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东壁阳城

东壁阳城

东璧阳城村名起源于现村东一处遗迹,为古地名,遗址在今河北清苑区城西偏南4.8公里处,西与东壁阳城村相连。

据《读史方舆纪要》载,五代十国时期,此地为屯兵营垒,名壁阳城,后晋开运二年(945),晋将符彦卿败契丹于此。

其位于河北省 保定市 清苑县白团乡境内。

简介

东壁阳城位于县城西偏南4.8公里处,地处金线河南岸,村东有古城墙遗址,城址长宽均约400米,北面部分城墙尚存,夯土层次分明。遗址地面上散存大量陶片,出土的文物有石臼鼎、陶井瓦、瓷片,当地农民耕种取土时经常发现有铜箭头、筒瓦、鬲足、汉代单模铁齿轮、汉代五珠钱等。根据出土文 物考证,建于汉朝,后晋开运二年,晋将符彦卿败契丹于此。

村名由来

据推测,〝璧阳城〞这个名子启用,要比保定市名子地启用早200年左右。〝璧阳城〞之名源于村东边那个土城圈儿。(即﹕城岗)土城圈儿的来历,源于熙宁元年,约﹝1004年﹞据今一千多年。契丹人游牧于此,只见西靠山蔍、东依水域,(当时水域较近)在此驻扎,应是靠山依水的风水宝地。为了长期占据这里不想放弃,于是,在此选址,纠集一些土工修筑一个围城,以抵欲强大的〝女真人〞。〝契丹人〞是蒙古的一个民族,“契丹”,本意是『铁』,坚固的意思。他们﹝贵日,每月朔日,向东拜日﹞以东为尊,意思是愿王朝蒸蒸日上,如日中天。故此,被称之为﹝太阳契丹﹞。契丹人由于信奉以东为上,所以安排土工们在土城西边儿安家,周围挖土,运往东边修城。土工们为了给自己的家取名子,在契丹和工程的寓意中取字,以示尊主。

他们认为,土城为墙也,墙又为壁也,契丹本意『镔铁』。故,称为铁壁。契丹又被尊为太阳,表示寓有阳光,三层意思各取一字,〝璧阳城〞寓意契丹人的城。于是,璧阳城之名诞生,人们形容土城之坚固,把墙称为铜墙,把壁称为铁壁,寓意;“铜墙铁壁太阳城”。文人们为让村名寓意深长,把壁字下面的土换成玉,意思是璧阳城要像玉石一样流芳千古。

璧阳城还有两个协音的叫法,即﹕〝北沿城、〞和〝北阳城〞,有传说,〝北沿城〞之名,起源于契丹修城时,城的南边有一条河,土城建在河的北沿而得名,还有说,城南边那条河为“阳城河”北阳城位于河的北岸而得名,“北沿城”、〝北阳城〞之名无从考正,可能都是璧阳城的协音而已。

再者,土城圈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各路神仙奉右派天使的指令,在都城修建〝敬天台〞要求各自就地取土运

往都城。曰,“四方土”,西路神王母娘娘,住昆仑山脉仙岛,掌管灾疫和刑罚,在行政、行法中,表现温和。所以,在流传过程中逐步女性化,成了西蔍山区一带百姓的女菩萨。她得旨后,从白城市取土运往都城的途中,到此正置黎明时分,突然一声鸡叫,把王母娘娘吓的魂不负体,化作一飀青烟在这里消失了,于是,她那包土就撒落在这里。第二天,人们发现一夜之间,这么多土堆到这里,定是神力所为。于是,人们烧香、跪拜以求神仙保佑。一天,王母娘娘现灵,告戒人们此土为圣土,不宜随意使用,遇有天灾人祸、家有大事小情,都可在上面拜香求助。人们按王母娘娘的指点去做,受益非浅。就连婚丧嫁娶需要的桌椅板凳,头天晚上拉好清单,在那里烧香祭拜后,把清单放在那里,凌晨用车去拉,用完后午夜如数送回就是了。后来,人们为了永久敬奉王母娘娘,在土岗西头修建了一座庙宇,门庭朝西,称为奶奶庙。每逢农历三月初三,利用〝王母蟠桃会〞(王母娘娘的生日)这天,都到庙里烧香祭拜,祈保平安。再后来,人们把上巳节这天,演变成嫁出去的姑娘回家看娘的日子。

姓氏追溯

东璧阳城村邵氏兄弟为村中大姓之一,始迁祖失记,明永乐年间由洪洞县山西省)迁来满城郭村,现郭村有邵氏100多人,分三大支。清乾隆、爱新觉罗·颙琰道光又分三次由满城区郭村迁来,如今本村有邵氏100多户,500多人。辈字:季,清,金(士),洪,玉,德,建,艳,长,子……

村中地点名称

关沟、馒头顶、小砖地、城岗、对子河(蛋子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