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周刊
20世纪30年代,朱惠民先生在天津英租界编辑出版过一种提倡男女平等、建设文明家庭的刊物——《家庭周刊》。这册杂志出版于1936年3月15日。32开本80页的篇幅内,设置了诸如“家庭写真”“家庭琐话”“妇女须知”“青年必读”“家庭实用常识”“儿童乐园”“家庭图书馆”等近20个栏目,几乎包容了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重视家庭教育,倡导男女平等,是该刊办刊的一大着力点。《家庭周刊》1931年6月创刊于天津市,由天津家庭周刊社出版并发行,编辑人为朱惠民和郝东皙,发行人为朱惠民,社址位于天津英租界张庄大桥义庆里一号。馆藏最后一期是1946年发行的第147期。
办刊宗旨
《家庭周刊》以“提倡家庭教育,增进家庭幸福、建设社会基础、完成三民主义”为创刊宗旨,主张改进中国家庭教育,发扬中国固有道德之精神。
刊登内容
在“家庭琐话”栏目中刊有这样的话:“女性是家庭中的灵魂,也是组织家庭的中坚分子,可以代表整个的家庭。所以就国家说,应当力求女子教育普及;就家庭说,应当男女教育并重。若是仍抱着从前旧思想,认为女子将来是异姓人,不肯用钱培养她,这不但不合人道公平,并且是国家的罪人。”在同栏中,该刊还表达了“治家就是治国”的思想,认为“要想强国,须从治家做起,要想救国,更须从国难的家庭教育做起!”
在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旧中国,在那内忧外患、国将不国的20世纪三十年代,持有这样的办刊思想无疑是进步的,而《家庭周刊》也加快了中国家庭文明化的进程。
该刊经费由创办人出资,不向社会募捐,也无求助津贴。《家庭周刊》认为当时中国社会和国家中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是因为中国国民家庭教育根本错误所致,因此要救社会和国家乃至全世界就要全国各界男女同志一致起来从根本上改造国民家庭教育。该刊在创刊之初向读者们表示该刊和其他刊物性质不同,致力于改良中国的家庭教育,并宣誓“永世发行”。
作为一份通俗家庭刊物,该刊主要刊载内容有:家庭问题讨论、教养指南、妇女须知、青年必读、职业指导、家庭常识、家庭俱乐部、家庭图书馆等等。除此之外,该刊关注国内外事件。报道国内政治时事,宣扬爱国精神,如刊登参加抗日救国运动的商震将军照片和喜峰口抗日的宋哲元将军照片。刊登国外的逸事趣闻,如报道非洲妇女的装饰,赞扬非洲妇女的吃苦耐劳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