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二道区

二道区

二道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长春市下辖区,位于长春市区东部,东经125°21′24′′—125°27′12′′,北纬43°50′66′′—43°57′36′′之间。东与吉林市永吉县万昌镇接壤,西至伊通河,南与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区、长春净月国家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接壤,北与宽城区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区、九台区东湖街道接壤。截至2024年,二道区面积452平方千米,直接管辖区域94.27平方千米,东西距离15千米,南北距离13千米,陆地面积100平方千米,水域面积2平方千米。2022年末,二道区户籍人口为323831人,其中男性157867人,占总人口的48.7%;女性165964人,占总人口的51.3%。城镇人口为314203人,占总人口的97%,全区出生人口1662人,死亡人口2673人。

二道区属大陆性中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短暂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晴朗干爽,冬季寒冷漫长。二道区经历了200余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从公元1800年(清嘉庆五年)开始,清政府设长春厅(治所在今南关区新立城镇)。厅下置四个乡,二道区属其抚安乡。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解放长春市,建立市民主政府,二道区在和顺、东荣两个区民主政府的管辖之下。1948年10月19日长春战役。和顺、东荣两区合并成立二道河子区。1995年,长春市行政区划调整,将原双阳区四家乡劝农山镇、泉眼乡和郊区的三道镇划归二道区,全区总面积增至511.3平方公里。二道河子区改名为二道区。2011年初,市委实施吉林莲花山原始森林公园体制机制创新后,二道区78%的面积划归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管理,直辖面积102平方千米。

2022年,二道区实现生产总值22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1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8.78亿元;第三产业177.07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0.08:21.58:78.34。二道区以“建设东北亚区域中心城市”为总体定位,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商务商贸、文化创意、新兴金融与科技服务、房地产与社区服务、新兴工业、电子商务、都市衣业八大主导产业。域内经济蓬勃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

历史沿革

嘉庆五年(1800年),清政府设长春厅(治所在今新立城)。厅下置四个乡,其中抚安乡(治所在县德惠市万金乡),位于伊通河以东,雾开河以西,今二道河子区隶属其头甲和二甲。宣统二年(1910年),抚安乡的头甲和二甲分别改为安定、安仁两乡,(治所分别在新立城和子沟),二道区分属此二乡。

宣统三年(1911年),安定、安道、安怀三乡合并为永清镇(治所在今长春东站),二道区分属永清镇和安仁乡管辖。

民国二年(1913年),永清镇、德安镇、安仁乡合并为乡一区(治所在今九台卡伦湖镇),二道区属此区。

民国十七年(1929年),乡一区划分为第一区(治所仍设在今卡伦)和第二区(治所在今稗子沟),二道区基本归属第二区,只有少部分村落在第一区。

民国二十年(1932年),伪满洲国建立,“定都”长春市(后改为“新京”)。1937年,“新京特别市”划为18个区,二道区有和顺区、东荣区以及北河东区和南河东区的部分辖地。1940年,撤销北河东区和南河东区,1942年又恢复北河东区和南河东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7年),日伪将双阳区长春县部分区域划归“新京特别市”,全市划为12个区和6个郊区,二道区有和顺区、东荣区以及北河东区和南河东区的部分辖地。

民国二十八年(1940年),撤销北河东区和南河东区,扩大和顺区和东荣区,二道区在此二区之内。

民国三十年(1942年),又恢复北河东区和南河东区,二道区部分范围在其管辖之下。至此和顺区面积10.32平方公里,东荣区面积8.52平方公里。1946年4月,东北民主联军解放长春市,建立市民主政府,二道区在和顺、东荣两个民主政府的管辖之下。

1946年5月23日,中国国民党军队再度占领长春,二道区分属和顺、东荣、北河东、南河东四区管辖,直至1948年10月19日长春战役

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和顺、东荣两区合并成立二道河子区。二道河子原是双阳河的一条支流,流向与伊通河相通,历史上人们习惯性地称伊通河为“头道河”,这条双阳河的支流则被称为“二道河子”,二道河子区因此得名。全区总面积为74.9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34平方公里。辖七个街道和一个乡,下设135个居民委员会、14个村民委员会。

1994年,二道区英俊乡所属宏新村、宏声村、宏丰村、宏明村、宏盛村、福利村、长青村等七个行政村,或整个村或部分社划归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5年,长春市行政区划调整,将原双阳区四家乡、劝农镇、泉眼乡和郊区的三道镇划归二道区,全区总面积增至511.3平方公里。二道河子区改名为二道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二道区位于长春市区东部,东与吉林市永吉县万昌镇相连,南与经开南区、净月区接壤,西靠伊通河,北与宽城区、高新北区、经开北区、九台区东湖街道相临。全区直辖面积102平方公里。

水文

二道区主要有雾开河双阳河饮马河以及石头口门水库,年径流主要由大气降水产生,平均年降水量为571毫米。

气候

二道区属大陆性中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短暂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晴朗干爽,冬季寒冷而漫长(4个多月)。年平均温度为4.8℃,最高温度多在七、八月份,达33℃左右;最低温度都在1月份,为-27℃左右;全年无霜期为140天左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全区耕地面积1946公顷,林地面积246.4公顷,森林覆盖率2.8%。

水资源

域内有两条河流,分别为东新开河(二道区段12公里)和雾开河及其支流(二道区段13公里),塘坝一个,渔塘3个,机电井22眼。

行政区划

截至2017年3月,二道区辖9个街道、3个镇、1个乡:东盛街道、吉林街道、荣光街道、东站街道、远达街道八里堡街道、东方广场街道、长青街道、世纪街道和英俊镇劝农山镇泉眼镇四家乡。(其中:东方广场街道委托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劝农山镇、泉眼镇、四家乡委托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管理。)

人口民族

2015年,二道区总人口45.5万,其中汉族人口占总人口数95.4%,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4.6%。全区有回、满、朝鲜、蒙古、壮、锡伯、高山等10余个少数民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二道区常住人口522453人

截至2023年末,二道区户籍人口为320634人,其中男性155961人,占总人口的48.64%;女性164673人,占总人口的51.36%。城镇人口为311104人,占总人口的97%。全区出生人口1422人。

政治

区委书记:陈铁志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孙慧颖

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江

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刘

经济

综述

2016年,二道区生产总值(GDP)增幅排名五城区第一位,高出全市增幅1.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继续位居全市五城区首位;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为9.7%,在五城区中位于第一;重点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1.4%,增速在五城区中位于第一。

全年全区GDP完成21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达到0.17亿元,增长0.7%;第二产业达到97.4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达到118.7亿元,增长9.7%。三次产业比重为0.1:45:54.9。

2020年,二道区实现生产总值213.3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达到0.1亿元,同比下降30.3%;第二产业达到48.2亿元,同比增长6.2%;第三产业达到165亿元,同比下降0.2%。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0.1:22.5:77.4  。

2023年,二道区实现生产总值231.69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16亿元,同比下降3.2%。第三产业增加值181.75亿元,同比增长6.1%,三次产业比重为0.07:21.48:78.45。 

第二产业

2022年,二道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57.6亿元,同比下降20.4%。从重点产业看,12月份四大主导产业:汽车制造业、电力、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铁路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速分别为54.6%、-25%、-44.9%、-79.9%,四大产业当月总产值占全区当月总产值的77%,同比下降33.4%;1-12月份,以上四大产业总产值累计增速分别为:-17.4%、-23%、-38.5%、-27.7%,总产值累计完成43.7亿元,占全区累计总产值的75.9%,同比下降23.7%。

第三产业

2016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231.1亿元,同比增长9.9%,增速在五城区中位于第一,位次与三季度相比上升一位,总体保持稳中有进态势。

1-11月全区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4%。其中:18户重点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8.2亿元,占全区规上服务业的54%,同比增长111.4%(这一指标是用来计算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全年采用1-11月数据),增速在全市位于第一,比全区规上服务业增速高出61个百分点,对全区规上服务业起着支撑作用。

2023年,1-12月份,二道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为65.8亿元,同比增长25%。纳入GDP核算行业的企业完成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

交通

二道区是长春市对外展示的窗口、向东辐射的核心。二道区区域内立体化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多元化交通方式便捷通畅。二道区距离长春火车站4公里,距市中心5公里,京哈铁路、长吉、长营等高速公路在二道区均有出入口,区内有48条铁路专用线,全省唯一的内陆港—长春东站货运口岸坐落区内;二道区距长春龙嘉国际机场15公里,是长春市内去往龙嘉国际机场的必经之地,因此位于二道区的吉林大路已经成为长春市的迎宾路;轻轨4号线、长吉城际高铁、规划建设的地铁2号线穿区而过;改造后的长吉南线道路宽阔,已成为连接二道区城乡的生命线。

公路

截止2017年,二道区有临河街、东盛(远达)大街、东环路、洋浦大街贯穿南北,自由大路、吉林大路、机场城市快速路和东荣大路横贯东西,构成了“四纵四横”的城区交通格局

未来,二道区将会打造“九横十纵”立体交通体系:“九横”即自由大路、吉林大路(地铁二号线)、东新路、东河东路、东荣大路、长吉南线、二道中路、机场快速路、长吉北线;“十纵”即临河街、东盛大街—远达大街(东部快速路)、东环城路、世纪大街、洋浦大街、机场路、英俊大街、雾凯大街、林溪大街、雾开河大街。

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2号线:本线为地铁,全长37.00公里,主城区内23.58公里,东西方向骨干线。贯穿绿园区朝阳区、二道区、经济开发区。主要经途长春西站文化广场、亚泰花园居住区、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大的客流集散点,是线网中大运量级骨干线。列车使用6B编组。一期共设车站19座,20.5公里,东半部位于二道区内,将于2018年正式运营。

轨道交通3号线:本线为轻轨铁路,全长37.60公里,主城区内24.70公里,线路位于城市核心区边缘,绕北、西、南三边,呈U形线,并向净月组团延伸,主要经过伪满皇宫博物院、长春火车站、长春南站、卫星广场、会展中心、东北师大净月校区、净月公园、滑雪场、长影世纪城等大的客流集散点和著名景区,是线网中的中运量级辅助线。使用的列车有两种编组类型分别是3节编组和6节编组。一、二期共设车站33座,31.9公里,途径二道区会展街道,此段线路已于2007年正式运营。

轨道交通4号线:本线为轻轨,全长46.20公里,主城区内28.96公里,主要经过宽城区的合心团、农科团、长春站北广场、伪满皇宫博物院、吉林大路、自由大路和临河街等大客流集散点,是线网中的中运量级辅助线。一期工程共设车站16座,16.33公里,一半线路位于二道区内,已经于2012年正式运营。

轨道交通7号线:本线为地铁,全长44.2km,设站36座,主城区内34.64公里,为东北-西南向加密线,连接汽开区、核心区、经开区、高新区,其核心段主要沿东风大街、南湖大路、东环路敷设,覆盖了欧亚卖场、南湖公园、赛德广场等重要客流集散点。一期工程(汽车公园~东环路):线路全长22.5km,共设车站19座,穿越了二道区人口密度较大的东南湖大路和中东市场,将于2017年开始建设,预计2023年建成通车。

轨道交通空港新城线:本线为地铁市域快轨,全长76.2公里,设站23座,主要连接空港新城、九台南枢纽、长春东枢纽、长春南部新城和富峰组团。规划轨道交通空港新城线一期(赵家岗东站~空港中川北路站)总投资188亿元,线路全长33.3km,共设车站12座,本线起点位于二道区赵家岗东部,是去往长春龙嘉国际机场的快速轨道交通,已经开始施工,预计2022年通车。

社会

教育事业

2011年,二道区中考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地位,高分段590分以上人数,占全市各城区总数的56%;34中学、岭东小学等学校舍建设基本完工,投入资金2719万元,完成8所校舍安全加固工作,完成了《幼儿教育三年规划》的编制;十一高分校、教育大厦已开工建设。

十二五期间,二道区新建、改造学校、幼儿园11所。中小学招生人数由2011年的6459人增加至8862人,增长37.2%。新优质学校达23所,占全区88%。中考成绩连续五年保持全市领先。

2022年末,二道区共有初中12所,在校学生14422人;普通小学15所,在校学生29733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55人。

2023年,全区小学30167人、初中14793人、特教学校58人。

社会保障

2009年,二道区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城市低保规范化管理示范区”。形成社区、街道、区三级城乡一体化慈善救助体系。全区完善了区、街、社区三级就业服务网络平台,完成了四项扶持企业申报科技项目。

2009年,二道区推荐创业成功项目105个,创业培训390人,发放小额贷款391万元。新创办民营企业155家,个体工商户1081户,带动就业1575人。开设“一站式”就业服务平台,新开发就业岗位6510个,城镇新增就业5642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68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左右,零就业家庭动态保持为零。

十二五期间,二道区正茂青年创业工场、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等8家创业孵化基地和26个标准化就业服务社区建成使用,省级创业基地达到5家。五年新增就业5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基本医疗保险续保率均超过90%。全区养老床位达到2229张。70%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低保审批制度改革走在全市前列。

医疗卫生机构年门诊量由2011年18万人次提高到29.5万人次,增长63.9%,进入省市先进行列。连续开展“文体惠民·幸福二道”系列活动,我区被评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千米社区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我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

社会治理不断创新。“3+X”社会治理智慧平台投入运行,“1+5”网格化管理模式全面铺开,具有二道特色的“三网六化”社会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安全生产连续五年保持总体稳定,全国重大火灾隐患集中整治工作现场观摩会在我区召开。用好局长接待日、市长公开电话等平台载体,累计受理市民投诉4.3万余件,满意率93%,28件信访积案得到有效化解。平安二道建设成效显著,全区治安和刑事案件分别下降32.3%和29.3%。我区被确定为全市首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

生态二道

二道区专注建好地下管网。开展综合管廊、海绵城市试点,推进东环城路、长吉北线等6条管廊建设,加快架空管线入地。确保新建地下管廊26公里以上,给水和排水管线113公里以上,初步建成独立成网、集成一体的综合管廊体系。

建设“天蓝地绿、水净城美”的生态环境。增绿量。构建以沿河绿化为重点、公园广场绿化为节点、道路绿化为纽带、小区绿化为补充的生态绿网,重点完成15个万米以上公园和50个万米以下小微公园。确保全区公园面积超过389万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地392万平方米,完成人工造林面积5公顷,全区绿化覆盖率超过43%。治水体。严格落实“水十条”,全面完成东新开河、雾开河等水系综合治理,确保区域内主要河段基本消灭“劣五类”水体。净空气。强化对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监管,新建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和低碳工业园区,培育一批生态文明示范单位。推广清洁生产、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努力创建低碳示范城区。优居住。加快完成300万平方米棚户区开发改造,利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三环内城区功能和突出环境问题。

营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市容环境。打造整洁城区。以巩固国家文明城、卫生城创建成果为抓手,滚动实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开展整治道路交通秩序、拆除违法建筑大会战。推动环卫全域城市化管理,主干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100%、次干路达到70%,实现环卫保洁数字化、精细化和规范化。

旅游

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4A级旅游景区):

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地处长春市东部,东临石头口门水库;南接双阳区、净月经济开发区;西与英俊工业集中区相连,包括二道区东部四个乡(镇)即英俊镇泉眼镇劝农山镇和四家乡。2007年4月,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2008年10月,长春市人民政府将莲花山地区列入“长东北开发开放先导区”。2009年,与长东北区一道列入国家图们江区域合作规划范围,享有先行先试等优惠政策。

莲花山度假区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着力实施“创新引领、生态先行、环境立区”战略,正按照森林湖滨观光、山地冰雪运动、健康森林体验、民俗风情、乡村体验和休闲疗养、风情小镇6大功能区划布局,全力打造以冰雪运动、温泉疗养、休闲度假、时尚娱乐、四季和谐为特色引领的生态型、全景式国际旅游目的地。同时,正计划将镇区建设成服务于长春、吉林中心城区高端居住承载地和旅游度假服务中心。

计划利用10年时间,使这里的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0亿元,旅游假服务人口达到20万人次,将莲花山区域建成中国北方宜居、宜商、宜休、宜乐的示范区,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休闲度假胜地和东北亚国际交流基地。

获得荣誉

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参考资料

二道区2023年统计公报.长春市二道区人民政府.2024-08-30

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人口情况.中国小康网.2024-08-30

自然概况.长春市二道区人民政府.2021-10-23

二道区.长春市人民政府.2024-02-26

二道之窗.长春市二道区人民政府.2024-01-20

二道区2022年统计公报.长春市二道区人民政府.2024-01-20

01区域概况.长春市二道区人民政府.2021-10-23

长春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长春市统计局.2021-10-23

区委领导成员.长春市二道区人民政府.2021-12-28

区人大领导成员.长春市二道区人民政府.2021-12-28

区政府领导成员.长春市二道区人民政府.2021-12-28

区政协领导成员.长春市二道区人民政府.2021-12-28

长春市二道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胜利闭幕.长春市二道区人民政府.2021-12-28

二道区2022年统计公报.长春市二道区人民政府.2024-02-26

关于公布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的公告.水利部.2021-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