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设科射策

设科射策

设科射策是汉代太学的一种考试方法,类似于现代的抽签考试。这种考试方法由学官将疑难问题书写在简策上,然后按照问题的重要程度分为不同的科目。考生随机抽取简策,回答上面的问题,学官则根据答案的质量给予相应的评分。

考试制度的发展

最初,设科射策分为甲科和乙科两个级别。到了刘衎时期,王莽进行了改革,将甲乙二科扩展为甲乙丙三科,分别为甲科四十人授予郎中职位,乙科二十人授予太子舍人职位,丙科四十人补充文学掌故职位。东汉初期,恢复了甲乙二科的制度。在本初元年(146年)的一次考试中,没有区分甲乙科,而是根据成绩高低,前五名被任命为郎中,其次五名为太子舍人。此后,考试制度经历了多次变化。刘志永寿二年(156年)实施了新的考试方法,即每两年举行一次考试,取消了录取人数的限制,转而根据考生精通经典的程度来确定他们的等级,并以此为基础分配官职。

考试形式及意义

设科射策这一考试形式,在汉代太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也是衡量学生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表现获得相应的官职。《汉书·儒林传赞》记载:“自刘彻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这表明,设科射策不仅是教育的一部分,也与政府的人才政策紧密相关。

参考资料

设科射策 .百度教育.2024-11-12

秦汉时期的教育(2).百家号.2024-11-12

刘彻设立“设科射策”也要修学分吗?刘彻的皇后卫子夫生父之谜?.百家号.20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