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孔繁灏

孔繁灏

孔繁灏(1806年—1862年),字文渊,号伯海,谥端恪,山东曲阜人,孔子七十四代嫡长孙,第二十九代衍圣公,第二十八代衍圣公孔庆镕之子。

1820年,孔繁灏以公世子身份钦授二品冠服。1841年,孔繁灏袭封衍圣公,诰授光禄大夫。1843年,他袭爵后初次觐见皇帝,被赐御书“福、寿”二字以示嘉勉。1846年,他奏请朝廷拨银重修尼山祠庙。1851年,孔繁灏进京庆贺爱新觉罗·奕詝即位,被皇帝召见七次,获赐御撰《朱子全书》《渊鉴类函》《历代通鉴辑览》等书籍三十二种。1852年,孔繁灏向清廷捐银三千两支援清军平定太平军。1853年,他晋升太子太保。1860年,孔繁灏举办团练,组织团勇抵抗捻军等。1862年,他抱病赴北京参加清文宗葬礼时病逝,终年五十七岁,清廷赐谥号“端恪”。

孔繁灏擅长写诗,喜好书法和绘画,有《荫椿轩诗稿》《过陈琳墓》《红萼轩诗文钞》等作品传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孔繁灏生于1806年农历二月初二日,年幼时就接受父辈的教诲,读书聪慧敏捷。研读经书时他将考据和探究义理两方面看得同样重要,尤其精通三礼,对于庙庭,礼乐修明,受到众人称赞。

仕途经历

1820年,孔繁灏以公世子身份钦授二品冠服。1835年,他与两湖总督毕沅孙女毕景桓成亲,宴庆活动前后持续20余天。1841年,孔繁灏袭封衍圣公,诰授光禄大夫。1843年,孔繁灏袭爵后初次觐见皇帝,获爱新觉罗·旻宁多次召见,并被赐御书“福、寿”二字以示嘉勉。

1846年,孔繁灏奏请朝廷,拨银三万一千五百五十两重修尼山祠庙,并增建棂星门、神庖厨、坤灵洞、碑亭、北门和尼山书院等建筑,至道光二十九年,大规模重修竣工,并立《重修尼山书院纪恩碑》。

1851年,孔繁灏进京庆贺爱新觉罗·奕詝即位,被皇帝召见七次,获赐御撰《朱子全书》《渊鉴类函》《历代通鉴辑览》等书籍三十二种,以及清文宗亲题"德齐万载"匾额一块。1852年,孔繁灏向清廷捐银三千两支援清军平定太平军。1853年,清文宗到太学行临雍大典,释奠孔子,孔繁灏率领颜、孟、曾等姓五经博士进京陪祀。清文宗因此钦赐孔繁灝朝帽朝衣缎匹等,特别恩准为其加太子太保官衔,并赐御制诗章对其进行表彰。同年,捻军兵临曲阜市,孔繁灏命令守卫百户进行防范。

1860年农历八月,孔繁灏举办团练,并命祀田头目及各佃户等人,同心协力,互相团练。同年农历九月十六日,捻军再次进入山东省至曲阜,孔繁灏一面组织团勇抵抗,一面发文,请求山东巡抚派兵支持。同时,邹城市东北的白莲教余众宋继鹏、刘见六等率领万人起兵,在邹县、泗水县、曲阜之间运动,砸毁尼山孔庙,火烧颜母祠,阙里形势危急。孔繁灏向山东巡抚、兖州总兵咨文求助,请官府出兵剿灭。1861年农历三月初五日,淮北捻军十余万人再次进攻阙里,曲阜市仅有团勇,没有任何兵力,孔繁灏再次向山东巡抚及兖州总镇驰报请援。后孔繁灏因祖庭林庙颓敝不堪和安危忧困,困顿焦虑,忧愤成疾。

1862年农历九月,孔繁灏抱病赴京参加爱新觉罗·奕詝葬礼,焦虑中病逝于北京府邸,终年五十七岁,清廷赐谥号“端恪”。

家庭关系

人物作品

诗文作品

孔繁灏有《荫椿轩诗稿》《红萼轩诗文钞》等作品传世。

书法作品

2016年5月,曲阜市文物局文物修复中心在对散档进行保护性托裱修复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幅孔繁灏的书法作品,内容为唐朝温庭筠诗文《过陈琳墓》,印章两枚。无写作时间。该作品为横式,无装裱。

人物评价

孔繁灏是孔府命运的一个重要转折点。(CCTV纪录频道《孔府档案》节目 评)

参考资料

孔府散档修复中发现孔繁灏书法作品.孔子博物馆.2025-02-26

孔子嫡长孙表(第七十一代孔昭焕至第七十八代孔维益).至圣孔子基金会.2025-02-27

道光书福寿.曲阜市文物商店.2025-02-27

民国十四年重修尼山祠庙记功碑.孔子研究院.2025-02-27

咸丰三年.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2025-02-27

真正的“孔府家宴”究竟吃什么?.凤凰网.2025-02-26

百户.《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2025-02-26

咸丰皇帝.故宫博物院.2025-02-27

展讯速递|“六礼锦书——孔府旧藏婚书喜启展” 在孔子博物馆开展.孔子博物馆.2025-02-26

孔博藏珍 | 文物中的古代女性风采.孔子博物馆.2025-02-26

《时代》 20151225 孔府档案 第五集 乱中求存.央视网.2025-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