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玛雅文明

玛雅文明

玛雅文明(英语:Mayan civilization,西班牙语:Cultura maya)是一个由印第安玛雅人创造的中美洲古代文明,大致活跃于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十七世纪末,主要分布在墨西哥的东南部、萨尔瓦多西部、伯利兹、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等地的雨林文明,总共是32.5万平方公里,因印第安玛雅人而得名。

玛雅人属于古代美洲原住民的一支,大概在公元前40000至公元前7000年(冰河时代晚期)来到中美洲地区,而玛雅文明的初步形成起源于约公元前2000年至前1000年的奥尔梅克文化,玛雅文明的历史可以分为前古典期(约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250年)、古典期(约250年至900年)和后古典期(公元900年至公元1520年)。玛雅人在前古典期出现早期聚落,普遍种植玉蜀黍属豆类、南瓜和辣椒等作物。前古典期后期,玛雅人创造出祭祀建筑、象形文字、创世神话、软陶泥等文明,并且出现卡米纳尔胡尤、蒂卡尔、纳克贝、卡拉克穆尔等大型城市,此后北部低地的蒂卡尔和卡拉克穆尔城邦、低地西部地区的帕伦克、东南部地区的科潘玛雅遗址等王国相继崛起。公元9世纪之后的古典期晚期,由于战争和自然环境破坏等因素的影响,玛雅文明的中部地区衰落,许多城市和农田陷入荒芜状态,人口开始向北部的尤卡坦半岛迁移。后古典时期,来自墨西哥腹地的托尔特克人征服玛雅北部的尤卡坦半岛并建立奇琴伊察城邦,后又有玛雅潘和基切王国建立霸权统治,各个小政权之间互相征伐致使玛雅文化逐渐走向衰落。16世纪初,西班牙帝国出兵并逐步征服美洲中部玛雅的各邦。直到公元1697年最后一个玛雅城邦诺赫佩滕被西班牙人攻陷,玛雅文明就此灭亡。18世纪三十年代,美国人约翰·斯蒂芬斯在洪都拉斯的热带丛林中首次发现玛雅古文明遗址,此后获得世界各国考古学家的关注与研究。

玛雅文明处于新石器时代,却在天文学、数学、农业、艺术等方面都有极高成就。玛雅人被称为“美洲的希腊人”,政治上玛雅社会已具有发展完善的阶级制度,形成金字塔式的政治结构;经济上除了自耕农业之外,水陆商业贸易也很发达,同时也会制造少量的冶金产品;军事上玛雅人已有黑曜石木棍等先进武器,军事统帅一般由世袭贵族或酋长君主亲自担任,同时玛雅人也是世界数学领域最早使用“零”的概念的民族,而玛雅文化是古代美洲最重要的文化之一,被誉为印第文化的摇篮和典型代表。其中玛雅文字中美洲唯一一种成熟的自源文字,玛雅人还发展出了高度精密的天文历法系统,他们在建筑、城市、彩绘、石雕、布料工艺等艺术方面的成就突出;玛雅文明玛雅文化的传统及其成就至今仍影响墨西哥及部分中美洲国家的文化结构。

名称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于1502年带领船队进行第四次对美洲的勘察旅行。在他的日记中,他记录了在洪都拉斯湾时,他偶遇了一队乘坐独木舟的人,起初他认为是美洲原住民,后来一种制作精美的陶盆引起了他的兴趣,卖主指着那队人所说“玛雅”,哥伦布认为这队人就是玛雅人,这就是“玛雅”一词的来源。玛雅人的文明就被叫做玛雅文明。

历史沿革

古朴期(公元前40000年-公元前2500年)

玛雅文明出现于公元前40000年左右,之后玛雅文明进入古朴期。公元前7000年左右,玛雅人通过改良野生植物在中美洲地区培育出早期的农作物(南瓜和辣椒)。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他们已经学会种植玉米等谷物和水果,而生活在低地和沿海地区的人类靠捕食鱼虾或拾取贝壳等生物来补充食物,此时玛雅人占据着墨西哥湾周围地区。公元前2600年,讲玛雅语的人到达危地马拉高原生存。

前古典时期(公元前2500年-公元250年)

前期(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1000年)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左右,奥尔梅克人在中美洲的墨西哥湾南岸沼泽地带兴起“母文明”并最早建立酋邦,三处最主要的奥尔梅克中心是拉文塔(种植玉蜀黍属、可可树、橡胶树,提取食盐)、圣洛伦索(中心地带并控制着贸易通道)和拉古纳德洛斯塞罗斯(地处火山脚下,开采玄武岩以制造石碑和磨盘)。奥尔梅克人用大型玄武岩雕刻成石碑、祭坛和君王像,这对后世的玛雅人产生重要的影响。除此之外,奥尔梅克文化中举行宗教祭祀仪式的祭台、居民住宅以及创世神话和等级观念都对后世的中美洲文化产生影响。公元前1400年左右,一些具有社会等级因素并以农业为基础的村落出现,这为以后的玛雅文明打下基础。公元前1250年左右,不同的村落开始相互往来并进行商业贸易活动。

中期(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300年)

公元前1000年前后,太平洋沿岸地带和南部高原地区兴起最早的玛雅酋邦,随着生产力提高和人口增长,玛雅地域逐渐分化出许多敌对的酋邦,每个酋邦有自己的都城和酋长,这些酋邦的性质只是部分权贵统治的村落,村民认为天神赋予酋长超自然的能力以帮助村民,但村民要上交实物贡赋给酋长,贡赋供酋长生活私用、宗教祭祀和与其他酋邦结盟。公元前400年前后,玛雅酋邦的统治者开始在石碑上雕刻自己的肖像(宗教祭祀仪式的着装模样)以示权威和通神之能,同时在广场竖立排列许多石碑像以记录王朝历史和统治者的威武。

早期玛雅选用雨水充沛的肥沃土地种植作物,并在珍稀资源区(良田、玉石和克查尔鸟羽)附近定居,但由于定居区之间资源数量的不平等,因而招致玛雅酋邦之间的矛盾甚至是战争。战争期间各个酋邦的统治者一般也是作战的武士,胜利者可以控制大片领土、大量人口和贸易路线,同时还会在宗教祭祀仪式上将被俘的酋邦统治者向天神献祭。这一时期玛雅人口和村落增多,他们开始沿河由内陆移居低地雨林区,并在中心空地搭建茅草房,同时在大型土台上举行公共集会、宗教祭祀仪式和村社活动,比如今危地马拉佩滕地区的纳克贝建造台田、卡米纳尔胡尤开挖灌溉渠耕地。

后期(公元前300年-公元250年)

前古典期后期,玛雅文明持续发展并维持较长时间的繁荣,玛雅村民创造出大型石头拱顶、刻有象形文字和历法的石柱、创世神话、精良彩陶等文明。除此之外,此时包括高原和低地雨林区在内的玛雅人口普遍增长,贸易活动更为频繁,出现卡米纳尔胡尤、伊萨帕、拉布兰卡、蒂卡尔、纳克贝、坎佩切、卡拉克穆尔遗址、卡拉科尔和库埃罗等大型城市,其中卡米纳尔胡尤由小型城市发展为影响较大的重要城市,而位于佩滕北部的埃尔·米拉多是当时规模最大的玛雅城市。这一时期是玛雅早期国家的起源阶段,但在公元150年至250年,从太平洋沿岸到尤卡坦北部的许多城市开始衰落并且人口锐减,比如埃尔米拉多尔由于大规模建设工程而生产大量石灰而导致生态灾难,同时气候恶化、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和沼泽淤塞等恶果,埃尔米拉多尔衰落标志着前古典时期的终结。

古典时期(大约公元250年-公元900年)

早期(大约公元250年-公元600年)

进入古典时期,玛雅低地的许多较小国家逐渐发展成强大的王国。最开始的是玛雅人建立的蒂卡尔王朝,蒂卡尔人是首先记录其国王世系的玛雅人,他们从公元前二世纪的玛雅人就已经修建大广场、北卫城-宗教祭祀中心、中卫城-宫殿、金字塔、一号神庙和二号神庙(分别供奉大美洲豹和月亮)。蒂卡尔王朝历时800年,先后共有39位国王。玛雅人公认一级鲨是王朝的奠基人(但他不是蒂卡尔的首位统治者),一级鲨在位期间保持强势地位并作战英勇,为蒂卡尔赢得政治独立和荣誉,此后一级鲨的后裔逐渐确立以皇室为中心的权贵阶层。

此时另一个国家瓦萨克顿(蒂卡尔以北)也逐渐兴盛并开始和蒂卡尔争夺资源。公元360-378年,蒂卡尔国王大美洲豹爪统治期间,蒂代尔与瓦萨克顿为夺取地区霸权和资源而胶着争斗,大美洲豹爪开始追求战胜敌国并建立绝对权威。公元378年,大美洲豹爪病故,而蒂卡尔王室成员抽烟的青蛙率领蒂卡尔武土征服瓦萨克顿,至此蒂卡尔成为佩滕中部地区的霸权国家,艺术家们为抽烟的青蛙雕刻石碑以示纪念。次年,鹰钩鼻继任大美洲豹爪成为蒂卡尔的统治者,他派遣副手抽烟的青蛙统治瓦萨克顿,鹰钩鼻在位期间和特奥蒂瓦坎古城墨西哥中部)、卡米纳尔胡尤(高原地区)的统治者进行贸易往来并建立军事同盟,武力兼并周边的小国且扶植傀儡,蒂卡尔的霸主地位逐渐确立并得以加强。

大约公元5世纪三十年代,低地西部地区的帕伦克先后出现三个王朝,美洲豹·克查尔鸟是首个王朝的缔造者。公元583年,最后一位国王由于没有男性继承人而选择奥尔纳尔女士继任国王,之后奥尔纳尔女士遵循女子不嫁同族的旧俗嫁到家族以外,她儿子阿克·坎于公元605年成为国王后开启第二个王朝的统治。公元612年,阿克-坎兄弟的女儿萨克-克乌克女士继位并取名穆瓦安-马特,执政三年后由她的儿子12岁的阿纳布·帕卡尔继位。玛雅地域东南部地区的科潘玛雅遗址也于公元426年由国王亚斯·库克·莫奠定王朝。

低地地区的卡拉克穆尔遗址(1931年由现代生物学家所起,玛雅语的意思是两座相邻的金字塔之城,玛雅人称之为蛇王国)由于邻近河流并掌握先进的水管理技术,因而人口繁衍较为旺盛,人口总数高达十万。卡拉克穆尔通过与附近城市联姻结盟以扩充势力,但却与蒂卡尔爆发持续多年的冲突。由于两国都控制着各自辖区境内的水路和陆上贸易,蒂卡尔征服里奥阿苏尔(蒂卡尔的东北方)威胁到卡拉克穆尔的统治而因此触发战争。公元562年,卡拉克穆尔国王天空·证人着手除蒂卡尔的贸易伙伴,卡拉科尔国王主人·水跟蒂卡尔断交并和卡拉克穆尔结盟,蒂卡尔国王双鸟出兵报复卡拉科尔但被卡拉科尔国王俘获。卡拉克穆尔遗址趁蒂卡尔元气大伤之际将其击败,双鸟的后裔被迫屈从卡拉克穆尔的统治,而蒂卡尔的资源悉数被卡拉克穆尔夺走。

晚期(大约公元600年-公元900年)

公元7世纪左右,卡拉克穆尔发展成为玛雅地区最强盛的城市,但难以驾驭蒂卡尔周围保持独立的盟国。蒂卡尔战败后周边各国逐渐发展壮大。公元629年,蒂卡尔国王克伊尼奇·姆万·霍尔二世在蒂卡尔以西建立新的基地(今中美洲的多斯皮拉斯)以避开卡拉克穆尔的攻击,之后他任命幼子燧石·天空统治多斯皮拉斯。公元648年,卡拉克穆尔出兵击败蒂卡尔国王和燧石·天空,而成年之后的燧石·天空意识到多斯皮拉斯较为脆弱,于是他离开自己的蒂卡尔家族并与卡拉克穆尔结盟,此后燧石·天空韬光养晦并不断壮大自身实力。公元672年,蒂卡尔新国王、燧石·天空的兄弟盾牌-头骨夺取多斯皮拉斯并将燧石·天空放逐。

公元677年,燧石-天空在盟友卡拉克穆尔的帮助下战胜蒂卡尔,燧石·天空重登多斯皮拉斯王位,之后蒂卡尔国王盾牌·头骨俘获并献祭。公元698年,盾牌·神灵·K继任多斯皮拉斯的国王,多斯皮拉斯在其精心统治下威望持续提高,但盾牌·头骨的后裔暗中计划报复。公元八世纪中叶,蒂卡尔逐渐恢复往日的强盛,多斯皮拉斯的武士们开始修筑防御墙来保卫城池,但在公元761年被蒂卡尔攻克,大多数的居民逃难致使佩特斯巴顿地区几乎全部遗弃。同一时期,蒂卡尔的盟邦亚斯奇兰(佩特斯巴顿地区以西、乌苏马辛塔河道拐弯回流处)进入鼎盛时期,从公元681年至公元800年,盾牌·美洲豹二世、鸟儿·美洲豹四世和盾牌·美洲豹三世先后统治亚斯奇兰。

公元七世纪末,蒂卡尔第二十六代国王统治者A励精图治并以蒂卡尔的黄金年代激励臣民,同时还为狂暴的天空、美洲豹·爪子·头骨举行仪式加以颂扬,随后采用削弱卡拉克穆尔羽翼的战略袭击卡拉克穆尔的盟邦。公元695年,统治者A入侵卡拉克穆尔并活捉国王美洲豹·爪子最后将其献祭神灵。公元734年,统治者A之子统治者B即位之后,相继打败卡拉克穆尔的诸多盟友并最终战胜卡拉克穆尔,之后他还修建蒂卡尔的金字塔四号神庙并扩建城市中心区。但在统治者B去世后,蒂卡尔再次走向没落,第三十三代国王奇塔姆意志消沉,并于公元869年将蒂卡尔推向消亡。

这一时期的帕伦克第三王朝也在阿纳布·帕卡尔的统治下逐渐强盛,阿纳布·帕卡尔执政67年,期间他崇奉神灵并在石碑上刻写创世神话以提升声望。此外阿纳布·帕卡尔还声称他母亲跟称之为祖母的女神相通,因此从阿纳布·帕卡尔开始,帕伦克历代国王自称天神的后裔。由于阿纳布·帕卡尔统治时间过长致使其子坎·巴拉姆中年登基,公元702年坎·巴拉姆去世后,他兄弟坎•苏尔登基为王,但其统治期间为扩建王宫和献祭俘虏而袭击邻近城市托尼纳,结果本人被敌军俘虏。托尼纳国王囚禁坎·苏尔多年后最终将其献祭天神,此后帕伦克的历代国王统治权力日趋衰弱,直到公元799年末代国王帕卡尔三世登基之后不见于史册。

此时科潘国家的国王烟·伊米斯励精图治,依靠丰富的资源发展农业并开展贸易以增加人口,促使国家安定发展。公元695年,执政67年的烟·伊米斯去世后,18·兔登基并开始修建广场等其他建筑物,此外还意图将科潘建设成古典时期的蒂卡尔、帕伦克和卡拉克穆尔遗址,但愿望尚未实现就被邻国国王俘虏并处死。此后科潘国力衰弱同时又丧失其农业用地和贸易通道的控制权,直到公元749年第15代国王烟·贝壳在位后得以复兴。他统治期间在城市正中央的一座金字塔的西坡建造50英尺宽的象形文字阶梯,上面两千余记述科潘历代国王的完整历史(迄今所发现的最长的一篇玛雅铭文)。烟·贝壳为阻止科潘衰落而依靠贵族议事会放权,最后一位国王亚斯·帕克登基时,聚居的贵族分散到科潘境内各地并分割国王大部分的权力,直到公元810年王朝灭亡。

进入公元九世纪后,南部低地地区全面衰落,而其他地区(尤其是北部地区)则有所发展。曾经强大的一蒂卡尔、卡拉克穆尔遗址、帕伦克和科潘等国相继消亡,同时玛雅人过度开发土地和砍伐森林导致洪涝和干旱灾害频发,此后南部低地的人口下降、农田荒芜、城市衰落。一部分人选择了乘独木舟去往河岸边的其他城市,另一部分人则选择去往尤卡坦半岛的城邦,或者定居在新开发的土地上。人们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尤卡坦半岛的东北部地区科巴,以及西北部的普克地区。在普克丘陵地区,移民们建立了新的移民点,如乌斯马尔、卡巴、拉布纳等。

后古典时期(公元900年-公元1524年)

早期(公元900年-公元1200年)

古典时期低地地区的各大王国都衰落后,北部的尤卡坦半岛和沿岸地区人口则在不断增长。奇钦伊察的玛雅居民,源自普顿地区海岸线的武士和商人,被尤卡坦半岛的居民称为“伊察人”(说话结结巴巴的人)。后伊察玛雅人击败伊萨马尔的王国,并在小山国和科巴之间的地带定居。大约在公元850年,这些移民在低地北部地区的中心地带建立他们的首都城市,并在海岸边建立了一个港口城市,他们在中心地带建立的首都使他们能够控制尤卡坦半岛的主要贸易路线。奇钦伊察的名字意为“伊察人的井”。科巴国王建造一条60英里的石路连接科巴和西部的盟友亚苏纳,以此表明南部的土地归他所有,并在短时间内阻止伊察人向南扩张,但经过长时间的战争后奇钦伊察征服亚苏纳,其敌对的王国一个接一个地消亡。伊察人实行国王和贵族议会共治的制度,各个贵族的族长在特定的领域担任特定的职位,决策由多人共同商议并达成一致。

奇钦伊察的居民可能更愿意接受非玛雅族群的影响,受古典时期玛雅人的影响较小。例如高级祭司的墓建在洞穴上,这类似于特奥蒂瓦坎古城墨西哥中部地区前阿兹特克社会)的太阳星君庙。墨西哥族群的其他样式也可以在别处看到,例如支撑平顶神庙的柱子上雕刻有羽蛇形象,这与墨西哥中部地区的托尔特克神庙相似。奇钦伊察比早期的玛雅王国更开放。奇钦伊察的贵族们扩展繁华城市的公共空间以展示他们的实力,他们通过建筑和雕刻展示他们在政治、贸易和领土扩张方面的成就。这使得现代的历史学家们能够通过这些建筑和雕刻了解玛雅文化的发展状况。公元1050年,奇钦伊察的修建建筑的活动停止,直到公元1100年,奇钦伊察不再是尤卡坦中部地区的霸主,人口也逐渐减少。

晚期(公元1200年-公元1524年)

奇钦伊察王国衰落之后,玛雅潘成为尤卡坦中部地区的新霸主,玛雅潘虽然国土面积小但城市易守难攻,此外玛雅潘依靠尤卡坦半岛北岸的盐和用稀有泥土制成的蓝色颜料(玛雅蓝)而发展繁荣。大约在公元1375年之后,玛雅潘似乎与墨西哥中部地区的阿兹特克人进行玛雅蓝的贸易。公元1441年,玛雅潘王朝的希乌家族起义并将科科姆家族的所有成员屠杀,仅有一个在洪都拉斯从事贸易的儿子幸存,玛雅潘城市被破坏和焚烧,大部分居民逃离,存在260年的玛雅潘王国灭亡。此后尤卡坦半岛上出现许多小国家,其中包括科科姆家族的幸存成员建立的索图塔,这些小国在几十年间互相征伐,给后来西班牙人挑动内斗和谋取利益以可乘之机。十五世纪晚期,玛雅最后一个统一的王国基切王国控制危地马拉高地,直到十六世纪西班牙人入侵。

公元1511年,一艘西班牙船只牙买加沿岸触礁并沉没,大约二十名船员在海上漂流13天后当被季风和洋流冲到尤卡坦半岛,其中瓦尔迪维亚和其他四人被酋长俘虏并献祭天神,而阿吉拉尔和格雷罗在将要被献祭时破笼逃跑,不过再次被抓回并成为玛雅人的奴隶。阿吉拉尔、格雷罗和其他人带来的欧洲疾病(包括流感、麻疹、天花和伤寒)在整个中美洲传播开来,几乎导致玛雅族群的消亡。公元1517年,弗朗西斯科・埃尔南德斯·科尔多瓦为捕捉奴隶率三艘船从古巴来到玛雅,科尔多瓦首先在“女人岛”抢夺神殿中的所有黄金,后在钱波通(现为墨西哥湾岸的小镇)遭到军事首领莫奇・科沃及其部队的武装反抗,科尔多瓦和他的部队受到重创而撤回古巴。公元1519年,埃尔南·科尔特斯率领500人指挥11艘船出航,他们在尤卡坦半岛东岸的科苏梅尔岛洗劫抢掠并破坏当地的神像,之后两年前侥幸逃脱的西班牙人阿吉拉尔找到科尔特斯并担任他的玛雅语翻译。

西班牙人试图征服玛雅人但被玛雅丛林阻隔,公元1521年,乌塔特兰和伊希姆切两个高原地区城市遣使向科尔特斯表达结盟意愿,但随后向西班牙人保护之下的半岛南岸族群发起攻击。公元1523年12月,科尔特斯指示他的同伴佩德罗·阿尔瓦拉多征服玛雅高原地区(今危地马拉),地形和天气以及玛雅人的抵抗使阿尔瓦拉多的进攻不利,乌塔特兰的玛雅人试图诱导阿尔瓦拉多进城以便捕获西班牙士兵,但此计被阿尔瓦拉多看破。公元1524年,阿尔瓦拉多成功建立圣地亚哥城(今危地马拉的安提瓜市)并以此为基地彻底实现对玛雅的军事征服,后阿尔瓦拉多由于征服玛雅行动中贡献突出而被授予危地马拉都督的职务。公元1697年,最后一个玛雅城邦诺赫佩滕被西班牙人攻陷,玛雅文明就此灭亡。

文明衰退

玛雅文明的衰退开始于公元七世纪,受当时中美洲地震、咫风的侵袭,加上人口无节制的繁殖(兴盛时期曾达到数百万人口)、粮食不足(其土地不肥沃而不适宜种谷物、稻米)、疾病传染(卫生医疗条件不完备)、生态环境恶化(开垦不当致使水土流失、地下水减少)、农民暴动和异族入侵等原因的影响,代表玛雅文明的建筑神殿、宫殿等兴建规模减少,彩陶制作的数量减少,也很少兴建新房舍,城市四周的人口急逮减少。最封闭、最坚持传统的一支玛雅人——拉坎东人生活在墨西哥恰帕斯州南部边境地区与危地马拉为邻的低地丛林中,他们坚守祖辈的习俗,但随着拉坎东族最后的几位玛雅首领相继去世,其子孙后代逐渐走向现代世界。

地理

玛雅文明分布于中部美洲大部地区,包括今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北部。该地区包括尤卡坦半岛、危地马拉、伯利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西部。玛雅文明的分布区域以平原和沿岸地区为主,尤卡坦半岛以南是佩滕地区,拥有低洼的雨林密布的平原和湖泊。北部地区则覆盖着密集的雨林。玛雅文明的最南端是索科努斯科沿岸地带,被恰帕斯马德雷山脉隔开。玛雅文明的高地区域从墨西哥恰帕斯州延伸至危地马拉,包括库丘马塔内斯山脉和一系列火山锥。该地区的人口主要分布于山谷,如危地马拉谷地和克萨尔特南戈谷地。

人口

玛雅文明的人口分散在开阔且居住条件较差的郊区,通过后世对古代玛雅城市瓦哈克通的考古发现,研究人员对该城市之前的人口进行估算。据史学家西尔韦纳斯·莫利的《玛雅三千年》描述,瓦哈克通每平方英里的居住土地最多可容纳约1083.35人,最少也会有约271人,因此瓦哈克通等中等规模的城市估计至少有五万人口,其中身体健全的青壮年男性劳动力大约有1.5万人,约占总人口的30%。类似的估算方法也被应用于古帝国的中心城市蒂卡尔、科潘,以及新帝国时期的中心城市奇琴伊察和乌斯马尔,这些城市可能有多达六万名劳动人口。此外尤卡坦半岛的总面积不到十万平方英里,其中约一半的面积适合居住。根据每平方英里居住271人(25%的土墩是有人居住的房屋)到1083人(所有土墩都是有人居住的房屋)的估算,整个半岛的人口最少可能达到1330万,最多可能达到5330万。

内政

政治

玛雅文明是美洲原住民中相对发达的文明之一,但未形成统一中央政权。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有形成城邦,有保持部落联盟。政体间常有摩擦、敌对或结盟。玛雅政治最早成熟于公元前9世纪,前古典时代晚期转向神权政治,神权君主成为核心并掌控行政、经济、司法和军事。虽无常备军队,但加强行政管理,偏向聘用忠诚臣子。公元七、八世纪,玛雅社会已具有发展完善的阶级制度,形成金字塔式的政治结构,统治阶层(统治家族)的统治者担任政治结构的首要执行长官,维持上层建筑并且管理文明社会的基础设施,他可以兼任这个国家宗教和世俗两方面的领袖,地位最高的大酋长须用世袭制;大酋长的下面是由领导阶级及祭司等组成常设的“顾问议会”,祭司阶级(不仅是祭司,同时也拥有对非宗教世界的权力,他们控制着王室或贵族)构成玛雅社会的中心,他们通晓占星术与历法,能运用图画文字将耕种知识记录于图画文字资料中;玛雅的地方长官由各部落的小酋长及助手担任;此外还有类似指挥作战的司令官及警察等公共场所人员编制。

军事

军队

玛雅城邦基本上没有常驻国防军,如果有战争发生的话,一般由地方官僚临时招募士兵组建军队,之后再由玛雅国王派遣军事将领指挥官僚以及军队,同时军事将领也可以拥有自己麾下的一些全职佣兵,其中玛雅军队中的大部分士兵都是暂时没有耕种任务的农民,他们都是具有相当作战能力的成年男子,但由于不是职业的军人,因此在招募进来之后都要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和严明的军纪。某些重要的军事职位由贵族成员担任,并且在玛雅文明的古典期,女性负责在战争中的后勤支援,但玛雅城邦几乎没有女性军事将领,如果玛雅统治者本人是女性的话,她会安排一些女性将领参与作战。后古典时期,玛雅国王会派遣部分女性士兵参与军事战争。

武器

玛雅人的武器最早可追溯于古典期早期,当时的玛雅人效仿墨西哥人中部的特奥蒂瓦坎人,使用顶端有凹槽、约长半米的木棍,凹槽里可容纳投枪、脱手镖和石子,他们称之为投矛器;此外石制投标和长矛是古典期玛雅军队的主要武器之一,参战的农民也会使用吹箭(也可用于狩猎),到后古典期玛雅人开始流行使用弓箭作战和狩猎,之后玛雅人的武器中还有带有黑曜石刀刃的硬木双手剑,类似于阿兹特克人使用的马夸维特尔。从军事服装和防具上来说,玛雅军士一般身穿用盐水浸泡的硬棉甲,这种甲胄总体的坚硬程度一般,很难对抗西班牙人的铁甲;玛雅人使用以木材或动物皮制作的盾牌,同时使用羽毛和动物皮装饰盾牌。

经济

农业

玛雅人的粮食生产方式多样复杂,他们主要采用轮耕农业。古典期时,还使用浮田、梯田、园地密植和休耕等不同的农耕方式。主食包括玉米、豆类和南瓜等基本粮食作物,还种植棉花、可可香草等名贵作物。早在晚期前古典时代,他们就已经驯化了狗,用于食用和狩猎。后来,在晚期后古典时代,他们还成功驯化了疣鼻栖鸭用于食用。眼斑吐绶鸡和鹿可能也是他们的肉食来源。古代玛雅人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开始驯养狗。在后古典期晚期,他们开始驯养美洲家鸭。至于斑点火鸡,玛雅人并没有真正地驯养这种生物,而是通过捕捉野生的斑点火鸡,并将其关在笼子里饲养至肥大。驯养狗、斑点火鸡和美洲家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食用。此外,一些证据表明玛雅人也在家中饲养鹿。

商业

城邦的崛起通常是通过控制商路或重要资源产地来实现的,而玛雅人也不例外。他们建立了长途商路,延伸至中美洲的其他地区。这些商路为大部分来自中产阶级的商人提供了参与小规模短途贸易的机会。然而,涉及大量奢侈品的长途贸易往往是贵族商人的专属活动。在运输方面,由于玛雅人没有驮畜,陆上商路上的所有货品都必须由人力背运。而在水上商路上,他们则使用木舟作为主要运输工具。古典期早期,玛雅人从哥伦比亚市新墨西哥州巴拿马共和国地区进口金片和绿松石等奢侈品,西班牙人征服玛雅之前,曼切乔尔的玛雅人一直将可可、胭脂树红、香草等商品贩卖至西班牙殖民者控制的贝拉帕斯地区,此外玛雅人贸易的货物包括可可、黑曜石、陶器、布匹、铜铃、斧头等物品。另外他们也从事钢铁、黄金、金银合金和白银的贸易活动。玛雅人的商贸范围比较广泛,长途商路延伸至除玛雅世界外中部美洲的其他地区,包括墨西哥中部和墨西哥湾沿岸。后世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从出土的陶器中发现,玛雅商人的组成部分是小部分的贵族成员、大部分的中产阶级。另外商业贸易活动对于玛雅人来说可以维持经济发展,同时也可以维护城邦之间的和平,以及满足统治者的欲望和虚荣心。

货币

对玛雅人而言,可可豆在他们的文化中具有货币的地位。在西班牙殖民时期,可可豆一直被用作货币。《探寻玛雅》中记载当时650颗可可豆的价值相当于25分。在尤卡坦地区,玛雅搬运工一次短途搬运的报酬通常是20颗可可豆,而在尼加拉瓜地区,一只野兔的价值相当于10颗可可豆。在玛雅文化中,市场交易并不一定需要货币的参与,原始的物物交换方式也很流行,特别是一些能够代表货币价值的棉织品和劳动力。

布料与工艺

玛雅地区通常用大麻纤维制作服装,而捣碎的树皮则用于制作树皮布,这种树皮衣通常只在宗教仪式场合穿戴。在塞雷恩和萨尔瓦多地区,社会地位较低的家庭使用家纺棉花制作衣服,而较精细的纺织品则只供少数贵族使用。玛雅妇女将纺成的细线经过染色后,在背垫条式织布机上进行织造。织机通常只能纺出宽仅1米的布料,如果需要较宽的棉织品就将几块布料缝在一起。羽毛偶尔会被编织进织品当中,其他的图案细部则用刺绣。精美的棉织品可能是用来当作赔偿性贡物或者献给王室的札物。玛雅人发现了多种天然染料靛青植物可以提取出深蓝色和胭脂红染料,而一种以多刺仙人掌果为食的小昆虫可以提取出纯红色染料。在编织工艺方面,棕榈纤维和蔓生植物是制作篮子、席子和期子的常用材料。在玛雅艺术中,篮子被用于宗教仪式中盛放祭品,篮子也用作简易的储存容器、肩部托架或座椅,甚至用于垃圾收集。席子在古代象征着统治者的权威。

社会

阶层

玛雅社会在自前古典时期早期就开始出现精英和平民之间的明显分化。玛雅国王作为其所属领域中的最高萨满,通过参与萨满仪式,将超自然的力量融入人类生活和他们的统治之中。这些仪式包括与神灵的沟通和祭祀活动,旨在获得神灵的指导和保佑。因此,国王被认为是人类和神灵之间的桥梁并受到国民的尊敬和依赖。林恩·V·福斯特《探寻玛雅》中写道玛雅的上等阶层的成员约占社会总人口的10%,他们富有并且受过良好的教育,其社会地位基于家族血缘关系。书吏或是下级监督,这些个人官职一般是按血缘世袭的。中间阶层可能包括次级长官、低级牧师、手工艺人、士兵和商人。平民形象很少出现在玛雅的艺术和文学作品中,他们的身份是农民、劳力、仆从和奴隶。

服饰

玛雅的服饰文化中,成年玛雅的女性服饰包含裹住臀部的缠腰布和遮掩躯干的方肩长裙这些基本元素。发饰上,女性会用头巾包住头发,或者将头发梳成精美的式样与装饰物编结在一起。而玛雅男性则系着缠腰布,佩戴耳环、手链、面具和护目罩,蓄着络腮胡,戴着头冠,穿着露趾凉鞋。男女性基本上都佩戴同样的珠宝,只是妇女不戴唇环或者鼻环,在古典期末期,鼻环是上流社会男性特殊地位的标记。在古典期,制作供统治者和其他贵族成员佩戴的耳环、唇环、项链、手镯以及宗教仪式腰带使用的材料是极为珍贵的碧玉和来自异国的贝亮。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后古典期晚期,使用黄金、悯和金合金制作的手镧和鼻环越来越流行起来。

体育

受到玛雅创世神话和宇宙观的影响,球赛在玛雅人心中即是一项体育运动,又是一种与玛雅神联系的方式。球赛仪式通过再现双胞胎英雄在下界球场与西巴尔巴神比赛并战胜他们的英勇行为,传达出生命、死亡和再生之间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玛雅人的球赛有多种形式,既可以在个人之间进行,也可以在两个球队之间进行。比赛的目的是将一个固体的橡胶球投入高悬于球场墙壁上的环子中。为了增强比赛的竞技性,规定球员不准用手直接触球,但可以使用身体的其他任何部位,包括臀部和肩膀。为了保护球员免受坚硬球体和球场石头表面的伤害,比赛参加者在前臂和膝盖上戴着护垫。他们还穿着一种特殊的U形措或轭,通常由皮制或柳条制成,高系于腰部周围,以保护肋骨和臀部。举行球赛有多种原因,既为了欢乐,也为了竞争。失败的一方经常被用作献祭,因此球赛也是再现与敌人作战的手段之一。

丧葬习俗

玛雅人的墓葬习俗根据时期和人的阶层不同而有多种形式。平民通常被埋葬在家庭院落内,位于房屋的地面之下或建筑物的外圈。上等阶层的殡葬形式有些是简单的坑穴,位于院落后部,无陵墓,而有些是集体埋葬,可能是家族的墓地。相较于平民,上层阶级的墓葬伴随着丰富的奢侈品。王室殡葬形式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有所变化。在许多前古典期晚期的墓葬中,死者的身体被卷成弯曲姿势,制成一种坐姿的木乃伊。有些被放置在雕刻精美的石棺中,有些则放置在铺有编织垫的长凳上,这种凳子是统治权的象征。他们的脸上盖着玉面具,有时面具的眼睛和牙齿部分会用贝壳代替,有时还用来替代额骨和其他颅骨上被切除的部分。到了后古典期晚期,这些复杂精细的殡葬方式逐渐消失,火葬变得越来越普遍。玛雅人普遍遵循一项适用于所有殡葬的习俗,即将一粒豆形碧玉放置于死者口中,象征生命或气息。

饮食

玉米、豆类和南瓜是玛雅人的主要农作物。此外,玛雅人还利用了许多其他植物资源,其中一些种植在家庭菜园中,另一些则采集于森林。例如,土荆芥是制作玉米面团包馅卷的理想配料,胭脂树籽可以用来给食物着色成红色,多香果和牛至则能提升鱼肴的味道。玛雅人的肉类食物主要来源于狩猎活动,他们会诱捕白尾鹿和美洲短角鹿,以及其他野猪类动物,而腌制的鱼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是一种奢侈品。玛雅人还将许多水果发酵制成酒精饮料,这些饮料大多用于典礼、宴会和宗教仪式。其中两种最受欢迎的饮料是巴尔切饮料(balche)和奇查饮料(chicha)。巴尔切饮料是由巴尔切树的树皮与水和蜂蜜混合发酵而成,而奇查饮料则是由玉米发酵制成,类似于现代的啤酒。

造纸

玛雅造纸的技术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与中国的造纸技术不同,玛雅人不改变树皮的原始纤维结构,而是采集野生无花果的内层树皮,并将其用玉米水(经过生石灰或草木灰处理)浸泡、煮沸,然后漂洗干净。随后,他们将切成条状的柔韧树皮铺在一块木板上,先纵向一层,然后横向或斜向一层,然后用带柄的石制树皮拍打器将其拍打成一张纸。完成这些步骤后,纸张被晾干在阳光下,然后从木板上剥离,并用一块石头进行磨擦。最后书吏还会在书写前涂抹一层薄薄的石膏以保证纸张的光滑。对古代玛雅人而言,纸张还具有宗教意义。预言书就是写在这种纸上的,而一条条的纸张则被放在祭祀仪式中,用于吸收奉献的鲜血;众神和祭祀的牺牲的形象也通常是身披纸制斗篷,耳戴垂饰。

交通

在玛雅文明中,陆路运输货物通常由人力承担。搬运工将物品背在背上,使用背带将背包牢固固定,并将背带交叉套在额头上。这种方式既可以分担重量,又可以让双手有空进行其他活动。古代的搬运工还用肩舆来抬国王和其他贵族成员,两个搬运工一前一后,每人双肩扛着轿辕。在水路运输方面,早期的玛雅聚落主要分布在低地地区的河流和海岸线附近,并借助独木舟扩展到非常远的地方。到了古典时期末期,水路运输逐渐成为主要的运输方式。玛雅人使用商用独木舟,外形与意大利威尼斯的凤尾船相似。这些独木舟的宽度约为2.5米,长度较大的船只可以容纳25名划手。作为坚固的货船,独木舟运载着可可豆、黑曜石棍棒、悯铃、铜斧、陶器以及棉纺织品等货物。

习俗

所有的玛雅人都按照宗教日历和神职人员的预言来规范自己的生活。他们共享相似的饮食习惯,信奉相同的宇宙起源观念,并遵循类似的居住、家庭和宗族关系规则。根据考古学家的估计,约有75%的玛雅社会人口从事食物生产。男性主要从事农耕和狩猎活动,而女性则负责管理家庭菜园、采集野果等,并准备食物。一些玛雅人还在高地和梯田上进行集约农业生产。然而,并非所有玛雅人都全年从事农业耕种。在旱季期间,他们会从事其他活动,例如纺织、工具制造、士兵和建筑工作。

家庭

大多数玛雅人的婚姻并非完全由他们自己决定,结合的双方必须符合一些基本的婚姻准则。玛雅人的新娘和新郎不能有相同的姓氏,这明确排除了双方来自同一宗族的可能性。然而,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来自同一城镇或同一社会阶层的人结婚。一旦配偶的选择确定下来,他们会请一位萨满祭司主持婚礼仪式,通常在新娘父亲的家中举行。新娘和新郎保留各自父母的姓氏。在结婚的最初几年里,夫妻与新娘的父母同住,年轻的丈夫会参与新娘家庭的劳动。随后,他们会在丈夫父母家附近建造一座供长期居住的房屋,直到父母去世。丈夫作为儿子将继承父亲的土地和权利,而妻子没有合法的继承权。除个别富裕阶层外,玛雅人基本上采取一夫一妻制。然而,在古典晚期的一些城市,如雅克齐兰中所记载的上层社会,多重婚姻被视为政治联姻。玛雅人也允许那些不履行劳动义务的男性离开家庭。再婚与离婚一样,并没有太多的仪式:只要两人同居,就被认为是结婚了。

住宅

所有的玛雅人都在住宅区内生活和工作,住宅区的中心通常是一个天井和庭院,周围围绕着几座建筑物,形成一个大家庭,常常有几代人和各种亲属一起居住。不论是王宫还是普通人,都采用这种居住模式。王宫建有多个庭院,庭院四周有许多建筑物。根据现存的塞雷恩玛雅建筑遗址的推测,玛雅人修建了独立的土坯房,用作住宅和储藏室。茅草覆盖的工作区域是工具加工区,主要由男性使用。由柱子和茅草搭建的厨房主要是女性的工作区。每个建筑都建在高台上,主屋是一个相对较大的房间,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包括起居室、餐厅、休息区和储藏室。房间内有一个较大的土坯条凳,可能具有多种用途:可以用于坐下、用餐或者放置席子供人休息。

文化

语言

在2000年之前,玛雅人使用原始玛雅语。随着时间推移,形成了玛雅语系,包括基切、坎霍巴兰、马姆、瓦斯特克、乔尔和尤卡特克等语族。现今仍有30多种玛雅语变体,构成现代的玛雅语系。古典时期,几乎所有文字材料使用乔尔语族的古典玛雅语,可能在宗教仪式上通用。后古典时期,玛雅文明转移到尤卡坦半岛,手抄本开始同时使用古典乔尔语和尤卡特克玛雅语书写。玛雅文本是从上而下、从左而右阅读的,玛雅人给名词加后缀o'ob(通常省略为ob)形成多数,代名词不分阴性和阳性(如他、她、他的、她的),但给一些词加前缀aj和ix以区分阳性(aj)和阴性(ix)。

文字

玛雅(Maya)文字是中美洲唯一一种成熟的自源文字,与汉字、古埃及字、古苏美尔字等属于同一类型。玛雅文字经历了语段文字阶段,表现为文字的使用与一些象征性图形的组合。文字具有明显的图画性特征,一些图形的组合所传达的连贯性信息也超出了符号本身的表意内涵,显示了玛雅文字在记词上的不发达、不成熟。玛雅文字的数字符号多用来表示数字、日期和历法周期等。尽管已出现计数单位,也能反映一定的数量关系,但其使用的指示性符号和象征性图谱仍显示玛雅文字古老及原始的一面。玛雅文字的形声表示法出现较多合文及以纯指示符号标类等较为原始的手段,而且构成形声字的各部分音义界限不清晰,存在同时表音和表意现象。形声字的形音义常常由各构字字符形音义简单相加而成。据后世考古记录显示玛雅最早刻写在石碑上的文字看来已十分成熟,而早期文字可能大多是书写在难以长期保存的材料(如树皮纸)上的,他们如果想要记录下更多的个人事迹的话,就会书写或刻在彩陶、骨制品和玉制品等器物上。

宗教

宗教信仰

玛雅人的宗教和信仰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玛雅人虽然从未统一为一个国家,但是他们有着相同的宗教信仰。玛雅人属于多神崇拜的民族,神灵形象多样,包括月亮、天、风、玉米等。玛雅人流传的创世神话有一个相同之处,那就是多次创世的思想。玛雅人认为自己生活的这个世界并不是唯一的世界,创世神始终在努力创造一个完美的世界,每当他们创造失败时就会用洪水冲毁一切,从头开始。后古典时期,玛雅人和其他中部美洲文明一样逐渐流行崇拜羽蛇神尤卡坦半岛的玛雅人将羽蛇神称为库库尔坎,其形象来源于古典期玛雅艺术中的幻象蛇及战争之蛇瓦沙克拉洪·乌巴·坎,同时也受墨西哥谷地文明的影响。此外,在玛雅人的神话体系中伊察姆纳创造宇宙万物,同时他也是具有双重面相的太阳神,伊察姆纳的白昼太阳神面相叫做基尼奇·阿豪,玛雅世界的君主常自称是基尼奇·阿豪的化身;伊察姆纳的黑夜太阳神面相叫作夜豹,象征正穿越阴间的太阳。玛雅人通常还在金字塔庙供奉祭祀先祖。

祭祀仪式

玛雅文明每个时期都看重祭祀神灵的活动,为此玛雅城邦或者国家都会修建许多的神庙来表示对神灵的崇拜,玛雅的金字塔更多用于举行祭祀神灵的一是而非像古埃及一样只是用作国王的陵墓。玛雅人认为人祭时对神灵最崇高的敬意。鲜血是对神灵的喂养,而生命则是神性的本源,所以人在祭祀中是最高的仪式。通常祭品是战争中被俘虏的贵族和武士,献祭的人身份越高,就代表着对神灵约虔诚。在举行人祭时,被献祭的人会被涂成蓝色,并戴上特定的装饰物,在众人的注视下祭品会在金字塔塔顶献出他们的心脏,之后他们的身躯还会被切割成数块,由武士和首领们享用,玛雅人相信这样可以得到死亡者生前的勇气和能力。

舞蹈

古代玛雅人将舞蹈视为一种表达宗教信仰的重要方式,而非娱乐形式。在舞蹈表演中,身穿各种服装的表演者扮演不同的神灵,通过舞蹈再现玛雅的创世故事。舞蹈中使用的道具包括杖、小刀、响铃、横幅、矛甚至蛇等都是舞蹈中最重要的物件。表演者的服装上常饰有珠子和贝壳,头饰上插有羽毛,身体还装饰有鹿角等。舞者所持和所戴的饰品都被视为非常神圣。在雅克齐兰地区的一块浮雕雕刻中,描绘了蛇舞的场景。而瓦耶伯舞蹈是一种复杂的跳舞形式,需要多人共同参与。瓦尤伯是伴随人一生的精灵,玛雅人因此衍生出了瓦尤伯舞蹈。

算数

玛雅人赋予某些数字特殊的象征价值。例如,数字"4"被视为神圣的,因为它象征着人间的四分秩序;同样,数字"9"也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它代表着下界的层数;数字"13"同样如此,因为它表示着上界的层数。与十进制系统不同,玛雅人使用以"20"为基础的二十进制系统。整个系统建立在以"20"为度量单位的基础上,因此在表示数字时,每"20"进位代替了十进制中的逢"10"进位,这意味着每个"20"都占据一个数位的位置。玛雅人所使用的二十进制系统在日常生活中是实用的。

根据殖民地的报告所述,商人使用豆或玉米颗粒作为占位符号。这些豆便于携带,可以简单地摆放在地上以表示数字的数位。因此,玛雅计数系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定义和表示数字的体系。该系统以人体为基础,使得抽象的宇宙概念具有人类的属性。玛雅人用贝壳状的符号表示“0”,或者对玛雅人而言表示“完结”。“0”的意义让人们不再只停留于计算多少,还在于计算有无。数字的维度也不是的单向的无限制累加,而是可以将不同的进位抽象出来,统一于零的形式存在。玛雅人将“0”在数学上引入可能是各民族最早。

天文历法

玛雅历法包括多套子体系,玛雅人他们通过对星体运行轨迹和周期的研究,制定了两种历法。一种是卓尔金历(tzolk'in)“圣历年”,这是玛雅的宗教历法,一年共有260天。每一天都会安排宗教活动,并且有对应的神灵轮流掌管。另一种是哈布历(haab')“太阳年”,每月20天,一年有18个月,外加5个忌日,共计365天。这5个忌日被认为是噩运降临的时刻。两套历法组合成为52年的历法循环(calendar round)。玛雅人坚信历史会循环往复,一再重现。如果某一天发生了灾难,他们相信下次同样的日期会再次发生相似的灾难。因此,玛雅的贵族和祭司们会在这些噩运到来之前祭祀神灵,祈求神灵息怒。(32)另外玛雅历法中有一种永不重复的历法体系——“长纪历”,长纪历的基本单位是1天,称为“金”(k'in);20天,即20金为1乌纳(winal),长纪历日期常常出现在纪念碑文上,其主要的换算法是GMT换算法,就是将长纪历的纪年起点定为公元前3114年8月11日,是为玛雅神话中的现世创世日。

玛雅人能够精确计算出584天的金星周期,并且只有两小时的误差。他们受到绘制天空图的需求的推动,致力于追寻行星运行的准确路径,并且他们相信能够预测吉时和凶时来指导平时的生活。对于玛雅人而言,恒星运动不仅具有神话和神圣的重要意义,也具有世俗的重要性。例如,金星作为晨星,其升起预示着一个新世界的黎明,这是由他们创造的"双胞胎英雄"所象征的。一些玛雅学家推断“世界之树”的树干是亡灵进入下界的道路。沿者这条路线或是太阳、月亮及行星运行的轨道行进的天蝎座轨迹被视为黄道。玛雅的天文学家还绘制了天体运动的周期,并将这些周期纳入历法中,进一步改进并赋予它们更重要的意义。例如,5个金星周期与8个哈阿布周期相重合,这些周期的终结和交叠在玛雅古抄本中有所记录。这些古抄本提供了漫长时期中周期的记录,引起了玛雅人对天文现象和时间的深入研究。

书籍

据后世考古发现,玛雅人曾经创造过丰富的文字和书籍,但由于十六世纪西班牙人入侵玛雅并将其征服后,玛雅人的大量书籍和文献资料被西班牙人破坏,致使后人无法识读玛雅人留下的文字,现如今只有前哥伦布时期的四本手抄书流传于世——《德累斯顿手抄本》《巴黎手抄本》《马德里手抄本》和《格罗利尔古抄本》(存有争议)。进入十九世纪后,居住在墨西哥危地马拉的玛雅人在西班牙人的压力下被迫停止使用象形文字,他们逐渐开始在生活中使用西班牙字母和语言,同时使用西班牙文写书记录内容,包括《波破尔·乌赫》《托托尼卡潘之主的头衔》《卡克奇奎尔编年史》《巴卡布期宗教仪式》《奥兰·巴兰书》《拉比纳尔的武士》等,其中记载包括玛雅历史、医药、传说、诗歌、戏剧、音乐、风俗、信仰等其他代代相传的知识。

艺术

建筑

玛雅诸城的建筑在世俗生活、宗教信仰和王室偏好方面可能有所不同,但它们的基本特点在整个玛雅文明的历史中保持相对一致,并延续了长达两千年的时间。所有玛雅的仪式中心都包括大型的室外广场,并围绕广场建造宏伟的建筑物。玛雅建筑的内部空间相对较小,因此王座室和神庙的内部通常只供贵族和祭司阶层使用。之后为了扩大空间,帕兰克玛雅建筑采用了交错的拱顶技术,而尤卡坦北部地区则采用了支柱和梁的结构。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的住宅,都建有庭院,但贵族的庭院通常更大,以满足整个家族的需求。此外,中美洲各地还存在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建筑群,它们通常被建在户外空间中。典型的专门建筑群包括金字塔和神庙、舞场、内部带有庭院的王宫,以及排列风格的多房屋建筑。甚至还有一些蒸汽浴室。

城市

玛雅最古老的城市最早起源于人烟稠密地区,比如中美洲地区。之后玛雅发展到晚古典期时(大约公元前500年-公元前100年),由原来的首领居住地和部落主神圣所(大型部落中心)衍生出现代城市的雏形,比如西比尔恰尔通、提卡尔、瓦沙克通城市。尤卡坦玛雅人后古典期的城市一一玛雅班、图卢姆、契钦伊查等具有城市化特点,从后世的发掘来看,它们同玛雅中心地区的古典期遗址相接近,玛雅古典期中心被看作”国家的首府,带有一系列最重要的城市功能、政治行政管理功能、宗教功能、经济功能(手工业、贸易等),它们占有广大的面积,常常拥有一万以上人口。玛雅人一般以不规则的方式随意地建造城市,其中包括建造新的宫殿、神庙和其他建筑,如果想要重修或是翻新建筑的话,一般玛雅人都会由内部核心区向外扩展。玛雅所有城市的核心区都有一处神圣的宗教仪式区域以及政治区,周围都分布着许多形状不规则的居民区,玛雅君主会命人用城墙将核心区域与其他区域分割。核心区一般建有几座金字塔形神庙和其他纪念性建筑,用于精英阶层的专门活动,亦包括用以建造行政建筑或贵族居所的地基。玛雅人会在此建造刻有铭文(记载有统治王朝的事迹)的纪念石碑;市中心亦建有广场、蹴球场以及起市场和学校作用的专门建筑物。

陶器

玛雅人制作陶器主要用作饮食器物、乐器、祭祀器物及殉葬品,初期的陶器形体较为粗笨,材料以黑陶为主,纹饰朴实。古典时期,玛雅的制陶记忆达到了鼎盛,器物表现得主题多与宗教祭祀、宫廷生活、战争、贸易有关。后古典时期出现了铅釉陶制造技艺。后古典期晚期的陶器常常绘有该时期特有的彩色绚丽的“玛雅蓝”,陶器的设色更为丰富。玛雅陶器兼顾了器物的实用功能与造型的艺术美。

石雕

玛雅人的石雕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而闻名。在他的石雕艺术中常常夸大人物头部的比例,而人体的身高则通常只有五到六个人头的高度。在许多浮雕作品中,可以看到鼻梁突起的人像形象,总之玛雅人物形象通常显得粗矮壮硕。纪念性的石碑正面常常表现出与祭祀活动有关的站立人像或多个人物,石碑的侧面和背面通常铭刻着与人物生平有关的象形文字。而将石雕作品融合在建筑装饰中也是玛雅石雕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玛雅人同时也使用敌军士兵、战俘或自家祖辈的人骨制作雕塑,此外还有纸皮石、珠石、燧石、黑硅石黑曜石为材料的宝石雕塑艺术品,其外形一般是人形、动物以及和宗教有关的几何图形,最长的不规则黑曜石雕塑超过10厘米。

彩绘

玛雅彩绘艺术包含壁画与陶绘两方面,由于热带雨林气候的破坏,玛雅壁画而今所剩无几,所幸大量陶器上的彩绘作品使人们得以对玛雅给面艺求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玛雅艺术家善于运用简练的笔触和生动的形象,类似于东方艺术的表现方式。在设色方面,他们采用了神秘而充满东方风情的色彩。他们崇尚太阳并致力于展现轻盈纯净的光芒,追求色彩的纯度,并通过鲜明的色彩对比创造和谐而充满生气的作品,而并不过分追求娇媚的效果。诸神、禁祀、宫廷、宴会、战争、球赛等宏大场景常作为绘画的主题。

工艺品

玛雅人的工艺品以其创造力和丰富的审美表现而闻名。这些工艺品既有纯粹用于装饰的耳饰、项链、胸饰和玉佩等,也有用于墓葬的面具。在古典时期,玛雅人主要使用玉石来制作饰物,其选材和装饰风格相对简单。而在后古典时期,稀有的金属饰品成为典型特征。他们使用黄金、绿宝石、黑曜石等多种材料来制作装饰品,这反映了贸易和多元文化对玛雅艺术的影响。这些工艺品展示了玛雅人高超的工艺技巧和对美的独特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贵重材料的欣赏和对独特风格的追求。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