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雅各布·维纳

雅各布·维纳

雅各布·维纳(1892年5月3日-1970年9月12日),加拿大经济学家,被认为是芝加哥经济学派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他与法兰克·奈特亨利·赛门斯并称为芝加哥经济学派的先驱,并被视为20世纪30年代该学派的“启发”导师之一。维纳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其关于成本理论的研究和成本曲线的图形表述,仍然是今天微观经济学中成本理论的重要内容。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将维纳列为1860年后出生的“美国经济学圣人”之一。维纳的学术贡献不仅限于成本理论,还包括对国际贸易理论和经济思想史的重要贡献。

人物经历

他在蒙特利尔出生,父母是魁北克省移民和罗马尼亚人。维纳在麦吉尔大学获得学士后,于哈佛大学师从著名经济理论和国际经济学权威陶西格(Frank W. Taussig)获得博士学位。他的教学生涯始于1916年在芝加哥大学,并在不同时间段曾任教于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维纳还曾两次前往日内瓦的国际研究学院任教。1946年,他加入普林斯顿大学,并在那里工作直至1960年退休。在普林斯顿,他还曾是高等研究院的成员,从1947年到1948年担任,从1950年到1970年担任永久成员。

维纳曾担任《政治经济学杂志》主编18年之久,并与弗兰克·奈特共同编辑该杂志。他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成本曲线、垄断竞争、寡头市场上的需求曲线,以及经济思想史。他的影响力尤其体现在成本理论的研究和成本曲线的图形表述上。维纳还因在1950年将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这两个术语加入经济学范畴而闻名。

主要成就

维纳在政府中发挥了作用,尤其是在富兰克林·罗斯福政府时期担任亨利·摩根索小姐的顾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担任外交关系委员会“战争与和平研究”项目的经济和金融小组的联合报告人,与哈佛大学经济学家阿尔文·汉森一起工作。维纳在大萧条期间是约翰·凯恩斯的知名反对者,并在1945年的原子能控制会议上发表讲话,称“原子弹是迄今为止杀害人类的最廉价方式”,并且原子弹“实际上将是促成和平的”,这也许使他成为核威慑的创始人之一。

维纳的学生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弥尔顿·弗里德曼,他在芝加哥大学时曾在维纳的指导下学习。维纳的主要出版物包括《政治经济学中的逻辑方法问题》(1917年)、《价格政策:市场价格的确定》(1921年)、《倾销:国际贸易中的问题》(1923年)等。他的著作《国际贸易理论研究》(1937年)讨论了经济思想史,并是19世纪英国金币争论的历史来源。

争议事件

在研究成本理论时,他提出了今天人们都熟悉的包络曲线概念,即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曲线。当时瓦伊纳认为,在长期中企业总可以通过调整生产规模实现平均成本最低,因此,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应该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组成的轨迹。根据这种思路,他要求制图员画出一条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包络曲线;第一,这条包络曲线要把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包在内;第二,这条包络曲线要和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切。

据记载瓦伊纳的这个制图员是一个中国人(可惜名字已无法考证),且精通数学。制图员告诉瓦伊纳,这个图是画不出来的,因为在数学上任何一条包络曲线都无法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如果要把无数条曲线包在内,这条包络曲线就不能与这些曲线的最低点相切;如果要使包络曲线与各条曲线的最低点相切,这条包络曲线都不能把各条曲线都包在内。这就说,包络曲线只能满足瓦伊纳要求的两个条件之一,而不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瓦伊纳为此与制图员发生争吵。

在此之前,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既然长期中企业可以调整规模使平均成本最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就应该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轨迹。瓦伊纳的包络曲线概念和对包络曲线两个必须满足的条件的总结正是这种思想的概括。但事实上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并不能是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包络曲线。这种对短期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关系的误解被称为“瓦依纳错误”。是一个不知名的中国制图员纠正了这个错误。

获得荣誉

维纳于1934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并于1942年当选为美国哲学学会会士。他的学术成就和对经济学领域的贡献受到了广泛认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