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庆寺
崇庆寺位于涉县井店镇,崇庆寺建于明代,原规模宏大,局部呈标准伽蓝七堂式,几经变迁,现仅存天王殿、水陆殿、大佛殿及东西配房,占地1000平方米。天王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硬山布瓦顶,琉璃瓦剪边,用柱全为小八角石柱,柱上施三踩斗拱;水陆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悬山布瓦顶,琉璃瓦剪边,施木柱,用五架梁,檐部用三踩斗拱,门窗全为拱券式;大佛殿为寺内主体建筑,建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悬山布瓦顶绿琉璃剪边,大木用七架梁,前后檐柱为小八角石柱,柱头、平身施三踩斗拱,明间平身科加45度斜昂,梁架结构仍保留了早期建筑的一些特点,如施驼峰、叉手、攀间等,施元、明建筑结构处理手法演变的重要实例。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介绍
崇庆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九年(公元1016年),以后历代均有所修缮和扩建。寺院坐北向南,由天王殿、千佛殿、卧佛殿、大士殿、地藏殿等殿宇组成一个两进院落的四合院式建筑群。寺院南侧和东侧还有关帝殿、给孤长者殿及方丈禅院等建筑。
天王殿位于寺院的南部,面阔三间,进深四间,悬山顶,殿内立有塑造于明代(公元1368~1644年)四大天王像。千佛殿位于寺院北部的高台上,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殿内正中立有释迦牟尼本尊塑像,两侧为阿难陀、摩诃迦叶及文殊菩萨、普贤塑像。殿内东、西、北三壁为千佛悬塑,现仅存西壁的200余尊。大士殿位于寺院的西侧,殿内供奉有北宋时期塑造的菩萨、罗汉像21尊。建于明代中期的地藏殿位于寺院的西北部,殿内塑有“十殿阎罗朝地藏”布局的塑像群。卧佛殿、给孤长者殿、关帝殿、方丈院等建筑则是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重修或增建的。
崇庆寺集宋、元、明、清四代建筑于一处,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同时,寺内保存的精美的历代塑像,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结构处理手法演变的重要实例。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