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月朋
寇月朋,号大朋教授。1963年生,北京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创作高级研修班导师,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中国画教研室主任,《艺术市场》画院一级美术师、北美分院院长,《艺术市场》杂志艺术评审委员。2014年获“2013最受山东省书画市场欢迎与关注的中国画名家年度人物”最具收藏潜力奖。
艺术年表
1983年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
199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本科及硕士研究生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造型艺术创作班导师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中国画教研室主任
2005年《中央美术学院四人艺术展览》(深圳南山艺术馆)
2006年《荣宝斋画院师生联展》(山东青岛-淄博市)
2007年《湖南卫视邀请“艺术散步”画展》(湖南长沙市博物馆)
湖南卫视专访并拍摄专题片
2007年《中国画首届条幅展览》(北京 中国美术馆)
2008年《2008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览》(北京 中国美术馆)
2008年《中国美术大世纪展览》(中华世纪坛)
2008年《中央美术学院三人教师作品展览》(唐山现代艺术馆)
2008年《中央美术学院建院90周年教师作品展览》(北京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008年《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建院5周年教师作品展览》(北京 皇城根遗址公园艺术馆)
2009年《“感恩.重建——纪念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四川成都美术馆
2009年《中央美术学院师生作品展》廊坊市
2009年5月获《2009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最高奖
2009年6月23日-6月29日个人河北廊坊、沧州市巡回展览
2010年至2011年间《寇月朋清净世界巡回展》
2010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
2012年《跨越喜马拉雅-尼泊尔总统奖》
2013年《视觉中国》巴黎·东京·纽约水墨展
2010年-2014年《寇月朋清净世界艺术巡回展》宜兴市、苏州市、烟台市、台北市、香港·山东省//澳洲、美国
2014年《视觉中国》纽约第二次展览
第一站:大觉寺站:2010年3月9日-5月9日
第二站:苏州嘉应会馆:2010年6月16日——8月16日
第三站:山东烟台美术馆2010年10月16日-10月21日
第四、五、六站:2011年台北、美国、澳洲
个人荣誉
禅味十足的《清净世界》与披肩的长发构成了一组矛盾,揭示出寇月朋特别的心路历程与生命态度。在佛家看来头发是一种烦恼,着相是一种执着,剃度本身代表着克制与对清净的渴望。
在上世纪最后20年的中国,蓄长发成为具有叛逆精神的文艺青年对原有秩序的一种突破,长发成为先锋和前卫的符号。留起长发的寇月朋,也曾抱着那样的热切闯入红尘,痛快又盲目地打了几个滚之后,随着整个中国陷入了难以自拔的困境,它们来自现实生活更来自灵魂深处,寇月朋后来明白了问题在于失去了信仰同时失去了审美力量,唯一的出路在于信仰的重建和审美的再造,但凡超拔者定是以过人之勇气和智慧从困顿中跃起,寇月朋做到了,他苦苦寻觅、默默探索、勇猛精进,于是有了《清净世界》,也成就了蓄着长发的画禅人。在他这里,长发为色,无相为空,二者互不相异,长发与无发,出家与在家并无差别。境界可谓高矣!
一丈红尘
1990年,那是一个整个中国都充满激情,也充满矛盾和张力的年头。89艺术大展刚刚结束,85新潮依然势头强劲,恰同学年少的寇月朋哼着艺术摇滚走出了中央美术学院的大门,他毕业了。带着火一样的青春,雏鹰般的雄心壮志,撞向迷一样的未来。剧烈变革的社会,推倒了一切榜样,生命已经没有可靠的和稳定的模式可供套用,一切都混乱且沸腾着,只有萨特的存在主义是时代杂音中的强音,它鼓动着时代青年去叛逆,去拿自己的时间去做不可回头的生命实验。寇月朋义无反顾地下海了。10年中,他不知疲倦,无所畏惧地扑腾着。他做过商业摄影,而且一度在圈内名声大噪,拍过两年电影,还成立了一个广告公司等等,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闲下来的时候就约上三五好友,去酒吧彻夜狂饮,这种快意江湖的生活持续了很久,现在回想起来,恨不得拿脚踹死自己,因为那是一种既无知又无谓的荒废虚度。”
对于接受过多年严格美学训练,具有很强反思能力的寇月朋而言,越是热闹喧哗,越是容易产生虚无感,短暂的快乐与成就感总无法带给他真正的长久平静,他不愿意就这样浑浑噩噩、随波逐流下去。2000年的某一天,他突然放下了声色犬马的生活,带着红尘中无数难解的问题和烦乱的心绪重拾画笔,开始寻找解脱,走向清净,走向更高级的精神生活。从此佛走进了他的视线,并逐渐深入到他的灵魂深处。
转眼,又是一个10年。上一个十年他出没于酒吧。会所、片场,满目繁华,充耳靡音,五光十色;这一个十年,他行走于大漠、高原、深山,与晨钟暮鼓为伴,在香烟缭绕,清雅佛乐中描摹心性,修炼画品与人品。这让我想到很多佛界高人的故事,他们往往要超越的不仅仅是苦难困顿,更要摆脱富贵奢华的羁绊,后者更需大智大勇。两个十年加在一起才有今天的寇月朋,才有今天的《清净世界》,要入红尘才能出红尘,不过,对有的人而言,红尘万丈,对有的人而言,红尘一丈。
质朴的灵性
画如其名,《清净世界》没有丝毫的炫耀技法之感,寇月朋化繁为简,蕴高深佛理于极简的构图之中。画面中心呈现的是没有五官却闪着光芒的脸,红写意的僧袍,背景或是淡雅清冷。若隐若现的山谷,或是寂寞萧索的树林。看似简单,却章法有度,用笔考究、气韵生动,一个毫无杂音,只有心音的清净世界跃然而出,空灵、平和而质朴,伫立画前,汹涌的宗教快感扑面而来。
批评家贾德江写道:“我以为,寇月朋的《清净世界系列》系列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的创造,更是一种审美理想的崇尚和追求。当这种审美理想凝结、体现在他的作品中,以后便构成艺术特定的精神指向,那就是赋美学以信仰品质,在信仰中开启相应的艺术形式。应该说,这个在近百年来都未能得到重视的艺术与宗教关系的问题,因寇月朋《清净世界系列》的美学文本出现而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
当代的美术太过聚焦于商业价值,太多强调人的主体性,注重形式感与其作为武器的功能,而忽视了其与宗教的渊源和最初的美学意义。进而言之,宗教本身也时刻面临着世俗化与庸俗化的威胁,拿佛教来说,很多伪信徒用它来装点自己的假慈悲、掩饰无知和贪婪,甚至利用佛教来抵消罪恶,期望通过信佛来帮助自己升官发财,这显然已经走向歧途,而美学本身也似乎被束诸高阁,被等同于迂腐和不切实际。电视机,网络、无聊小报充斥着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和情欲占领了人们的心灵。让人像发了情的消费动物一样,追逐着物质和荷尔蒙四处乱串,在盛世表象之下涌动着文化崩溃的暗流。慈悲心没有了、廉耻心休眠了、高雅情趣更在大众文化的嘲笑下不敢出来随便走动,这难道不是一个可悲、可叹、可怜的世界吗?
对此寇月朋深深地忧虑,他说:“现代人最深刻的痛苦是在向外释放自身巨大能量的同时,放逐了超越的神圣价值,丢失了自我的本来面貌,沦为贪欲,物质和工具的奴隶,落入人为物役的异化陷阱,被自己占有的东西所占有,从而造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物,包括人与自己的扭曲和紧张,由此导致和出现了生态失衡,社会失范、信仰缺失、精神空虚、私欲膨胀、道德沦丧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是现代人日益变成了一种支离破碎的生物性存在和无家可归的精神流浪者”。
信仰重建与美学再造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了,换个新华社的角度说,饱暖思淫欲,物质丰富了,精神生活需求也该提高了。这个伟大工程应该由真正的文化精英来主导,寇月朋无疑是其中之一。他所选取的道路冥冥中恰好契合了中国社会最深层次的需求,几乎在一夜之间,佛教又成为流行于世的显学,此时,寇月朋已经在经典的佛教美术基础上找到了一种非常动人的。切合当代语境的艺术语言。
《清净世界》以其佛光普照、博爱至深的佛教主题和“西为中用”的表现手法,显示其特殊的艺术魅力,赢得了普遍的赞誉。他说:“《清净世界系列》实际上是我对人生的理解。如果还有别的含义,那也就是教育人们以去恶从善为准则的伦理学去生活和工作,这也是建立在心性论基础上的。”
作为一个画家,表现这种审美理想的冲动使他情不自禁地以绘画语言来描写心中的佛。“生活在佛中,佛在生活中”。画中取材都来自于佛家生活,追求的是一种清淡空寂的境界。传统的笔墨,彰显的是写意精神,意象的表现也不失浪漫的手法;色彩只限定在黑、红、黄的色调层次变化,适当地汲取了西方光影、色彩的绘画元素,使佛堂之气的渲染和意境的营造,透出一种禅意。诚如寇月朋所言,他的《清净世界系列》是想告诫人们,“人本身自己要有精神上的提升、拓展和超越。这种拓展和超越是把人们由原本的世俗之情引领到一个更高的澄明之境,人由此可以脱胎换骨,超凡入圣”,迷乱的灵魂得到了洗礼,烦躁的心灵得到抚慰,更能体现出清净本身的意义。
回归和谐,简单,质朴,灵性,完整,自然,使徘徊不定的人们,重新调整自我心性超越的方向,重新确立具有信仰品质的审美理想,重新建立现代人的精神家园,正是寇月朋《清净世界系列》所追求的终极目标。画《清净世界》是一种修行,赏《清净世界》也是一种修行,以艺术家清净之心绘制诸佛法相,又以诸佛法相德行普渡众生,使人们放下自我,“以出世的精神于入世的事业”,达到心灵的真正净化。
可以说,寇月朋的《清净世界系列》兼有高尚的质朴和典雅的粗犷两种品质,这是一种很具有东方艺术神韵的样式。虽然在他的作品中,这种样式才初步确立起来,但对于一种新的领域发现与创造来说,已是很坚实的起步。
正心诚意
其实画禅还是修佛,都是一个枯燥而艰难的历程,放弃者永远比坚持下来的人多得多。也许,只有那些与佛有缘,心意虔诚,能够乐在其中的人才能修得正果。寇月朋说:“每每临画《清净世界系列》之前,我都要整理房间、沐浴:上香文殊菩萨,后肃听大悲咒、心经,般诺婆罗密等佛教音乐,待心静如水,方开始做画”这是他的虔诚,他还说:”我一直认为孤独是一种乐趣,一种不同于与朋友谈笑之趣,一种无法向他人解释之趣。当你感到孤独之时,你可随心所欲,也不必顾虑他人之眼。这份自在,足以令身心彻底放松。而感受这份自在,便是孤独之一大乐趣。”这是他的乐在其中。由此看来,寇月朋悟得真理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了。
寇月朋研究的起点是北传佛教,主张普渡众生,他不愿孤芳自赏、独善其身,从3月起,由台湾佛光缘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主办的《寇月朋清净世界艺术巡回展》已经启动,首展于2010年3月9日至5月9日在大觉寺美术馆。2010年6月16日至8月16日在苏州嘉应会馆举行,扬州站、台北车站、美国站、澳洲站的巡回展将于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举行。有位高僧评价说:“《清净世界系列》的背后有着丰富的追求安静、博爱的大背景,他已经不单单是简单的绘画了,应该更多的是佛教理论、哲学观念和人生的道理。”但愿寇月朋悟得的佛理,能够通过展览普照给更多真心向善,渴望清净世界的人们,帮助人们在重建信仰的道路上走得更好。那便算得上功德无量了。
艺术风格
寇月朋
自己的《清净世界系列》作品得到了许多朋友的赏识,在北京路易森林科技有限公司也是这样,使我受宠若惊,诚惶诚恐;相信是我的心与朋友们心有了信息的感应吧;也许更是作品的魅力;虽然有时候创作需要会灵光一显;但更多的时候,每幅作品都是我经过深思熟虑进行创作的;更是佛的力量教导我要还愿给一直关心着我的朋友们;以更大的激情作画,感动自己和朋友们。
下半年的山东省的展览很多,但深感作品还是不够完美、力度不够,所以决定在展览前一定要在去甘南藏族自治州或者西藏自治区,去那里感受造化及灵魂更深的东西;并把他们创造出来,献给关爱我的朋友们和领导们。
我一直想写一篇文章,想让大家了解我的《清净世界系列》初衷,但又总以为有了绘画这种特殊的语言,还有什么可以代替的呢?!但总有一种冲动叫我不得不用文字另外一种语言来画我心中的佛。
佛教所讲的心,大致有这样一些意义和指谓∶(一)“肉团心”,即物质的心,(二)“缘虑心”,主要是指精神活动中的意识内容。(三)“大日如来藏心”,(四)还有是核心、中心。佛教认为人体的心是动态的连续体,并非永恒的实体,从而也就破除了神我观念。然而它又强调心的功能和作用可以扩展到无尽的方面,且能延展到人的寿命终了之後,这又使心带有实体性的意义。佛教还认为,心有认识的功能和作用,同时也是人性的真正承担者,由此又可以说,心就是心性,心论也就是心性论。佛教通常就是从心性合一的意义上论心的。
从根本上讲,佛教是探讨人是什麽,人应该怎样的学说,也就是探讨人的本来状态和应有状态的学说,即是探讨人存在的根本原理。这种理论集中到一点,就是关於人的本性的论说,即心性论。佛教最关切的是人类痛苦的根源以及解脱痛苦的途径,而对这问题的探讨又始终是与主体的精神世界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心”作为众生主体性的标志,是成就佛果的关键。众生要成就理想人格,关键是要心灵世界获得解脱,实现自我内在的超越。
《清净世界系列》实际上是我对人生的理解;我的理想世界和大彻大悟后我的处世观念和哲学,还有对生活充满着美好的愿望和无限的感激。
其实我的《清净世界系列》所反映的是禅宗的“即心无心”的中心思想,也就是对外物不起分别之心。既“安心”。所谓安心,就是将心安住一处,使之达到安定寂静的境界。
相传有这样一个故事∶慧可初次见到达摩,就向达摩诉说自己内心纷乱如麻,很不安宁,乞求帮助安心。达摩立即回答说,你把不安的心拿来,我来使你安心。慧可说,不安的心找不到啊!达摩说我已经给你安心了呀。这个故事是说,不要把心加以区别,不要以为有与心相对立的不安的心,只要破除了心的分别相,也就是无心了。
《清净世界系列》所要表现的是我的平常心也是道理的思想,所谓平常心是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 .。。
所谓“平常心”是指所有人先天具有的,不有意造作、不作分别的本心,是不偏颇任何一方的整体心,也就是众生日常现实的心。平常心具有先天性、整体性和现实性的特徵。平常心见於日常的行住坐卧等起居动作。“平常心是道”,是说平常心就是佛的境界。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我一直始终认为无事是贵人,但莫造作,不造作的平常心是人的真正本质,无事就是贵人,就是佛。
在《清净世界系列》的创作中,我都在努力追求美好的精神境界,塑造崇高的灵魂,以满足人的心灵需要。禅宗和《清净世界系列》艺术创作也都具有灵感思维、形象思维、想像思维等共同的思维特性。
重视自心的领悟,便能达到绘画创作的最高的灵魂境界。禅宗认为,佛法真理,宇宙实相,人人心中本自具有,主张性净自悟,顿悟成佛。
唐以来一些画家认为绘画如禅理,禅须悟,画也须悟。唐代著名诗人、画家王维居士认为自心作用是无限广大的,他说∶“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这种超越物质存在和时空界限的清净心,可以吐纳山川,涵括宇宙,从而达到万法在我,我即万法,也即心物一体的最高境界。一些文人画家推崇禅的“一超直入大日如来地”的思想,也主张“一超直入”的顿悟,以契於至理,意定心静,泼墨挥洒,从心所欲。绘画体现了画家的心性修养,心灵体验。画卷正是画家清净自心的外化,是自心顿悟的体现。
我的《清净世界系列》追求活淡空寂的意境。如禅宗所宗奉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如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我的《清净世界系列》是在画禅境,画就是禅。
感激理解和一直支持我的朋友们!
希望我们的心灵永远是用善良的节奏一起跳动的!
作品赏析
清净世界
毛泽东系列
参考资料
寇月朋作品欣赏(第一期,附拍卖记录) 华声在线衡阳频道.华声在线.2024-10-06
“灵化”--评寇月朋的《清净世界系列》.海外网.2024-10-06
寇月朋张志坚艺术作品亮相大明湖.大众日报.2024-10-06
寇月朋艺术简介.大众网.2024-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