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帕拉米韦

帕拉米韦

帕拉米韦(英语:Peramivir),又称帕拉米韦三水合物,是流感神经氨酸苷酶抑制药,是一种以流感病毒科表面糖蛋白神经氨酸酶为作用靶点的新型环戊烷类抗流感病毒药,用于甲型和流行性感冒病毒的防治。

帕拉米韦是由美国生物晶体(BioCryst)制药公司巴布(Y. S. Babu)博士领导的研发团队通过基于结构和药物化学方法设计和发现并合成的环戊烷衍生物,其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在2000年9月的《药物化学杂志》首次公布。2009年10月,该药通过静脉给药抢救了8例严重猪流感患者,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马上在23日宣布授权该药,允许用于其他药物无效或不便用药的住院患者静脉给药治疗流感。2013年,生物晶体公司提交了新药审批,2014年12月19日获批。帕拉米韦的化学名为(1S.2S,3R,4R)-3-[(1S)-1-(乙酰氨基)-2-乙基酰基]-4-[(脒基)氨基]-2-羟基环戊烷羧酸水合物;分子式为C15H28N4O4.3H2O;分子量为328.45。2013年4月5日,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了抗流感新药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

帕拉米韦注射液为100ml/瓶;100ml:帕拉米韦三水合物(按C15H28N4O4计)0.3克与氯化钠0.98克。患者应在首次出现症状48小时以内使用,临床使用剂量为:普通患者300~600毫克,静脉滴注,1次给药;重症患者300~600毫克, 静脉滴注,每天1次,可连用1~5天;儿童通常情况下建议10毫克/千克体重,1次给药;也可以根据病情,连续重复给药1~5天;单次最大剂量为600毫克,可根据年龄和症状适当减量。使用后的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为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蛋白尿,呕吐,血糖升高,肾功能损害等。

医学用途

适应证

帕拉米韦用于治疗急性感染甲、乙型流感病毒及高致命性流感病毒感染均有效。注射液疗效优于磷酸奥司他韦,能有效对抗耐奥司他韦的流感病毒科,适应流感危重患者和对其他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疗效不佳患者的救治,有起效快、作用时间长的特点。

用法与用量

患者应在首次出现症状48小时以内使用,临床使用剂量为:普通患者300~600毫克,静脉滴注,1次给药;重症患者300~600毫克, 静脉滴注,每天1次,可连用1~5天;儿童通常情况下建议10毫克/千克体重,1次给药;也可以根据病情,连续重复给药1~5天;单次最大剂量为600毫克,可根据年龄和症状适当减量。

制剂与规格

帕拉米韦注射液:100ml/瓶;100ml:帕拉米韦三水合物(按C15H28N4O4计)0.3克与氯化钠0.98克。

药理机制

帕拉米韦是在分析唾液酸扎那米韦奥司他韦与神经氨酸酶的相互作用机制及构效关系的基础上设计并合成的环戊烷衍生物,与环连接的基团有亲水的羧基胍基,以及疏水的异戊基乙酰氨基,4个极性不同的基团分别作用于流感病毒科,神经氨酸酶结构中不同的活性位点区域,能强烈抑制神经氨酸酶的活性,阻止子代病毒颗粒在宿主细胞的复制和释放,有效地预防流感和缓解流感症状。

药代动力学

流感病毒患者和健康受试者的Vd分别为874升和960升,流感病毒患者和健康受试者的清除率分别为301升/小时和296升/小时;对甲型流感病毒达到半数有效时,AUC为1.989(毫克⋅小时)/升,对乙型流感病毒达到半数有效时,AUC为1.089(毫克⋅小时)/升。

风险与禁忌

不良反应

帕拉米韦的不良反应为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蛋白尿,呕吐,血糖升高,肾功能损害等。

注意事项

1、某些特殊个体在高剂量的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监测心电指标。

2、在使用该药物治疗期间,应该对患者的精神、神经异常行为予以关注;幼儿、未成年人可能出现异常行为,应进行监护。

3、帕拉米韦不经肝脏代谢,主要以药物原形经肾由尿排泄。

4、对于孕妇及可能怀孕的妇女,只有在其预期利益高于潜在风险时才可用药。

5、低体重儿、新生儿用药的安全性尚未确定。

药物相互作用

除非临床需要,在使用减毒活流感疫苗两周内不应使用帕拉米韦,在使用帕拉米韦后48小时内不应使用减毒活流感疫苗。因为帕拉米韦作为抗病毒药物可能会抑制活疫苗病毒的复制。

特殊人群用药

肾功能不全者:当肌酸酐清除率>50毫升/分钟时,使用帕拉米韦的剂量为600毫克;当肌酐清除率处于30~49毫升/分钟时,使用剂量为200毫克;当肌酐清除率处于10~29毫升/分钟时,使用剂量为100毫克。

血液透析:透析后给予调整剂量。如果血液透析,在透析日血液透析后给药。

肝功能障碍:无需调整。

小儿科:18岁以下儿科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

耐药机制

帕拉米韦的耐药机制为病毒神经氨酸酶或血凝素蛋白中的氨基酸置换。

历史

帕拉米韦是由美国生物晶体(BioCryst)制药公司巴布(Y. S. Babu)博士领导的研发团队通过基于结构和药物化学方法设计和发现并合成的环戊烷衍生物,其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在2000年9月的《药物化学杂志》首次公布。2009年10月,该药通过静脉给药抢救了8例严重猪流感患者,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马上在23日宣布授权该药,允许用于其他药物无效或不便用药的住院患者静脉给药治疗流感。2013年,生物晶体公司提交了新药审批,2014年12月19日获批。2013年4月5日,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了抗流感新药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有临床试验数据证明其对甲型和乙型流感有效。

特点

帕拉米韦是一新型流感病毒科神经氨酸酶抑制药,同奥司他韦扎那米韦作用相同,所不同的是:

1.帕拉米韦是强效抑制剂,在分子结构上有多个基团可分别作用于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多个活性位点,强烈抑制该酶的活性,阻止子代病毒颗粒在宿主细胞的复制和释放,从而有效地预防流感和缓解流感症状。

2.奥司他韦上市时间相对早,已发现有抗药性出现。帕拉米韦与奥司他韦结构不同,适用于对奥司他韦耐药的患者的治疗。

3.奥司他韦是口服制剂,不便于重症患者使用。而帕拉米韦是注射剂,半衰期长,具有起效快、持续时间长的特点。为流感重症患者、无法接受吸入或口服药品治疗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化学信息

化学名:(1S.2S,3R,4R)-3-[(1S)-1-(乙酰氨基)-2-乙基酰基]-4-[(脒基)氨基]-2-羟基环戊烷羧酸水合物

分子式:C15H28N4O4.3H2O

分子量:328.45

参考资料

帕拉米韦.药智数据.2025-01-13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加速审批通过抗流感新药.中国政府网.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