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磷酸奥司他韦

磷酸奥司他韦

磷酸奥司他韦(奥司他韦 磷酸盐)为奥司他韦的磷酸盐,是一种抗病毒药。该药适用于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治疗和预防。

磷酸奥司他韦服用后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和呕吐,还可发生失眠、嗜睡、头痛、腹痛、腹泻、头晕、眩晕、疲劳等。对该药过敏者禁用。美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妊娠期用药安全性分级为口服给药C;哺乳期妇女用药时应停止授乳;老人及肝功能不全者不需要调整剂量;1岁以下婴儿不宜采用该药;不推荐该药用于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患者等。

该药由美国吉里德科学公司在1996年首次合成,并于1999年9月在瑞士获得上市批准。日本及加拿大相关卫生部门均提示该药存在相关出血风险。该药作为抗病毒药已被列入中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第20版)。磷酸奥司他韦是处方药,其剂型有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混悬剂,已纳入国家医保,为医保乙类

医学用途

适应证

用法与用量

成人及青少年(13岁以上)

儿科

肾功能不全患者

制剂与规格

磷酸奥司他韦剂型有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混悬剂。

药理机制

该药为一种神经氨酸酶(涎酶)抑制药的乙酯前体药,口服后在体内经酯酶的作用转变成活性型的羧基奥司他韦,后者与流感病毒科表面的神经氨酸酶结合,抑制该酶切断受感染细胞表面唾液酸的作用,因而阻止了新生的流感病毒颗粒从受染细胞释出。该药在体外对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各种亚型均有强大抑制作用,在实验动物感染中亦有效。人志愿者感染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后服用该药5日,病毒脱壳量、脱壳持续时间及症状持续时间均有所减少或缩短。

药代动力学

口服该药后大部分经肝脏酶转变为活性代谢产物羧基奥司他韦。口服奥司他韦与静滴羧基奥司他韦相比,其绝对生物利用度约80%。该药的消除半衰期为1~3小时。其活性代谢产物的血药峰浓度在给药后2~3小时到达,其消除半衰期约8.2小时(6~10小时)。与高脂肪食物同服不影响其生物利用度。活性代谢产物在体内各种组织分布广,分布容积为23~26L。该药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约42%,但其活性代谢产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则<3%。该药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均不影响肝脏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或葡萄糖醛转移酶。正常人一次口服该药75mg后血药峰浓度为456μg/L,达峰时间5小时,总清除率438ml/min,肾清除率333ml/min。尿中排出原形药约5%,其中60%~70%为活性代谢产物。口服约20%由粪便排出,其中约50%为活性代谢产物。老年人的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与年轻人无显著差异,故无需调整剂量。

风险与禁忌

禁忌证

对该药过敏者禁用。

不良反应

药物过量

研究表明,人对单剂量不超过1000mg的该药都能耐受。急性药物过量的表现为恶心,伴或不伴呕吐,因此,对严重恶心而无呕吐的患者应予严密监护,警惕过量。

药物相互作用

特殊人群用药

注意事项

风险提示

历史

磷酸奥司他韦的研发灵感源于美国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开发的抗病毒类药物扎那米韦。但扎那米韦不能通过生物体胃肠道进入血流,口服无效;因而不得不采用吸入给药,患者顺应性较差。磷酸奥司他韦是在扎那米韦的基础上,由美国吉里德科学公司(Gilead Sciences)研究人员根据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晶体结构,通过构效关系研究,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发现并优化的高效抗流感药物,该药在1996年首次合成,并于1998年2月26日获得美国专利。

美国吉里德科学公司以奎宁酸为原料经多步化学转化合成磷酸奥司他韦,后来罗氏制药采用新的合成方法,以从八角中提取的莽草酸为原料,经11步化学合成而得,化学产率得以提高,该路线也成为罗氏公司生产达菲的主要方法。从吉利德科学研究人员的突发灵感开发流感药物到获得上市批准,只用了7年时间。

使用情况

化学信息

CAS:204255-11-8

化学名称:(3R,4R,5S)-4-乙酰氨基5-氨基-3-(1-乙基丙氧基)-1-环己烯1-羧酸乙酯磷酸盐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16H28N2O4·H3PO4

分子量:410.40

性状:该药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

溶解性:该药在水或甲醇中易溶,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微溶,在乙醚中几乎不溶。

贮藏:遮光,密封保存。

专利

美国吉里德科学公司在1996年首次合成奥司他韦,并申请专利保护,于1998年2月26日获得美国专利。该公司在1996年9月将磷酸奥司他韦的生产及销售权授予罗氏制药

在2005年禽流感病毒猖之际,由于罗氏公司对“达菲”拥有多项专利保护,不仅包括“达菲”本身的专利权,还包括其组合物“奥司他韦”以及相关制备方法的专利权,因此世界各国都急切盼望获取生产“达菲”仿制药的权利。在面对巨大的专利强制许可压力的情况下,罗氏公司最终作出了许可部分具备生产能力的企业生产“达菲”的决定,其中在中国获得许可的企业是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

参考资料

国家医疗保障.国家医保服务平台.2024-04-24

数据查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4-04-24

药物警戒快讯第6期(总第194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4-04-24

药物警戒快讯 第2期(总第214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4-04-24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中国政府网.2023-10-25

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 .WHO.2024-04-11

药物警戒快讯(抗流感药专辑) 2009年第13期 (总第75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4-04-24

国产药品 ——“国药准字H20080763”基本信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4-04-24

国产药品 ——“国药准字H20233375”基本信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4-04-24

国产药品 ——“国药准字H20233869”基本信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4-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