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也称资产性收入,指通过资本参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包括动产财产性收入和不动产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是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初次分配领域,受市场机制支配。
中国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发展,不仅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之大势,也改变了以往社会主义完全以劳动为生活收入之来源的概念。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将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高。
财产性收入具有非劳动性、衍生性、增殖性、增值性、风险性、多样性等 特征。中国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在收入比重中的占比有所上升,但来源比较单,并且不平衡,与美国的财产性收入进行比较。
历史发展
1953年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后,农村建立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农民的土地私人所有制转变为土地的集体所有制。1958年,国家有关人口管理方面条例的颁布,使农民被制度束缚在土地上,进入城市及获取非农财产性收入的通道被堵死。
按劳分配一直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分配原则,但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随着社会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不仅劳动是广大群众的生活收入源泉,而且民众财富也在劳动中不断地增长,在市场经济下让财产成为广大群众收入之来源也就顺理成章了。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收入分配制度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就是说,“财产性收入”不仅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之大势,也改变了以往社会主义完全以劳动为生活收入之来源的概念。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出了一个完整的论述。其核心是要完善和坚持按劳分配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先是以各种要素在市场的参与中的贡献作为基础,在强调市场对整个分配制度起主导性作用的同时,突出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强调了初次分配的公平性问题,而并非以前所提倡的“初次分配强调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这既与以往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不同,也与完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分配制度不同。因为,就中国的情况来看,要素的公有性仍占主导地位。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
2021年3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这意味着,财产性收入将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高。
定义
居民收入主要由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部分构成,其中除转移性收入属于再分配领域外,其他三种收入都属于初次分配领域,受市场机制支配。
工资性收入
工资性收入指住户成员受雇于单位或个人,靠出卖劳动而获得的收入。包括所从事的主要职业的工资以及从事第二职业、其他兼职和零星劳动得到的其它劳动收入。
经营性收入
经营性收入指住户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生产筹划和管理而获得的收入。住户家庭经营活动按行业划分为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邮电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文教卫生业和其他家庭经营。包括从事种植、养殖、采集及加工等农林牧渔业的生产收入,从事工业、建筑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住宿和餐饮业、文教卫生业、社会服务业、仓储和邮政业等经营及有偿服务活动的收入等。
转移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指住户和住户成员无须付出任何对应物而获得的货物、服务、资金或资产所有权等,居民转移性收入主要包括离退休金、价格补贴、赡养收入、赠送收入、亲友搭伙费、记账补贴、出售财物收入和其他。包括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离退休金、失业保险金领取,遗属补助金、赔偿收入,接受遗产收入、接受捐赠(赠送)收入,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社会救济和救助、政策性生产(生活)补贴、外出从业人员寄带回收入、扶贫贷款利息补助收入等。
财产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指通过资本参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包括动产财产性收入和不动产财产性收入。动产财产性净收入是指出让无形资产、特许权等收入,储蓄存款利息、有价证券红利、储蓄性保险投资以及其他股息和红利等收入,集体财产收入分红和其他动产收入等。不动产财产性净收入是指转租承包土地经营权、出租或者出让房产以及其他不动产收入等。
特征
非劳动性
“财产性收入”是凭借所有权而获得的收入。从其分类可以看出,不管是财产他用还是财产自营,所得收入均是基于财产权利而获得的要素报酬收入。这种收入是“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是典型的非劳动收入。
衍生性
拥有财产是居民获得“财产性收入”的前提和基础。从财产的实物形态看,财产是某一时点的存量,而“财产性收入”则是一定时期内的流量,居民财产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可用于投资营运所能获得的财产性收入的多少,没有财产,也就不会有基于财产实体和财产权利而形成的“财产性收入”。
增殖性
“增殖”是资本的本质属性,是经济主体通过自我运行、自我调节,进行一系列的内部变化进而繁衍、增生为一个更大的实体。当居民的财产作为生产要素通过自主创业或者投入其他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财产就已经转化为资本,需要为其所有者带来更多收益,从而具有了增殖性。如居民转让财产所有权和使用权获得的利息、股利、红利、租金收入,居民利用自有房屋、资金、设备从事实体投资经营活动从而获得的部分要素报酬收入等,都具有资本收入的增殖性。
增值性
增值是指价值在量上的增加,是由外部因素决定的,它可以不经过生产和雇佣劳动而实现。与投入企业获得的“财产性收入”具有增殖性相比,居民持有的各种股票、债券、古董、专利技术等财产也有自己独特的运动形式和实现价值增值的方式,这些“财产性收入”通过在证券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古玩交易市场依靠市场机制低买高卖获得。“财产性收入”的增值能力取决于居民获取信息的能力,敢于冒风险的能力,理性预期能力,资产组合能力等多种因素。
风险性
居民间接投资所得利息收入会面临经济波动引起的利率风险;居民将手中有形或无形的财产直接在资本市场投资,获得的股息、红利收入会面临信息不对称风险;居民在证券市场从事证券买卖活动获得的投机性收入,会面临各种经济、政治、文化等系统风险;居民直接进行实业投资,从事生产性、非生产性活动会面临各种经营管理风险。总之,“财产性收入”的风险大小也因居民持有财产方式、投资理财能力、风险规避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的不同而不同。
多样性
“多样性”是指财产收入来源的多样性,如利息、股息、红利收入、保险、知识产权收入以及其他一些实业投资收入等。“财产性收入”来源的多样性使得居民可以有多种渠道将自己手中的闲置资金用于投资,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分散投资风险,通过恰当的投资组合来增加对财产投资的信心,进而获得更多的收入。
中国现状
比重有所上升,但依然较低
中国居民财产净收入的增长速度通常高于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由此使得自2013年有数据以来,全国居民财产净收入在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逐渐提升。在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财产净收入的占比达到8.5%,较2013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然而,城乡居民财产净收入占比的差异较大。2019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中财产净收入的占比为10.4%,农村居民的这一占比却仅为2.4%。
来源较为单一,结构有待优化
中国居民财产性收入高度集中于利息收入与租金收入。具体来看,就利息收入而言,中国利息收入以银行存款利息为主,2013年至2018年间,居民财产净收入中,仅35%到40%左右是现金收入。其中,对于2018年这一年,虽然在可支配收入中财产净收入的占比达到8.4%,但在现金可支配收入中现金财产净收入的占比仅为3.3%。这表明,大量财产净收入可能以自有住房折算租金的形式存在,并不能为居民带来额外的现金收入。不过,自有住房可以作为抵押品,能够提高居民融资的能力。
不平衡较为突出,结构性失调
不平衡问题主要有三方面表现。第一,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大,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偏低。从相对值来看,2018年,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约为2.3%,低于城镇居民1.5%,且比重差呈现扩大趋势。第二,区域间财产性收入差距大,中西部地区居民财产性收入偏低。第三,不同收入群体财产性收入差距大,低收入群体财产性收入偏低且增速最慢,即财产性收入主要流入了高收入群体。
美国情况
自1946年至2019年,利息收入是大多数年份美国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第一大来源。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受“滞胀”和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居民财产净收入中利息收入的占比一度达到70%以上。1953年至2019年间,美国雇员养老金计划带来的利息收入占居民利息净收入的比例始终高于30%。
自1946年至2019年的大部分年份间,股息与分红收入在美国居民财产净收入中的占比都高于租金,是居民财产净收入的第二大来源。到2019年,股息与分红收入的占比已经达到38.1%,十分接近利息收入的占比(38.8%)。
自1946年至2019年间,租金收入在美国居民财产净收入中的占比始终低于35%,对居民财产净收入的贡献多数时间内低于利息、股息与分红。
参考资料
财产性收入 property income.英语点津.2023-12-10
如何“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研究所.2023-12-10
鲁政委:探秘居民财产性收入—“双循环”系列专题之三.腾讯网.2023-12-10
关于印发《会东县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实施办法》的通知.四川省人民政府.2023-12-10
中国收入分配七十年:改革实践与理论演进.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研究所.2023-12-10
未来5年,钱袋子“鼓起来”离不开这项收入.中国政府网.2023-12-10
《中国金融》|扩内需亟待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搜狐网.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