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向逢春

向逢春

向逢春(1895~ 1964),建水县人,出生于光绪二十一年武举世家。13 岁开始学制紫陶。他集制泥、拉坯、装饰、刻填、烧制、磨光技艺于一身,至今无人超越,实为罕见的全才。其作品造型古朴雅致、书画精湛高古、色泽腻如古董而被称为“向氏三绝”,享有“向氏紫陶,价同黄金”之誉。当时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皆以求得一件向逢春的作品为荣。

简介

向逢春 (1895—1964) 云南建水制陶名家。

经历

向逢春1895年生于云南建水,祖辈是习武世家。其曾祖父同治年间花副将,父亲向汝生是光绪年间的武举人。其父弃官回乡后,为了生计开始学习制作陶器。向逢春从13岁开始,便向建水县有名的制陶艺人学习制陶技术。

初期,向逢春从事实用陶器的生产工作。后来和建水擅长书画的文人合作烧制表面绘有书法和山水画的陶器。但当时,建水陶器绘画的文人多有抽大烟的恶习而延误工作,降低了成品率。向逢春决定自学中国传统书画,临摹、探索,首创在紫陶上的梅、兰、竹、菊等装饰。并钻研陶器残贴技术,在建水紫陶“阴刻阳填”的基础上将书画作品在陶器上进行烧制。

陶器抛光技术也更为细化,向逢春选用三类大小、颗粒细腻程度不同的鹅卵石分三次对紫陶进行打磨,经过由粗到细的打磨后,紫陶光泽和细腻程度远远超过其他手工艺人。

因此在民国时期,向逢春的作品便以古朴的造型、精湛的书画、细腻的色泽被誉为“向氏三绝”。

1933年,在美国举办的“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向逢春的汽锅作品荣获了博览会美术大奖。

二十世纪五, 六十年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赠送的国礼当中,就有向逢春制作的紫陶。1979年,美国副总统沃尔特·蒙代尔及其夫人参观北京中央美术学院,该院赠送的礼物即为向逢春制作的紫陶。

1953年12月,向逢春进京参加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所制各型汽锅、花瓶受到了专家观众的赞誉。此后,建水紫陶与江苏宜兴陶、钦州市陶、四川荣昌陶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

1957年11月,其被选为建水县手工业联合社主任、后任建水县工交局副局长。

1958年向逢春被打为右派,从此再也没有做过紫陶,直至1964年去世。从1954年建水陶器社建厂到1958年 "反右运动", 向逢春制作紫陶仅有短短四年时间。

1984年文化部颁发文件,将向逢春的作品定为三级文物,不准出国。

评价

向逢春去世50年后的今天,他的紫陶作品早已成为文物,留存在民间的作品交易价格从几万元到更高。

2007年 中国中央电视台在云南寻宝的一次访谈节目中,故宫古陶瓷专家杨静荣先生评价向逢春说:“向逢春这个人,他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他把建水县窑提高了一个档次,把建水陶从一种单纯的实用陶器,上升成为‘诗书画融为一体’的艺术品,使建水陶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陶,最后发展成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他是建水艺术陶的集大成者,堪称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