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大帝湾
彼得大帝湾(英文名:Zaliv Petra Velikogo;俄语:Залив Петра Великого),是滨海边疆区沿岸日本海最大的海湾,东起波沃罗特内角,西至图们江口。海湾南北长约80公里,南部最宽处东西跨度约200公里,水深不足200米,海岸线总长1500公里。
1958年,日内瓦海洋会议通过的《领海与毗连区公约》,该海湾被认定为"历史性"海湾,因此属于俄罗斯的内水。2013年7月5日-12日,中俄“海上联合-2013”海上联合军事演习在日本海彼得大帝湾附近海空域举行。2015年8月24-25日,中俄“海上联合-2015(Ⅱ)在俄罗斯彼得大帝湾举行。
彼得大帝湾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达690毫米。彼得大帝湾分布着众多小海湾,包括波西耶特湾、阿穆尔湾、乌苏里湾、斯特列洛克湾、东方湾和纳霍德卡湾。
名称由来
历史沿革
1860年,沙俄以武力胁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将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强行划归俄罗斯。1958年,日内瓦海洋会议通过的《领海与毗连区公约》,该海湾被认定为"历史性"海湾,因此属于俄罗斯的内水。
地理概况
地理位置
彼得大帝湾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地区最南端,伸入俄罗斯远东滨海边疆地区,地处北纬43°附近,东起波沃罗特内角,西至图们江口。海湾南北长约80公里,南部最宽处东西跨度约200公里,水深不足200米,海岸线总长1500公里。
气候特点
彼得大帝湾属于温带季风气候,1月平均气温为-15℃,8月平均气温为20℃,6月至9月为雨季,年降水量达690毫米。
水潮流
彼得大帝湾每年12月至翌年4月海水结冰,冰厚不足1米,借助破冰船可维持全年通航。潮汐为半日潮,大潮升0.52米,小潮升0.46米。潮流微弱,平均流速2节,流向不定。
岛屿海湾分布
彼得大帝湾分布着众多小海湾,包括波西耶特湾、阿穆尔湾、乌苏里湾、斯特列洛克湾、东方湾和纳霍德卡湾。湾内岛屿包括俄罗斯岛、波波夫岛、列伊涅克岛、里科尔达岛、斯捷宁岛、莫伊谢耶夫岛、富鲁格利姆岛、阿斯科尔德岛、普佳京岛、帕赫图索夫岛、热尔图欣岛、兄弟岛以及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群岛等。
周边情况
沿岸城市
彼得大帝湾沿岸坐落着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及其港口,以及纳霍德卡、东方港、大卡缅市和福基诺市。
注入河流
彼得大帝湾主要入海河流为拉兹多利纳亚河等。
航线港口
彼得大帝湾的主要港口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港,该港不仅是俄罗斯在太平洋沿岸最重要的海军基地,同时也是俄罗斯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驻地。
相关活动
2013年7月5日-12日,中俄“海上联合-2013”海上联合军事演习在日本海彼得大帝湾附近海空域举行。
2015年8月24-25日,中俄“海上联合-2015(Ⅱ)在俄罗斯彼得大帝湾举行。
参考资料
Залив Петра Великого.大俄罗斯百科全书.2025-04-11
中俄“海上联合-2013”军事演习.人民网.2013-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