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阴之战
公元前330年,秦军在雕阴(今甘泉县寺沟河)大败魏军,魏将龙贾被俘。魏国元气大伤,从这一战役后魏国在军事上开始走下坡路。
基本介绍
战国时期,魏惠王十二年(前358),魏国为了防御秦国的扩张侵略,派大将龙贾(音古),率兵自今华州区沿北洛河北上至上郡(榆林鱼河堡),修筑了一道长城,并在雕阴(今陕西省甘泉县寺沟河)建造城池,驻兵10万镇守。当时,渭河平原东部及黄河与洛河之间的大片土地均属魏国辖地。这像一个巨大的楔子堵住了秦国向东发展的道路。同时,魏国独占华山以东的利益,既能向西侵略,又能向东扩展,而秦国则处于被动地位。
秦惠文王嬴驷八年(前330),秦采纳苏秦之计,任命公孙衍为统帅,出师伐魏。秦军直驱北上,至雕阴城下。南洛河两岸挥戈持盾的兵士铺天盖地,杀声一片,展开了一场恶战。秦号称“首功之国”,即斩敌一颗首级进爵一级,所以将士作战勇猛,以一当十。魏将龙贾,战前无备,仓促应战,军心大乱,抵挡不住秦国虎狼之师,兵败雕阴。龙贾率残兵左冲右杀向西南逃了不到数十里,就被秦国伏兵抓获。
因为雕之地在泰昌山以北,因此称作“雕阴”,史称这次战役为“雕阴之战”。雕阴之战属于第五次河西之战战役。
雕阴之战,秦国投入多少兵力,记载不明。魏将龙贾,束手就擒,全军覆没。《史记·秦本记》载:“俘其将龙贾,斩首八万。”《史记·魏世家》云:“秦败我龙贾军,斩首四万五千。”雕阴之战,大伤了魏国的元气,魏国再也无力与秦国相抗衡,不得不将渭河平原东部、黄河西岸和陕北地区的15座城池,供手奉献于秦。魏则退出潼关县,迁都大梁(今开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