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台湾肉豆蔻

台湾肉豆蔻

台湾肉豆蔻(学名:肉豆蔻属 cagayanensis)是肉豆蔻科肉豆蔻属下的一个种,为常绿乔木,高20m,胸径1m。叶长椭圆形,侧脉16-18对。叶背多为粉绿色。雌雄异株。花序腋生,雄蕊花丝合成一柱,雌蕊柱头无柄。果实椭圆形,肉质。种子大,单生,有红色条裂状和假种皮。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台湾兰屿和绿岛,生于海拔50-300m处。菲律宾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台湾肉豆蔻乔木,高约20米,直径约100厘米。叶坚纸质至近革质,长椭圆形,长15-25厘米,宽4-8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通常钝头,基部宽楔形至圆形,干时表面褐色,微具光泽,背面暗褐色,两面无毛;侧脉16-25对,表面下陷,背面隆起,第三次小脉在表面隐约可见,背面不显;叶柄长1.6-2.5厘米,无毛。雄花序腋生,假伞形;花钟状;花被裂片3,镊合状排列,三角状卵形;小苞片贴生于花被基部,宿存。果序粗壮,着成熟果1-2个;果卵状椭圆形,长约5厘米,直径约3厘米,外面密被极短的锈色星状绒毛;假种皮红色,条裂状。果熟期12月-翌年1月。

分布范围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台湾兰屿和绿岛,生于海拔50-300m处。菲律宾也有分布。

植物栽培

生物学特性

热带亚热带气候。适宜生长的气温为25-30℃,抗寒性弱,在6℃时即受寒害。年降雨量应在1700-2300mm之间,忌积水。幼龄树喜阴,成龄树喜光。以土层深厚、松软、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主要采用种子繁殖,留种应选稳产、高产、粒大、种仁饱满、无病虫害的优良母树上结了的完全成熟自然裂开的果实。随采随播,或用湿沙贮藏。种子失水干燥即丧失发芽力。苗床土壤要松软肥沃,行株距10cm×5cm,穴播,种脐向下,保持荫蔽湿润,约60d发芽,至真叶将展出时蔬苗移栽。幼树要艿蔽,苗高20-30cm时定植。在春季3-4月或秋季8-10月选阴雨天种植,行株距5m×4m,穴深宽各60cm,每穴植苗1株。

田间管理

幼树生长缓慢,需荫蔽,可在行间种植高杆绿肥,并勤浇水。由于冠幅大,根系浅,作纯林种植时要先种植防风林带,在台风频繁地区必须进行防风。每年施肥3-4次,以有机肥为主,配合化肥。幼龄期每株追施有机肥5-10kg或尿素25-50g,冬季施堆肥。以后随树龄增加,逐渐加施肥料。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斑点病、疫病,可用波尔多液1:1:120倍液或敌克松500倍液喷射;锈腐病、核盘菌用50%多菌灵甲基硫菌灵500倍液浇灌病穴。另有位枯病、根腐病等为害。虫害有蛴螬地老虎蝼蛄科金针虫等。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