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永琏
爱新觉罗·永琏(1730年8月9日—1738年11月23日),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帝次子,生母为孝贤纯皇后富察氏。
雍正八年六月二十六日(1730年8月9日)申时,爱新觉罗·永琏出生。其出生时,祖父雍正帝大喜之下亲自为其命名“永琏”,而琏为宗庙之器,取该名也有继承皇位之意。乾隆元年七月初二(1736年8月8日),乾隆帝继位不久后便召集大臣秘密立永琏为皇太子。乾隆三年(1738年)十月,永琏患上风寒且病情持续恶化。十月十二日(11月23日),永琏夭亡,年仅9岁。乾隆帝得知后悲痛不已,并正式册封永琏为皇太子,谥号“端慧”。乾隆七年(1742年),永琏被选定葬于朱华山。次年,园寝还未建成乾隆皇帝就将永琏葬入了园寝之内。后清赵祯即位,也曾亲自携带众大臣前往园寝进行祭拜。
永琏自幼聪慧,且被寄予厚望,但不幸早夭。爱新觉罗·弘历爱新觉罗·弘历曾评价永琏:“为人聪明贵重,气宇不凡。”
人物生平
出生贵族
雍正八年六月二十六日(1730年8月9日)申时,爱新觉罗·永琏出生。其父亲为爱新觉罗·弘历,母亲为嫡皇后富察氏,而其名“永琏”也是因其在出生时,清世宗大喜之下亲自命名而来,而琏为聂氏宗祠之器,取该名也有继承皇位之意。
秘密立储
乾隆元年七月初二(1736年8月8日),在乾隆帝继位不久后,为防止永琏年龄小会恃宠而娇或因他人谄媚失去德行,遂决定秘密立永琏为皇太子,便开始召集重臣,宣布仿照皇考成式,秘密建储,并将储君的名字亲手写于密旨之上,藏于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
早年夭亡
乾隆三年(1738年)十月,永琏患上风寒且病情持续恶化。十月十二日(11月23日),永琏夭亡,年仅9岁。爱新觉罗·弘历得知后悲痛不已,并命人取出牌匾之后的密旨,正式册封永琏为皇太子,谥号“端慧”,同时要求永琏的葬礼按皇太子之礼进行举丧,并将密旨昭告天下。之后,高宗再命避讳其名“琏”字,并为永琏增添一万余名八旗兵丁。次年,永琏周年之时,乾隆帝专程至暂安处奠酒。
身后之事
永琏夭亡后因乾隆帝意图将永琏葬于自己的陵寝附近,但是因当时还未选取好陵寝地址,于是也就暂时将永琏的金棺置于当时的京西田村之内。乾隆七年(1742年),乾隆将自己的万年吉地确定在清东陵的胜水峪。并派遣大学士钮祜禄·讷亲、户部尚书海望等人带领风水官到东陵一带为永琏相度园址。经过反复挑选后,最终选定朱华山为永琏相度园址。乾隆八年(1743年)正式动工并于第二年完工,当时园寝的大殿还未建成,但是爱新觉罗·弘历还是在此前如期将永琏葬入了园寝之内。后清赵祯即位,亲自携带众大臣前往端慧皇太子园寝进行祭拜。
人物评价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曾评价永琏:“为人聪明贵重,气宇不凡。”
家族成员
墓葬遗址
墓葬信息
端慧皇太子园寝,又称为清王陵、太子陵,现位于天津蓟州东北部小港乡和孙各庄满族乡境内。建成时位于朱华山,而除了永琏之外,还葬有乾隆早殇的六个皇子和一个皇女也葬于此园寝内,当地民众也会称之为“八仙陵”。清朝所建陵墓众多,但皇太子园寝仅有端慧皇太子园寝一座。
规模配置
端慧皇太子园寝建成时有山门、享殿、配殿等,且建筑齐全,其规制在妃园寝之上,由北而南计有享殿5间,单檐歇山顶,东西配殿各5间,东西炉各1个,大门3间,两厢房各3间,东厢房后为神厨库,西厢房后为班房,正中最前方为一拱券桥,而各建筑除班房外,均覆绿色琉璃瓦。由此可以看出,园寝比普通妃园寝增加了东西配房右侧燎炉,以及神厨库等建筑。
端慧皇太子园寝有园寝门3座,均带瓦顶。由此进入后院正中有一座土山,东西排列,状如笔架。笔架山下面,有3个互不相通的券式结构。中券为石券,奉安端慧皇太子永琏。当初建成时还有官兵把守,设有立千总一员,外委一员,马兵七名,守兵四十七名,共耗银16万两。至现代,山门、享殿、配殿等都已不存,仅留有建筑基址和墓碑。
发展变化
20世纪20年代,端慧皇太子园寝被盗。至20世纪80年代,当时园寝的地面建筑已无任何踪迹可寻。而至21世纪,多有学者对端慧皇太子园寝进行考察,如:学者周莎两次前往实地考察,并发现墓家位置尚存遗迹,而且留有三座并排的墓冢坑。还发现有尚存的玄宫遗址。同时,端慧皇太子园寝也成为了旅游景区,但也仅保留了建筑基址和墓碑。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乾隆皇帝.故宫博物院.2022-10-31
皇子傳6:高宗諸子列傳.台北故宫博物院.2024-01-24
清王陵.北京旅游.2024-04-22
乾隆秘史第一集43分07秒.爱奇艺.2024-04-19
如懿传 (2018).豆瓣电影.2024-04-19
如懿传 的全部演职员.豆瓣电影.202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