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比干
何比干,字少卿,汝阴(今阜阳市)人。汉代法律学家。曾任汝阴县令、丹阳市都尉,刘彻时任廷尉正。
正文
何比干出身于官宦之家,他祖父何成,曾任汉胶东相;他父亲何果,为汉太中大夫。比干幼时聪慧好学,曾学《尚书》於晁错。他经明行修,兼通法律。主张法治,但不滥用刑杖。审判案犯时,着重证据和调查研究,经他审判的案件,史称“狱无冤囚”。他执法公正,得到人民的爱戴,淮汝一带的老百姓都称他为“何公”。
何比干五十八岁时,已有六个儿子。据传他在这一年遇到了一位神妪,赠他990枚简策,说:“君有阴功,天赐君策,以广公之子孙。后世为高官者,当如简策之数。”此后三年,何比干又生了三个儿子(出《太平御览》、《太平广记》)。西汉宣帝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自汝阴迁居汉平陵(今陕西省秦都区平陵乡)。其子何秦,为蜀郡太守。其子孙后裔在朝为官者,代不乏人,列入正史的就有何敞等人。
《后汉书》卷七十三何敞列传:“何敞字文高,扶风平陵人也。其先家于汝阴。六世祖比干,学《尚书》於晁错,武帝时为廷尉正,与张汤同时。汤持法深,而比干务仁恕,数与汤争,虽不能尽得,然所济活者以千数。后迁丹阳市都尉,因徙居平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