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潘口乡

潘口乡

潘口乡,人口17535人,面积257.4平方千米。辖8个村委会。潘口乡地处湖北十堰市竹山县竹山县城西郊,因境内的潘口河而得名。东北与城关镇相邻,西与溢水镇毗连,南与田家坝镇接壤,是潘口水电站、小漩水电站、县220KV变电站所在地。全乡版图面积78.9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140.4亩,辖有7个村(居委会),33个村民小组,4321户,16660人。乡政府位于小漩居委会,距县城1公里。

历史沿革

1975年,设潘口公社。

1984年,由潘口公社改为潘口乡。

2001年7月,原潘口乡与原三台乡合并为现潘口乡。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潘口乡辖小漩1个社区,小漩、龙王沟、潘口河、悬鼓洲、鱼岭、魏沟6个行政村;下设35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1年10月31日,潘口乡辖1个社区、6个行政村:小漩社区、小漩村、龙王沟村、魏沟村、潘口河村、鱼岭村、悬鼓洲村,乡人民政府驻小漩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潘口乡地处竹山县县城西郊,东北与城关镇相邻,南与上庸镇接壤,西与溢水镇毗连,距竹山县城1千米,区域总面积82.8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潘口乡属山地、丘陵地区,境内最高点位于观山寺,海拔1701.1米;最低处海拔237米,平均海拔973.85米。

气候特征

潘口乡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自然资源

2011年,潘口乡有耕地19251亩,水域面积10107亩,林地78915亩。

文化

境内发现有旧石器时代古生物化石,在悬鼓洲、小漩顾家场考古发掘出汉代的砖、瓦、陶器。境内有文物古迹6处,其中华佗庙位于地处潘口乡鱼岭村9组,始建于清爱新觉罗·旻宁四年,后在道光六年、十二年进行过维修和增添设施。该建筑座东北朝西南,利用白云峰悬崖峭壁处的一个山洞,经人工开凿修饰而成,仿木石结构建筑,石刻选料考究,造型小巧玲珑,技艺高超。

潘口乡因境内的潘口河而得名。

潘口乡境内有旧石器时代古生物化石,在悬鼓洲、小漩顾家场考古发掘出汉代的砖、瓦、陶器;华佗庙位于潘口乡鱼岭村9组,始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

代表人物

潘口自古能人辈出。在60年代,龙王沟村就出了一个全国劳动模范陈正宽。他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号召,发动农民育苗,实现自育自栽。他不仅带头造林,还摸索出了树苗浆根移栽的经验在群众中推广。1957年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以后,不仅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同年潘口乡也被评为植树造林先进单位。

社会

教育

截至2011年末,潘口乡中心学校1所,小学5所,在校生805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潘口乡有文化站1个。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潘口乡有中心卫生院1个,职工70人,医务人员55人,下设8个卫生室,从业乡村医生12人;全年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4725户,17822人,参合率98%。

基础设施

潘口乡是潘口水电站、小漩水电站、县220千伏变电站所在地;潘口水电站装机51万千瓦,小漩水电站装机5万千瓦。

竹山县母亲河堵河在潘口乡境内有14公里。蕴涵着巨大水能资源的堵河河水流金淌银,悄无声息的流逝,恒古不变。2002年,县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走一主三化之路,建生态水电大县”的重大举措,装机51万KW的潘口水电站和装机5万KW的小漩水电站几经波折终于于2007年5月初动工兴建,潘口人民40多年的期盼一朝变成了现实,潘口成为竹山县建生态水电大县的主战场。潘口乡全体干群正以高昂激奋的精神状态,以开明、开放的主人姿态,以细致、周到的服务协调服务电站建设。

交通

潘口乡有305省道自东而西贯穿全境,竹柳公路途经鱼岭村、村村组组通公路,达125千米。

305省道自东而西贯穿全境,竹柳公路途经鱼岭村、村村组组通公路,达125公里,具有水陆交通便利,运输快捷。移动、联通、小灵通覆盖率达到100%。全乡具有交通便捷、信息灵通、市场广阔等优势。

经济

党委、政府高举发展的大旗,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大力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到2006年底,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65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3元,实现财政收入45.5万元,实现了经济结构的新转型和经济效益的新突破。以潘口河为主的板栗、以水十路沿线的核桃、以县城近郊的鲜果为主特色产业面积已经达到9000亩。以305省道沿线精品蔬菜的面积达到200亩,带动全乡农民种植蔬菜面积达到8000亩。标志着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由一般农业向特色农业的历史性转变。以潘口河村刘家台子400亩板栗基地为样板,仅潘口河一个村就发展板栗3300多亩,年产量达到100万斤,实现销售收入200万元,人平增收800元。成为全县扶贫开发的样板工程,为全乡乃至全县探索和积累科学种植提供了有效的借鉴;以小漩居委会50亩大棚蔬菜和小漩村50亩白玉春萝卜为主的辣椒、西红柿、黄瓜等反季节蔬菜畅销县城市场,满足了集镇对蔬菜的需求。积极抢抓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机遇,大力实施生态建设。全乡进一步完善了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不仅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安全,还为建设山绿水秀、鸟语花香的人居环境创造了条件。坚持科技兴农不动摇,在精耕细作的基础上,狠抓良种的普及和先进耕作技术的推广,通过推行两段育秧、地膜水稻、油菜高垄双行、沟厢配套等技术,有效维护了粮食生产的安全与稳定。

2006年工业总产值达到5600万元,比上年增长24%。

综述

2006年,潘口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65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3元,实现财政收入45.5万元。

2011年,潘口乡生产总值达到6.55亿元,财政收入511万元,国税300万元,地方税收2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94元。

截至2019年末,潘口乡有工业企业27个,其中规模以上10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3个。

第一产业

2011年,潘口乡农业总产值7130万元。潘口乡农作物以玉米为主,兼有小麦、花生。2011年,潘口乡粮食播种面积22378.5亩,总产量8986吨,亩产388.3千克;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6155亩,总产量2945吨。

第二产业

2006年,潘口乡工业总产值为5600万元,比2005年增长24%。

潘口乡工业以建筑建材业为主。2011年,潘口乡工业总产值为2.36亿元。工业企业325个,其中县级规模企业17个,主要工业门类有建筑建材、绿松石加工、仓储业等。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潘口乡总人口有19217人,其中农村人口18496人。

截至2019年末,潘口乡户籍人口为19745人。

根据竹山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潘口乡常住人口为17535人,占竹山县的5.07%。

参考资料

竹山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今日竹山.2022-01-08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潘口乡魏沟村地名介绍.博雅地图.2022-01-10

2021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国家统计局.2022-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