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程道养

程道养

程道养(?~437年),河州枹罕(今临夏回族自治州枹罕镇)人。刘宋时期益州起义军领袖。早年加入道教,居于益州阳泉寺。赵广起义后,诈称司马飞龙,拥立为王建,年号泰始,是为蜀泰始王。刘义隆调兵遣将,派裴方明、周籍之和萧汪之领兵围剿。元嘉十四年,起义军内部分化,程道养为部将王道所袭杀。

基本介绍

程道养,东晋末年出生于枹(fu)罕(今甘肃临夏市)。早期加入道教,云游四海。后来,定居益州阳泉山道观中。

背景

元嘉九年(公元432年)3月,因南朝宋益州刺史刘道济残害人民,不得人心。益州土地肥沃,仇池正闹饥荒,仇池首领杨难当派遣流民许穆之,假称晋朝宗室司马飞龙,出征益州,一举攻破巴兴(今四川蓬溪)、阴平(德阳市)。不久,许穆之为益州刺史刘道济所击斩。然而,司马飞龙这个名字响震益州。

过程

元嘉九年(公元432年)7月,益州五城(今四川中江)军官帛氐奴、梁显、赵广因升官受阻及利益分配不均,遂诈称司马飞龙仍在阳泉市山中,聚众数千人,起兵造反;赵广起义后,领兵一举攻占广汉市,并击斩益州参军程展及治中李抗之所部五百援兵;此后,巴西人唐频起兵响应赵广,并与赵广等人攻陷涪城区(今绵阳市东),迫使涪陵区江阳区遂宁市诸郡郡守弃城逃去,起义军遂占领涪陵、江阳、遂宁;9月,赵广等人领兵 攻打成都市,刘道济据城自守,赵广部众屯聚日久,不见司马飞龙,皆欲散去,赵广遂于阳泉山中将程道养寻出,立为王建,建元泰始,是为蜀泰始王。程道养称王后,以其弟程道助为骠骑将军,封长沙王,镇守涪城;赵广、帛氐奴、梁显、张寻、严遐等皆为将军,会攻成都,一时聚众十万。益州刺史刘道济遣中兵参军裴方明、任浪之各率千余人出城作战,皆败回;

元嘉九年(公元432年)12月,刘宋派裴方明、任浪之再次出城作战,大破程道养。此时,刘道济劝降起义军将领孟子,约期里应外合,夹击起义军,事泄,赵广杀孟子,不久,裴方明多次出城作战,屡次击败起义军,致使起义军溃不成军;同月,程道养收拢部众七千人,退守广汉市,赵广收拢部众五千人,退守涪城区,此时,成都市粮尽,裴方明率部两千人出城觅食,为赵广击溃,裴方明单骑回城,起义军再围成都;

公元433年2月,刘道济病逝后,裴方明成为成都主将,裴方明乘程道养于毁金桥祭天之际,率三千人出城袭之。程道养大败,再次退保广汉。

元嘉十年(公元433)年2月,南梁刘义隆派遣荆州市刺史刘烨刘义庆以及巴东县太守周籍之都督巴西等五郡诸军事,率两千人援救成都;3月,程道养与赵广广汉市郫都区,建立数百连营,以待刘宋军,与此同时,周籍之与裴方明合兵,一举攻克郫县,继而进击广汉,程道养与赵广等逃还涪城区及五城;5月,裴方明进军涪城,赵广等人战败逃散;9月,程道养率领余部两千余人退入广汉山谷中,继续抗击刘宋军。

覆灭

元嘉十三年(公元436年)初,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派遣宁朔将军萧汪之继续率军围剿;6月,程道养为萧汪之击溃,再次逃入广汉山谷中隐蔽;

元嘉十四年(公元437)年4月,赵广南梁刘宋投降,起义军军心顿时受挫于是,起义军将领王道恩袭杀程道养,投降刘宋,起义覆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