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潼关县

潼关县

潼关县,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渭南市下辖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端,居秦、晋、豫三省交界处。东接河南省灵宝市,西连本省华阴市,南依秦岭与本省洛南县为邻,北濒黄河、国土总面积526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潼关县常住人口12.34万人。截至2025年2月,潼关县下辖1个街道、4个镇,共18个行政村、10个社区,511个村(居)民小组。县政府驻地中心大街中段县政府大院。

潼关县地貌南高北低,跌宕[dàng]明显,呈台阶状。由南向北分为山地、残原沟壑和黄、渭河谷三种类型。属季风区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境内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偏少,雨热同期。西汉高祖五年(前202),潼关始设船司空衙门,后更名为船司空县。东汉末至清初潼关县两次并入华阴市等县,计1500余年。清雍正四年(1726)设潼关县,民国二年(1913),恢复潼关县。潼关始建县,沿袭至今。

潼关县突出黄金、潼关软籽石榴、潼关肉夹馍、潼关酱菜潼关古城“五大品牌”,花椒、软籽石榴等特色农业达18万亩,初步形成了以黄金工业、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工业产业集群,依托“山水关城金”旅游元素,以潼关古城景区为核心的全域旅游蓬勃发展。202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8.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1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3.78亿元,增长1.0%;第三产业增加值27.36亿元,增长4.4%。一、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4:28.3:56.2。

潼关于西汉初年设县,东汉末年建关,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流传着女娲抟[tuán]土造人、夸父追日弃杖桃林等美丽传说。潼关县是华山黄河对话的绝佳之地。以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为目标,依托“山水关城金”旅游元素,全力推进“一城三园一街”和“十里画廊·慢游潼关”两大旅游体系建设,已建成4A级景区1个(潼关古城景区),3A级景区5个。1993年身全国第三产金大县,2005年被中国黄金协会授予“华夏金城”称号,2011年以来多次被评为全国“黄金十强县”。

地名由来

潼关二字最早出现在《三国志》,东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马超渭南之战的记述里。《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即说黄河从北向南的激流撞击土山发出“潼潼”之声而称潼关。另一种说法是因关城傍潼河在此流入黄河,故名潼关。

历史沿革

夏至秦朝(约公元前2070~前221年)

商代隶定国,称桃林。周代为内地,隶国(北虢),称“渭”。春秋时称桃林塞,隶晋。晋侯使詹嘉处暇守此防秦。战国秦厉共公二十四年(前453年)隶魏。秦惠文王六年(前332年),设宁秦县,属宁秦县辖地。

秦至汉朝(公元前221~220年)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设船司空衙门,专管黄、渭河水运、船库。后以船司空官名为县名,隶京兆尹。新朝始建国元年(9年),改船司空县为船利县,隶后承烈郡。东汉复名船司空县,隶司隶校尉部。建安十八年(213年),船司空县并入华阴市,隶京兆尹。

三国至隋朝(公元220~618年)

后经三国、魏、晋275年均属华阴市。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属定城县(治所在今公庄村北之定城),隶华州华山郡。西魏时定城县并入敷西县,直至北周。隋开皇三年(583年),属敷西县隶华州。大业三年(607年)改隶京兆郡。五年(609年)改敷西县为华阴县,潼关属之。

唐至清朝(公元618~1911年)

垂拱元年(685年),华阴县改称仙掌县,天授二年(691年)分仙掌县东部(潼关)设潼津县,隶虢州。圣历二年(699年)三月,改属太州(治所在今华州区)。长安二年(702年)撤潼津县,并入仙掌县。神龙二年(706年)复名华阴市,本县属之。后经五代十国、宋、金、元约670余年,均属华阴县。明洪武七年(1374年)设潼关守御千户所,属陕西都司。九年(1376年),设潼关卫,属河南都司(明顾祖禹著《读史方舆纪要》说洪武三年设潼关卫)。永乐六年(1408年),属中军都督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撤潼关卫,五年(1727年),设潼关县。乾隆十三年(1748年),改设潼关厅,属陕西潼商道同州府

中华民国(公元1912~1949年)

民国时期废厅,设潼关县,属陕西省关中道。(1933年),属陕西省。(1939年)属陕西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在大荔县)。(1947年)属陕西省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在华州区),直至解放。1949年5月29日潼关解放,本县属渭南专员公署,隶陕甘宁边区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1949年10月至今)

1950年5月,属渭南专员公署,隶陕西省人民政府。1956年10月,渭南专员公署撤销后,直属陕西省人民政府。1958年12月本县与临渭区合并后,设潼关人民公社,属渭南县,隶陕西省人民政府。1961年8月15日恢复潼关县制,属渭南专员公署(1979年改称渭南地区行政公署),隶陕西省人民政府,至今。

地理

位置境域

潼关县位于黄河中游大拐弯处,八百里秦川的东端,地处东经110°09′32″~110°25′27″、北纬34°23′33″~34°39′01″之间。东与河南省灵宝市毗邻,西、西北分别与华阴市大荔县接壤,南与洛南县秦岭为界,北与芮城县隔黄河相望。南北长约30千米,东西宽22千米,国土总面积526平方千米。

气候

潼关属季风区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境内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偏少,雨热同期。除秦岭山区外,年平均日照时数2269小时,日照率51%。最多2539.4小时(1966年),最少1876.6小时(1974年),相差662.8小时。月际间以6月最多,2、9月最少。年均气温13.2℃,境内气温由北向南递减,南北相差4.7℃,无霜期为187~297天。年均降水量625.5毫米。境内大风频繁出现,年平均风速3.2米/秒,春季风速最大,多发东风。

地质

潼关县南部秦岭山区属太古界太华群,是吕梁运动以后形成的东西带状隆起。元古震旦纪发生地壳地壳运动地层挤压褶皱成山。喜马拉雅山脉运动时,南沿发生断裂,北升南陷,形成寻马道地堑新生代,因受秦岭纬向构造体系和祁、吕、贺构造体系控制,构造运动两体系之间发生挤压、张扭、断陷,形成汾渭地堑。此外,受朝邑横向隆起影响,形成次一级的山前断陷(华阴市一潼关断层)。潼山地因受南北两个地堑的挤压,强烈断折上升,出现了境内秦岭山地。第四纪以来的洪积和风积作用,促使山前断层以北成为黄土台原。台原北部经长期洪水冲刷形成黄渭河谷。

地形地貌

潼关县地貌南高北低,跌宕明显,呈台阶状。南部为秦岭山地,东起西峪,西至华阴蒲峪,面积223平方千米,占总面积42.4%。境内从东向西依次有西峪、东桐峪、善车峪、太峪、麻峪、蒿岔峪、西潼峪7条大峪,峪道长约15千米;另有玉石峪、马峰峪等5千米以下小峪146条。中部为黄土台,塬面南高北仰,黄土覆盖深厚,长期流水冲蚀,形成台塬沟壑地貌。此区域东起牛头原东端,西连华阴孟原,面积220平方千米,占总面积41.83%。因受铁沟、远望沟、禁沟、通洛川、列斜沟的切割,自东向西,形成了代字营、南头、寺角营、王溪屯、吴村、高桥六道残原。北部为黄渭河谷,包括黄、渭河的河漫滩和黄渭河南岸狭长阶地,面积83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5.78%。

土壤

潼关县境内有褐土、黄土、垆土、沼泽土、盐土、淤土、山地棕壤7个土类,11个亚类,17个土属,35个土种。有机质最高值2.11%,最低值0.15%,平均值0.898%。全氮,最高值0.1176%,最低值0.0133%,平均值0.05331%。碱解氮,最高值65PPM(百万分),最低值14PPM,平均值32.67PPM。全磷为0.151%,速效磷最高值52PPM,最低值2PPM,平均值6.17PPM。速效钾,最高值397PPM,最低值92PPM,平均值159.7PPM。土壤氮磷比为2.14:1,肥力较低。

水文水利

水文

潼关县境内黄河为过境河,区间流程18千米。渭河为入境河,从秦东镇花园口注入黄河,区间流程12千米。境内自产河流大小11条,集为潼河、双桥河两大水系。年均径流量7317.2万立方米,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总量9028.7万立方米。其中,黄渭沿岸、太要洼地为极强富水区。名泉有马趵[bào]泉。潼河发源于潼关县秦岭北麓潼峪村,流经安乐社区、屯丰村、在秦东镇港口社区南街汇入黄河,在我县境内河长29.7千米;双桥河发源于潼关县秦岭北麓刀背梁,流经老虎城村、太要社区、秦王寨社区,在代字营镇鑫园村西埝[niàn]入河南省,境内河长 20.9 千米。

水利

潼关县有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8座,陂[bēi]塘46座,有效总库容554万立方米,除解决人畜用水外,有效灌溉面积4.23万多亩。

太峪水库

太峪水库位于太峪口村南1公里处,集水面积24.40平方公里。1974年建成。坝高47米,坝顶海拔高程739米,顶长185米,设施库容量164万立方米,其中,滞洪库容28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32万立方米,死库容8万立方米,设施灌溉面积2万余亩,有效灌溉面积1.50万多亩。灌区渠系配套与蒿岔峪渠水汇合为太蒿灌区,有干渠3条20.95公里。1977—1983年,每年平均灌溉7868亩。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潼关县土地总面积66.74万多亩。1984年普查:农业用地19.07万多亩,占土地总面积28.57%;林业用地20.61万多亩,占30.86%;牧业用地8.3万多亩,占12.53%;水面2.76万多亩,占4.13%;交通用地6290多亩,占0.94%;居民住宅用地2.15万多亩,占3.22%;水利建设用地2430多亩,占0.37%;岩石裸露、沟、河、陡坡等不能利用的土地面积12.94万多亩,占19.38%。

水资源

潼关县境内黄河为过境河,区间流程18千米,平均宽度2千米,水域面积11.7平方千米。渭河为入境河,区间流程12千米,宽80-600米,水域面积2.67平方千米,从秦东镇花园口注入黄河。境内自产河流大小11条,集为潼河、双桥河两大水系。年均径流量7317.2万立方米,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总量9028.7万立方米,其中,黄渭沿岸、太要洼地为富水区。

矿产资源

潼关县境内矿种主要有金、四氧化三铁、石墨、蛭石大理石、石英石等。其中优势矿种有金矿,遍布于小秦岭山区,西潼峪、桐峪、西峪藏量较丰,中深层藏量尤丰;石墨矿分布于大峪至善车峪一带,马峰峪藏量较丰;蛭石分布于桐峪、西峪、善车峪、玉石峪、太峪之浅山地带,藏量较丰;大理石分布于善车峪、玉石峪一带,藏量约228万立方米,蛇纹石化,色泽美丽,加工性能好,系优质建筑装饰原料。

生物多样性

动物

潼关县有野生脊椎动物6纲20科100余种,其中,大鸨为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黄喉貂[qīng yòu]、豺、獐、长尾斑羚、老鹰、白腹鹞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人工饲养的畜禽14种。

植物

潼关县野生植物中淀粉、糖类主要有21种,香料类24种,药用类150余种。人工栽培的树种有20余种。农作物品种有小麦、玉米、豆类、薯类、油菜、花生、芝麻、油葵、棉花、蔬菜、瓜果,软籽石榴、花椒等。

自然灾害

潼关县自然灾害主要有泥石流、崩塌、滑坡三种,灾害点分布呈现南多北少形势。

1953年8月2日,山区暴雨,漳河泛滥,洪峰高约6米。蒿岔峪、水峪、县城南街、鱼渡口一带受灾群众1146户,有13人在洪灾中丧生。冲毁耕地1556亩,浸塌房屋222间,冲没水磨6座,损失粮食2000多公斤,淹没牲口30头,家具和商品等损失严重。

1985年8月23日20时至24日8时,港口镇降雨94.2毫米,太要镇降雨78毫米,城关镇降雨114.2毫米,为50年一遇。暴雨中心的城关镇、高桥乡地面积水0.3米以上。全县被冲毁水利设施115处,农田7170多亩,损失48.13万多元,其他损失12.6万多元。

行政区划

截止2023年潼关县下辖6个镇,28个村社区。县政府驻地:中心大街中段县政府大院。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2年末,潼关县常住人口12.34万人,比上年减少0.03万人。出生人口0.08万人,出生率6.6‰;死亡人口0.13万人,死亡率10.27‰;自然增长率3.67‰。城镇人口6.64万人,占53.77%;乡村人口5.7万人,占46.23%。0-14岁人口为21600人,占17.24%;15-59岁人口为79491人,占63.43%;60岁及以上人口为24226人,占19.3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6050人,占12.81%。

民族

潼关县居民以汉族为主,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5175人,占99.88%;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42人,占0.12%。

语言

潼关方言,属汉语北方方言西北次方言区,是陕西关中东部的地点方言之一。它和普通话比较,语法结构和大部分字音的声韵基本相同,而声调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变化却差异较大。根据语音的地区差异,潼关方言大体可分为东原、西原、山区、城区4个方言片。东原片,包括禁沟以东的南头、代字营、太要、桐峪四个乡(镇)。民国三十三年(1944)前,该片属潼、阌花插地,杂有豫西语音。音位变体现象表现突出,如“来”的韵母读“ei[ei]”(带[ ]的字母为国际音标,下同),“哥”的韵母读“uo[uo]”。西原片,包括禁沟以西的高桥、安乐及港口、吴村乡(镇)的部分地区。民国三十二年(1943)前,本片大部地区由华阴市所辖,华阴语音较重。合口呼韵母增多,且调类调值都有变化,如“啥”、“咋”的韵母都是“uo[uo]”。山区片,包括峪道及近山区。本片交通闭塞,文化教育落后,保留着陕南、湖北腔调。城区片,包括新老县城及近郊,为本县方言的代表。

宗教信仰

潼关县宗教有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佛教

佛教的传入,据代字营乡西埝村明万历九年(1581年)的弥佛寺碑载:“隋开皇间改名弥佛寺,延至我朝。”南歇马村有嘉靖年间金陵寺碑石;“李隆基开元五年(717年)月岩上人者创之。相传为昔大悲菩萨驾经之地。”远在1270年前,佛教即传入本县。明、清代佛事较盛。寺底村蜈蚣寺、松果山佛崖寺、留果村白龙寺、吴村阿彪寺、北营村石佛寺、城内金陵寺、大悲寺多系此时创建修葺或扩建。清末、民国期间,历经变乱,佛寺失修毁,佛教活动日衰。宗教信仰自由,随着科学观念增强,佛教影响淡薄。今城乡星散的教徒200余人,在家设堂,诵经,祭佛。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主要是回族信奉的宗教,亦称回教、清真教。信奉“安拉” 清初建清真寺于东大街。占地1300多平方米,礼拜堂3间,东厢房3间,厦房6间。民国期间,成立潼关伊斯兰教协会,教徒最多700余人。1985年,有教民250余人。1986—1989年,县政府拨款1.10万元,回民捐款6000余元,在红旗巷建立清真寺,教民始有较大的活动场所。

经济

综述

2022年,潼关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8.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1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3.78亿元,增长1.0%;第三产业增加值27.36亿元,增长4.4%。一、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4:28.3:56.2。潼关县聚焦四个经济,增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把黄金、新材料新能源、文化旅游作为首位产业,把软籽石榴、潼关肉夹馍作为特色产业,加快构建“3+N”绿色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产业

2022年,潼关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3亿元。其中农业产值8.88亿元,林业产值0.17亿元,畜牧业产值3.23亿元,渔业产值0.12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59亿元。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71万亩。夏粮播种面积10.16万亩,秋粮播种面积9.55万亩。粮食总产量5.3万吨。其中,夏粮2.8万吨,秋粮2.5万吨。蔬菜面积1.4万亩,产量3.8万吨。园林水果面积1.9万亩,产量1.1万吨。大牲畜出栏1365头。猪出栏7.9万头,羊出栏5510只,家禽出栏13.5万只。大牲畜存栏2584头。猪存栏5.9万头,羊存栏4515只,家禽存栏23.5万只。全年肉产量6694.3吨,蛋产量1474吨。潼关县坚持科技赋农、信息赋农、绿色赋农,发展花椒羊肚菌、生猪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中国软籽石榴第一县。依托现有优势,搭建潼关肉夹馍中央厨房,发展酱菜产业,带动鸭片汤、烩饼、蒸碗等潼关小吃竞相发展,形成潼关小吃总部经济

第二产业

2022年,潼关县工业增加值12.5亿元。全年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79.5亿元,增长21.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3771吨标准煤。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0.89亿度。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总产值完成4.41亿元,增长4.6%。建筑业增加值实现1.3亿元,增长2.2%。拥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7家。潼关县延链做优黄金业。依托境内金、银、铅、铁储量丰富、得天独厚的优势,落实“黄金强县”战略,立足绿色循环发展,主动作为挖潜壮大黄金产业,规划引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破解探矿勘察难题,多业态融合填补精矿粉贸易空白,项目承载增进产业发展动能。到“十四五”末,全县黄金产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

第三产业

2022年,潼关县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8.7%。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0.57亿元,增长12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8%。全年限额以上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6.1亿元。其中,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4.3亿元。住宿业实现营业额0.4亿元,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1亿元。潼关县做优文化旅游产业。以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为目标,全力推进“一城三园一街”和“十里画廊·慢游潼关”两大旅游体系建设,打造北部古城文化体验区、中部台塬休闲旅游区、南部秦岭山岳观光区的旅游产业发展空间格局。到“十四五”末,全县旅游业综合收入达到50亿元。

经济功能区

潼关县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约57.77平方公里,由聚集区、加工区、循环经济区和饰品贸易区组成。循环经济区位于代字营镇西埝村以东至河南省灵宝市豫灵产业园区交界处,南接太要镇、桐峪镇,规划面积7.26平方公里,承载着产业转型的重要任务。园区主导产业以尾矿综合利用为主,冶炼、建材、装备制造为基础的循环产业;以再生资源拆解及深加工、固废处理等城市矿产为主的静脉产业;以新材料、新能源为主的环保产业。截至2019年底,入驻企业5家,规模以上企业3家,已实现工业总产值7.2亿元,解决就业500人左右。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带动区域发展,潼关县努力创建国家级“黄河金三角工业新区”,促进产业转型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黄金工业园区

潼关县黄金工业园区成立于2008年6月,工业园区由聚集区、加工区、饰品贸易区和循环经济区4个功能区组成,总规划面积约53.53平方公里。其中聚集区位于秦岭沿山地带,面积49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以多种金属勘探、开采、浮选为主,是黄金及多种金属探、采、选的聚集地;加工区位于县城东部,面积约1.35平方公里,是黄金冶炼、精炼及附属产品的精深加工基地;黄金饰品贸易区面积约1平方公里,以古城修复和黄河景区开发为依托,以县城黄金首饰街为支撑,建立黄金饰品加工、展示、销售的旅游贸易区;循环经济区面积约3.02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以“三废”物料综合利用为主,以造纸、化工、建材、加工等为辅,发展循环经济,是当前重点开发建设的一个功能区。

社会

教育事业

2022年,潼关县共有普通高中1所,在校学生2137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237人;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初中3所,初中在校学生3930人;小学14所(其中公办12所,民办2所),小学在校学生8750人;幼儿园19所(其中公办11所,民办8所),在园幼儿4463人,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94.7%。

四知学校

四知学校位于潼关县城关镇黎家庄南部,于2014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是潼关县唯一一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学校占地120亩,建筑面积30646平方米,现有教师162名,其中研究生学历4人、本科学历115人;高级教师13人,一级教师58人;省、市级教学能手9人,优秀教师14人;县级教学名师、教学能手、骨干教师41人次。学生1780名,开设教学班34个,其中初中部15个,小学部19个,所有班级完全实施小班化教学,4-9年级均按照“餐桌式”高效模式教学。先后被评为渭南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高效课堂示范校、信息化示范校、渭南市标准化学校,获得“渭南高级中学杯”汉字听写大赛荣获团体第一名、渭南市初中教学质量提升优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医疗事业

截至2022年,潼关县拥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155家,其中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县卫生监督所1家,县属医疗卫生机构3家、乡镇卫生院8个、村卫生室84个、个体诊所55个、私营医院3家。全县医疗机构床位783张,其中县级公立医院511张。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12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35人、注册护士409人、药师55人、技师66人、其他255人。

人民医院

潼关县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二级甲等医院,承担着全县14万人口及周边地区近10万人口的医疗保健任务。医院占地面积10711.04平方米,建筑面积5337.34平方米,床位设置200张,现有正式职工41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58人,占职工总数的86%,中、职称者63人。年门诊量6万余人次,固定资产993.7万元。设有行政后勤科室9个,临床科室18个,医技科室4个。大型医疗设备有:美国惠普CF—100型彩色B超,带有数字影像功能的程控500MAX光机、全自动心电图机、八道脑电图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动态心电监护仪、彩色经颅多普勒,电子胃镜,德国西门子股份公司螺旋CT等,救护车两台,并实现了全院微机化管理。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潼关县共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5个,图书馆1个。全年开展形象标识征集活动,征集宣传语526条、歌词103件、歌曲182首、形象标识30个;开展“千年古关-印象潼关”摄影大赛作品征集活动,共收到作品200余件;组织惠民演出服务80余场,全年受益群众达3000余人次;推出了“红色故事绘”“名师讲坛”等线上读书服务60余期;“四进零距”文化惠民累计放映公益电影1100余场次,戏曲演出130余场次;在2022年全国“乡村春晚”短视频征集活动中,我县拍摄的年俗短片《“潼”年滋味》展播,荣获“最佳故事作品”和“优秀作品”两项殊荣,被陕西日报、群众网等多家媒体转发,点击量达8000余万次。

潼关县图书馆

潼关县图书馆成立于1984年,与县文化馆属于两馆合一建制,“两馆”在册职工23人,编制11人,大专以上文聘10人。原址位于县城中心街广场南侧文化馆楼内,2015年9月新馆迁至县城和平路南段龙腾国际(原政府南院)前二、三楼,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现有文献资料6万余册,其中纸质中文图书4万余册,报刊75种,超星电子借书机存藏电子图书3000余种,少儿电子阅读机存藏电子文献800余种,电子报刊180余种,共享省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电子图书130万种,数字化期刊6000种。是一所集文献信息藏、查、阅、借一体化的公益性现代化综合型公共图书馆,2016年初被陕西省文化厅预评估为国家“三级图书馆”。

体育事业

潼关县体育场面积1.52万平方米,实现乡村文化广场全覆盖。文化惠民活动中“四进零距”“一元剧场”等文艺演出190余场,电视剧《兵出潼关》登陆中国中央电视台8套黄金强档;500余人的古战船演出在渭南市第十二届运动会开幕式上亮相;组织50余名运动员参加渭南市第十二届运动会,获得金牌3枚,银牌7枚,铜牌11枚。

科技事业

2022年,潼关县授权专利20件,其中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12件,外观专利6件。全年培育认定了2家民营科技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全年共签订技术服务合同1项,合同成交金额240万元。

人居环境

2022年,潼关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46%。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271天,达标率74.2%,其中优质31天,良好240天,重污染天数0天。六项污染物浓度中PM2.5年均浓度40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浓度85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均浓度2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均浓度15微克/立方米;臭氧8h第90百分位数浓度153微克/立方米;CO第95百分位数浓度1.4毫克/立方米。

社会保障

截止到2022年末,潼关县城镇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参保10372人,其中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参保6553人;城镇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参保5382人,其中灵活就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参保2925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73668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15298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104858人。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28户,共260人,支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资金234.14万元;农村居民享受低保1011户,共2481人,支付低保资金1121.34万元;城乡特困供养267户,共269人,共计支付199.8万元。

交通

综述

陕西省潼关县北依黄河、南靠秦岭、三省通,素有“秦地红岩寺镇、西北咽喉道”之称,是贯通陕西东西部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更是连接西北、华北地区、中原的交通要道。潼关城因路而关、因关而城、因城而兴。加快发展智慧交通,是推进交通运输管理创新的重要抓手,是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

公路

潼关县,310国道西潼高速公路横贯全县。高等级公路(G045)和国道(310)为主骨架,以“两纵三横”县乡道路为次骨架,把全县城乡紧密连接起来,形成层次分明,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截止2023年,全县共有县道3条60.509公里,乡道12条62.567公里,专用公路3条29.924公里,村道468条619.17公里。

铁路

潼关县陇海铁路展至潼关。(1931)十二月十日,东关后沟设临时潼关火车站。铁路西延,穿越山洞1080米,为陇海铁路长距离的第二山洞。1932年建成,车站迁至西关。县境路长22公里,为单线行驶。1959年,改线原上。同年1月6日,潼关公社成立铁路建设指挥部,中共潼关公社委员会副书记郭守谦任总指挥,动员民工支援改线工程建设。路线自小峱口入境,西至樊家村出境,全长18公里。设太要、潼关车站。1960年1月1日复线通车。西太铁路于1957年在西关火车站与陇海铁路接轨。跨越黄河铁桥,入山西省境,1971年5月建成通车。在孟原车站与陇海路接轨。经公庄、吊桥、港口北折入山西省境,全长11.60公里。沿途设公庄、港口车站。公庄站日有两次客车停站,年客运量7000人次。港口车站日有两次客车停站,年客运量1.50万余人次,货运量1.50万吨以上。

公共交通

2014年3月12日,潼关县正式开通城市公共交通,政府投资500万投放16辆车,开通3条公交线路。

2023年,潼关县共投资2000万元新购置38辆新能源公交车,其中24辆将投入到城市交通线路,14辆投入到城乡交通线路。届时公共交通领域将实现100%新能源替代,成为全市乃至全省首个实现全域公共交通领域100%新能源替代县。免费公交22辆,免费校车16辆,客运车辆86辆,货运车辆95辆;船舶4艘,游艇11艘,渡口3个。

人文

综述

潼关县素有西北咽喉道,秦地东大门之称,境内潼关古城、马超刺槐、十二连城等名胜古迹星罗棋布,风陵晓渡、谯[qiáo]楼晚照、秦岭云屏等潼关八景引人入胜。近年来,按照“生态立县、旅游兴县、黄金强县”发展战略,潼关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日新月异,相继获得中华散曲文化教育基地、陕西省散曲之乡、陕西省诗词之乡殊荣。人文旅游景区有:杨震廉政博物馆(杨震廉政教育基地)、神泉现代农业生态园、黄河湿地公园、古渡坊景区、岳渎公园、十里画廊栈道、岳渎牡丹园、潼关酱菜博物馆、马趵泉景区、上善村乡村旅游景区等。

文物古迹

共有古文化遗址4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潼关故城、十二连城烽火台遗址、杨震家族墓),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泗洲城遗址、南寨子仰韶文化遗址、潼关汉城遗址)。潼关县馆藏文物共1717件,其中一级文物4件、二级文物5件、三级文物56件。

潼关汉城遗址

汉城遗址位于秦东镇杨家庄村北。东至远望沟,西至禁沟,南至杨家庄村北头,北至黄土塬边夯土城墙。北墙外,土坡下延临近黄河南岸。城池东西以沟壑为界,呈长方形布局。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宽约1000米。夯土墙残留厚度约6-7米,残留高度3-8米,夯层厚6-12厘米,平均厚度10厘米。在汉城池的东北角,围有百米开外的小土城,为唐代以后所筑。该城墙夯层清晰,夯层厚20厘米左右,夯质远不如汉城墙坚硬,层间偶然夹杂唐以后时代的白瓷瓷片。

泗洲城遗址

东方庞贝位于南巡村北,距今城东约3公里。残留城垣约300米,宽4米,高约3米,夯筑板迹可见。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止到2022年,潼关共有省、市级非遗项目19项,其中潼关古战船、南街背芯子、五虎张踩高跷、万盛园酱菜、潼关肉夹馍、鸭片汤6项为省级非遗项目,二肖湾面酱、潼关黄河船工号子、潼关背花锣、闻仲大战绝鹿岭、魔妞舞、寺地村哪吒传说、马超刺曹传说、女娲抟土造人传说、潼关黄河老腔、潼关八大碗、苏派红拳、老潼关港口卤肉、潼关鱼汤13项为市级非遗项目。

南街背芯子

南街背芯子正是我国民间流传的木偶戏之一,背芯子,在古时,有大型庙会和庆典活动时,老百姓为了让孩子也能在拥挤的人群当中观看节目,便使用特质的木架让孩子站在上面,这逐渐形成了具有潼关当地特色的民间艺术表演——南街背芯子。

潼关背花锣

男青年数人,成双行队形,各在背部缚树枝形铁架,饰纸花, 左胸前悬大锣,边舞边敲,动作粗犷膘悍。队前有社火头,手执绕杆,杆端系花色手绢,指挥表演。东原代宇营、西姚一带,每逢“春节”常随社火队演出。高桥、公庄村的“擂锣”也很壮观。

饮食

潼关肉夹馍、鸭片汤、潼关酱笋、黄河鲶鱼汤等等,这些小吃成为了潼关饮食的一面面旗帜,尤其是潼关肉夹馍,更是成为了潼关特色小吃的代名词。

潼关肉夹馍

潼关肉夹馍原名老潼关肉夹馍,起源于初唐。传说当年李世民骑马打天下,路过潼关时,品尝过潼关肉夹馍后赞不绝口:“妙妙妙,吾竟不知世上有如此美食。”千百年来,潼关肉夹馍让人百吃不厌,被誉为“中国式的汉堡包”“东方三明治”。潼关肉夹馍制作采用的是超净包装技术,-18℃冷冻储存,严格的操作规范,高度保留了潼关肉夹馍最初始的味道,还原度高达90%以上。中国烹饪协会于11月18日将潼关县列入肉夹馍美食地标城市名录。

黄河鲶鱼汤

黄河鲶鱼汤诞生在老潼关的黄河渡口。以黄河鲜活鲇形目基酒,佐以秘制调料,经慢火炖、熬1小时左右方可食用,其汤色乳白如奶,味道鲜美醇厚具有滋补强壮之效,被国外友人誉为“黄河第一汤”。

潼关羊肉泡

潼关的羊肉泡馍非常有特色:汤香肉烂,瘦肉醇而不柴,肥肉香而不腻。泡馍用的饼子是特制的,是用没有发的面(俗称死面)烤制的,特别耐泡,嚼起来的口感非常好。潼关羊肉泡馍的卤汁,味道极为醇厚,以潼关县医院对面的鹿家羊肉馆、县委对门的“清雅斋”、桃林路的老沈家、民生路的老刘家羊肉泡最为有名。

习俗

高跷

潼关县的高跷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高跷,最大的特点是高,一般高度1.5米,最高的高跷可达两米多。技艺纯熟者可以表演跳跃、翻腾、劈叉等各种高难度的动作。观众的呐喊声越大,演员表演得越卖力。表演时,鞭炮声、呐喊声、锣鼓声交织在一起,犹如两军对垒,战马奔腾,惊天动地,声势甚为雄壮。

潼关古战船

古战船也称旱船,同样诞生于黄河岸边。表演时在三眼枪、流星火和铁鞭开道下,一排排古战船缓缓入场,鞭炮声、震耳欲聋的三眼枪声和观众的欢呼声交织在一起,热烈的气氛被推向了顶峰。古战船的表演讲究平稳、飘逸、潇洒,其演员面部勾画、服饰装扮华美精致,栩栩如生。其中以表现古代水战的故事居多,如关羽单刀赴会、诸葛亮赤壁之战等。古战船的表演就是古代水战的体现。据专家考证,古战船孕育于先秦,形成于汉代,兴盛于明清。2008年,古战船走向了奥运会,惊艳了世界。

竹马

竹马用竹篾[miè]扎马架,糊以彩纸,马背留洞,项挂马铃,12岁儿童架竹马表演。人数不限,多为偶数,一人饰马童,引竹马变换队形,锣鼓声中前进。竹马多与高跷、旱船等社火同队演出。流行于税村、小峱口一带。

艺术

磨女舞

潼关县民间歌舞《磨女舞》,又名地游子。清光绪年间,由艺人张麻子传入东官村。四少女穿古装裙,裙下套一荷花托盘,手捧莲花灯,边歌边舞,典朴雅致;小男孩化装牧童配合表演,边舞边唱《十二月》《十对花》等歌曲。1955年,参加渭南市地区群众艺术汇演。1985年曾改编成舞蹈“对花灯”,参加渭南地区民间舞蹈调演,获演出一等奖、作曲奖。

特产

潼关县主要特产有,潼关酱菜、金银饰品、软籽石榴 。

软籽石榴

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有机酸糖类蛋白质、脂肪以及钙、磷、钾等矿物质。果实籽粒大、无核无渣、色红、味甜、汁水多、口感好,是宴宾馈赠的佳品。

潼关酱菜

潼关八宝酱菜,由当地盛产的笋尖、地留、花生、杏仁、黄瓜、银条香椿卷心菜生姜等十数种菜为原料,以山西潞盐、潼洛山泉水加香料等各自单独腌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及各种矿物质,除营养丰富外,还有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强身健体的功能。实为风味独特的小菜。

 

风景名胜

综述

潼关县境内黄、渭、洛三河交汇,黄河由此自北东折,滚滚东流,形成天下黄河第一湾的奇伟景象,加之湿地绵延,芦荡密布,水鸟集聚,蔚为壮观;北携黄河风韵,南揽华岳魅力,岳渎相望引人入胜,成为华山与黄河对话的绝佳之地,现有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5个。

主要景点

潼关古渡坊景区

古渡坊景区地处黄河湿地公园,南踞女娲东山景区,北临黄河,主要分为仿古商业业态区、关中文化展演区和古栈道桃园风景区。清雍正六年(1728年)风陵晓渡就有“官船十一只,水夫八十四人”,还有私人和上下游经常过往的客商船只。位于晋陕豫三省交界的老潼关渡口是黄河最大的古渡口,相传皇帝六相的风后,于蚩尤作战被杀,葬在此处,后建风后陵,风陵渡以此得名。 

潼关古城东山景区

潼关古城东山景区位于秦、晋、豫三省交界,黄、渭、洛三河交汇之处的潼关古城遗迹区内,规划面积1300亩,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总投资10亿元,是省级重点示范镇的第三模块。景区内部规划有古城关隘文化区、女娲文化区、军事体验主题区、休闲度假区、黄金小镇展示区、民俗生态园林区等六大片区,核心建设项目有:城楼、古城墙遗址、钟楼、仿古商业街、山河一览楼、女娲祠、军事演习场、黄金探秘游、花海园林等。建成后的景区将部分再现潼关八景中的:谯楼晚照,雄关虎踞,道观神钟,禁沟龙湫[qiū],风陵晓渡等景点。 

岳渎阁景区

岳渎阁景区占地1120亩,总投资1.6亿元,于2012年6月实施,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工程共分两期实施,一期为绿化部分,包括征地和景区绿化,共栽植各类花卉、树木、草坪40余万株;二期为园建部分,包括亮化、硬化、美化和景观长廊、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还将斥资1亿元,建成游客中心、生态酒店、商业一条街、景观塔,把景区打造成集生态、旅游、景观、文化、休闲为一体的4A级景区。 

重要人物

对外交流

2023年4月20日,潼关县与中亚陕西商会签订合作意向书,以产业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重要荣誉

2017年,潼关县获首批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单位

2017年9月,潼关县被陕西省散曲学会授予“陕西省散曲之乡”、“陕西省诗词之乡”荣誉称号。

2018年,潼关县被评为度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荣誉称号。

2020年3月,获得渭南市2019年度“全面深化改革先进县”称号。

2020年7月10日,入选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

2020年11月15日,潼关县被授予“全国围棋之乡”荣誉称号。

2023年,在全县《关于表彰2022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的决定》中潼关县公安局荣获“优秀单位”称号。

2023年,潼关县获“肉夹馍特色美食地标城市”称号。

参考资料

何以潼关.潼关宣传微信公众平台.2024-12-28

现行区划.潼关县人民政府.2023-08-11

每日新闻播报(September 29).英语点津.2023-08-11

自然地理.潼关县人民政府.2023-08-11

潼关概况.潼关县人民政府.2023-09-30

潼关县概况地图.中国行政区划.2023-09-30

我县着重抓好五个方面 全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潼关县人民政府.2023-09-30

潼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潼关县人民政府.2023-10-11

潼关县人民法院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潼关县人民政府.2023-10-11

潼关简介.陕西网渭南站.2023-10-01

潼关县二O二二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潼关县人民政府.2025-04-11

潼关概况.潼关县人民政府.2025-04-11

意见征集.潼关县人民政府.2023-10-02

潼关县二O二二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潼关县人民政府.2023-09-30

陕西省潼关县.中国网.2023-10-01

潼关溯源.潼关县人民政府.2023-10-03

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地理环境.中国小康网.2023-09-30

潼关县人民政府关于潼河等2条河流 太峪等3座水库及港口抽黄灌区管理范围与保护范围的公告.潼关县人民政府.2023-10-02

潼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潼关县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潼关县人民政府.2023-09-30

中央人民政府.潼关县人民政府.2023-10-01

县政府领导.潼关县人民政府.2023-10-01

县人大领导.潼关县人民政府.2023-10-01

县委领导.潼关县人民政府.2023-10-01

潼关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潼关县人民政府.2023-10-01

【高质量发展书记谈】渭南市潼关县委书记于娟侠:坚持生态立县 推进高质量发展 全力构建“3+N”绿色现代产业体系.潼关县人民政府.2023-10-07

陕西省潼关县:坚持绿色发展 推动转型升级.中国小康网.2023-10-01

加大产业融合力度 倾力打造“金城”潼关特色地域品牌( 组图).陕西网渭南站.2023-10-03

潼关县黄金工业园区.潼关县黄金工业园区.2023-10-03

潼关县黄金工业园.招商网络.2023-10-03

潼关县四知学校简介.潼关县人民政府.2023-10-01

潼关县人民医院.顺企网.2023-09-30

潼关县图书馆.陕西公共图书馆联盟.2023-10-01

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智慧交通”引领智慧城市建设.中国网.2023-10-01

潼关县交通运输局.潼关县人民政府.2023-10-01

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交通概况.中国小康网.2023-10-01

潼关县城区公共交通全部实现纯电动化.潼关县人民政府.2023-10-01

潼关县“张养浩杯”全国散曲大赛征稿启事.潼关县人民政府.2023-10-03

文物保护单位.陕西省文物局.2023-10-02

古城堡遗址.潼关县人民政府.2023-10-03

“传播潼关好声音,争做最美非遗传承人”潼关非遗助力抗疫.百家号.2023-10-02

央视《味道》走进潼关古城.法治视野.2023-10-03

陕西潼关:肉夹馍从地方小吃到县域发展“金色招牌”.中国网.2023-10-01

潼关肉夹馍.潼关县人民政府.2023-08-11

渭南市潼关县列入肉夹馍美食地标城市名录.陕西门户网-国际在线•陕西.2023-08-11

潼关第一名吃----黄河鲶鱼汤.潼关县人民政府.2023-08-11

潼关羊肉泡.潼关县人民政府.2023-08-11

千古雄关话年俗.潼关县人民政府.2023-10-01

潼关:山河壮美会雄关.中国报道.2023-10-01

潼关:以软籽石榴种植为特色 走出产业富民新路子.百家号.2023-10-01

潼关县景观.陕西省图书馆.2023-10-03

市“文艺家采风创作基地”授牌仪式 暨市美协来潼写生采风创作活动在古渡坊景区举行.潼关县人民政府.2023-08-10

潼关古城.潼关古城官网.2023-08-10

【中国梦·黄河情】中华大地上惟一的“岳渎相望”,你还不去打卡绝美仙境!.陕西网.2023-08-10

焦起铠.潼关县人民政府.2023-10-01

郭东红.潼关县人民政府.2023-10-01

刘懋.潼关县人民政府.2023-10-01

刘俊德.潼关县人民政府.2023-10-01

于娟侠与中亚陕西商会会长吉延伟一行交流座谈.潼关县人民政府.2023-10-08

潼关入围首批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拟表彰示范单位.渭南青年网.2023-08-11

喜讯,潼关县荣获“中华散曲之乡”称号(图).百家号.2023-10-03

潼关县荣获2018年度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荣誉称号.潼关政法网.2023-10-03

渭南发布丨潼关县奖励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渭南日报.2023-08-11

陕西省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公示.陕西省商务厅.2023-08-11

潼关县荣膺“全国围棋之乡”荣誉称号.潼关政法网.2023-10-03

【喜报】潼关县公安局荣获“优秀单位”荣誉!.潼关政法网.2023-10-03

潼关县获“肉夹馍特色美食地标城市”称号.潼关县人民政府.2023-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