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巴彻
罗伯特·巴彻(英语:Robert Bacher,1905年8月31日—2004年11月18日),美国核物理学家,曼哈顿计划领导人之一。1905年出生于俄亥俄州劳登维尔,2004年逝世于加利福尼亚州蒙特西托。
人物生平
巴彻在密歇根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在1930年由萨缪尔·古德斯米特指导,研究了泽曼效应和原子能级的超精细结构。在加州理工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进行研究后,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职位。
1935年,他在康奈尔大学与贝特合作,共同撰写了《核物理学:原子核的静态状态》(1936年),这是被称为“贝特圣经”的三部作品之一。
1940年12月,巴彻加入了麻省理工学院的辐射实验室,负责处理入射雷达信号部分。在此期间,他在管理方面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并协调了科学家、通用电气公司和RCA的努力。
1942年,巴彻被罗伯特·奥本海默邀请加入曼哈顿计划,在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的新实验室工作。巴彻坚持洛斯阿拉莫斯成为一个民用而非军事实验室。在洛斯阿拉莫斯,巴彻负责P(物理)部门,后来的G(设备)部门。巴彻与奥本海默密切合作,两人每天都会讨论项目的进展。
战后,巴彻成为康奈尔大学核研究实验室的主任。他还在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任职,该委员会是战时曼哈顿计划的民用继任者,并于1947年成为其创始委员。
1949年,他离开委员会,成为加州理工学院物理、数学和天文学部的主管。
1958年,他被任命为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成员。
1962年,他成为加州理工学院副校长兼教务长。
1970年,他辞去教务长职务,1976年成为名誉教授。
2004年,巴彻在99岁时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