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沃尔姆斯大教堂

沃尔姆斯大教堂

沃尔姆斯大教堂(德语:Wormser Dom),位于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沃尔姆斯,是一座12世纪的罗曼式建筑,建于1171年至1234年间。教堂是德国最重要的罗马式教堂之一,以藏有13世纪德国史诗《尼伯龙根之歌》的古老石刻而享誉全德。教堂位于沃尔姆斯市中心的最高点,与沃尔姆斯主教Burchard以及沃尔姆斯在12世纪和13世纪的历史高峰密切相关。直到1802年德国媒体化时期,教堂一直是沃尔姆斯天主教大主教区的所在地。在大主教区灭亡后,教堂的地位降为一个教区教堂,但在1925年,教皇庇护十一世将其授予次级大教堂的头衔。大部分教堂在1181年完成,但西部合唱团和拱顶是在13世纪建造的,14世纪加入了精美的南门,中央穹顶已被重建。与教堂有关的重大事件包括1048年选举良九世为教皇,1122年的沃尔姆斯协定结束了投资争议,1235年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大帝与英格兰的伊莎贝拉结婚,以及1521年的沃尔姆斯会议,在会议上马丁·路德被判为异端。

基本内容

沃尔姆斯大教堂(Dom Worms)

开工日期:1171年 竣工日期:1240年 所 在 地:德国 地点:Worms,德国

建造(或竣工)年代:公元117l~1240年

设计者:不详

结构及主要材料:砖、石、拱及木屋架

风格:罗曼式建筑(罗曼建筑)

主要特征:沃尔姆斯教堂的规模稍逊于施派尔大教堂,在结构和建筑装饰风格方面与施派尔大教堂基本一致。主要的不同在于沃尔姆斯教堂在中堂的西端有圣绩堂(类似圣米盖尔教堂的布局)。沃尔姆斯教堂极少装饰,形象雄浑有力,是德国罗曼式建筑中在风格上最为彻底的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