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夜蛾
落叶夜蛾是一种属于鳞翅目的昆虫,隶属于地老虎。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包括中国的多个省份以及日本、朝鲜、印度等地。这种昆虫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成熟水果的汁液,尤其喜欢吸取接近成熟和已经成熟的果实。除了柑橘,它还会危害多种其他水果,如荔枝、龙眼、黄皮、枇杷、葡萄、桃、李、柿子和番茄等。
形态特征
落叶夜蛾的体长约33-38毫米,翅膀展开宽度约为93-96毫米。头部和胸部呈赭褐色,下唇须末端呈现暗蓝色。前翅也是赭褐色,上面散布着黑色细点,内线为黑色且向内倾斜,肾形斑点颜色较浅,外线不明显,亚端线呈微黄色,从中段顶部直线向内倾斜,外部边缘带有暗色。后翅为橙黄色,顶端区域有一条黑色宽带,其外缘与缘毛上的黑斑形成锯齿状,2脉至亚中褶处有一条黑色弯曲线条。美国白灯蛾呈紫褐色,第二、第三节上有类似眼睛的花纹。
生活习性
落叶夜蛾的生活习性虽未详细研究,但已知的是,它们的幼虫广泛分布于禾本科杂草灌木丛中。成虫飞行能力强,白天会分散并隐藏起来,而到了晚上则出来进食、交配和产卵。它们的食物主要是果实汁液,尤其是即将成熟和成熟的果实。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的果园中,每年4月至6月会对枇杷、桃、李和早期荔枝产生影响;5月下旬至7月,主要危害荔枝;7月中旬至8月初,主要危害龙眼;6月至8月上旬,除了荔枝和龙眼,还会危害芒果和黄皮;8月中旬之后,则开始危害柑橘。每天晚上8至11点是它们活动最频繁的时间。在闷热、无风、没有月光的夜晚,成虫的数量较多,造成的损害也更为严重。通常情况下,丘陵山区的果园更容易受到落叶夜蛾的危害。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果园规划
在山区或靠近山区的新建果园中,应尽可能实现连片种植,并选择较晚熟的品种,避免在同一果园中混合种植不同成熟期的品种。
栽培幼虫寄主植物
在果园周围有意地栽培木防己、汉防己、木通、台湾十大功劳、飞扬草等作为幼虫的寄主植物,吸引成虫产卵,孵化出幼虫后再进行捕捉和消灭。
人工防治
在果实成熟期,可以使用切碎的香瓜作为诱饵,将其悬挂于果园中,吸引成虫前来取食,然后在夜间进行捕捉。当果实刚开始受害时,可以将腐烂的果实堆积在一起,或者在晚上利用手电筒照射来捕捉成虫。
物理防治
黄色灯光
每6700平方米(约合10亩)的果园中,可以安装40瓦的黄色荧光灯或其他类型的黄色灯5-6支,这些灯光能够有效地驱避落叶夜蛾。对于一些名贵品种,在果实成熟期可以采用套袋的方法进行保护。
化学防治
香茅油纸片
在果实进入成熟初期,可以在傍晚时分将涂有香茅油的纸片均匀地悬挂在果树冠层上,这种方法有助于驱避成虫。具体操作是,使用具有良好吸水性的纸张,剪成大约5厘米×6厘米大小的碎片,滴上香茅油,然后在傍晚时分挂出树冠外围。对于生长5-7年的大树,每株树可以悬挂5-10片纸片。第二天早上回收纸片并放入塑料袋密封保存,当晚再次添加香茅油后继续悬挂,如此循环直到收获季节结束。
甜瓜或果实浸泡
在果实即将成熟之前,可以将甜瓜切成小块,或将较早熟的荔枝、泸州桂圆果实(果穗)刺穿后,浸泡在90%晶体敌百虫20倍液、40%辛硫磷乳油20倍液、30%苯腈磷乳油或40%苯溴磷等药液中,经过10分钟处理后取出,于傍晚时分挂在树冠上,这对那些既吃健康果实又吃受损果实的落叶夜蛾有一定的诱杀效果。
糖醋诱杀剂
在果实接近成熟的时候,可以用糖醋加上90%晶体敌百虫制成诱杀剂,于黄昏时分放置在果园中,用来诱杀成虫。
参考资料
落叶夜蛾 Ophideres fullonica.落叶夜蛾 Ophideres fullonica.2024-11-22
落叶夜蛾.世界农化网.2024-11-22
葡萄虫害及防治落叶夜蛾.科普中国网.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