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弓箭

弓箭

弓箭是一种以弓通过弦或臂的韧力发射出具有尖刃的箭的一种组合式的远射古代兵器。在中国古代弓箭不仅是一种狩猎的工具、战争中的武器,同时也是重要的德艺教育手段。

最早的弓箭距今有约6.4万年的历史。弓箭的发展经历了史前、古代以及现代,在古人战争中,弓箭是远距离打击敌人的有利武器,自人类出现战争到近代枪炮大量使用为止,弓的作用是任何武器无法替代的。

弓箭由有弹性的弓臂、有韧性的弓弦和箭矢构成,同时还需配备拉弦工具。弓的种类很多,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储能材料的种类分为单体弓与复合弓,按弓身的形态也可以分为和直拉弓,按时代分有传统弓和现代弓。较为著名的弓有、亚述弓箭、、英国长弓、以及蒙古弓等。弓箭在古代社会的狩猎和战争中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 ,弓箭从劳动工具逐步演化成军事武器和体育运动器械,在现代社会已演化成娱乐或竞技比赛项目的工具。

历史发展

史前

2011年出土了的一批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石质箭头,有约6.4万年的历史,表明当时的古人类已经具有了较高程度的的认知能力。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这些石器表面不仅有血液和骨骼的残留物,还有曾被捆绑在木杆上的痕迹,而对其受力面的研究也表明它们是用来抛射的武器,而不是被当作使用。科学家相信,这些有64000多年历史的石器是古人类制造的箭头。

这一发现将人类开始使用弓箭的时间提前了20000年。弓箭是由非单一材料制成的合成工具,它的制作涉及到各个阶段的规划、材料的选择及工具的准备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这证明早在6-7万年前,那些还处在石器时代的古人类的认知能力已经和现代人非常相近了。

最早的箭很简单,用一根树棍或竹竿,截成一定长度的箭杆,在一端削尖就是箭,原始社会石器时代,人们把石片、骨或贝壳磨制成尖利的形状,安装在矢杆一端,这就制成了有石镞、骨镞或贝镞的矢了,比起单用木棍竹竿削的箭可算进了一大步。由于远古的箭杆难以保存至今,所以出土实物中往往仅留下

1963年中国的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峙峪发掘出一枚石,据测定它是距今28000年以前的产物,按人类进化历史划分属于旧石器晚期。这枚石䃚长约2.8厘米,用薄遂石片制成,加工精细,前锋锐利。在这一时期的考古发掘中突然增加了许多成堆成层的羊、马、驴骨化石密集成层堆积现象,这种现象表明这一时期必定有一种新的工具和狩猎方法出现,它就是弓箭。

弓箭在有了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的选材加工和形制变化两方面。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主要选用易于加工的兽骨为原料,后一阶段随着石器磨制技术日趋成熟,开始大量使用磨制的石䃚。在中国磁山遗址和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发现的多是骨镞。在更迟的仰韶文化半坡遗址类型和庙底沟遗址类型的遗址中,大量出土的还是骨镞,石䃚还是较稀有的。在山东地区,大汶口文化墓葬中获得的也多是骨镞。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中,也是大量发现骨族。

古代人有了弓箭以后,人类获得了狩猎、生存和安全的更大自由与保证。所以弓箭成为原始人类不可缺少的工具与武器而随身携带。在许多原始岩画和许多现存的仍处于原始部落的习俗中都反映了这一点。弓箭的发明创造对原人类产生了巨大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这种作用和影响一直延继到后世的各个历史时期。

古代 

在进入青铜器时代后,不仅箭镞有了更加锐利与坚硬的铜镞,而且弓的形状更加具有弹力。在商代,弓的拊部在射手一侧明显凹陷,当拉弦释弓之时,弓体朝着相反的方向弯曲,比原始的单体弓更具威力,可在张弦后维持较强的弹性,极大地延伸了射程。

二里头遗址中最先出土了早期的镞,商周,青铜镞的主要式样是有脊双翼式。春秋战国时,三棱式镞盛行,战国时此类镞多装铁铤,以节省铜材。汉以后铜镞开始向铁镞过渡,这个过程经历了约200年。河北省出土的西汉前期的三翼式或四棱式铁镞,仍系模铸成型,锋利程度不及铜镞;而四川省牧马山出土的铁镞呈扁平的锐角三角形,既适合锻造,又有较强的杀伤力,这种形制遂为后代长期使用的点钢镞所承袭。

箭杆也有不同的制作材质,多用竹制,也有木制的。先秦时期,在南方的和肃慎族聚居的,均产制矢之楛。直至明、清,华南制箭还用竹杆,华北用萑柳,东北、多用桦木杆。为了较准确地命中目标,必须把握住箭在飞行中的方向,于是人们在箭杆的尾部装上羽毛,使箭的形制趋于完善。

随着金属甲的出现,要求箭更具穿透力。晋代多用钢铁箭镞。唐代箭分为竹箭、木箭、兵箭、弩箭四种,前两种用于狩猎,后两种用于战斗。用于战斗的用钢制成,刃部较长,能穿透坚甲。建立以后,对城池和要塞的攻防战极度重视,而弓箭作为一种最适合守城的远距离杀伤兵器,由此在制造规模和质量上达到了最高峰。宋代的弓有黄桦、黑漆、、麻背等名称。箭有战斗用的点钢箭、铁骨丽锥箭、乌龙铁脊箭和火箭;教练用的木朴头箭;信号用的鸣啸、鸣铃飞号箭等。唐宋以后一直到明清时期,弓箭形制复杂,种类繁多。箭依战斗、田猎、校阅、信号等不同用途而定其形式。一般弓有两种:习射所用。以为杆,丝为弦;战斗所用,则以鹿皮为弦。态射也分为尖形和棱形两种,以为杆。

古代欧洲人对弓箭较之中国更加久远。现存最早的弓箭实物就发现于欧洲,制作于10000年前。这种欧洲弓箭结构已十分先进,箭有不同的外形以适应不同需要。其中一种箭羽有轻微扭曲,箭杆在飞行时会自动旋转,增加短距离射击的稳定性和精度。古爱琴人和古希腊人的弓警技术均十分精良,弩很早就享誉地中海世界,到了罗马时代依然如此,伊奥尼亚人也曾以善用弓箭出名。希腊人最早将复合弓技术用于弓箭和弩,一般弓身用制造,有时也用牛角,外缠牛筋,力量很大。

1588年,英国枢密院下令取消作为法定武器,引发了一场“弓箭与火枪之争”,虽然最终结果证明弓箭仍然有一定作用,但还是于1595年规定弓箭不再作为法定武器,并要求普及精度更高的重型火绳枪。而中国一直到之后才由火枪将其替代,从此退出战场。

现代

现代弓箭已不作为武器,主要是作为一种体育器材,人们用它来锻炼身体,进行体育竞赛,并成为的常规项目之一。现代射箭运动最早出现在英国,英格兰自1673年起举行的方斯科顿银箭赛,延续至今。1787年,英国成立皇家射箭协会,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射箭组织。18世纪初,射箭传入;1828年,成立费城射箭联合会;1844年,举办第1届全英射箭锦标赛;1861年,英国射箭协会成立,并统一竞赛规程。1879年,成立全美射箭协会;同年,在举行第1届全美射箭比赛。1931年,以英国和法国为主成立了国际射箭联合会;同年,在的里沃夫举行了第1届世界锦标赛。1900年和1904年被列为表演项目,1908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弓的分类

按储能材料分类

单体弓

单体弓,弓身基本用一根材料加工制造而成。单体弓虽然制作简便,可由于单一材料的弹力有限,多数情况下张力不足。故而单体弓需要加大体积以资弥补,但也导致了形制笨重,不便使用、携带。长期盛行单体弓的欧洲大部分地区面对这一问题,通过形态上的设计改进,以及在选料、加工上的精益求精来加以应对。在英法百年战争中的阿金库尔战役(Battle of Agincourt)中,造就辉煌胜利的手们所使用的英格兰长弓便是欧洲单体弓的杰出代表。

复合弓

复合弓,其弓体由若干部分合成,且采用了性质不同的多种材料,如木和竹、动物的肌腱(筋)和角以及胶和漆等等。在西亚、东亚和地带,都发展产生了复合弓,并得到广泛流行。

复合弓的代表有西亚三角弓和双曲反弯复合弓,后者因为由古代斯基泰人在公元前七世纪左右传入欧洲古罗马人称之为“斯基泰弓”(Scythicus bow),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今天。中国最早在公元前两千年,即商代晚期,在大量使用加强弓的基础上,就已经发明了双曲反弯复合弓,到了战国时期,开始成为军队装备弓具的主体。

按弓身形态分类

直拉弓

直拉弓,没有拉开时,整个弓呈字母“D”的形状,拉开之后则呈近似扇形的形状。直拉弓的好处是制作简单、成本低、环境适应力强。但缺点也很明显,由于低下,弓箭手拉弓时用力不均匀,较难掌握。而且单体直拉弓的射程与威力的大小直接相关,弓越大,能够弯曲的幅度就越大,也就能给箭施加更大的力。

反曲弓

是一种在末上弓弦,弓臂向外弯曲的弓,并在上弦后弓弦与其弓臂有所接触。相比传统的直臂弓,反曲弓在同等臂长的基础下,可以储蓄更多的力量,并获得更高的箭矢初速度,因此射出的箭矢更稳定、更精准、射手也更不容易疲劳。为了提高精准度,反曲弓上装有很多配件,使用起来稍有难度。适合长距离射箭。奥运会射箭比赛多使用反曲弓。

按时代分类

传统弓

中国传统弓是由多种材料黏合而成的复合弓,其制作过程复杂、所用材料繁多,并且做工、选材都要依据适宜的季节和气候。传统的弓一般为木质,两端嵌角箱鲀,弓背为半圆形,中间渐内收成圆握柄,绷以牛筋弦,长100厘米左右;箭镶形状多样,多为铁质,亦有骨质;箭杆尾饰三排鹰羽。传统弓箭是古代兵器中最具杀伤力的射击武器之一,也是古人们举行“射礼”的工具,还是武举考试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现代弓

现代弓是上下有两个滑轮机构,是一种运用滑轮来达到省力效果的弓,由上滑轮、下滑轮、弓把、上弓臂、下弓臂、主弦、副弦、弓片减震系统、箭台、弓弦、弓臂座等组成。由于上下两端采用了滑轮机构,拉力最大值会出现在开弓拉弦初期,从开始加力到顶峰后,弓弦拉力急剧减小并保持一定推动力,这种弓能够带来很好的准确性,适合在射箭比赛场合使用,较长的拉距满后较小的推动力能够带来更多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制作工艺

弓的结构可以分为弓身(包括弓臂、弓把、弓稍)和弓弦。不同的弓使用的材料以及制造工艺皆不相同。

制作以干、角、筋、胶、丝、漆等“六材”为准,分为六至一等弓和一至十八力,以筋、胶等不同重量而定“弓力”力数。弓在制作中使用筋和胶越多,弓力则越大。

早期出现的弓通常只用一块木头制作,因此也叫单弓(simplebow)。单弓直到新王国时期还在大量使用,直到更强有力的复合弓出现。

“最好弓,十余年不坏者”。蒙古的弓“以桑榆为干,角取牛、黄羊,胶以鹿皮为之,体制长而弱,弦以皮条为之,粗而耐久也”。

的结构很简单,就是把一根木料弯曲到一定的弧度,然后栓上弓弦就够了。英格兰长弓之所以有名,不在于其结构有多复杂精巧,从兵器本身来看,重点在于其选材的特殊性。制作英格兰长弓弓背最好的材料是紫衫木,这种树生长在温暖湿润的地中海沿岸,如意大利黎巴嫩等地,尤以卡斯蒂里亚地区的最好。木之外,、榛木和木也能用,但性能就稍逊一筹。

弓道所使用的长度大概有2.2米。和弓本来是由竹与木再以鳔组装而成,现在组制竹弓多数使用玻璃纤维强化塑胶。日本和弓的上弧部分共占了全弓长度的三分之二,换言之和弓的制式是“上长下短”,其规格及长度亦可称得上是世界最大的弓。

箭镞

即箭头,最早的箭就是一根前端削尖的木杆、竹竿,结构确实很简单。后来,为了提高杀伤力,原始人把一些磨制的尖石片、、兽骨、兽角、兽牙等装到木杆的最前端,就形成了原始的箭镞。由于材料性质不同,有不同的外形,对目标的杀伤特点也就不同。

骨、角、牙磨出的箭族大多为针状、圆锥状,石制、蚌壳制的则是片状。比较而言,前者穿透力更高,因为冲击力相对集中,而且圆锥形结构比薄片更难折损;石质、蚌质箭族虽然穿透力差些,但一旦深入,就能形成更大尺寸的伤口。

杀伤力更大青铜器出现后,上面两类外形开始发展、结合。一类是菱形截面的铜镞,就像中部加厚的石片、箭族,提高了强度,不易折损。

另一类是有脊双翼式、三翼式,用得更多。它们的中心是针状的,相当于脊梁,周围伸出两三片薄薄的翼状部分,这样既像骨角质的针状箭族那样穿透性好,又通过几片翼扩大了创伤面积。有的翼状部分还特别大,后缘为倒钩状,扎入后不易拔出。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的发展,箭需要更大的冲击力和更高的硬度以穿透皮甲,于是发展出三棱镞。三棱镞前面由三个流线型的三角面组成,有点类似现代的。它比较厚重、坚实,因此穿透力比前面那两类铜镞更大,创伤面也不小,而且它更加短小,飞行时阻力更小。

在实战中“三棱式镞”最适用,其优点是:制作简便,镞体坚固,镞锋锐利,穿透力强。所以,到战国末年,镞以其优势逐步取代了各式青铜镞,成为的主要形制。坑出土的青铜镞数以万计,三棱青铜镞占99.85%,足以说明先秦时期已由多种镞型趋于单一形式的三棱镞。

西汉中期箭镞的质量有了改进,钢铁箭镞开始大量使用。河北省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古墓出土了大量的体呈圆柱形、前端呈四棱的铁铸镞头,它们是中国最早出现的铸造箭镞,但是硬度和锋利程度都不够理想,尚不足以取代青铜箭镞。直到东汉后期,才出现了锋部呈锐角三角形的扁平铁镞,如四川新繁与安徽毫县的中所出之例。这种形状既适合锻造,又有较强的穿透力,铁镞也逐渐代替了铜镞。

随着金属铠甲的出现,要求箭更具穿透力。晋代开始多用钢铁箭镞。唐代用于战斗的用钢制成,刃部较长,能穿透坚甲。直到明清时期,箭的制造也没有大的变化,多是铁制箭镞。

英国中世纪史料记载,英国威力惊人,其使用波金箭镞 (Bodkin point)近距离施射时,可以穿透4英寸厚的板,也可以轻易射穿欧洲骑士的盔甲。

箭杆

》对箭杆材料的软硬、密度如何影响箭的品质有很深入的描述。它首先指出,箭杆“前弱则像(同俯),后弱则翔,中弱则纤,中强则扬”。这段话的意思是:如果箭杆的前面部分比较软(容易弯曲),那么射出后的飞行轨迹会偏低;如果箭杆后面软,箭飞得就会有些偏高,像是在滑翔;如果中间比前后软,箭就会飞得弯弯曲曲;如果中间部分最硬,则容易飞斜。

最理想的箭杆应该是很坚硬、弯曲尽量少的。藤、自然就不太好了。和某些木材比起来,竹也软一点。不管木还是竹,造箭时都要仔细选择。竹制箭杆,是破竹削细,后把三至四根为一股,用胶黏合成杆状,然后缠上丝线,再涂上漆而制成。也有不经黏接,直接用竹做的箭杆,木制箭杆,制作简单。打去枝权,稍加修整后,即可作箭杆使用。竹制箭杆比较轻,因此射程稍近。而木制箭杆由于重量原因射程较远,但木制箭杆干燥就会出现弯曲,所以必须进行特殊处理,这种箭杆的箭头射入敌人体内,很难拔出。

》中说:选择箭杆材料,首先要是浑圆的;如果都浑圆,那密度大的更好;如果都很致密,那木节、竹节稀疏(也就是间隔远)的更好;最后是颜色,更深更暗的更好。矢人造箭时还会弯折箭杆,看它从前到后的粗细、软硬是否均匀。其材料、密度、软硬直接关系到箭的质量,在制造时都要精心测量。箭杆前后的软硬、一圈的密度稍有差别,都可能让箭在飞行时有不同的表现。

箭羽

在箭的末端,用胶黏有3-12厘米长的三枚羽毛用为箭羽,箭羽的作用是使箭的飞行和下落都遵循正确角度,从而飞得更远,攻击更加有效,一般使用鸟的羽毛,其中以和鹰的最好,称为“雕翎”;雁、鹅羽为最差,在没有鹫、鹰的中国南方,常使用鹅的羽毛,当然性能远不及前两种。中国工匠在东周时期就能根据箭杆的浮水状态决定箭羽的安装长度了。

拉弦工具

蒙古式射箭法射击时仅用右手拇指拉弦,再用食指扣住拇指固定。由于只用一根指头勾弦,细细的弓弦会对手指产生很大的,所以需要佩戴拉弦工具来辅助发力并保护手指。而另一种射箭法——地中海式射箭法,在射击时,左手持弓,右手食指、中指及无名指同时用力勾弦,由于用不到拇指,所以自然也不需要拉弦工具了,现代射击运动中也采取这种射击方法。

运用蒙古式射箭法都会戴上拇指环(或称扳指),防止拇指被弦线割伤。中纬度草原的游牧民族用皮、骨、角、金属或石制造拇指环。为了加快射箭的速,拇指环的内侧通常有槽或凹处用来扣著弦线。

著名的弓

清弓

得名于清代,由满族带入中原并普及到全国,是中国古代最后形成并得到普及的弓形。清弓的弓臂长度均较大,即明末高颖《武经射学正宗》中记录的大弰弓。清弓除狭义上的满族用清弓外,清及以后的蒙古弓、青海弓均属于清弓系。虽箭速不快,但可凭借巨大的尺寸射发重箭,实战讲究“巨矢,近人而发”,杀伤力强悍。故宫收藏有较多清弓实物,清代诸帝王御用弓保存完好,部分依旧可上弦射箭。是中国传承最直接、保存最完善的传统弓,在当今国际上往往代表了中国弓。

古埃及弓

四大文明古国的弓在世界古代史上是较为精良的。新王国时期埃及人的弓一般是用圆木条制成。长度5-5.5英尺,中间粗两端逐渐细尖。也有复合材料制成的弓,在木弓上嵌以羚羊角片,外覆一条牛筋,用树皮将各种复合件紧缠在木弓上。复合弓力量大,射程远,但不易拉开。箭杆长度22-34英寸不等。箭杆材料有木棍、芦苇等,金属箭头,通常有三支羽毛做尾翼。

亚述弓

亚述人的弓弦长度一般短于埃及弓,最长约4英尺。弓用木料制成,亚述人的弓分角形弓和曲形弓。角形弓整个弓一样粗细,曲形弓则从中间到两端由粗变细。角形弓较小,使用也少。两种弓的两端均有节纽(后被雕成鸭首),节纽附近刻有沟槽,用以挂弓弦。弓的携带方法可直接背在背上或放入弓鞘内。亚述人的箭杆直细,大约用芦苇或轻质木材制成。箭头用或铁制造。箭头菱形,扁平。箭头中夹带一条隆起的线以增加强度,下端有洞,嵌入箭杆。箭尾有两道羽翅,末端有沟槽以便于搭在弓弦上。

蒙古弓

蒙古弓是用特制的木材、弹簧、牛角和一种层叠胶质做成的复合弓,弹性极大,射速快,射程远,需大约八十公斤的力量才能拉开。然而,这种类型的弓很少被拉到最大拉力。更常用的技术是将弓弦快速地向后拉回一段距离,然后将其释放。用右手拇指上的一个石环来拉住弓弦。这样易于发射。

古印度弓

在现已发掘出的考古材料中,发现过文明时期(约公元前2300一前1750年)的箭头。弓箭是古代印度各兵种普遍使用的武器。典型的印度弓箭在《中阿含经》的《箭喻经》中有详细记载。据史料记载,波斯国王抗击亚力山大入侵时(约公元前七世纪),印废人使用的弓按照使用者的身高制作,弓很硬,拉弓时需将一端撑在地上,左脚蹬地,双手拉弦。箭有三库比铸(肘)长。这种弓箭穿透力大,当时一般盾牌、衣甲均能射穿。另据《》记载,新时期弓的名字有:邀罗摩邀、桥檀陀、特鲁那等。它们用、竹子、木材或兽角制作。弓弦用藤蔓植物纤维,竹子纤维以及羊肠制作。箭有竹箭、木箭、铁箭。箭矢用铁、骨、木制成,具有穿制、切割、撞击等作用。

英国长弓

英国13世纪大力发展弓箭部队,并对弓具进行改进,逐渐用取代。长弓用、棒木和木制成,后来主要用紫制造。长弓的长度为6英尺,箭长3英尺。弓身的中间用手握住的地方为1.5英寸宽,往两端方向逐渐变细。弓的两端用角料镶包。弓架的前部为圆形,后面是平的。长弓射程是十字弓的两倍,最远达400码,有效射程接近250码,而且射箭速率要高得多。每分钟可发10至12箭。在技术熟练的英国士兵手中,英格兰长弓的命中率大大高于十字弓。就当时来说,它是战场上最有效和用途最广的的不足之处是弓过硬,技术要求高,必须经过长期训练的弓手才能掌握它。

日本和弓

日本弓道所使用的一类长弓。标准的长度大概有2.2米(七尺三寸)。古代的和弓称为“”,泛指总长度超过两米的所有长弓。另有一种比和弓更短的制式,称为“半弓”(大约45至160厘米)。使用者执弓的位置主要是弓的下弧部分,长度比例是全弓的三分之一。和弓本来是由竹与木再以鳔(胶原料的一种)组装而成,现代竹弓多数使用玻璃纤维强化塑胶。

韩弓

弓是朝鲜民族的骄傲。骄傲地把韩国产的传统弓称之为“国弓”或者“韩弓”。传统的朝鲜民族弓可分为正两弓、礼弓、铁弓、木弓、、筒弓和角弓,这些工作用各不相同。其中,角弓被韩国申请成为了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代竞技弓

现代弓箭是在古代弓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弓分为弓把片,弓把是用轻金属铸成,弓片用碳素材料制成,并安装了瞄准器、稳定器、箭台、箭侧垫、张弓指示器等,还使用了涤纶丝制成的弓弦。弓长一般152—178厘米不等,弓的拉力一般有10—12磅。现代的箭由铝合金材料或碳素材料制成。箭由箭头、箭杆、尾翼(塑料)箭尾组成,长度一般有58—81厘米,弓的长度和拉力及箭的长度可根据运动员身体情况而定。总之,器材的改进,有力地推动了射箭技术的发展和运动成绩的提高。.

使用技巧

三指勾弦

三指勾弦即地中海式射法,这种勾弦动作由食指、中指、无名指完成,拇指和小指不参与勾弦。现代人对这种拉法的见解一般是扣弦手以很低的拉力就能拉住弓。通常扣弦手只要能保持弓弦勾在手指上就行。腕部既可以保持直线姿态也可以处于收缩姿态。这样可以使扣弦手的紧张程度降至最低,从而在撒放瞬间达到更快的放松。这种射箭法的缺点是,三根手指在撒放瞬间不一定能够精确的同时松开,从而造成撒放不干脆。

拇指勾弦

拇指勾弦即蒙古式射法,蒙古式射箭法手部的技术动作的特点主要是:拉弓弦的手用大拇指扣弦,箭尾卡在拇指和食指的指窝处,其余三指不参与勾弦,为了防止其在放箭时对动作造成干扰,只要稍微握拳就可以了。蒙古式射箭法开弓十分满,这样有助于弓箭威力的提高。

影响

弓箭的发明对原始人类来说是一次巨大的飞跃,它等于提高了人类奔跑速度,增加了打击力量,延伸了手臂长度,进而大大提高了原始人类的狩猎能力,使原始人类的狩猎活动在更高的生产力水平上进行。在工具与武器没有显著区别的时代,掌握弓箭的原始部族在部族间的冲突争斗中占据着有利位置,弓箭成为保卫自身安全、取得胜利的关键武器,有了弓箭以后人类获得了狩猎、生存和安全的更大自由与保证。

弓箭的发明和改进使得人们能够在较远的距离准确而有效地杀伤猎物,而且携带、使用方便,可以预备许多箭,连续射击。如果说,任何工具和武器都是人手的延长,那么,弓箭堪称是诞生之前,人手的最伟大的一次延长。说:“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至决定性的武器。”如此评价弓箭,仍嫌不足。因为即使在“野蛮时代”,也没有任何一种或钢铁兵器(包括铁剑),能与弓箭的作用相匹敌。可以说,直至火器诞生,弓箭都是决定性的武器。

弓箭的发明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揭开了人类与自然斗争的新篇章,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人类由中级蒙味社会向高级蒙味社会开始过渡的一个重要标志。

主要用途

狩猎

在弓箭出现以前人们猎获野兽和鸟纲的主要方式是追赶和投掷物件,而对于速度快、凶残的猎物这些方法显然不能奏效。随着人们对外力作用效果的认识,人们开始使用由于树枝变形所产生的弹力而对目标进行打击的工具,弓也就出现了。起初,人们只能用拉弯的树枝来弹击石头,并没有弓玄,后来经过不断改进才把树枝压成弧形并以兽皮条或筋拴系在两端,以一定形状的树枝或细竹为箭来射杀猎物。说:“由于有了弓箭,猎物便成了日常的食物,而打猎也成了普通的劳动部门之一。”弓箭使打猎的范围扩大,提高了打猎的效果,从而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作战

弓箭在战争中是重要的武器。在古代,弓箭手组成军团,或徒步或骑马,射出成百上干支箭。满天的飞箭如雨点般落下任何阵型都难以抵挡。一个娴熟的弓箭手能射中200米开外的目标,并很容易射穿盔甲,对于马背上的骑兵是个很大的威胁。

弓箭最初用于狩猎和作战,在兵器不发达的古代,弓箭的作战威力可想而知。和他的军队,正是凭借着在当时罕与匹敌的疾风骤雨般的骑射武功而统一中国、开疆拓土的。在冷兵器时代的古代社会,马上的弓箭手们射出的利箭是一种不直接交锋的武器,在当时具有战斗力和摧毁敌人士气的作用,几乎与今天枪手们的子弹作用一样。

体育

随着历史长河的绵延,射箭已成为一种体育娱乐项目,许多人将其视为一种社会时尚运动。在唐代时期的盛行“射粉”运动,在宋代时期“射柳”是一项定制运动,而且在宋代后期出现了“弩社”等组织,推动了民间有关射箭活动的开展。到了现代社会,射箭已成为一种体育比赛项目,中国先后出现了射箭世界纪录的创造者和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为中国体育项目赢得了荣耀。在未来的体育运动发展中,射箭运动必将率先冲向世界,促使中国繁荣昌盛。

文化

弓箭经过几千年的演变,经历了多元文化的不断融合与汇积,形成了颇具中华文化特色的“中国式射箭体系”,而且弓箭与中国古代社会的民俗文化、伦理思想、传统哲学以及人的思维方式息息相关。古老的华夏文明赋予了弓箭更多的文化内涵。早在夏商时期,传统射箭就被用以开展文化教育。历史上,各阶层都赋予了射箭运动丰富的教育内容和哲学思想。传统射箭是中国古代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载体。弓箭的礼仪教育与儒学具有较高的契合度,其中“射以观德”的文化广为流传,“射以观德”主要是指通过射箭运动彰显人的德行品性,此为现代体育竞赛发展提供了方向。

发展前景

民间体育

从古至今射箭一直是广泛流传于华夏各族儿女当中的一项深受喜受的体育娱乐活动并成为社会时尚,如唐代流行端午“射粉”、辽金流行“射柳”、“射柳”成为定制,宋朝后期还出现了“社”、“水弩社”等组织对促进民间射箭活动的开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直到明清,这些民间射箭习俗仍有保留。由于射箭活动的强身健体效果显著,它逐渐被演变成为一种重要的展示技能、维系族群团结的民俗体育活动并为各族儿女所接受。如同胞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每年的“”大会必有竞射;同胞有“不射箭,不见英雄”的说法。在每年的“”上也有竞射活动;讲究”一马三箭”以善于骑射著称于世,在每年的“杜因拜专扎坤节”上都要竞射;西南的“牟定三月会”和等少数民族的“”上也都有射箭射弩的内容。不仅如此,传统射艺高校赛事也正在蓬勃发展,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10月25日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大学生传统射艺比赛参赛人数规模达到567人。全国各地的传统射艺爱好者纷纷行动起来,组织并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民间射艺活动及比赛。随着传统射艺赛事发展,群众参与度和赛事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传统射艺运动将成为全民健身和教育系统中的重要内容。

竞技体育

做为体育比赛项目,射箭、射弩一直是全国的比赛内容。在解放前的旧中国,在1933年和1935年两届上设立射箭比赛。新中国成立之后的1953年起,每年都组织全国性的射箭比赛。1959年新中国设立射箭比赛并采用国际通用规则。1961年,以270环打破了单轮50m世界纪录,成为新中原地区第一个射箭世界记录的创造者,之后的先后17次打破8项世界记录,是中国射箭史上打破世界记录最多的运动员,成为新中国的骄傲。

射箭在上首次亮相,1908年会后被移出奥运会竞赛项目,在1920年奥运会上昙花一现。时隔52年之后,射箭再返奥运会舞台是在上,自此以后一直是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射箭作为一项重要的体育比赛项目,主要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两种形式。由于射箭作为一项体育项目,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射箭比赛有很多相关的明确规定。例如,除残障运动员之外,其余运动员均需要在参与比赛时遵守双脚分跨起的标准;在规定的练习时间内或者发令信号下达后,在比赛场地内的运动员才可以向正对靶的方向进行射箭动作,其余时间不可进行其他方向的开弓操作,避免发生安全事故;为保障比赛进行过程中的安全性,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发射区,等等。作为一项重要的体育项目,射箭运动已经在各种赛事中得到充分重视,也逐渐成为现代化体育竞技中的重要项目之一。

神话故事

后羿射日

远古的时候,羲和生了10个孩子都是,他们住在旸谷,旸谷长着一棵又高又大的,太阳白天出去上工,到了夜里就会落到扶桑树上睡觉。天帝命令每天只能有一个太阳到空中去工作,把光和热送到人间,这样的话,每个太阳十天才有一次升空的机会。可是太阳们贪恋这个美丽的世界,它们认为自己这么强大,不应该受天帝的约束,应该不分时间、不分昼夜,想什么时候升空就什么时候升空。它们商量好之后,就一起升到了空中。他们一齐出来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大地被烤得发白,地上的庄稼全被晒枯了,江河也干涸了,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很多人倒在地上再也起不来了。人类的灾难最后惊动了天帝,天帝命令箭神后羿下凡,帮助人类脱离苦难。带着天帝赐给他的一张红色的弓、十支白色的箭来到人间。为了拯救人类,后羿张弓搭箭,向那9个太阳射去。转眼间,后羿就射下九个太阳。最后,天上只留下一个太阳,人民因此将后羿誉为英雄。

丘比特之箭

丘比特是罗马神话中的。在希腊神话中,他的名字叫,是个淘气而顽皮的小天使。他有一头披散的秀发,一对金色的翅膀,常常挎着箭囊,一手执弓,一手持箭,在天空中飞来飞去。他的箭百发百中,谁要是中了他的箭,就会燃起难以抑制的爱情的火焰。据说射箭时是蒙眼射箭,因此人们把爱情说是是盲目的。小爱神的箭无论神和人都抵挡不住。

相关法规

根据《》第三十二条的规定,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的,处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

不过,弓并不在管制器具范围内。根据公安部的认定,非机械的弓箭类器材(、复合弓)不属于公安机关的管理范畴,制造、销售、购买、持有、使用等环节均不需要向公安机关办理手续。但是机械类的器材,如弩(又称:机械弩、弩机)是一种具有较强杀伤力的器材,属于国家严格管制物品。

《道路客运车辆禁止、限制携带和托运物品目录》第三条中明确,反曲弓、复合弓等非机械弓箭类器材可办理托运,但禁止旅客随身携带乘坐客运车辆。

国家铁路局、公安部联合发布的铁路《禁止携带物品目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禁止旅客携带弓、弩等器具进入铁路旅客车站和乘坐列车。

参考资料

南非发现最古老石箭头6.4万年前古人类制造.央视网.2023-10-27

中国古代史上常见的冷兵器.中国军网.2023-10-14

揭秘世界上最知名的6大古弓箭.中国军网.2023-10-18

意外收获的商周青铜矢镞.北方网.2023-10-12

成本往往决定胜负.中国军网.2023-11-13

奥运项目介绍:射箭(ARCHERY).中国网.2023-10-18

阿金库特战役:英国长弓同法国铁骑的决战.华夏经纬网.2023-11-14

你可知道你究竟练的是哪一式?.中国射箭协会官方网站.2023-10-12

"骍骍角弓,翩其反矣"——中国角弓介绍.中国体育博物馆.2023-10-20

统治力比中国乒乓还强?韩国人射箭真不是盖的.澎湃新闻.2023-10-20

【道中华】为什么在中国古代,射箭也能成为君子之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3-10-09

东京奥运会项目——射箭.央视网.2023-11-26

网购弓箭风险有多大?男子小区内玩弓箭 射穿女子面部.中国网.2023-11-12

小区内“暗箭”伤人 法律如何制止飞来横祸.眉山政法综治门户网站.202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