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曲星

曲星

曲星,教授。1982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获学士。1985年毕业于外交学院,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

人物履历

1982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此后在外交学院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1986至1992年,留学巴黎政治学院,分别于1988年和1992年获政治学硕士和政治学博士学位。

1985年起,在外交学院任教,历任外交学系中国对外关系教研室主任、外交学系副主任、外交学院院长助理和外交学院副院长、教授兼博士生导师。主要讲授《当代中国外交》和《中法关系史》等课程。

2006年至2009年,任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公使。

2010年1月,开始担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

2014年6月,任国研院首任院长。

2014年12月——2018年9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比利时特命全权大使。

担任职务

十三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

科研成果

著作

中国外交50年》(独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

《中国外交新论》(副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出版

《中国当代外交史》(副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出版

《中国外交史1979-1994》(合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

《邓小平的外交艺术》(合著),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出版

论文

《试论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外交》

《80年代初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试论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的中国对外政策》

《中越在印度支那战争期间的战略一致和策略分歧》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的战略、利益与理论背景》

《后冷战时期中国外交的战略选择》

《中国出兵朝鲜的外交运作》

《中法关系的缘起及历史演变》

《试论毛泽东关于中法关系的战略思想》

《半个世纪的历程-中国与联合国关系回顾》

《独立自主的中国外交》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苏联对华政策》

《GATT与中国》《新中国外交之路》

《走入绝境的美国对华人权外交》

《和平与发展的思想武器-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

《中国内政对外交的影响》

《中国、东盟与越南》

《从战后初期美苏对华政策看中国“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历史地位》

《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等。

1. 《猜忌岁月—1949-1955年的中法关系》(法文版);

2. 《中国外交50年》,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

主要学术论文:

1. “公共外交的经典含义与中国特色”,《国际问题研究》2010年第6期;

2. “和谐世界理念的时代意义”,《文明对话与和谐世界国际会议论文集》,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10月;

3. “邓小平外交思想的现实意义”,《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11期;

4. “中法全面伙伴关系框架下的政治与经济”,《外交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5. “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6. “中越在印支战争问题上的战略一致与策略差异”,《国际论坛》2000年第3期;

7. “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的战略、理论与利益背景”,《外交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8. “中法关系的缘起及历史演变”,《法国研究》1998年第2期;

9. “半个世纪的历程——中国与联合国关系回顾”,《世界历史》1995年第5期。

部分时评文章:

1. “复杂的国际形势与活跃的中国外交”,《求是》2011年1月号;

2. “la Chinegronde l’Europe”,L’Echo,2010年11月22日“政治经济版”。

3. “和谐万邦、走向共赢——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发展启示录”,《光明日报》2010年10月16日;

4. “中国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将是发展中国家”(合撰,第一作者),《求是》2010年9月号(本文被《新华文摘》2010年第23期转载);

5. “美韩军演无助于半岛和平”,《今日中国论坛》2010年第8期;

6. “世界趋势与中国应对”,《人民论坛》2010年第7期;

7. “‘升格’中国公共外交”,《今日中国论坛》2010年第5期;

8. “世博会搭建公共外交大舞台”,《今日中国论坛》2010年第4期;

9. “美国对华政策缘何常‘变脸’”,《光明日报》2010年4月12日;

10. “中国公共外交顺势而为”,《人民日报》2010年3月22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