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
州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县级市,绍兴市代管。位于浙江省东部,总面积1789.3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嵊州市户籍总人口703734人,常住人口69.52万人。
嵊州市地势从西南向东北方向倾斜,地形以盆地低山为主,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季节较长,四季变化显著。秦汉就已建县称“剡[yǎn]”,唐初曾设嵊州,北宋始名嵊县,1995年撤县设市。截至2025年3月,境内辖4个街道、10个镇、1个乡,政府驻地三江街道领带园五路1号。
嵊州市历史悠久,是中国越剧之乡、中国香之乡和中国小吃文化名城。拥有崇仁镇、小黄山遗址、马寅初故居和华堂王氏宗祠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十八都江风景旅游区、百丈飞瀑等主要景区。
嵊州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西湖龙井年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珠茶出口量占全国的60%,香榧在全国各县市区中排名第一。领带产业,年产量占据国内市场的90%,占世界的40%,集成灶销量占全国65%以上,形成了“集成灶、嵊州造”的品牌优势。嵊州小吃年产生经济效益100亿元以上。截至2023年嵊州市的生产总值实现750.3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6%。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6.0:44.9:49.1。2022年百强县名单中嵊州市GDP位列96名。
名称
嵊州市四面皆有秀峰,取四山为嵊之义;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第二次以剡字有兵火象而改为嵊县,以境有嵊山镇得名。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约在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就有人类在甘霖小黄山生息繁衍。
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置稽郡,为郡属地。
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回稽,使人在剡山星子峰南凿土坑千余丈,称为剡坑,以此命名为剡县。
刘知远六年(公元前201年)至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分别为荆王刘贾封地和刘濞[bì]封地。
东汉建武初年(公元25年)又恢复为剡县。在三国、晋、南梁和隋时期,先后属于会稽郡、会稽国、稽国、吴州和越州。
隋唐至宋元朝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占据江淮,自称吴王的杜伏威归顺唐朝,被封为东南道行台尚书令、兼江淮以南安抚大使,仍封吴王。剡县升为嵊州,并分设剡城县。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除嵊州和剡城县,恢复剡县,属越州。
唐咸通元年(公元860年),剡县更名为赡县。
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吴越王钱锣在剡东南分设新昌县。
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七月,剡县改为嵊县,仍属越州。
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属绍兴路。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属浙江行中书省绍兴府。
明清
明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设城东、城西隅,清承明制,仍属绍兴府。
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设县城和13乡、2镇。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直属于浙江省。民国3年(1914年),属于会稽道。民国21年(1932年),属于省第三行政督察区。民国37年(1948年),属于第二行政督察区。1949年5月22日嵊县解放后,隶属于浙江省第二(宁波市)专区,同年6月下旬,它隶属于第十(绍兴)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1月,隶属于绍兴专区。
1958年,新昌县被划归嵊县。
1964年9月,恢复为绍兴专区,嵊县隶属于绍兴专区。
1968年5月,绍兴市专区被更名为绍兴地区,嵊县隶属于绍兴地区。
1983年7月,撤销绍兴地区,改为省辖绍兴市,嵊县隶属于绍兴市。
1995年8月,撤销了嵊县,改设为嵊州市(县级)。
地理
位置境域
嵊州市,位于浙江省的东部区域,曹娥江上游,介于北纬29°19′45”~29°49'55“,东经120°27'23”~121°06′55”之间;东与奉化区、余姚市相邻,西连诸暨市,南和新昌县、 东阳市交界,北接上虞区、柯桥区。境域东西最大横距64.1千米,南北最大横距55.4千米,市域总面积1789.3平方千米。
气候
嵊州市属北亚热带季湿润气候,气候特征为春秋季节较短,冬夏季节较长,四季变化显著。年平均气温在16.4℃,其中1月的平均气温为4.2℃,7月的平均气温为28.6℃。全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763.7小时,无霜期平均天数为235天。年均降水量约为1500~1600毫米,降水(包括雪)日在140~180天之间。
地质
嵊州市地质属浙东地区华夏褶皱带构造,北东向的上虞区至丽水市深断裂带从境内穿过。有明显的断层线:一条是长乐镇石井村到崇仁镇坑口村,北偏东30度;一条为长乐镇寺塘头村至三江街道江夏村,偏北东50度;一条是浦口街道四联村至黄泽镇渔溪村,偏北西50度。三条断层线四周上升,中央断块下沉,形成河谷盆地。
嵊州市境内出露的地层有,①前震旦系,是嵊州最古老的地层。在三界蒋镇及嵊境内西南边缘,海拔50一350米间均有零星分布,为一套副变质岩,岩性主要为云斜长片麻岩。②侏罗系,分布最广,出露在西白山、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九州尖等山区。海拔100至1100米,为一套厚度较大陆相火山岩系。岩性主要为凝灰岩和流纹岩等。③白垩[è]系,分布在崇仁镇和长乐镇以西、新昌江与黄泽江之间台地边缘和澄潭江两岸谷坡上,海拔70一350米,为一套河湖相红色碎屑岩夹火山碎屑沉积岩系。岩性以紫红色厚层砾岩和凝灰岩为主。④上第三系,即嵊县组玄武岩。出露面积较大,仅次于侏罗系火山石。主要分布在黄泽江两岸,福源江与范洋江之间,崇仁镇至市区之间。在下王、王院、贵门等乡镇也有零星分布。岩性主要为柱状节理发育的橄榄玄武岩和玄武粉岩,并间夹有砂砾、砂质黏土、硅藻土层等。④第四系,中更新统洪积层,分布在黄泽镇甲青、长乐镇南等地,海拔70—100米,为红土网纹砂砾层、夹有亚黏土。上更新统冲洪积层,分布在崇仁县、石、市区等地,海拔50一70米,以黄色砂砾层为主。全新统冲积层分布在剡溪及其支流宽谷段,海拔50米以下,主要为砂砾、粉砂质亚粘土等。
地形地貌
嵊州市地形主要是盆地低山。该地的地势从西南向东北方向倾斜,地貌结构清晰,种类多样。中部是由溪江冲积形成的河谷平原,位于沿江两侧,海拔在10米至70米之间,面积为404.7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22.7%。东南部和北部是丘陵台地,海拔在70米至500米之间,面积为575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32.2%。低山区位于嵊新盆地四周,海拔在500米至1000米之间,面积为724.6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40.6%。中山区则在西白山和四明山分布,面积为80.2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4.5%,有8座山峰海拔在1000米至1100米之间,其中最高峰是西白山主峰,海拔为1096米。
水文水利
水文
嵊州市属曹娥江水系,全市水域面积89.8立方千米,占总面积的5.03%;境内有大小河流 1200 多条,剡溪为曹娥江上游,是嵊州的主要河道,起自澄潭江与长乐江汇流口至三界镇下市头,全长32.2千米,其主流澄潭江和支流新昌江、长乐江、黄泽江在嵊州城区附近相继汇入,流域面积由847平方千米骤增至2939平方千米。
水利
2020年,嵊州市有大(二)型水库1座(南山水库蓄水量5056万立方米),中型水库 5 座,小(一)型水库 19座(灌溉面积14.18万亩),小(二)型水库116座(灌溉面积6.09万亩),山塘573座(总蓄水量1354万立方米,灌溉面积6.4万亩),固定堰95座(灌溉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有8座),活动坝11座,灌溉农田6万余亩。2022年,该市投资2.1亿元,对34座水库和41座山塘整治提升,此外,还投入2.2亿元,对26座水库和33座高坝屋顶山塘进行整治。
土壤
嵊州市境内土壤共有红壤土、黄壤土、岩性土、潮土、水稻土等5个土类。红壤是境内分布最广的土类,占全市土壤面积的56.3%,主要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黄壤土占全市土壤面积的9.4%,主要分布在海拔 500米以上的山地。岩性土占全市土壤面积的5.4%,主要分布在低丘台地。潮土占全市土壤面积的1.7%,主要分布在河流两侧及河漫滩阶地。水稻土占全市土壤面积的26.9%,主要分布在河谷平原。
自然资源
水资源
2022年,嵊州市水资源总量13.199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3.19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6184亿立方米,降水量25.9668亿立方米,产水系数0.51。
土地资源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2019年12月31日,嵊州市耕地25811.46公顷,园地34656.24公顷,林地90182.77公顷,草地440.34公顷,湿地10.88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3717.64公顷,交通运输用地4302.56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7308.81公顷。
矿产资源
嵊州市境内有15个矿种,55处产地,分为能源(存储量44.5万吨)、金属、非金属、建筑材料(约l1.2亿吨,分布第三系上统铜岭祝组、下白垩统朝川组)、泉水和矿泉水(仅有北漳镇北东约1公里的塘村湾麦饭石矿泉水)五类。其中,硅藻土、黄沙、萤石、花岗石被誉为嵊州市的“矿产四宝”。硅藻土储量为5亿吨,是特大矿藏,全国储量第一。萤石储量130万吨,属于大型矿藏。黄沙质量优秀,沙源地带长21千米。花岗岩资源总储量超过12亿立方米以上。虽然该地区的能源和金属矿产相对稀缺,但非金属和建筑材料矿产丰富,其中硅藻土、饰面石材、麦饭石、砂砾石(分布在剡溪流域及黄泽江、澄潭江镇、长乐江等)、砖瓦粘土(分布于平原及与盆地内低缓丘陵交接地带)等矿种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和经济价值。
森林资源
嵊州市森林覆盖率达65.31%,林地90182.77公顷,其中,乔木林地64654.75公顷,占71.69%;竹林地19977.15公顷,占22.15%;灌木林地3214.71公顷,占3.57%;其他林地2336.16公顷,占2.59%。长乐镇、谷来镇、贵门乡3个乡镇林地面积较大,占全市林地的37%。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嵊州市境内有种子植物及蕨类植物1200多种,隶属106科。其中常见的木本植物86科600多种。有银杏、水杉、小勾儿茶、香榧树、七子花、春兰、蕙兰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3种;其中,南方红豆杉、银杏等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软枣猕猴桃、红椿木等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动物
嵊州市有野生动物75科,300余种。有豹、猕猴、鳞甲目、豺、白鹇[bái xián]、虎纹蛙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6种。其中,穿山甲、东方白鹳等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豹、狼、水獭亚科[shuǐ tǎ]、獐、绯胸鹦鹉、灰背隼[huī bèi sǔn]等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自然灾害
嵊州市主要自然灾害有暴雨、台风、干旱、洪涝、地质灾害等,暴雨、干旱、洪涝频繁,影响最为严重。全市干旱年均4.5次,为两年九遇;暴雨出现在5-9月之间,年均一年三遇,在6-7月暴雨占全年次数62%; 8-9月受台风影响,水患增多常易发生洪涝,市境地质构造复杂,土壤侵蚀严重,常见滑坡和崩塌。该市境内地质灾害隐患点84处,重点地质灾害点9处。大部分滑坡处于蠕滑阶段,分布于崇仁县、剡湖等11个乡镇和街道、75个行政村。
1994年,梅雨期,梅雨量508.7毫米,为50年来梅雨量之最,洪水连续3次超警戒线,三界、开元等15个乡镇156个村受淹,倒和损坏房屋72间。出梅过后,高温无雨,连旱58天,高温35°C达到29天,小(二)型水库干涸539座,受旱面积1.23万公顷。
2020年,嵊州市受到台风“黑格比”的影响,全市共有280人受灾,倒塌房屋41.5间,及时转移人员达142人。农作物受灾面积为1347.29公顷,其中有15.42公顷农作物无法收获。受损道路长度达113千米,直接经济损失为4180.9万元。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0月31日,嵊州市辖4个街道、10个镇、1个乡,政府驻地三江街道领带园五路1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末,嵊州市全市总户数253733户,户籍总人口703734人,其中,城镇人口313121人,农村人口390613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城镇化率)为44.49%;男性人口358246人,占总人口的50.9%,女性人口345488人,占总人口的49.1%;出生人口2738人,出生率为3.89‰;死亡人口7390人,死亡率为10.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61‰。截至2021年底,嵊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21.05万人,达到总人口数的 29.56%。
民族
嵊州市是主要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人口较少,包括苗族、土家族、白族、壮族、布依族、侗族等。
语言
嵊州市的方言属于吴语的太湖片临绍小片。嵊州市地处浙中偏东地区,与浙南吴语区相邻,由于其重要的交通位置以及越剧舞台语言(以嵊县方言为基础语言)的广泛传播,嵊县方言在省内有较大影响。1964年,浙江人民广播电台采用嵊县方言作为农村方言节目的广播语言。嵊州市的方言大致可以分为城关镇、崇仁县、长乐镇、三界等五个方言小区。
宗教信仰
嵊州市主要的宗教信仰包括佛教和基督教。此外,市内存在3个宗教团体,分别是“基督教三自爱国会”“基督教协会”和“市佛教协会”。2018年,市内共有83个宗教场所,其中佛教场所数量为39所。
经济
综述
嵊州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荣获“全国茶叶之乡、香榧之乡、花木之乡、竹编之乡、浦江桃形李之乡、嵊州小吃之乡”等众多美称,拥有农业特色基地95.3万亩,年产生经济效益100亿元以上;服装领带、厨具电器、机械电机是该市的三大传统主导产业,占当地规上企业产值74.5%,占全市规上企业产值的78.25%;小笼包成为嵊州第三产业中的重要支柱,全国各地经营小笼包的嵊州人超过5万人,年创净利达50亿元。
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711.0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5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30.5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36.03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6.3:46.5:47.3。(百强县市第96位)
第一产业
嵊州市以稻谷、茶叶、生猪、蚕茧为主导产业,水果、茭白、甘蔗、石刁柏和中药材为特色产业;珠茶出口量占到全国总量的60%,西湖龙井产量占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香榧产业方面,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年产量超过6000吨,在全国各县市区中排名第一。有农业龙头企业16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7家,市级8家。
2022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27亿元,粮食总产量10.40万吨,生猪存栏60.56万头,猪肉产量1.51万吨,茶叶总产量1.89万吨,其中越乡龙井产量6000多吨。2021年,香榧总产量超4000吨。
第二产业
嵊州市以纺织、缝纫、机械、电子、电器、化工、造纸等为重点产业,形成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生命健康、高端装备等7个崭新的特色产业集群。引进比亚迪L3、晶越半导体、贝达药业等项目。领带年产量占据国内市场的90%,占世界的40%。集成灶销量占全国65%以上,产量占全国90%、占世界60%,链轮、皮带轮产量占全国60%以上。
2022年,全市672家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值620.37亿元,比亚迪(弗迪电池有限公司)、长鸿生物,两家全年实现产值42.59亿元,建筑业总产值实现196.68亿元。
第三产业
嵊州市以现代服务业、旅游业为主导,聚焦大型商贸综合体、企业总部、嵊州小吃、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大众或长尾服务业等项目,打造服务业发达、产业特色明显的枢纽核心。嵊州小吃,不仅畅销国内城市,美国、日本、东南亚国家都有,年产生经济效益100亿元以上。2021年,培育旗舰店2家,品牌店135家,标准店306家;已创建淘宝镇3个、淘宝村5个,村级服务站点130个,物流快递企业行政村覆盖率80%以上。该市共有品质优良旅游资源单体307个,其中国家标准优良级43个,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第55位。
2022年,限额以上批发业实现销售额160.88亿元,限额以上零售业实现销售额56.66亿元,全市自营进出口104.09亿元,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69.40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1321.03亿元。
社会
教育
截至2022年底,嵊州市有小学61所,在校生32892人,专任教师2174人;初中有26所,在校生15170人,专任教师1503人;普高中有7所,职高中有3所,在校生合计14470人,专任教师1325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嵊州市有嵊州图书馆(一级图书馆)、嵊州文化馆、越剧博物馆、 463个行政村农家书屋;2020年底,建成150个爱越小站,2020年,共送戏265场,送书32000册,送电影5000场;2022年,原创越剧现代戏《核桃树之恋》已跨9个省、13个城市,总行程超 25000 里全国巡演,被省委宣传部推荐参评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拍摄嵊州首部越剧电影《汉文皇后》越剧折子戏《穆桂英挂帅》成功入选杭州市杭州第19届亚运会节目库。联合中国戏曲学院、嵊州越剧艺术学校创排教学剧目《许·仙》,成功献演第五届中国越剧节。
科技
截至2022年,嵊州市共有10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有167家,申报绍兴市及以上级别的研发机构有14家,其中,省级研发中心9家,省级企业研究院2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家,绍兴市重点实验室1家,以及绍兴市新型研发机构1家。已累计400项国家专利,该市成功申报“中国集成智能厨房产业转型先行区”(国内唯一称号)。
医疗
截至2022年末,嵊州市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47家。其中,医院17家(其中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有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35家,卫生院17家,村卫生室123家,门诊部31家,诊所71家,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医务室和卫生所49家。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516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052人,注册护士2174人。
体育
截至2020年,嵊州市新建足球场4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3个,健身房12个,体育休闲公园1个人。2022年,嵊州市有15家游泳场,组织23个训练点,29个训练项目,人数1200余人;获得“浙江省第十七届省运会”金牌5枚(摔跤3枚、国际象棋1枚、女足1枚),在绍兴市及以上重要赛事中共获奖牌445.5枚,其中国家级金牌5枚,省级金牌10.5枚。“2021中国嵊州‘浙东地区唐诗之路’山水挑战赛”入选2022年绍兴市一类品牌赛事。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嵊州市新增城镇就业人数为200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2%。全市的户籍人口养老保险总参保率保持在99%以上。嵊州市已成功上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国家统筹系统,并提高了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受益者达11.45万退休人员,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连续18年增长。此外,嵊州市还创建了100余个公益性岗位和34个市级高质量就业社区(村)。失业保险金标准由每月1656元提高至1863元,发放灵活人员就业社保补贴8494人。
人居环境
截至2022年,嵊州市PM2.5年均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AQI优良率为95.3%,排名均位列绍兴市第二名,全市15个县级及以上考核断面保持Ⅰ-Ⅲ类水质,章镇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均为“100%”。2021年,全年共入厂垃圾30.10万吨,其中入炉垃圾24.8万吨,渗滤液处理量6.39万吨,累计二氧化碳减排量10.39万吨,提供绿色电力1.26亿度,累计节约标煤5.07万吨。2020年,该市区绿化覆盖率达39.4%,绿地率达36.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64平方米。
交通
综述
嵊州市位于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金义都市新区四大都市圈“十字”中心节点,杭绍台城际铁路直达国内各大城市并始发北京,金甬铁路嵊州段基本贯通,绍兴港嵊州港区中心作业区码头(三界码头)正式建成,到2025年末,嵊州将形成以“两铁三城际四高速两国道三省道”的“七纵七横”交通主干网,30分钟抵达全省四大都市区,60分钟抵达上海,90分钟抵达南京、合肥市等长三角主要城市。
公路
嵊州市有上三高速公路、杭绍高速公路(境内长39.63千米)、104国道、527国道、省道(嵊义线、绍甘线),县道(嵊张线、环城线、王崇线、车谷线等28条路线)、乡道有58条。
2020年,全市年末公路里程2399千米,其中国道176千米(含高速公路),省道78千米,县道485千米,乡道345千米,专用道0.59千米,村道1313千米。一级公路66千米,二级公路122千米,三级公路102千米,四级公路1282千米,准四级686千米。
铁路
嵊州市有杭台铁路(嵊州段长度约为36.2千米),设有嵊州新昌站和三界站。甬金铁路(境内长度约52.7千米)设有嵊州新昌站和南山湖站。嵊州新昌站位于杭绍台城际铁路和金甬铁路两线交汇处,是两线合设、共同使用的车站,占地面积约2.5万平米,站场规模2台6线。
航运
2020年,嵊州市海事(航道)巡航共26艘次,巡航里程208千米。境内有剡溪航道、澄潭江航道、长乐汀航道、新吕江航道、黄泽江航道、嵊溪航道;其中,剡溪可从曹娥通航至三界镇,航道长8.98千米,是6级航道,剡溪上有三界、白沙、里钓、马岙、东鲍、竹山和南山湖风景名胜区上游的黄沙潭农渡渡口。截至2020年底,绍兴港,嵊州港区位于三界镇红旗,已完成建设6个500吨级泊位,设计年吞吐量175万吨,2万TEU集装箱,总投资5.2亿元。
公共交通
2020年,嵊州市有城市公交车为146辆,城乡公交车为252辆,巡游出租车为251辆。截至2022年底,该市共有公交综合枢纽5个、公交首末站52个、公交停保场2个、公交站点3147个、候车亭723个。2014年,该市共有公交线路29条。
人文
综述
嵊州市历史悠久,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12项省级非遗项目。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7月,嵊州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5处,市级文物保点136处。
马寅初故居
马寅初故居位于浦口街道名人路74号,占地604平方米。房屋朝向是坐北朝南,包含三个院落和附属的厢房,总共有40间。为典型的浙东地区晚清民居风格,所有建筑都是两层高,按照一条纵轴线布局。第二和第三个院落的楼上环绕着回廊,俗称走马楼。马寅初的父亲经营着“树记”酒坊,由于当地经常发生水灾,酒坛通常存储在故居的楼上,为了支撑重量,在楼板阁栅下添加了一根圆木,这也是这座故居的一个独特之处。这座故居是在清光绪年间由马寅初的父亲建造的,用于马氏家族以及酒坊的工人居住。在2000年,故居的三个楼层进行了修缮,收集到的家具和用品按照原样进行了陈设。二楼设有纪念马寅初诞辰120周年的书画展。
华堂王氏宗祠(新祠堂)
华堂王氏宗祠(新祠堂)位于金庭镇华堂村村东,其东北侧60米为大祠堂,清晚期建筑。聂氏宗祠坐西朝东,由围墙、门楼与正厅组成,占地面积184平方米。南、北、东三面设围墙,形成封闭式院落。门楼,悬山式构造,石门框,内外出檐用翻轩修饰,小巧玲珑。正厅三开间,进深三间,用四柱八,鼓形,前檐施船篷轩,构筑精致。华堂王氏宗祠(新祠堂)整座建筑用材考究,雕刻精美,是华堂古村保存较好的祠堂建筑之一,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2013年3月华堂王氏宗祠(含大祠堂、新祠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嵊州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12项省级非遗项目,123项市级非遗项目。
嵊州竹编
嵊州竹编,其品种丰富,包括篮子、盘子、罐子、盒子、瓶子、屏风、动物模型、人物模型、建筑模型、家具、灯具和各种器具等12大类,共有7000多个样式。嵊州竹编在原有基础上创新了漂白、花筋、蓝胎漆、防蛀、脱脂和模拟动物等六项工艺,并拥有一百多种编织技术。嵊州竹编的代表作品包括《六和塔》《岳飞》《苏武牧羊》《昭陵六骏》等。其中,《九狮舞绣球》被展示在人民大会堂浙江厅并受到了广泛好评,《沧海还珠》则是浙江省人民政府赠送给澳门特区新政府的礼物。2006年5月20日,嵊州竹编被国务院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嵊州吹打
嵊州吹打是源自民间庙会活动的一种音乐形式。据史书记载,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嵊州地区就存在“村民社赛”和庙会祭祀活动。从1949年到20世纪80年代,嵊州的民俗音乐逐步形成了以东西乡为代表的两大派别。西乡派别独特的“尖号”吹奏方法将吹气方式转变为吸气方式,使得音色更加激昂、穿透力和传播力更强,这种吸气演奏法在全国范围内的民乐吹奏是非常独特的。其主要的传统曲目有《辕门》《绣球》《妒花》《十番》《节诗》《将军令》等。而东乡派别由黄泽农民乐队代表,其演奏更偏重于丝弦乐,风格偏向细腻,曲目主要为民歌小调和一些传统的民间丝竹乐曲。
嵊州根雕
嵊州根雕艺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其创作主题广泛,包括源于古代文学的元素和描绘现实生活的主题,作品既有人物主题也有自然景观主题。这种艺术形式主要用于室内展示和欣赏,同时也包括实用的花架和家具,作品的大小各异,大的可以达到数米,小的则不到5厘米。近些年,嵊州的根雕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成功地开发出了古沉木根雕艺术,为嵊州根雕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嵊州泥塑
嵊州泥塑为为省级非遗项目,剡溪岸边的乌黑泥细腻洁净,砂子少,黏性、可塑性好。20世纪70年代,在著名泥塑艺术家柳成荫指导下,泥塑工艺创作有了突破。泥塑作品中的泥人多取材于戏曲、古典名著、民间传说和历史上的人物。如宓风光创作的《三百六十行》,裘粤若的《白蛇传》,张立人的《九歌》等闻名国内外。
嵊州紫砂
嵊州紫砂是采用当地特有的非金属矿——细陶土,经过精选、精炼、精制成型,然后放在1000多度的高温中烧炼而成,整个生产过程需要经过炼泥、制坯、雕刻、烧炼等工序,其中以制坯成型为主要工艺。嵊州紫砂有茶具、花盆、酒具、餐具、文具、12个大类、1700多个品种。2009年,嵊州紫砂工艺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习俗
舜王庙会
嵊州市谷来镇舜王庙会是民间自发组织,主要由当地百姓参加的一次纯草根、纯民间的祭舜大典。每年农历九月四日,吴山庙都有庙会,一般持续五天,从九月廿四日开始到九月廿八日结束。主要内容有祭舜大典、舜帝巡游、社戏包括擂鼓、鸣金、敬献五福、奏乐、放銃[chòng]、鸣炮。叩首、恭读表章、财神赐福、请寿、社戏、巡会、回殿等内容。“舜王庙会”于2015年11月入选第六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浦桥潮神节
浦桥潮神节是纪念治水功臣陈贤(陈老太公)的节会。在嵊州,大小村落都建有陈老太公庙(也叫陈侯庙),而鹿山街道浦桥村的陈侯庙规模最大、香火最盛。2009年,嵊州市于农历八月十八举办了第一届民间潮神节,各界人士1.3万人参加节会,并规定每隔5年举行一次大祭。2012年,“浦桥潮神节”成为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戏剧
越剧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原嵊县),是中国五大戏曲种类之一,其前身是流行于田头、街坊的落地唱书,1906年搬上舞台,正式称为越剧。越剧经历了小歌班、绍兴文戏男班、绍兴文戏女班、女子越剧等几个阶段,从嵊州发展到绍兴、宁波、杭州市,走红在上海,流行于全国许多地方。越剧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越剧早期演出男角多不化妆,草台班的女角化妆,两颊用红纸沾水搽腮红,不画眉,或用锅底灰画眉,称"清水打扮"。代表作品有《西厢记》《红楼梦》《祥林嫂》等。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泽戏剧服装制作技艺
嵊州作为越剧的发源地,为满足各地剧团的需求,嵊州戏剧服装作坊应运而生。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制作技艺。制作满足戏剧演出所需的所有服装、鞋帽等,范围广泛,包括大的官服蟒袍,小的头饰珠花,各式盔头,以及绣鞋高靴等。除了制作戏剧服装,还制作戏帽、刀枪把子和其他戏剧道具。
技艺
嵊州木鱼制作技艺
嵊州木鱼源自宗教,是道教、佛教念诵、音乐中必不可少的法器和节奏乐器,尤其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等信奉佛教的地区有广阔的使用市场;也是戏剧、曲艺伴奏、器乐合奏、民族乐队中广泛使用的打击乐器。嵊州木鱼技术流程包括看材、初坯加工、镂空、外形雕刻、烘干、自然干燥、调音、抛光、油漆、最后定音等十五道工序。木鱼制作工艺是融集美学、声学、理学、佛学和手工技艺于一体的综合性工艺。
剡藤纸技艺
剡藤纸作为嵊州市独有的造纸技艺,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与魏晋风骨一脉相承,剡藤是一种产于剡县(今嵊州市新昌县)的纸,以薄、轻、韧、细、白,莹润光泽,质地精良著称。剡藤纸制作技术在东晋已趋于成熟,产量亦已可供全国官府使用,故其创制年代,至少可上溯到晋朝乃至更早的三国孙吴时期。2018年6月,剡藤纸列入嵊州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饮食
嵊州市美食丰富多样,包括嵊州糟货、嵊州榨面、青麻糍、马蹄酥、鸡蛋烤饺、崇仁炖鸭、汤包、豆腐年糕和小笼包等。
嵊州糟肉
嵊州糟肉是浙江嵊州传统的特色名菜,又香又糯,不油不腻,可当冷菜食用,也可蒸后食用, 嵊州糟肉的主料是"糟"和"肉"。糟即米酒,选用糯米,蒸熟后拌进麦曲,然后放进缸里进行发酵、开耙,最后将发酵的酒米饭灌进酒袋里榨尽酒汁,留在布袋里的就是酒糟,酒糟香味扑鼻,又称香糟,常用来蒸馏白酒,嵊州人将其用来制作糟肉。糟肉常选用猪肉作为原料,亦可选用鸡肉、鸭肉等等,越剧早期传统说唱《落地唱书》中有"腊鸡腊鸭腊白,糟鸡糟鸭糟大肠"的瑞安鼓词,故有糟鸭掌、糟鸡胗、糟鸭肫、糟鸡肉、糟鸭肉、糟牛肝、糟大肠等等,香肥不腻,美味可口。
嵊州榨面
嵊州榨面又名米粉干,源于浙江省嵊州市。据《绍兴志》记载,明清时期,当地乡民常以榨面作为馈赠之物。在嵊州和新昌两地,现仍盛行用鸡蛋榨面招待女婿或贵宾的风俗。榨面不仅保留了大米的主要营养成分,还具有瘦身健美的功效,被誉为江南第一面。此外,榨面也是嵊州产妇的传统主食,以及长者祝寿的礼品。
小笼馒头
小笼馒头是另一种特色美食,包括淡馒头、菜馒头、葱馒头、糖馒头、豆腐馒头等多种品种。小笼肉包子被誉为众多馒头品种中的精品。据《考吃》记载,清代开始,馒头的名称出现了区分,北方把无馅的称为馒头,有馅的称为包子,而南方则称有馅的为馒头,无馅的称作"淡包、大包"。嵊州小笼馒头形状与扬州小笼相同,在清末民初就有文字记载。
地方特产
嵊州香榧
嵊州香榧,是浙江省嵊州市特产,嵊州香榧外形长椭圆形或梭形,外壳薄而平滑,呈棕褐色,种仁饱满,脱衣(内种皮)容易;色泽金黄;口感酥脆,后味甘而清口;富有独特的香气。2018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嵊州香榧”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嵊州珠茶
嵊州市珠茶成名很早,早在十八世纪初,嵊州市珠茶就以“贡熙、熙春”茶名(意即康熙帝的贡品)风靡茶坛,被誉为“绿色珍珠”。解放后,嵊州市作为珠茶的主产区,珠茶生产得到迅速发展,珠茶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1984年8月,主产的天坛牌特级珠茶在马德里第23届优质食品评选会上荣获金质奖,嵊州珠茶畅销西欧、北非、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嵊州桃形李
油奈,是嵊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被誉为“江南名果”。桃形李的主产地是嵊州市金庭镇,为中国桃形李之乡。每年7月中下旬成熟上市,8月初接近采摘尾声,最佳品味期只有约20天,果实形状似桃,有着桃子同款翘起的小尖尖,却是一枚李子,兼桃李之风味。果实个大饱满,皮薄肉厚,脆甜多汁,既有桃子的香甜气味,又有李子的爽脆口感。
舜皇云尖
舜皇云尖产于嵊州市仙岩乡舜皇村,形状细长扁平,汤色清透浅绿,叶片鲜嫩绿。1980年左右,舜皇村开始筛选茶叶,用同一批细嫩的茶叶分出三种不同的茶,通过精心筛选,其中一种细长扁平的茶叶脱颖而出。因此,舜皇山村决定种植这种扁茶,并定名为山茶,后来又改名为“舜皇云尖”。
地方象征
市花
嵊州市市花是玉兰花,嵊州是“中国玉兰之乡”,玉兰花,是木兰科落叶乔木,别名白玉兰、望春、玉兰花,花白色至淡紫红色,大型、芳香,花冠杯状。先花后叶,花期10天左右。象征着嵊州人敢为人先、纯洁友善、热情如火、奋发向上的优秀品格。
市树
嵊州市市树是香榧树,嵊州市“中国香榧之乡”,嵊州已有1300多年的香榧栽培历史,现拥有古香榧树群上百个,其中树龄百年以上香榧古树近3万株,五百年以上的3000株,千年以上的100多株。是中国特有树种,也是世界上稀有的经济树种,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8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嵊州香榧”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风景名胜
综述
截止2022年,嵊州市有3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5个国家AA级旅游景区。
重要景点
百丈飞瀑风景旅游区
百丈飞瀑风景旅游区位于王院乡王院村南1里处的百丈岩,距市区40千米。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景区面积5.9平方千米,景区四面群山,峰峦起伏,山岗幽谷,青山飞流,苍松古枫,老藤根,山花烂漫,是越中休养观光胜地。百丈峡谷内有百丈瀑、逍遥瀑、燕尾瀑、一线瀑,戏珠瀑、五叠泉等9条瀑布飞流而下,被称为“江南第一瀑布群”。“明末奇才,一代巨儒”张岱,为避清兵曾来到此,写下了赞美百丈飞瀑的诗篇《百丈泉》:“银河堕半空,摇曳成云雾,万喷珠玑,百丈悬练素”。近年来,电视剧《英雄》《民情日记》《大唐双龙传》《精卫填海》《越王勾践》《楚留香传奇》《三国》、《聊斋三》《天涯明月刀》《庆余年》等相继在此拍摄。
十八都江风景旅游区
十八都江旅游风景区位于嵊州四明山革命老区下王镇,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有覆山度假村、清溪漂流、覆卮山滑草场、千亩梯田、百年古村等景点,吸引着都市人前往寻访古人遗迹、探寻自然奥秘、观赏自然风光,成为回归自然、休闲养生、享受田园美景的“天然氧吧”和“世外桃源”。覆卮山度假村坐落于海拨861.3米的覆卮山顶,因晋朝山水诗人谢灵运“登此山饮酒赋诗,饮罢覆卮”而得名。拥有七丈岩、蜂窝岩、乌龟岩、黄岩等奇特象形山石以及谢灵运饮酒处、洗卮泉等众多的自然景观资源。
南山湖风景区
南山湖风景区位于嵊州市西南方向,离市区30千米的山风景名胜区,占地22.38平方千米,主要特色包括美丽的峰林和湖泊。这里是江南最大的火山大峡谷,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海拔最低的古冰川遗迹。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区内以古冰川、火山遗迹、原始森林、湖泊、龙潭、瀑布、奇石等众多自然景观为主,包括南山湖、火山口、冰川谷、天兴潭、金银湾、鹿门书院等六大景区,以及火山弹、冰臼群、冰漂砾、古松林、斤丝潭飞帘等多个景点。
重要人物
重要荣誉
2019年12月28日,嵊州市入选“2019年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市)”。
2020年4月,嵊州市入选2020中国医疗服务百佳县市。
2020年5月20日,嵊州市入选2020中国县域消费百强榜排名。
2020年11月,嵊州市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
2022年12月,嵊州市入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2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排名第89名。
2023年5月,嵊州市入选壹城智库“2023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排名第66名。
参考资料
您有一条未读简历!嵊州个人简历大曝光!. 嵊州新闻网.2023-08-14
嵊州简介.嵊州市人民政府.2023-05-28
关于征求《嵊州市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利用总体规划报告(征求意见稿)》的公告.嵊州市人民政府.2023-08-14
嵊州香榧.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2023-05-27
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5-31
2023年嵊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嵊州市人民政府.2025-03-08
第二十三编社会(方言).嵊州春秋网.2023-05-28
十八都江风景旅游区.嵊州市人民政府.2023-05-31
百丈飞瀑.嵊州市人民政府.2023-05-31
联系我们.嵊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8-14
2023年绍兴市主要人口数据公报.绍兴市统计局.2025-03-08
嵊州简介.嵊州市人民政府.2025-03-08
行政区划.绍兴市统计局.2025-03-08
崇仁古镇.嵊州市人民政府.2023-05-31
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局.2023-05-31
马寅初故居.嵊州市人民政府.2023-05-31
华堂王氏宗祠.浙江省人民政府.2023-05-31
嵊州市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农业助力共同富裕.浙江省农业农村厅.2023-08-13
浙江嵊州多品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呼之欲出.中国农网.2023-08-13
嵊州市“三围绕”培育龙头企业引领产业提质增效.浙江省农业农村厅.2023-08-13
五大发展优势助推嵊州纺织业更上一层楼.全球纺织网.2023-08-13
嵊州简介.嵊州市人民政府.2023-08-13
一屉小笼包 蒸出大产业.绍兴文明网.2023-08-13
2022全国百强县榜单发布,嵊州上榜!排名在....畅说108嵊州站-微信公众平台.2023-08-26
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历史沿革.中国小康网.2023-08-14
嵊州.中国天气网.2025-03-08
【专项规划】嵊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嵊州市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嵊州市人民政府.2023-08-26
投资4亿多,涉及嵊州全市多个….嵊州新闻.2023-08-14
市人大常委会视察小型水库(重要山塘)系统治理工作.嵊州市人民政府.2023-08-14
关于征求《嵊州市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利用总体规划报告(征求意见稿)》的公告.嵊州市人民政府.2023-08-14
嵊州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2022年1月21日).嵊州市人民政府.2023-08-14
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嵊州日报.2023-08-14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现身吉林天桥岭林区. 嵊州新闻网.2023-08-14
《嵊州市公共气象服务白皮书(2020年版)》.嵊州市人民政府.2023-05-27
浙江省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划代码一览.舟山市统计局.2023-08-14
关于公布嵊州市人民检察院队伍教育整顿顽瘴痼疾专项整治内容及投诉举报方式的公告.嵊州市人民检察院.2023-08-14
统计用区划代码(嵊州市).国家统计局.2023-08-14
省双拥模范城创建考评组来嵊检查考评.嵊州市人民政府.2023-05-27
宁波市嵊州商会举行10周年庆典活动.嵊州市人民政府.2023-05-27
潘超英.嵊州市人民政府.2023-05-27
政协概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协嵊州市委员会.2023-05-28
民生实事惠民生,嵊州人大“督出”这份养老工作成绩单.浙江人大-微信公众平台.2023-08-26
2022年嵊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嵊州市人民政府.2023-08-14
最新!嵊州市人口,这个数~.嵊州发布-微信公众平台.2023-08-26
第三编 人口.嵊州春秋网.2023-08-13
社会事务.嵊州春秋网.2023-05-28
宗教活动场所基本信息.国家宗教事务局.2023-05-28
一笼包子一座城 嵊州“小”笼包的“大”生意.新华网.2023-09-02
【八八战略新征程】嵊州以科技创新撬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门新闻网.2023-09-02
2022年嵊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嵊州市人民政府.2023-08-13
香榧之乡浙江嵊州举行别样香榧节.嵊州市人民政府.2023-09-02
春茶开市.人民网.2023-08-13
嵊州市商务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思路.嵊州市人民政府.2023-08-13
中共嵊州市委办公室 嵊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嵊州市招大引强“1330”迭代升级 行动 2.0 方案》的通知.嵊州市人民政府.2023-08-13
2022年嵊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嵊州市人民政府.2023-08-13
2022年嵊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嵊州市人民政府.2023-05-27
中国越剧戏迷爱越小站地方站年会举行.嵊州市人民政府.2023-08-13
嵊州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 嵊州新闻网.2023-08-13
嵊州市图书馆再次获评 “一级图书馆”殊荣.浙江新闻官网.2023-08-13
公共文化场馆名录、文博单位名录、公共文化机构免费开放信息.嵊州市人民政府.2023-05-29
强信心·走进百企丨浙江嵊州:“制造”兴产业 “智造”助发展.新华网浙江.2023-08-13
嵊州多家上榜!绍兴公布已审批办证的游泳场所名录!.嵊新网官网.2023-08-13
嵊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2年度工作总结.嵊州市人民政府.2023-05-29
嵊州跻身“国家园林城市”之列.绍兴日报网.2023-08-13
绍兴嵊州: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产达效 助力“无废”城市建设.中国环境网.2023-08-13
2020年嵊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嵊州市人民政府.2023-05-28
杭台高铁“嵊州新昌站”正式命名.新昌县人民政府.2023-08-26
定了!新昌嵊州又一座全新的火车站开通时间确定!. 新嵊网-微信公众平台.2023-09-02
《嵊州年鉴2021》pdf.嵊州春秋网.2023-08-13
交通运输.嵊州春秋网.2023-08-13
打通百姓出行“最后一公里”.嵊州新闻网.2023-08-13
文广旅游局关于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52号建议的答复.嵊州市人民政府.2023-05-31
嵊州传统民间工艺简介.嵊州新闻网.2023-05-29
嵊州竹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5-29
嵊州吹打.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5-29
嵊州两项非遗上榜省级非遗项目名录.嵊州市人民政府.2023-05-29
嵊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嵊州市人民政府.2023-05-29
古城墙.嵊州市人民政府.2023-05-31
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浙江省文物局.2023-05-31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浙江省人民政府.2023-05-31
【廉洁广角】嵊州市金庭华堂王氏宗祠.嵊州市纪委-微信公众平台.2023-08-13
嵊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嵊州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通知.嵊州市人民政府.2023-05-29
嵊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嵊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通知.嵊州市人民政府.2023-05-29
嵊州民间工艺:让传统工艺焕发新活力.中国报道网.2023-08-13
嵊州市谷来镇舜王庙会:传承道德文明 弘扬民族精神.中国小康网.2023-08-13
嵊州老人恢复“浦桥潮神节” 成为了省级非遗传承人.浙江在线.2023-08-13
【一庙一故事】(八)嵊州浦桥陈侯庙:感恩治水先贤.澎湃新闻.2023-08-13
【民俗】浦桥潮神节(绍兴市).非遗网.2023-08-13
中国·戏曲 你又知多少?.梨园春官方-微信公众平台.2023-08-12
繁荣浙江越剧 建设文化大省.中共浙江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2023-08-12
越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2023-09-02
被浙江省博物馆指名要的嵊州传世之宝!.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微信公众平台.2023-09-02
往事|好好题诗咏玉钩——张大千画笺里的故事.澎湃新闻.2023-09-02
嵊州做足三篇文章 全力复兴剡藤纸技艺.绍兴市政府门户网站.2023-09-02
符彩添隃墨 波澜起剡藤.今日嵊州数字报.2023-09-02
嵊州糟肉.嵊州市人民政府.2023-08-12
嵊州榨面.嵊州市人民政府.2023-05-29
小笼馒头.嵊州市人民政府.2023-05-29
嵊州珠茶.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新农村商网).2023-08-12
今年李子甜!嵊州桃形李新鲜上市,赏味正当时!.每日商报.2023-08-12
热播剧《梦华录》里的这种茶产自嵊州.嵊州市融媒体中心.2023-08-12
稀奇!一棵玉兰树上开出五色花,嵊州花农成功培育新品种.中国小康网.2023-08-12
嵊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确定香榧为嵊州市市树、玉兰为市花的决议.嵊州新闻网.2023-05-31
寻找最美嵊州:市花“玉兰”闹春来.浙江新闻官网.2023-08-12
嵊州香榧.嵊州市人民政府.2023-08-12
浙江省A级旅游景区名录表(截至2021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8-12
浙江省嵊州市.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2023-08-12
南山湖风景区.嵊州市人民政府.2023-05-31
王羲之.故宫博物院.2023-05-30
壮丽70年 奋进新时代|袁雪芬:清清白白做人 认认真真演戏.嵊州市人民政府.2023-05-30
壮丽70年 奋进新时代|刘文西:剡溪孕育的一代宗师.嵊州市人民政府.2023-05-30
【小康榜】“宫小主”2020中国美食百佳县市.中国小康网 .2023-08-12
【百县榜】2020中国医疗服务百佳县市:“互联网+医疗健康”大势所趋.中国小康网.2023-08-12
全国这个百强榜单发布:金华有5个县市进榜 义乌第一永康第七.浙江新闻官网.2023-08-12
中央文明办公布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和 复查确认保留荣誉称号的前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新华网.2023-08-12
中国信通院发布2022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全景图解.央视网经济网.2023-08-12
《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报告2023》发布.中国财富网.2023-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