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玲玲

玲玲

玲玲(Ling-Ling),是中国政府赠送给美国的一只大熊猫。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首次访华,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并提出了希望中国馈赠大熊猫的请求。周恩来总理决定,将来自宝兴的大熊猫“玲玲”和“大熊猫兴兴”赠送给美国人民。这一年,也被美国定为“大熊猫年”。“玲玲”从北京出发,然后经巴黎最终抵达美国,8000多名美国民众前往相迎。1972年4月20日,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史密森学会国家动物园举办正式接收仪式,尼克松总统夫人出席大熊猫接收仪式。首秀当天,有超过20000名市民参观大熊猫,开馆后第一个月,共接待了超过100万参观者。旅美期间,在工作人员的努力下,“玲玲”前后共产下5只大熊猫宝宝,其中还包括一对双胞胎,但不幸的是幼崽全部夭折。

1992年12月31日下午3点,玲玲走完了23年的生活历程。玲玲去世后,全美国各大电视台便播放了“玲玲”去世的消息,美国的两家大报——《华盛顿邮报》和《华盛顿时报》,同时在一版刊登玲玲去世的消息及其生前的大幅图片。1997年,华盛顿国家动物园专门为“玲玲”立碑,上面写道:本国的大熊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礼物,它为几百万游客带来欢乐。

主要经历

背景

1971年7月,美国亨利·基辛格博士秘密访问中国,除谈国家大事之外,也请求中国政府送给美国两只大熊猫。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首次访华,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尼克松又正式提出了希望中国馈赠大熊猫的请求。周恩来总理决定,将来自宝兴的大熊猫“玲玲”和“大熊猫兴兴”赠送给美国人民。这一年,也被美国定为“大熊猫年”。

旅美

1972年的4月,“玲玲”和另外一只来自宝兴县的大熊猫“兴兴”一起踏上了美国的土地。大熊猫从北京出发,然后经巴黎最终抵达美国,8000多名美国民众冒雨相迎。4月20日,美国国家动物园把大熊猫到美国的消息公之于众,那天也是“熊猫日(Panda Day)”。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史密森学会国家动物园举办正式接收仪式,尼克松夫人带了一个画有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熊猫标志的徽章,一张这两只大熊猫的照片和一本其他大熊猫的相册,出席了大熊猫接收仪式。

首秀当天,有超过20000名市民参观大熊猫,造成交通堵塞。大熊猫抵达后的首个周末,大约有75000名游客来观看大熊猫。开馆第一个月,接待了超过100万参观者。对此,《华盛顿邮报》也前所未有地使用了一连串象声词作为标题进行报道——《Awwwwwwww,They're Cute》(啊,它们太可爱了)。

产子

大熊猫抵达美国后,公众信件也挤爆了动物园的邮箱,都在询问动物园什么时候才能把这两只大熊猫放在一起,什么时候让它们交配,什么时候产仔等问题。1975年春季,大熊猫又度过了一次毫无成效的发情期。美国民众寄希望于1976年,利用大熊猫发情的机会,得到一只大熊猫宝宝,也可以“碰巧”地撞上美国发表《独立宣言》200周年纪念日。但后来由于观察上的失误,直到“玲玲”的发情期快要结束之时,这两只大熊猫才被放到一起,依然没有起到效果。

1979年,动物园饲养员每日工作清单上又添加了一项工作:收集大熊猫留下的尿液,通过荷尔蒙的变化,从而更加有效地预测“玲玲”的发情期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由于“玲玲”和“大熊猫兴兴”没有发生过交配行为,他们决定给大熊猫实施大熊猫人工授精。1981年,美国迎来了另一只雄性大熊猫——“佳佳”(由伦敦动物园暂借给美国)。民众便把希望寄托到了“佳佳”身上,希望它是一个更加适合“玲玲”的伴侣。然而它们首次见面就打了起来。后来“佳佳”返回伦敦,但在它返回之前,人们对它实行了电极射精法,并冷冻了它的精液。1982年,当“玲玲”进入发情期的时候,“佳佳”的精液被放入“玲玲”体内。不久,“玲玲”出现了一些可能是怀孕的迹象,开始搭建它的巢穴,把苹果胡萝卜抱在怀中,就像在照顾小宝宝一样。不幸的是,这一切迹象结果是一场假怀孕。

1983年,当“玲玲”再次进入发情期,“玲玲”和“大熊猫兴兴”发生了第一次交配,此次交配是这两只大熊猫在进入美国国家动物园的十年内的首次交配,但它们交配的时间较短。同年7月,当“玲玲”体内的黄体酮数值不断攀升并保持较高水平时,动物园的员工就和志愿者们一同开展了一项24小时的观察,通过闭路电视来监视“玲玲”的一举一动。7月20日午后,“玲玲”用竹子搭建了自己的巢穴。当晚上7点钟,“玲玲”开始产仔,第二天凌晨3时许安全产仔。“玲玲”用舌头舔了幼崽并轻轻地把幼崽抱在怀中。但不幸的是,这只幼崽在几个小时后,毫无征兆地停止了呼吸。后来,对幼崽尸体进行剖检发现,大熊猫幼崽是死于支气管肺炎。这天,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不仅发表了新闻公报,其设在瑞士的基金会格朗总部还下半旗全天致哀,这在世界上还是第一次。

1984年,“玲玲”再次产下幼仔,但幼崽在出生时就死了。1987年,“玲玲”产下一对双胞胎,也没坚持多久就死去了。1989年,“玲玲”又生下一个孩子,但这只大熊猫宝宝就像它的第一个哥哥一样,在出生的头一天就得了支气管肺炎而死亡。“玲玲”先后生下5个孩子,但都没有一个成活下来。

离世

1992年12月31日下午3点,玲玲”走完23年生活历程,无疾而终。几个小时后,全美国各大电视台便播放了“玲玲”去世的消息。第二天,美国的两家大报——《华盛顿邮报》和《华盛顿时报》,同时在一版刊登“玲玲”去世的消息及其生前的大幅图片。为了延续“玲玲”的生命,科学家从“玲玲”的卵巢中抢救出100多个卵子,冷冻起来以备后用。1997年,华盛顿国家动物园专门为“玲玲”立碑,上面写道:本国的大熊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礼物,它为几百万游客带来欢乐。

影响

大熊猫兴兴”和“玲玲”的意义不仅仅止于中美关系破冰,更是打通了中美大熊猫外交的桥梁。在它们之后,美国土地上再也没断过大熊猫的身影。自1972年至2017年间,已有15只生在四川省或祖籍四川的大熊猫前往美国。

参考资料

“Panda”monium at the National Zoo.美国国家档案馆.2024-09-27

赠美大熊猫的生命绝唱——“玲玲”和“兴兴”的故事.雅安市人民政府.2024-03-19

特稿:跨越太平洋的熊猫情缘.人民网.2024-09-27

美国前资深外交家:50年前的春天 迎接大熊猫来美.光明网.2024-09-27

“妈,我要看熊猫”“我看你像熊猫”.澎湃新闻.2024-09-27

历经千万年进化,大熊猫如何化身现代“外交大使”.澎湃新闻.2024-09-27

“最萌中国外交官”大熊猫的出差日记.大众日报.2024-09-27

从“外交官”到科研交流 四川大熊猫“出国记”.四川日报.2024-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