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大教堂
法兰克福大教堂(Frankfurt Cathedral)位于位于罗马广场以东,是一栋哥特式建筑。它是13至15世纪的哥特式建物,又称为皇帝大教堂(Kaiserdom)及加冕教堂,德国皇帝曾在此加冕。从14世纪迄今,已有600年的历史,虽几经战火,仍能幸免于难。在1562-1792年间神圣罗马(Holy Roman Empire)时期共有10位德国皇帝的加冕典礼在此举行,教堂宝库内陈列有大主教们在加冕典礼时所穿的华丽衣袍。有332级台阶直通塔顶,塔顶可俯瞰整个城市的全景。主楼是壮丽的十五世纪哥特式塔楼,高95米。教堂南面的投票礼堂是曾经选举皇帝的地方。奇怪的是大教堂里从来就没有大主教。
基本信息
尖塔开放给一般大众,可登高俯瞰街景,不过要付门票钱。
景点地址: Domplatz 法兰克福, Hesse Germany
交通方式:
城市轻轨铁路(U-Bahn):到达Hauptwache站下车即到;
慢火车(S-Bahn):
到达Hauptwache站下车即到。
步行:从火车站步行15分钟即可。
开放时间:每天9:00-12:00,2:00-18:00,节假日不开放。
建设背景
德语:Frankfurt
英文:Frankfurt
法文:Francfort-on
拉丁文:Franconofurd兰克福
法兰克福,德国重要工商业、金融和交通中心,黑森州最大城市。位于中部莱茵河的支流美因河下游两岸。人口约66万。十四至十八世纪为德意志帝国皇帝选举及加冕处。德国最大航空站、铁路枢纽。德意志联邦银行(DeutscheBundesbank)、欧洲中央银行(欧元发行的银行)及其他大银行总行多设于此。工业以化学工业(染料、制药、化肥、人造纤维、合成橡胶)最为重要,次为电子机械等。德国著名诗人约翰·歌德的诞生地。有法兰克福大学、博物馆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遭严重破坏,战后重建为现代化大城市。
旅游信息
城市轻轨铁路(U-Bahn):到达Hauptwache站下车即到;慢火车(S-Bahn):到达Hauptwache站下车即到;步行:从火车站步行15分钟即可。
历史沿革
法兰克福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后,那时莱茵河和多瑙河是罗马帝国的北方边界,但两河并不相连,其间无险可守,因此罗马人修筑了连接两河的长城。这座长城固然不能与中国的长城同日而语,但也连绵数百里,从法兰克福附近经过。于是人们在这里设置了驻军营地,这一带成为边境要塞。随着罗马帝国的崩溃,这时军营毁,日渐荒芜,几乎被人遗忘,直到8世纪才再度兴起。
传说,一天拂晓,漫天大雾,查理大帝打了败仗,逃到美因河边,找不到向导,无法渡河。危急之中看见一只母鹿,朝水边走来,他注意看那鹿,果然,这只鹿涉水过河了,大军也随之过河,转危为安。为了纪念这件事,查理大帝下令在当地建筑一座城市,取名法兰克福,意思是法兰克人(日耳曼民族中的一支)的渡口。公元794年法兰克福作为查理大帝的行都首次载入史册。此后法兰克福足球俱乐部一直是德意志帝国的重要政治舞台,目睹了多少大事件大庆典。
神圣罗马时期,皇帝由势力雄厚的诸侯即选帝侯选举。1152年,选帝侯们首次在法兰克福聚会,选举巴巴罗萨即红胡子一世为帝。1356年卡尔四世颁布金牛诏书,正式规定,选皇帝在法兰克福举行。从1562年起,法兰克福又取代亚琛,成为皇帝加冕盛典举行地,前后有10位皇帝在这里加冕,登上皇帝宝座。神圣罗马帝国于1806年正式告终,从1816年到1866年,法兰克福又成为德意志邦联议会所在地。1848年在席卷欧洲大陆的革命风暴中,德意志帝国各邦组成德意志国民议会,在法兰克福举行会议讨论德意志的统一问题,是为德国统一前奏。
1866年法兰克福并入普鲁士王国,结束了从1372年以来的帝国自由市的自治地位。法兰克福一直是一个繁荣的商业城市,德国统一后,这里工业迅速发展,化学工业尤为突出。德国三大化学工业公司之一的赫希斯特(hoechst AG)公司就是在法兰克福起家的。1914年法兰克福又创办了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大学(现已发展到3.7万多学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33次大轰炸摧毁了法兰克福80%的建筑,留下1700万吨垃圾。千年古城,变为一片废墟。战后法兰克福迅速重建,发展惊人,今天除化学、电子、机械工业外,第三产业如交通、金融、博览事业更是蓬勃发展,市区一改旧观,高楼林立,法兰克福一跃成为国际知名的大都市。
地理环境
法兰克福位于美因河右岸,临近美因河与莱茵河的交汇点,坐落在陶努斯群山南面的北美大平原上。市中心和内城在美因河北岸,美因河上众多的桥梁把内城与近郊萨克森公国豪森地区连接在一起。
法兰克福气候温和,春秋季比较潮湿,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夏冬温差很大。1月份平均气温-1.5℃,7月份平均气温17.5℃。
参考资料
法兰克福大教堂.百度地图.202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