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荣水
金荣水(1906年-1957年),又称“矮尼姑”,男,浙江县马塘村人,越剧男演员、派场师傅、戏教师,女子越剧创始人之一。1906年,与卫梅朵等组小歌班,工大面,代表作有《双珠凤》《玉连环》《玉蜻蜓》《七美图》《七星剑》。1923年,开办越剧史上第一个女班。后执教新新凤舞台、越新舞台、阳春舞台等越剧科班,培养了施银花、赵瑞花、屠杏花、魏素云、邢竹琴等著名演员。金荣水与裘爱花、施根妹等名列《中国越剧大典》名人卷。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金荣水自幼对文化娱乐有浓厚兴趣, 喜爱阅读传书和唱本。10多岁时,拜金水清为师学习“落地唱书”,并在杭嘉湖平原及苏州市地区随师表演。1906年,他与卫梅朵组成小歌班,专攻大面角色,活跃于嵊州市、新昌县等地。
工作经历
1923年,金荣水受聘创办了越剧史上首个女班,负责招生和主教学工作。他在新新凤舞台、越新舞台、阳春舞台等越剧科班中担任教师,培养出施银花、赵瑞花、屠杏花、沈兴妹;时髦牌(李艳芳)、魏素云、叶彩金、袁金仙、喻汉香、王杏花、金香凤、邢竹琴、沈妙凤、尹树春、吴梅珍、王笑笑、丁兆丰等众多著名演员。他还在群英舞台、高升舞台、东安县舞台和丹桂剧团等戏班担任后期教学和排练老戏的任务,对姚水娟、竺素娥、筱丹桂、张湘卿、商芳臣、徐玉兰等演员有重要影响。金荣水的男班高足包括金锡芳、张惠千、金瑞苗、裘星海、张春生等。他以其严谨的教学态度和高尚的人格,赢得了“教戏笃牌”(教戏师傅中的佼佼者)的美誉。金荣水实是越剧一代宗师。金为人朴实正派,一生闯荡江湖,生活在灯红酒绿的“梨园世界”一尘不染。不吸烟,不喝酒,不收人礼品,更不阿谀他人。常教艺徒说:我们虽是唱戏的,但不是讨饭的。不要他人物,不拿黑心钱,不可吃白食。可知吃了嘴软、拿了手短,人格一定要自重。谆谆教导艺徒,被艺徒们称为“我们的好矮师傅”。
晚年经历
1947年,因年老体弱,金荣水辞去丹桂剧团老戏师傅之职,返回家乡。1957年10月7日,金荣水因病去世。
艺术成就
他传奇故事掌握得多,精通各种唱书调,“赋子”“肉子”“引子”均有丰富积累,因而就致力于打“路头戏”提纲本。其首创的“一双二玉二七”。1917年小歌班首闯上海,他担当近似导演的“派场师傅”。在后台厢房派场讲戏,戏路清晰;在演出中处理差错,应付事故,办法多,解决好,无人能及,被誉为“厢房老虎”(后台之魁)。
1923年受聘开办越剧史上第一副女班,负责招收学徒,担任主教师傅。面对20多名十岁刚出头的而又绝大多数不识字的小姑娘,一无办班经验,二无教材,且只有一人执教,又不知如何施教。在重重困难下,开创了亲自口录笔记,抄成单片(每个角色的唱白),分给艺徒口对口教唱白,再手把手教身段动作,一旦成熟就串红台(彩排)的一整套教学方法。同时,又抄录许多“赋子”、“引子”传授给艺徒,使她们尽快掌握演“路头戏”的技能。使10多岁的姑娘在三个月内能演几出大戏,六个月可走上舞台在大上海亮相。他的自己创造、行之有效的一整套教学方法,成为以后办科班的典范,被照搬照用,促使了女子越剧大发展,金成为女子越剧创始人。
参考资料
金其炳、金芝堂、金荣水,越剧三祖师有了铜像!.绍兴网.2024-04-16
金荣水.浙江省人民政府.202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