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叶亭四迷
二叶亭四迷(日语:ふたばてい しめい Futabatei Shimei,1864年4月4日—1909年5月10日),日本小说家、翻译家。本名长谷川辰之助(长谷川 辰之助/はせがわ たつのすけ Hasegawa Tatsunosuke)。二叶亭四迷是日本近代文学开创者之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其笔名二叶亭四迷的来历不明,一个通俗的说法是,其父亲曾对他说“くたばってしめ(ま)え!”,意指“你给我死掉算了”。他启蒙于汉学,深谙儒家思想。1887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浮云》,首创言文一致体(白话文),成为日本近代小说的先驱。1889年后一度中断文学创作,先后任俄语教员、记者等。日俄战争后,发表长篇小说《面影》《平凡》,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亦颇有影响。曾译过屠洛涅夫、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里、列夫·托尔斯泰、马克西姆·高尔基等人的作品。后刊有《二叶亭四迷全集》9卷。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巩长金、石坚白等译的《二叶亭四迷小说集》。
人物经历
日本作家,俄罗斯文学翻译家。本名长谷川辰之助,笔名二叶亭四迷。1864年4月4日生于江户城(今东京),卒于1909年5月10日。二叶亭四迷的父亲是地方的下级武士,明治维新后担任地方小官吏。1868年11月随母亲、祖母移住名古屋市。二叶亭四迷的青少年时期是在明治维新的“开化革新”的气氛中度过。他从小接受汉学教育,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把为人正直、“俯仰无愧于天地”当作座右铭。当时俄罗斯帝国向亚洲扩张,引起日本朝野的愤慨。他在爱国激情的支配下,曾多次报考陆军士官学校,未被录取。1881年就读于东京外国语学校俄文科,受到俄国文学的熏陶和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洗礼,遂选择了以改造社会为己任的现实主义文学道路。1886年发表第一篇文学评论《小说总论》。《小说总论》补正了作家坪内逍遥《小说神髓》的不周之处,针对当时日本文坛占主导地位的娱乐文学和单纯模写现实的创作方法提出不同的看法,系统阐述了小说应通过现象反映本质,从而成为认识真理的工具等现实主义文学主张,批判了仅仅注重形式上的“深刻描写”的所谓写实论和流于肤浅低俗的游戏文学,发出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理论的先声。次年,一部实践这一文学理论的长篇小说《浮云》连续刊载。小说通过一个正直而有学问的青年,被政府机构排挤、被情人鄙弃的命运,披露了明治时代官场的腐败和人情的淡薄,揭示出封建传统与西方近代文明的矛盾,塑造了日本文学史上第一个不满现实却无力反抗的“多余人”形象,被誉为日本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但小说问世时反响不大,他认为“文学不是大丈夫的终身事业”,于是他停止了小说的创作。此后,他当过内阁官报局的翻译、编辑,陆军大学和东京外国语学校教授,还当过清朝的北京警务学堂的干部。20年中,翻译介绍了不少俄罗斯文学作品。他的译文忠实原作,言文一致,颇受好评。1893年1月,二叶亭四迷与福井结婚,1894年12月长女出生,1896年2月离婚,出版《かた恋》。1902年5月二叶亭四迷辞去东京外国语学校教授一职,前往大清哈尔滨市永商会工作,9月离开哈尔滨,由以前的校友川岛浪速介绍任北京京师警务学堂事务长,1903年7月辞职回国。1904年3月,二叶亭四迷成为大坂朝日新闻驻东京办事员,8月再婚。
1904~1905年前后,二叶亭四迷出任大阪《朝日新闻》驻东京特派记者。在报社同仁鼓动下,恢复了文学创作。1906年和1907年,连续发表了长篇小说《面影》和《平凡》。《面影》写一个中年知识分子入赘某家为婿,和妻子感情不和,却与守寡回家的妻妹产生了爱情。这种爱情为家庭和社会所不容,他抛下情人和家庭到中国流浪,最后变成穷愁潦倒的酒鬼。小说对封建势力作了揭发控诉,并对社会作了广泛的批判。《平凡》他故意模仿风行一时的自然主义小说,用第一人称叙述一个平凡人的一生。这个人从小受到家庭的溺爱,青年时和一个富家的女儿相爱,经历了人生难忘的初恋。以后写了一两部应时的作品,博得一点小名气,和公寓的女佣人厮混。最后决心放弃过去的生活,老老实实娶妻、生子,奉母送终,了此平凡的一生。作品夹叙夹议,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文学状况进行冷嘲热讽。这三部小说以现实主义手法,塑造了对现实不满、遭到社会恶势力的排挤和打击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软弱无力,缺乏斗争勇气,最后对人生感到幻灭,是特定的日本半封建社会下的“多余人”的典型。作品通过对这些“多余人”的描写,对明治社会作了广泛的批判。另外,他在开创言文一致、清新流畅的文体上也有一定的功绩。1908年6月,二叶亭四迷被派往圣彼得堡工作。1909年3月,二叶亭四迷因肺结核入院治疗,4月因病情加剧,经伦敦坐船返日治疗。5月10日,由科伦坡驶向新加坡的途中客死,享年45岁。1910年朝日新闻社出版了他的全集,石川啄木负责校对。二叶亭四迷被安葬在新加坡的日本人墓地,地址是Chuan Hoe Avenue 22,位于后港附近。余秋雨在其作品《文化苦旅·这里真安静》中曾有所提及他的墓园及患病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