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星毛羊奶子

星毛羊奶子

星毛羊奶子(学名:Elaeagnus stellipila)是胡颓子科胡颓子属下的一个种,为落叶灌木。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江西省、湖北、湖南省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等地,生长于海拔500—1200米的向阳丘陵地区、溪边矮林或路边、田边。

形态特征

星毛羊奶子是一种落叶或半落叶灌木;无刺或老枝具刺;幼枝密被褐色或灰色星状绒毛;芽具星状绒毛;叶厚纸质,宽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5.5厘米,先端尖,基部圆或近心形,上面幼时被白色星状毛,下面密被淡白色星状毛,有时具鳞片或鳞毛,侧脉4—5对;叶柄具星状绒毛,长2—4毫米。

花淡白色,被银白色和散生褐色星状绒毛,1—3朵生于新枝基部叶腋;花梗极短;萼筒圆筒形,微具4棱,长5—7毫米,在子房之上缢缩,裂片卵状三角形或披针形,长3—4.5毫米;雄蕊4;花柱直立,几无毛或疏被星状毛,不超过雄蕊。果长椭圆;或长圆形,长1—1.6厘米,具褐色鳞片,熟时红色;果柄长0.5—2毫米。

分布范围

星毛羊奶子分布于中国浙江、湖北(利川市巴东县咸丰县)、湖南省(石门)、重庆市万州区北碚区巴南区南川区城口县武隆区开州区奉节县巫溪县)、四川省都江堰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峨眉山市洪雅县屏山县名山区天全县)、贵州(正阳、德江、沿河)、云南(绥江、麻栗坡县)、甘肃(文县)。

栖息环境

星毛羊奶子生长于海拔500米至1200米范围内的向阳丘陵地区、溪边矮林或路边、田边。

繁殖

选地整地

圃地选择

参照《育苗技术规程》(GB/T 6001)执行。

整地

全耕深翻20—25厘米,拣除杂草根茬,四周及圃地中央开设排水沟。

施肥

结合整地,施有机肥3000千克/公顷和钙镁磷1500千克/公顷。

作床

碎土平整作床,宽100厘米,长因地形而定,步道沟宽40厘米,深30厘米,整地要求细致平坦。床面上铺一层厚度3—5厘米的黄心土。

土壤消毒

参照《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执行。

搭遮荫棚

使用遮阳率为75—80%的遮荫网,搭建200厘米高的遮荫棚。

播种育苗

采种处理

果实采集

在5月中旬—6月上旬,果皮呈红色时采集。

果实处理

将采集后的果实进行堆积,待果皮沤烂后,清水冲洗,筛选出籽粒饱满的种子。

品质检测

播种方式

随采随播。条播,行宽为20厘米,沟深4—6厘米,种子点播,株距2—3厘米,覆土厚度为2—3厘米,用手轻轻压实。

播后管理

苗床保湿

苗床覆盖稻草,覆盖厚度2—3厘米。

灌溉

播种后浇透水,出苗70%以上时,间隔15—20天灌溉一次。进入秋季后,应停止灌水。

除草与松土

每年除草2—3次。及时松土,不伤苗。

施肥

一般每年施肥2—3次,每次施尿素100—150千克/公顷。

苗木出圃

春季出圃,苗木高度30厘米以上,地径0.4厘米以上,根系长10厘米以上。

扦插育苗

穗条制备

穗条选取时间

5—6月份上午九点之前进行。

穗条选取

选取母树树冠中上部生长健壮、侧芽饱满、无病虫害的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

插穗规格

长5—8厘米,留芽2—3个,留叶2—3片。

截条处理

枝剪截条,切口平滑,不破皮,不劈裂,不伤芽。下切口距底部芽基部下方0.5—1厘米,斜切。上切口平切,距顶部芽上端1厘米。对穗条立即喷水保湿,插穗基部用200毫克/升ABT浸泡30分钟,待用。

穗条处理

对穗条立即喷水保湿,插穗基部用200毫克/升ABT浸泡30分钟,待用。

扦插方法

随采随插,5—6月。直插,插入土中1/3插穗长度,插后立即浇透水。株行距为2厘米×10厘米。

插后管理

搭拱棚

拱棚宽度与苗床宽度一致,棚顶距苗床面高度为50厘米,表面覆盖0.2—0.4丝厚的薄膜。

揭膜和撤遮荫棚

苗床薄膜完全封闭50—60天后,先揭开小拱棚两头的薄膜炼苗,持续5—7天后再完全揭开,在10月底撤除遮荫网。

灌溉

插穗生根前,灌水保持土壤田间持水量在60—70%,小拱棚内相对湿度80%—95%。揭膜后步道沟灌水以防旱。

除草与松土

每年除草2—3次。及时松土,不伤苗。

施肥

一般每年施肥2—3次,每次施尿素75—100千克/公顷。

苗木出圃

春季出圃,苗木高度30厘米以上,地径0.4厘米以上,根系长10厘米以上。

保护级别

星毛羊奶子已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无危(LC)。

用途

星毛羊奶子经济价值较大,可以鲜食、可做果品加工原料、可榨油、可观赏、还可防风固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