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韩其为

韩其为

韩其为(1933年11月2日-2019年10月1日),男,汉族湖北省松滋县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泥沙(运动)与河床演变(水库淤积)专家。1950年至1961年,韩其为在长江水利委员会中游工程局工作。韩其为院士在非均匀悬移质不平衡输沙等方面有多项突破和创新。他对长江中游江湖关系及洪水变异、黄河下游河床演变及淮河根治均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截至2019年10月,韩其为先后发表论文200余篇、专著6本。2019年10月1日17时5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人物经历

1933年11月2日,韩其为出生于湖北松滋。

1950年01月—1961年09月,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中游工程局、荆江河床试验站工作。

1955年09月—1957年07月,就读于武汉长江水利学校水文专业。

1959年01月,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61年09月—1965年01月,就读于武汉大学数学系。

1961年09月—1965年01月,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数学系、治河系工作。

1965年01月—1980年06月,在长江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河流所工作,担任水库专题组长。

1980年06月,进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工作,从事泥沙运动理论、水库淤积、河床演变研究 。

1992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博士生导师。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2019年10月1日17时5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韩其为采用力学与随机过程结合的途径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泥沙运动统计理论体系,有显著的开创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泥沙运动理论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在水库淤积方面,对不平衡输沙、异重流、淤积形态、变动回水区冲淤、回水抬高、淤积物干容重、水库淤积控制等均进行了专门研究,基本完成了将水库淤积由定性描述到定量表达过度。同时,对水库下游河床变形、含沙量恢复、床沙粗化以及河型转化等也有深入研究。深入揭示了泥沙起动机理,研究了其统计规律、输沙率与起动的统一、起动的数量标准、非均沙分组起动以及细颗粒成团起动等。深入研究了非均匀悬移质不平衡输沙,在扩散方程底部边界条件、挟沙能力级配、恢复饱和系数、粗细泥沙交换、床沙质与冲泻质统一运动规律等方面有多项突破和创新。所建立的水库淤积与河床演变一维数学模型理论基础强、功能全、泥沙计算详尽、参数固定、通用性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丹江口市、葛洲坝、三峡、大腾峡、东风、向家坝水电站三门峡市、小浪底等水库工程泥沙方面做了多项研究。特别在三峡大坝泥沙方面,完成了水库淤积和下游河道冲刷预报研究、水库长期使用论证、提出了航道控制调度等。对长江中游江湖关系及洪水变异、黄河下游河床演变及淮河根治均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

论文专著

截至2019年10月,韩其为先后发表论200余篇、专著6本。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9年10月,韩其为先后获得水利部论文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水利部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

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韩其为常教导年轻人“人生非常有限,国家现在的科研机遇很难得,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机会。要具备创新的素质、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创新的能力,因为创新的空间是无限的。要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靠泥沙专业学的一点理论是远远不够的。要加强对与泥沙有关的基础理论和新兴学科的学习。年轻人要挤时间,不要把时间浪费到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上。要树立严谨的学风,不能浮躁。

获得荣誉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韩其为在三峡、丹江口市及小浪底等水库淤积和下游河道冲刷,以及黄河调水调沙和淮河根治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光明网评)

韩其为院士德高望重的风范、谦逊务实的作风、无私奉献的精神,呈现在他学术科研的每一次成绩,也体现在他工作生活中的每一处细节。他将自己的长期积累、科研经验以及人生感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一代。他毕生都在潜心研究泥沙问题,从理论到实践,为泥沙学科发展建立了卓越功绩,为泥沙研究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为中国大江大河治理和解决工程泥沙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评)

参考资料

韩其为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2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