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犁掩庄

犁掩庄

犁掩庄行政村位于通玉公路南侧,距县城5公里处。东邻坡于村,西邻西毛庄村,南与邸阁乡张扛庄村接壤。

建制沿革

相传,犁掩庄原名叫王庄。在汉朝时,王莽带兵追赶刘秀到该村东地,刘秀跑得筋疲力尽,刹那间,就被王 莽追上,这时恰巧遇一农夫在村东地犁地。在那万分危急时刻,农夫为救刘秀一命,急中生智,随即把刘秀掩埋在地沟里。等王莽追来时却不见刘秀人影,便继续前追。刘秀得救,为报答该村人的救命之恩,刘秀便把王庄改名为犁掩庄。据传,现在的“马歇蹄”、“蝼蛄科打洞”均是来自此传说。

行政区划

据传,现在的“马歇蹄”、“蝼蛄打洞”均是来自此传说。犁掩庄村先有王、张、冯等三姓,冯姓已在本村绝户,后迁入董、靳、马、娄等姓。东毛庄的来历。相传是在400多年前,该村北临一条大河,河宽水急,能行驶船只(1974年挖仲庄沟时,在该村东头挖出一个1米多高、80多斤重的大锚,这就足以证明当时确实是一条大河),河的南岸是一码头(现在的东毛庄),据说毛总平先定居于此,他给该码头起名叫毛河沟,此村名一直沿用到清朝中期。后因毛总平在村西500米处建造一花园,又有人长期居住在此,为区别两村村名,毛河沟改名为东毛庄。该村姓氏有耿、张、李、苏、陈、马、毛、良、许、康(后四姓已绝户)等。

人口民族

犁掩庄行政村辖犁掩庄、东毛庄两个自然村。现有350户,1370口人,耕地1920亩,青壮年外出务工。

政治

目前,犁掩庄村除了种植传统的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花生之外,建有养鸡、养猪等养殖场。

历史文化

正月十五闹花灯,有灯笼会,吃元宵;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是“人气日”,这三天的天气好坏予兆今年人兴衰与否,初七管小孩,十七管中年人,二十七管老年人,这天也要吃饺子,这天的禁忌:除狂欢外,需有忌鼠行动;龙抬头龙抬头,清明时节祭祖扫墓,上巳节闺女走娘家、串亲戚。五月五端午节,吃粽子。七月十五祭祖扫墓日,八月十五购月饼串亲戚,圆月,亲友团圆,九月重阳节,农历寒衣节祭祖扫墓,俗称放鬼日,冬至温冬吃饺子,腊八节都做腊八粥,祭灶日给灶王爷与灶王奶奶换新装、换新灶君、重磕头祷告,让老灶君上天言好事,在家保平安。除夕贴对联,吃饺子,放烟花炮竹,大年初一给父亲长辈拜年。

男女结婚,必定先拜天地,再拜父母,喜桌上必摆大枣、花生、龙眼、莲子,寓意早生贵子,喜桌上必放斗、五谷杂粮、称和笤帚,称为平安,笤帚,荡涤污浊霉气。婚后三天回门(回女方娘家)女方家庭亲属为一对新人摆宴席。席间,新女婿坐主房正座,女方亲属及长辈客座相陪。酒宴时,若有新郎不喜饮酒,可让女方亲属或长辈代饮,但女方长辈或亲属的酒不能让新女婿代饮,更不能让新女婿烂醉不醒人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