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户撞击坑
万户撞击坑(Wan-Hoo)是月球背面赤道区的一座大型陨石坑,形成于酒海纪代。该坑以传说中的十六世纪中国官员万户命名,1970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万户撞击坑位于大型壁沟平原赫茨普龙西南方,被赫茨普龙撞击产物改变了地形。
背景资料
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14世纪末期,中国明朝的士大夫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
虽然只飞离地面0.01米,但约600年前的万户还是被誉为“世界上第一个想利用火箭飞行的人”。万户撞击坑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在月球上“留名”的中国人名、神话人物还有石申、高平子、李白、嫦娥、祖冲之、张衡、郭守敬等。
具体位置
局部影像
正射影像图
数字高程模型
色彩编码地形图
万户撞击坑放大图
图中划圈部分为万户撞击坑
万户撞击坑
位置:位于月球背面南纬9.8度、西经138.8度区域,从地球上不能直接看到
撞击坑形成
月球背面一个典型的辐射线撞击形貌,在天体撞击月球表面后,月球表面的物质向外抛射形成一个辐射型月球地貌。从撞击坑中心放射状抛射大量高亮物质(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应该为基性斜长岩碎屑),该类撞击坑形成年代通常较晚。
拍摄者及拍摄时间
“嫦娥一号”获取的月球背面部分区域影像图,是由5轨CCD正视影像数据拼接而成的,数据获取时间为2007年12月4日。
参考资料
搜狐新闻.news.sohu.com.201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