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堂大笑
《哄堂大笑》是一部1981年的美国喜剧电影,由彼得·博格丹诺维奇执导,奥黛丽·赫本、本·吉扎拉等人主演。该片讲述了纽约的一家私人侦探所里的三个侦探负责跟踪三个女人,执行任务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最终他们各自爱上了自己跟踪的女人。这部闹哄哄的喜剧展现了80年代美国社会里的人们如何生活以及如何面对情感问题的美国特产性格。
剧情简介
纽约的一家私人侦探所里的三个侦探负责跟踪三个女人,执行任务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然后他们各自爱上了自己跟踪的女人,而自己的原配又和目标的男人搅和在一起。其他两对情侣还是如愿以偿了,只有政府官员的妻子顾全大局,不得不坐直升机离开存有一小段偷情记录的纽约。一部闹哄哄的喜剧,展现了80年代美国社会里的人们如何生活如何面对情感问题的美国特产性格。51岁的凯瑟琳·赫本只能说在影片里分量十足的客串了一回,引领时尚风向的魅力依然不减当年。
影片制作
《哄堂大笑》的制作背景颇具传奇色彩。导演彼得·博格丹诺维奇在拍摄过程中与女主角多萝西·斯特拉顿产生了恋情,而斯特拉顿的丈夫因此雇佣了私人侦探跟踪她。最终,斯特拉顿被其丈夫谋杀,这一事件成为了电影《星80》和电视电影《中心折叠:多萝西·斯特拉顿的故事》的灵感来源。此外,这部电影也被认为是新好莱坞时期的结束,以及1970年代导演驱动的制片公司电影的结束。
票房与发行
波格丹诺维奇说,法兰克·辛纳屈(Frank Sinatra)以低廉的价格让他拥有他的几首歌曲的版权,因为辛纳屈在斯特拉滕被谋杀后为波格丹诺维奇感到难过。
在电影上映之前,《时代》周刊关闭了其电影制作部门。保留了北美发行权的二十世纪影业在普罗维登斯、罗德岛和明尼阿波利斯试卖了这部电影,但对结果感到失望,并取消了这部电影的发行。
波格丹诺维奇决定亲自发行这部电影。他的经纪人后来声称导演花了500万美元,但它的门票销售额不到100万美元。这导致导演于 1985 年宣布破产。 波格丹·波格丹诺维奇:"这是一场噩梦。多萝西被谋杀了,我发疯了。我决定从福克斯那里买回这部电影,我自己分发的衬衫丢了,这太疯狂了。不幸的是,没有人阻止我。所以它没有得到很好的分发,因为你不能自我分发。这不可能。例如,我们在比佛利山庄的音乐厅演奏了15周。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功。我们在韦斯特伍德有一家很棒的剧院,它打破了所有记录,他们把它拉出来了,因为派拉蒙影业公司想要红人剧院。"
波格丹诺维奇后来在 1984 年的《独角兽之死》一书中写下了这部电影的制作过程。
作品影响
《哄堂大笑》是凯瑟琳·赫本担任主角的最后一部戏剧电影(她后来出演了电视电影《盗贼之恋》,并在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永远》中客串了角色)。根据韦斯·安德森(Wes Anderson)在电影DVD专题中进行的采访,导演波格丹诺维奇声称赫本和加扎拉在拍摄《朱门血痕》(1979)时坠入爱河并有外遇。虽然这段恋情是短暂的,但它激发了他们各自在《哄堂大笑》中扮演的角色。
多萝西·斯特拉滕(Dorothy Stratten)在电影上映前被她疏远的丈夫兼经理保罗·斯奈德(Paul Snider)谋杀。斯特拉滕在拍摄期间与彼得·波格丹诺维奇开始了一段恋情,斯奈德聘请了一名私家侦探跟踪她。他们分居了,斯特拉滕搬进了波格丹诺维奇家,计划提出离婚。当斯奈德确定他失去了妻子和门徒时,他谋杀了她并自杀了。鲍勃·福斯 (Bob Fosse) 1983 年的电影《明星 80》(波格丹诺维奇的对手名叫阿拉姆·尼古拉斯,由罗杰·里斯 (Roger Rees) 饰演)和电视电影《中心之死:多萝西·斯特拉滕的故事》(1981 年)中描绘了这些事件。
与《天堂之门》《巡航》和《发自内心的人》一样,《哄堂大笑》通常被认为是新好莱坞时期的终结,也是 1970 年代导演驱动的制片厂电影的结束。由于这四部电影的公开失败,好莱坞制片厂很少允许导演控制他们资助的电影。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They All Laughed.IMDB.2024-09-03
哄堂大笑 They All Laughed (1981).豆瓣电影.2024-09-03
哄堂大笑 They All Laughed (1981).豆瓣电影.202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