肉、阳高羊杂汤、管家堡粽子、阳高杏脯、阳高红西红柿、阳高马身猪、阳高八大碗、神泉堡村驴肉、阳高糕撇等一批特色美食。

阳高人吃羊杂汤的历史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阳高一带是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的地区,吃羊肉的习惯也不相同。少数民族只吃羊肉,把羊下水全扔了。而华人生活比较朴素,认为把羊下水扔了太可惜,因而吃完羊肉之后,还要把羊头、羊蹄、羊心、羊肝、羊肺、羊肠子以及羊血等洗净,煮熟切碎,配以葱、蒜、姜、辣椒、盐等调料熬制成汤,因为里边杂七杂八的应有尽有,故称作羊杂。后人越做越精,羊杂汤里添加了当地特产的山药粉条。粉条吃起来又筋又颤,羊杂嚼起来又辣又香,二者配在一起,犹如锦上添花,故称羊杂粉汤。羊杂粉汤有荤有素,油而不腻,质醇味美,捞出锅来热气腾腾,香气袭人,吃进肚里味道鲜美,具有明显的驱寒、暖胃、舒身等功效,和西安市的“羊肉泡馍”、太原市的“清和元头脑”一样,是一种较好的保健食品。

神泉堡驴肉以驴肉色泽鲜亮、香味四溢、肉滑不腻、口味纯正而闻名。驴肉是典型的高蛋白质低脂肪的食物,具有补气、养血、滋阴补肾、养心安神、保护心脑血管、美容养颜的功效,被大家赞称“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的美誉。

糕馓又称糕花,是阳高以及周边地区民众喜爱的一种传统油炸食品,也是一种地方性美食。糕馓的主要原料是黍子,黍子在晋北地区种植历史悠久,据有关资料记载,北方种植黍子有五千年的历史,在玉米未引进时是北方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黍子去皮称黄米,用黄米面加水蒸熟为黄糕,糕馓即是黄糕经过加工而成的。

习俗

节庆习俗

阳高民间通常流行的是“时头八节”(农历):时者,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八节,即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寒食节)、端午节(五月初五)、中元节(七月十五)、中秋节(八月十五)、重阳节(九月初九)、寒衣节(十月初一)。此外,阳高人因时按节,还要过春龙节(农历二月初二)、四月八、六月六、七月七、冬至、守口堡杏花节、迎贡节等其他节日。

每年的农历六月四日是阳高传统庙会日——迎贡节,迎贡节就是人们为纪念关羽所举办的大型民间传统艺术节日。农历六月廿四日这天,虔诚的善男信女们抬着美酒佳肴、瓜果贡品从四面八方涌向关帝庙,顶礼膜拜。在歌舞并举,鼓乐齐鸣的热烈氛围中,“关老爷”被抬下神坛,出庙接受人们的供奉。因此才有了“迎贡”之说,后来人们又把求雨、求财、求国泰民安与迎贡节联系起来。

每年的四月是杏花盛开的时节,从2011年开始,在每年四月中下旬都会开展以“杏韵”为主题的杏花节,节日主会场设在具有“塞外风光”的守口堡,分别在周边温泉以及著名景点设立分会场,届时县长也会出席并宣布节日开幕,节日规模宏大。

婚嫁习俗

阳高县地处晋冀蒙三省区结合地带,是多民族结合之地,民情风俗丰富多元,文化特征明显。婚嫁习俗按照传统延续下来,嫁娶主要程序有相亲、订婚、领证、下茶、迎娶、回门等。

相亲从过去一直延续下来的传统习惯,青年男女到了结婚的年龄,经媒人(也叫介绍人)说媒牵线。双方初步都有了接纳对方的意向,确立初始婚姻关系,说定彩礼、衣服、首饰,即为订婚。从旧时延续下来的婚姻观念,只有举办了婚礼才被视为正式夫妻,领取结婚证是正式确立法律意义上的夫妻关系。

下茶在娶亲前一天,男方由媒人、新郎姐夫或家中除父母之外的主事人去女方家,所带物品有两盆茶叶、两盒糕点〔过去有送米、面、肉的、新娘出聘时所穿的衣服、“岁数钱”等、说定娶亲用车,人效、送亲人数,确定之前所有未尽的事宜,嫁娶嫁娶的头天晚上,新郎、新娘在各自家都要吃“翻身饼”,要坐到家里的最高处,大柜顶上或被褥垛上。迎娶日上午,男家带两瓶红酒,一根子母葱,用红线绳捆在一起。一块七根肋骨的猪肉,用大红纸包着,捆上红线绳等仪式。娶亲人一般是姐夫、嫂子,姨、婶子、朋友等,娶亲车辆6到8辆或更多,所去人员分开坐每辆车,不留空车。到女方家后,把酒倒出,装入绿豆,男方拿回后生豆芽,寓意女方嫁过来后生根发芽,栽根立后。七根肋骨猪肉要欣下两根返赠男家。送花饺子要在次日回门时吃,实际意义是一种手工艺赏识,一般没人吃。在空茶盘里放些糖和香烟。

回门即是结婚典礼后的第二天,新娘偕新郎回到娘家.新女婿拜见岳父母,认识岳父家的长辈、平辈、全家大小和亲朋,内亲等人一同吃“下马饺子”。坐席时,女婿坐正面首席,正面空一席,新娘不人席。席间明友们给新郎出一些题目,倒喜酒、猜谜、或做动作,活跃氛围,让新郎掏红包,发糖果、香烟等。如果新娘家离得较远,也会在第二天进行“吃下地饭”,若干天后“回门”。

艺术

剪纸代表人物刘卯然。剪纸刀法有裁、挖、掏、剪等,作品有人物、花鸟、鱼虫等:1995年,长幅作品《大泉山变了样子》在世界妇女大会上受到与会者的赞扬。近年来,薛建人继承阳高传统剪纸艺术,代表作有《家和万事兴》《梅兰竹菊》《毛主席、周总理、朱委员长在一起》等。

表演道具主要是狮子头。用麻布片或动物蒙毛、竹片竹条以及少量的钢筋条,由专门的美工人员制作。为首的大狮子表演时由两个人配合完成,一人掌控狮头,一人披着狮的后半身,狮头做着跳跃、奔跑、腾挪等表演动作,狮身要协调一致。狮子舞一般由大小不一的儿对狮子组成,后面每个人掌控一个小狮子。狮子滚绣球,上下跳跃、翻滚腾挪、顿见功夫。

材料多为竹条,圈成许多个竹圈,用比较薄亮的布连接,画上鳞片,前面一个城武玲珑的龙头。表演时由几个人轮番掌控龙头,十多个人掌控龙身,一人一节,龙头上下起伏,左右摆动,样龙摆尾,二龙戏珠,场面气势磅薄。

20世纪70、80年代的元宵节,鉴石乡一带的背架子焰火表演激情粗犷、流传很广。表演者穿羊皮袄,领、袖、裤口扎紧.背上绑着1米长宽的小方框,框上捆绑者村里土制的焰火花炮,在红火的氛围达到高潮时,表演者进场,点燃炮捻,沿者场地四周跑,炮火乱飞乱射,高潮时三几个表演者同时出场,整个空中地上焰火四射,五彩缤纷。

地方特产

阳高县有阳高杏脯、阳高长城羊肉、“阳高红”西红柿等一众特产,其中阳高长城羊肉被评为中原地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阳高长城羊肉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人们常说,到阳高县不吃长城乡羊肉是一大憾事。长城乡色如玫瑰的羊肉香嫩可口,白如美玉的凉拌羊肚丝鲜美爽口,做法各异的羊杂鲜而不膻。阳高县长城乡大力发展规模养羊产业,因地制宜创新以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发展养殖业新模式,走出一条农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截至目前,该乡已发展养羊户300余户,养羊总量达到4万多只。2015年,阳高长城羊肉被评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特产京杏脯,是用本地京杏果实精制而成。果肉色橙黄、肉厚、质地疏松,汁多味甜酸并有香气、品质上等。含单糖1.22%,二糖5.84%,总糖7.06%,含酸2.84%,糖酸比2.5:1,果实较耐贮运,据中国农科院分析,京杏含有多种矿物质元素,含磷0.03%,钙1598PPM、锌14.8PPM、铁84.6PPM、锰4.1PPM、铜5.9PPM、镁838PPM,所以京脯因杏的质量极佳。

王官屯的京杏加工成的杏脯分为黄杏脯和青杏脯两种,青杏脯颜色深绿如玉,肉质脆嫩,看见就会止渴,吃到口里又酸得轻而甜得浓;黄杏脯颜色金黄透明,肉质柔软,酸甜适口,生产工艺也比青杏脯复杂,要经过切割、糖煮、烘烤、整形等工序。这两种杏脯的共同特点是果片整齐,形状扁圆,肉厚耐贮,久存不变,馥郁芳香,百吃不厌。打入国际市场后,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享有颇高的声誉,被称为“中国名贵小食品”。 

风景名胜

综述

阳高县系中温带地区,气候清爽舒适,空气质量优良,是一年四季的康养福地,更是夏季避暑的完美去处,是全国养生养老示范基地、最美养生休闲旅游名县和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县。阳高县有丰富而独特的绿色生态旅游资源,一年四季风光各异。北有沧桑幽远的明长城遗址,南有登临壮观的六棱山旅游区,中部有红色经典大泉山景区。2022年阳高县旅游接待市场规模在大同10个区县中排名第三。截至2023年9月,阳高县拥有3处国家AAA级旅游区(点)。

重要景点

大泉山生态旅游区地处阳高县城南部10千米处的大白登镇境内,地形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山下大泉山村因毛泽东批示而得名。大泉山共有8座大山、12条大沟、72条小沟,最高海拔为1031米,境内外地形复杂,山、沟、坡纵横交错,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大泉山林地面积达到23281.14亩,森林覆盖率为69.04%,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花果山”。大泉山先后建起文化广场、大泉山森林公园旅游步道、游客服务中心、大泉山宾馆、公共浴室、公共卫生间,开办两户“农家乐”,阳高县到大泉山村可乘坐环保电动公交车到达。2022年,大泉山生态旅游区被列入国家3A级旅游景区。

镇边堡风景旅游区位于长城乡镇边堡村,南依采凉山,北靠古长城,是明时大同镇边墙五堡之重要关口。镇边堡风景旅游区是集康养、休闲、消费于一体的一站式体验空间。该区的明长城、镇边古堡、明清一条街、烽火墩台等,作为长城文化体验的重要载体。该区有采凉山、古榆树等著名景点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同时举办了一系列节庆活动。如今,镇边堡风景旅游区依托古堡、古长城,以观光休闲、影视拍摄、实景演出为功能定位,逐步形成古堡古长城边塞特色文化“演艺游乐”为主的养生产业集群,以更开放的姿态打造边塞文化自然风光旅游观光景区。2022年,镇边堡风景旅游区被列入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守口堡风景旅游区位于西北部云门山脚下,曾是明长城重要关口和屯兵之所,有“小八达岭”之称。守口堡一带的山脉为晋蒙分界,曾是最大的“茶马交易”市场之一。每年4月,漫山遍野的杏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守口堡杏花文化旅游节吸引了游客在此或休闲、或采风、或摄影、或写生、或怀古、或探幽。近年来,守口堡村遵循“观杏林、游长城、品美食、觅商机”的发展定位,唱响“长寿之县,养生福地”的品牌,促进杏果产业发展,着力将康养旅游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带动全域旅游发展。春赏杏花映边墙,夏摘杏果满口香,秋看杏林叶正红,冬游杏树雪淞白。守口堡带给游客的不仅有沧桑的塞外长城,更有烂漫的春华秋实。景区主要景点有:明长城墩台遗址、守口古堡、茶马古道、马市遗址、杏林大道等,通过将旅游文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2022年,守口堡风景旅游区被列入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2020年,阳高县被山西省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命名为“2018、2019年度省级平安县(市、区)”。

2021年7月15日,阳高县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12月,阳高县被水利部认定为2021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

2023年5月22日,阳高县荣获山西省双拥模范县称号。

参考资料

13 ° Yanggao County, Shanxi,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weather.2023-09-11

县情概况.阳高县人民政府.2023-09-09

> 查询-山西大同市-阳高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9-09

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9-09

阳高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阳高县人民政府.2023-09-09

云林寺.阳高县人民政府.2023-09-11

2022年大同市共新增11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大同市人民政府.2023-09-11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阳高县人民政府.2023-09-09

山西阳高通用机场项目通过核准.山西省发改委.2023-09-10

最新!大张高铁阳高南站再传好消息,站房工程接近尾声,预计下月底完工!.网易.2023-09-11

阳高火车站2018春运更温暖.新疆频道_央广网.2023-09-10

自然地理.阳高县人民政府.2023-09-09

山西统计年鉴2022.山西省统计局.2023-09-11

阳高县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阳高县人民政府.2023-09-11

2022“阳高红”西红柿产业发展论坛在山西阳高举办.搜狐财经.2023-09-11

阳高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阳高县人民政府.2023-09-11

上榜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名单的山西阳高,如何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澎湃新闻.2023-09-11

唢呐艺术(晋北鼓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9-11

道教音乐(恒山道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9-11

国家文物局综合行政管理平台-查询阳高县.国家文物局.2023-09-11

塞北福城 美丽阳高 - 山西新闻网.山西新闻网.2023-09-10

查询-阳高县.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3-09-10

阳高县.中国县域网.2023-09-20

​阳高县“迎接二十大 阳高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县水务局专场发布会举行.微信公众平台.2023-09-11

全国首座胶凝砂砾石大坝预计10月底完成坝顶工程.百家号.2023-09-11

阳山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阳山县人民政府.2023-09-09

阳高县“十四五”“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经济发展规划.阳高县人民政府.2023-09-11

全国自然保护区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23-09-20

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浑源县、广灵县六棱山省级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OSGeo中国中心.2023-09-20

应急管理部公布2020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部.2023-09-11

十五届县委常委会第67次会议召开.阳高县人民政府.2023-09-11

山西省阳高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到获嘉县调研乒乓球运动发展工作.获嘉县人民政府.2023-09-11

中共阳高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党组书记、阳高县人民政府县长.阳高县人民政府.2023-09-11

县政协召开党组扩大会议.阳高县人民政府.2023-09-11

阳高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阳高县人民政府.2023-09-11

宗教活动场所基本信息.国家宗教事务局网站.2023-09-11

产业兴 百姓富 - 山西新闻网.山西新闻网.2023-09-11

08     阳高龙泉工业园区5G+智慧园区项目.山西省通信管理局.2023-09-11

阳高县“迎接二十大 阳高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县教科局专场发布会举行.微信公众平台.2023-09-20

阳高县“迎接二十大 阳高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县卫生健康和体育局与县医疗保障局联合新闻发布会举行.微信公众平台.2023-09-20

“阅三晋 行天下”百馆荐读 VOL.013——大同篇:阳高县图书馆推荐.搜狐.2023-09-11

阳高县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日渐完善.大同日报.2023-09-11

山西日报.山西日报数字报.2023-09-11

阳高县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阳高县人民政府.2023-09-11

山西省阳高公路管理段2020 年度部门决算.山西省交通运输厅.2023-09-20

阳高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阳高县人民政府.2023-09-10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高铁拓宽大同群众小康路.山西省人民政府.2023-09-20

阳高县公交公司线路信息.阳高县人民政府.2023-09-11

塞北福城 美丽阳高.搜狐网.2023-09-12

守口堡长城.阳高县人民政府.2023-09-11

山西省文物局门户网站.山西省文物局.2023-09-11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山西省人民政府.2023-09-11

阳高羊杂汤:油而不腻 质醇味美.中国小康网.2023-09-20

山西省文物局门户网站.山西省文物局门户网站.2023-09-11

山西省文物局门户网站.山西省文物局.2023-09-11

许家窑人遗址.阳高县人民政府.2023-09-11

古城堡汉墓群.阳高县人民政府.2023-09-11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晋政发[2009]12号).山西省人民政府.2023-09-11

山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晋中信息学院.2023-09-11

山西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晋中信息学院.2023-09-11

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顺县人民政府.2023-09-11

阳高羊杂汤.族讯.2023-09-11

神泉堡驴肉.阳高县人民政府.2023-09-11

阳高糕撒.阳高县人民政府.2023-09-11

阳高县迎贡节.阳高县人民政府.2023-09-20

阳高县守口堡杏花节.阳高县人民政府.2023-09-20

大同阳高长城羊肉.山西省人民政府.2023-09-11

塞北阳高再增“网红特产”——“阳高红”.新浪新闻.2023-09-11

大同阳高杏脯.山西省人民政府.2023-09-11

百余家新闻媒体争相报道2023阳高杏花节暨长城文化旅游季活动.同频道--黄河新闻网.2023-09-12

阳高县.阳高县人民政府.2023-09-11

大泉山.阳高县人民政府.2023-09-12

阳高县依托生态风景旅游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9-11

六棱山.携程旅行.2023-09-12

山西命名49个省级平安县(市、区).澎湃新闻.2023-09-11

水利部关于公布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的公告.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2023-09-11

水利部关于公布2021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名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23-09-11

我市荣获新一届山西省双拥模范城称号.大同市人民政府.202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