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薄叶鼠李
乔木,高3-10余米,无刺;幼枝被短柔毛,或后脱落,小枝被疏柔毛,顶端具被锈色或棕褐色绒毛的裸露顶芽。叶纸质,长椭圆形或矩圆状椭圆形,长7-19厘米,宽2.5-8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稍反卷,近全缘或具不明显的疏浅齿,上面无毛或仅中脉被疏毛,下面有灰白色或浅黄色密绒毛
基本资料
种中文名:毛薄叶鼠李
种拉丁名:鼠李属 leptophylla Schneid. Var. Villosissima C. Y. Wu
属中文名:猫乳属
科中文名:鼠李科
科拉丁名:Rhamnaceae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
最低海拔:800
最高海拔:1800
生 境:山坡,路旁灌丛中
模式采自:湖北神农架林区
是否栽培:野生
湖北分布:神农架
形态特征
叶纸质,长椭圆形或矩圆状椭圆形,长7-19厘米,宽2.5-8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稍反卷,近全缘或具不明显的疏浅齿,上面无毛或仅中脉被疏毛,下面有灰白色或浅黄色密绒毛,侧脉每边9-13条,上面微凹,下面凸出;叶柄长1.2-3.5厘米,被疏短柔毛。花数个排成腋生聚伞花序或聚伞总状花序,近无或有长2-12毫米的总花梗,被短柔毛;花梗长3-6毫米,被毛;萼片三角形,外面被柔毛,内面有中肋;花瓣倒心形,顶端2浅裂;雄蕊长于花瓣;子房球形,无毛,稀有毛,3室,每室具1胚珠,花柱3深裂至基部,柱头不明显。核果倒卵球形,长约5毫米,直径5-7毫米,顶端下凹,成熟时紫黑色,具3分核,果梗长7-11毫米,被疏短柔毛;种子3个,倒卵形,长约5毫米,橄榄色,光滑,基部微缺。花期5-8月,果期7-10月。
产地分布
产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林县、凌云县、乐业县)、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屏边苗族自治县、福贡县、景东彝族自治县、江、蒙自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河口)、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雷波)、西藏自治区〔墨脱)。生于海拔1200-2800米的杂木林或灌丛中。此种据文献仅见于云南,在四川、西藏及广西均为首次记录。模式标本采自云南蒙自。
物种提示
本种叶较大,通常全缘,侧脉9-13条,下面被灰白色或浅黄色绒毛,花柱自基部3深裂,极易识别。
陈焕镛曾将采自广西乐业的标本定名为乐业假鼠李Rhamnella laui Chun in Shed.,经检查该植物实为本种的错误鉴定。据文献产于越南河内的鼠李属 griseus Merr.与本种无明显的区别,它很可能为本种的同物异名。
参考资料
中国植物志.db.kib.ac.cn.201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