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新古今和歌集

新古今和歌集

《新古今和歌集》是镰仓市时代的敕撰和歌集,也是八代集的第八部。元久二年三月(1201年),后鸟羽天皇主持编,由源通具、藤原有家、藤原定家藤原家隆、藤原雅经、寂涟六人完成。收录和歌1979首,分为十二类:春歌、夏歌、秋歌、冬歌、贺歌、哀伤歌、离别歌、羁旅歌、恋歌、杂歌、神祇歌、释教歌。与《万叶集》和《古今和歌集》并列,被认为是日本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诗歌集。

基本介绍

《新古今和歌集》是元久二年三月(据序言)由后鸟羽天皇(时为太上天皇)主持,由参议右卫门督源通具、大藏卿藤原有家、左近卫权中将藤原定家、前上总介藤原家隆、左近卫权少将藤原雅经等人编纂完成的和歌集。收录有和歌1979首,分为十二类:春歌、夏歌、秋歌、冬歌、贺歌、哀伤歌、离别歌、羁旅歌、恋歌、杂歌、神歌、释教歌。是日本历史上颇负盛名的和歌集。

其序言由时任摄政太政大臣的藤原良经撰写,原文为汉文,有假名版本。

序言如下:

夫和歌者,群德之祖、百福之宗也。玄象天成,五际六情之义未著,素鹅地静,三十一字之咏甫兴。尔来源流繁,长短虽异,或抒下情而达闻,或宣上德而致化,或属游宴而书怀,或采艳色而寄言。诚是理世抚民之鸿徽、赏心乐事之龟鉴者也。

是以圣代明时,集而录之,各穷精微,何以脱漏。然犹昆岭之玉,采之有余,邓林之材,伐之无尽。物既如此,歌亦宜然。

仍参议、右卫门督源朝臣通具、大藏卿藤原朝臣有家、左近卫权中将藤原朝臣定家、前上总介藤原朝臣家隆、左近卫权少将藤原雅经等,不择贵贱高下,令摭锦句玉章。神明之词、佛陀之作,为表希夷,杂而同隶。始于者,迄于当时,彼此总编,各俾呈进。每至玄圃花芳之朝、砌风凉之夕,斟难波津之遗流,寻浅香山之芳踪,或吟或咏,拔犀象之牙角,无党无偏,采翡翠之羽毛。裁成而得二千首,类聚而为二十卷,名曰新古今和歌集矣。时令节物之篇,属四序而星罗,众作杂咏之什,并群品而云布。综缉之致,盖云备矣。

伏惟来自代都,而践天子之位,谢于汉宫,而追汾阳市之踪。今上陛下之严亲也,虽无帝道之询,日域朝廷之本主也,争不赏我国之习俗。

方今荃宰合体,华夷咏仁。风化之乐万春,春日野之草悉靡,月宴之契千秋,秋津洲之尘惟静。诚无为有截之时,可颐染毫操之志。故撰斯一集,永欲传百王。

彼上古之万叶集者,盖是和歌之源流也。编次之起,因准之仪,星序惟邈,烟难披。延喜有古今集,四人含纶命而成之。天历有后撰集,五人奉丝言而成之。其后有拾遗、后拾遗、金叶、词华、千载等集,虽出于圣王数代之敕,殊恨为撰者一身之最。因兹访延喜、天历二朝之遗美,定法河步虚五辈之英豪,排神仙之居,展刊修之席而已。

斯集之为本也,先抽万叶集之中,更拾七代集之外。深索而微长无遗,广求而片善必举。但虽张网于山野,微禽自逃,虽连于江湖,小鲜偷漏。诚当视听之不达,定有篇章之犹遗。今只随采得,且所勒终也。

抑于古今者,不载当代之御制。自后撰而初加其时之天章。各考一部,不满十篇。而今所入之自咏,已余三十首。六义若相兼,一两虽可足,依无风骨之绝妙,还有露词之多加。偏以耽道之思,不顾多情之眼。

凡厥取舍者,嘉尚之余,特运冲襟。伏羲基皇德而四十万年,异域自虽观圣造之书史焉,神武开帝功而八十二代,当朝未听睿策之撰集矣。定知,天下之都人士女,讴歌斯道之遇逢矣。

不独记仙洞无何之乡,有嘲弄风月之兴,亦欲呈皇家元久之岁,有温故知新之心。修撰之趣,不在兹乎?圣历乙丑王春三月云尔。

创作过程

建仁元年(1201年),由后鸟羽院主持编修的《新古今和歌集》开始编纂。元久二年三月(1205年)《新古今和歌集》大致完成,时任关白太政大臣的藤原良经为此作了序言。承元4年(1210年)左右基本完成。而后后鸟羽院自行删补、修正,于建保4年(1216年)完成现存版本。

点评鉴赏

1.春过ぎて夏来にけらし白妙の衣干すてふ天の香具山———持统天皇

2.忘れなん侍つとな告げそなかなかに因幡の山の峰の秋风———藤原定家

3.风吹けばとはに波越す矶なれやわが衣手のかはく时なき———纪贯之

4.仙人の折る袖にほふ菊の露うちはらふにも千代は経ぬべし———藤原俊成

作者介绍

后鸟羽天皇(1180年8月6日-1239年3月28日),第82代日本天皇,1183年至1198年在位。讳尊成(たかひら)。他是高仓天皇的第四皇子,为七条院殖子(从三位坊门信隆的女儿)所生,也是守贞亲王的同母弟和安德天皇的异母弟。

后鸟羽天皇是高仓天皇的四皇子,安德天皇的弟弟。1183年,平氏挟持安德天皇西逃,京都方面决定拥立新君。当时高仓天皇的皇子,次子贞成亲王被平氏带走,于是在三子和四子中间抽签决定,结果4岁的尊成亲王中标,当即继位为后鸟羽天皇。在日本历史上首次出现两天皇并立的局面。

寿永2年(1183年)7月25日,木曾义仲的军队迫近京都,平家奉安德天皇和国母平德子,携带三神器逃往西国。不久以后,木曾义仲进入平安京;在木曾义仲和源行家的请求下,后白河天皇罢免了平家一门的官位,并要求平家送安德天皇和三神器一起还京,但被平家方面拒绝。因此法皇决定另立新的天皇氏。木曾义仲推举亲近自己的北陆宫(以仁王的长子)为候选人;但是法皇希望立高仓天皇的儿子为天皇。高仓天皇的长子是被平家挟持的安德天皇;次子守贞亲王也被平家劫往西国;第三子惟明亲王虽然留在京都,但出生的地位不够高;因此最终选定了让第四皇子尊成亲王,是为后鸟羽天皇。根据日本皇室的习俗,新任天皇应该在拥有三神器的状态下即位。后鸟羽天皇成为第一位在没有接受三神器状态下即位的天皇。祖父后白河天皇担任太上天皇,开设院政。

后白河法皇的院政直到1192年法皇逝世才宣告终结。此后朝政由关白九条兼实执掌。法皇执政期间,一直避免给予源赖朝“征夷大将军”的称号。兼实执政期间,授予了源赖朝“征夷大将军”的称号,但在源通亲的建议下,不准赖朝将女儿大姬嫁入宫中。兼实的女儿任子是后鸟羽天皇中宫,未生皇子。1195年源通亲的养女源在子为天皇诞下一子(即后来的土御门天皇)之后,次年平安京就发生了政变九条任子就被废去中宫之位,其父兼实也被罢免官职。这次政变的幕后主谋就是源赖朝。

建久9年(1198年)1月11日,后鸟羽天皇禅位给了儿子为仁亲王,是为土御门天皇。此后,后鸟羽上皇开设院政,辅佐土御门、顺德区、仲恭三代天皇氏。他积极对院政进行改革,并在1199年源赖朝死后对镰仓幕府持强硬态度,试图将镰仓幕府控制在自己手里。源赖家被废黜后,源千幡被上皇赐名“源实朝”,立为镰仓幕府第三代将军,试图扩大朝廷在幕府的影响力。在源实朝担任将军的时期,朝廷和幕府之间的关系十分亲睦。上皇曾提出“宫将军”的构想,也就是让亲王出任将军。但实朝被暗杀后,朝廷和幕府的关系恶化,幕府拒绝了朝廷的“宫将军”构想。

承久元年(1219年),内里守护源赖茂率西面武士哗变,最终被镇压。其原因,一说是赖茂试图胁迫上皇让他当上将军,另一说是要求上皇下达讨幕的院宣。包括仁寿殿、宜阳殿、校书殿在内的许多宫殿被烧毁。上皇下令向全国征收重建宫殿的费用,但源赖朝辖下的东国地头皆拒绝向朝廷朝贡。这使朝廷和幕府的关系急剧恶化。

承久3年(1221年)5月14日,后鸟羽上皇下达了讨伐时任幕府执权北条义时的院宣,并召集内、近国的武士讨伐幕府,史称承久之乱。北条义时率军反击,朝廷军大败。二个月后的7月9日,北条义时的儿子泰时率19万大军上京,将后鸟羽上皇流放隐歧岛,顺德上皇流放佐渡岛,土御门上皇流放土佐国。后鸟羽上皇的皇子雅成亲王流放但马国、赖仁亲王流放备前国。同时废黜了顺德上皇的儿子仲恭天皇,拥立后鸟羽上皇哥哥守贞亲王的儿子茂仁王为新的天皇,是为后堀河天皇;守贞亲王则以太上天皇的身份执掌院政,是为后高仓院。

后鸟羽上皇在流放隐岐群岛之前出家。延应元年(1239年)2月20日,后鸟羽上皇在隐歧岛逝世。同年5月谥显德院。四条天皇逝世后,后高仓院一脉断绝,后其孙后嵯峨天皇即位,于仁治3年(1242年)7月改其院号为后鸟羽院

后鸟羽天皇擅长创作和歌,在日本中世是屈指可数的歌人。他曾创作有大量著名和歌,其在位和执政期间曾多次举办和歌歌会。

此外他也喜欢打造日本刀,天皇自己打造的武士刀在刀身上都有十六瓣的菊纹。这就是日本天皇家家纹的由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