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华氏温度计

华氏温度计

《幻象杀手》(美版名:Indigo Prophecy,欧版名:Fahrenheit,又译作“华氏温度计”)是由Quantic Dream开发,雅达利发行的互动式电影动作冒险游戏。游戏在2005年9月首次发布,获得了全球范围内的好评,并在全球销量超过700000份。游戏以其独特的原创设计在2005 E3原创游戏奖中入围。游戏的重制版《华氏:幻象杀手 重制版》(Fahrenheit: Indigo Prophecy Remastered)于2015年1月在多个平台系统上发布,包括Microsoft Windows、OS X、Linux和iOS,2016年8月9日,索尼互动娱乐通过playstation Network发布了PS4平台的重制版。

游戏玩法

《幻象杀手》是一款以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视角进行游玩的动作冒险游戏。主要可操控的角色包括被超自然力量控制而犯下谋杀罪的卢卡斯·凯恩,以及纽约警探卡拉·瓦伦蒂和泰勒·迈尔斯,他们在追捕卢卡斯;卢卡斯的兄弟马库斯偶尔也可操控。故事情节的细节会因玩家的行为而改变,游戏中有三种结局可解锁,包括管理主角的心态和按屏幕提示进行操作。左摇杆用于移动,右摇杆会触发对话选择或抓取物品等动作,两者都需要用来召唤卢卡斯的超自然能力。为了模拟努力,扳机按钮必须快速按压。玩家在完成游戏后可以重新玩章节。

剧情设定

在纽约市的一个晚上,被超自然力量控制的卢卡斯·凯恩在一家餐馆的洗手间里刺死了一个男人,然后逃离了现场。这个案件被分配给了警探卡拉·瓦伦蒂和她的搭档。卢卡斯去见了一个名叫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心灵媒介,她让他进入了一种恍惚状态,试图回忆起之前发生的事件。在发现自己被一个陌生人接近,并在谋杀过程中似乎被控制时,卢卡斯离开了。他第二天晚上回来,却发现阿加莎已经死了。与此同时,警方已经确定卢卡斯是主要嫌疑人,并设下陷阱抓捕他。他展现出超人的力量,打败了所有人并逃上了一辆行驶中的火车。

在阿加莎的精神引导下,卢卡斯得知餐馆里发生的是玛雅人的祭祀。他与一位玛雅文明专家安排了一次会面,根据他的说法,这个仪式旨在打开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通道。然而,执行者传统上应该在之后自杀。最终,卢卡斯的前女友被餐馆里的那个男人,一个玛雅先知,绑架,以吸引他出现。在他努力营救她的过程中,两人都死去,但他被一群人工智能(AI)复活,他们正在寻找着能够赋予无限力量的秘密的靛蓝之子,一个年幼的女孩。

卡拉的调查引导她去采访一个罪犯,他的作案手法与卢卡斯相似。他告诉她关于橙色团伙的事情,其中包括先知的成员,以及他们对永生的追求。卢卡斯与卡拉取得联系,并说服她相信他。他解释说,先知为了追求靛青之子会不择手段。卢卡斯发现了她的所在地,将她带到了一个军事基地,那里是卢卡斯长大并接触到了色素,这种力量使他能够抵抗先知试图驱使他自杀的企图,并让蓝之子传递她的信息。先知和AI跟踪他们,最终发生了最后的战斗。三个月后,卢卡斯和卡拉生活在一起,卡拉怀孕了。

开发制作

《幻象杀手》由Quantic Dream开发。创始人大卫·凯奇担任编剧和导演。由于最初的发行商Vivendi Games的支持不足,该角色被转交给了Atari,这增加了预算。最初计划将游戏制作成为一个由十二个部分组成的分集式游戏,并由一组作家负责,但后来凯奇放弃了这种格式。他的意图是制作一款能够满足游戏玩家和非游戏玩家的游戏,对游戏行业重复性和对年轻人的关注感到沮丧。他认为故事是最重要的,决定故事情节将根据玩家的选择而形成。为了在不断变化的情节中保持对节奏和质量的控制,他将其比作一根橡皮筋;“玩家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拉伸或变形橡皮筋,但无论他做什么,我的故事的骨架总是在那里”。美国的背景和经典原型被故意选择以增加可访问性。设计文档花了他一年的时间完成,由2000页组成,并需要全面的指导以避免对制作的突然改变。

《幻象杀手》涉及近80名公司内部员工,以及60名特技演员和演员,他们进行了超过12小时的面部和动作捕捉动画,他们在三个月内完成了这项工作,还有三小时的配音工作。使用了蓝色滤镜、高动态范围效果和电影颗粒来实现所需的氛围。早期的游戏测试导致了30%的更快导航,同时一些剧情片段被删除或加快。凯奇决定实施一个能更清晰地代表角色心理健康的系统。这个系统以及“游戏结束”场景在两周内完成。然后他想出了一个情境敏感的用户界面,其中移动摇杆可以启用无限数量的手势。凯奇在Vivendi的一位制作人的要求下出现在了教程中。电视剧《二十四小时》启发了游戏中分屏的使用,既有视觉效果,也有互动潜力。电影《蛇眼》(1998)、《七宗罪》(1995)、《天外奇葩》(1990)和《天使之心》(1987)影响了故事和角色;《搏击俱乐部》(1999)和《沙丘》(1984)对配音产生了影响。作曲家安杰洛·巴达拉门蒂与加拿大乐团一起录制了配乐,由诺曼·科贝尔监督。导演告诉巴达拉门蒂,要把配乐当作为电影而制作。科贝尔为这个项目工作了一个半月。《幻象杀手》在2005年9月初发布制造后,经过了两年的开发。

发行历史

Atari, Inc.在2005年9月16日和20日分别在欧洲和北美为Microsoft Windows、playstation 2和Xbox发布了《幻象杀手》。2007年,Xbox 360上可以下载该游戏。《幻象杀手》在北美被改名为《靛蓝预言》,以避免与2004年的电影《华氏9·11》产生混淆,这一点成为了凯奇和Atari之间的争议点。这个版本中省略了性爱场景,但在《华氏温度计:靛蓝预言重制版》中包括了这些场景,该重制版于2015年在Windows、Android、iOS、LinuxMac OS上发布,2016年在playstation 4上发布。

游戏影响

游戏反响

根据Metacritic的评分,《幻象杀手》在评论家中获得了普遍好评。执行制作人Guillaume de Fondaumière声称它是自1998年的《死灵之城》以来同类游戏中评分最高的,并认为这是一次商业成功,销量超过了700000份。《电脑游戏杂志》《GameSpy》《PC Gamer》和《IGN》将其评为2005年最佳冒险游戏;《冒险游戏玩家》将其列为有史以来第57位。《Game Informer》将《幻象杀手》列为十大视频游戏开场中的最后一名。1Up.com的Garnett Lee赞扬了故事的“令人不安”和优雅的特性,以及它与游戏玩法的结合,称《幻象杀手》为未来目标设定了新的标准。GameSpot的Alex Navarro强调了游戏中的多层次背景和对“深刻意义”的运用。他喜欢故事情节,称其为“深刻、引人入胜”,并且与Lee一样,称其为“令人不安”。角色发展、艺术风格、配音和音乐也得到了Navarro的认可。GameSpy的Raymond M. Padilla宣称“它太好了,以至于它可能拯救一个垂死的类型”,认为故事情节和主要角色都写得很好,声音阵容是当年最好的之一。他赞赏了游戏的可访问性,同时也称赞了配乐的“阴郁和引人入胜”的特质。在GameZone的Ronnie Hobbs认为,控制有助于故事情节的沉浸感,并且这创造了与角色的情感联系。Hobbs的结论是:“尽管有缺点,但《靛蓝预言》是决定性的互动故事,它不仅完美地完成了这一类型,而且重新定义了它。”IGN的Charles Onyett认为它成功地提供了一种类似电影的体验。他认为多个可玩角色的特性运用得很好,动作编排和配音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配乐被描述为引人入胜。

相反,Lee对“相当弱的实施的《合金装备》式潜行部分”和《幻象杀手》的最后部分表示不满,他认为后者显得匆忙。Navarro同意Lee关于结局和潜行部分的观点,批评前者的不连贯之处,后者因缺乏参与感而受到批评,与他不喜欢的谜题的原因相匹配。此外,Navarro抱怨游戏的画面不好看。Padilla批评PC版比其主机版本更糟糕,称键盘和鼠标设置“不好玩”。他指出按钮命令有时会分散注意力。与Navarro一样,Padilla认为画面是“不可否认的缺陷”。Hobbs发现很难忍受“尴尬”的摄像机角度和“可疑”的角色动作。Onyett注意到了相同的控制问题,认为这可能会变得“困难和乏味”。他对在电脑上玩游戏的影响感到不满,并且像Lee和Navarro一样,对游戏的最后部分表示不满。Onyett批评了画面的“模糊”边缘和“单调”的纹理,以及“僵硬和尴尬”的动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