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雨燕科

雨燕科

雨燕科(学名Apodidae)是鸟纲雨燕目中的一个科,通称雨燕。雨燕是飞翔速度最快的鸟类之一,常在空中捕食昆虫,翼长而腿、脚弱小。雨燕分布广泛,有些种类在高纬度地区繁殖而到热带地区越冬,是著名的候鸟,有些则是热带地区的留鸟

雨燕科下共有18属84种,在中国有4属7种,如高山雨燕(Apusmelba)、普通雨燕(A.apus)、黑雨燕(Cypseloidesniger)、烟囱雨燕(Chaeturapelagica)、爪哇金丝燕(Collocaliafuciphagus)、非洲棕雨燕(Cypsiurusparvus)、燕尾雨燕属(Panyptila)、白喉针尾雨燕(Hirundapuscaudacutus)、白喉雨燕(Aeronautessaxatalis)等。雨燕科的鸟类分布广泛,有些种类在高纬度地区繁殖而到热带地区越冬,是著名的候鸟,有些则是热带地区的留鸟

生活习性

雨燕科鸟类具有很强的飞翔力,但足短,不善于行走。它们通常在飞行中捕食昆虫,能够攀岩,并大多筑巢于悬崖峭壁的缝隙中,或较深的屋檐和树洞中。

用途

雨燕科鸟类中许多种类的巢,俗称“燕窝”,是传统的滋补品。同时雨燕对抑制蚊、蝇、等卫生害虫及森林和农业害虫也很有益处。

分布范围

雨燕从茂密的热带地区到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地区都有分布,几乎遍布全球,只有极地地区、非洲撒哈拉地、智利阿根廷南部没有。雨燕大部分时间都在空中度过,时有依附在垂直的悬崖上,在陆地上时则会用尾羽进行移动。雨燕科的鸟类具有很强的飞翔力,分布广泛,有些种类在高纬度地区繁殖而到热带地区越冬,是著名的候鸟,有些则是热带地区的留鸟

捕食

雨燕科鸟类很少吃谷物,以农作物的害虫为主要食物。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它们会选择一些比较开阔的空地或者田野,在距离地面 6 - 30 米的低空中捕食。捕食的方法是在空地上飞来飞去,然后张大嘴巴,让虫子自己飞进嘴里。雨燕的喙很小,张口的时候却很大,嘴巴全张开的时候,几乎能盖住整张脸。在空中俯冲的雨燕一次就能捕捉到上千只昆虫。雨燕平时飞行的速度可以达到 50 米 / 秒,最快的时候甚至可以达到 100 米 / 秒。而在下雨时,因为水中的美国白灯蛾会出现在水面上,所以雨燕会在水面上低飞猎食。而在掠过水面的时候,还能顺便喝上几口水。

生态的作用

雨燕科鸟类是著名的食虫益鸟。一只雨燕一天可以捕获 7000 多只昆虫,在整个育雏期内,一只雨燕可以捕获不少于 25 万只昆虫,说雨燕是林木的 “守护神” 一点也不为过。雨燕科鸟类在生态系统中对于控制害虫数量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减少农作物因害虫而遭受的损失,有利于农林业发展。

参考资料

[科普中国]-雨燕.科普中国网.2024-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