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简称:上美影)成立于1957年4月,是中国历史悠久、片库量丰富、知识产权众多的国有动画企业。
上海市美术电影制片厂前身是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卡通股,1949年成立美术片组,次年迁到上海隶属上海电影制片厂。1957年4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正式建厂,设动画、木偶和剪纸3个制片部门,以及两个下属企业。1961年至1964年,美影厂制作的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成为中国动画史上的丰碑,影响了几代中国人。1977—1995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美术片251部779本,其中包括上海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摄制的7部37本和上海电视台17部75本。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影厂下属的上海美术电影绘制厂还制作过一系列水墨拉毛手工文创产品。1984年,随着体制改革,美术片创作随着改革的步伐继续前进。这一时期创作上的重点放在系列美术片上。1999年的《宝莲灯》是1984年《金猴降妖》后的又一部影院动画电影,是中国第一部尝试商业化运作的动画电影。2021年9月,冬运中心联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发扬中华体育精神,共同制作推出冰雪题材动漫影视作品《中国冰雪大扩列》宣传片。2023年1月,上美影主导创作并与B站共同出品的动画艺术短片集《中国奇谭》上线播出。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了《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黑猫警长》《葫芦兄弟》《大耳朵图图》等近500部伴随了几代中国人成长的经典作品。自建厂以来,上美影制作的二维动画、水墨动画、木偶动画、剪纸动画获得了500多项奖项,在国际上获得了动画“中国学派”的美誉,是经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认定的重点动漫企业。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前身为1948年6月成立的东北电影制片厂美工科卡通股,1949年改名为美术片组。1950年3月,根据文化部关于“鉴于美术片的发展前景,在上海办厂较为合适”的决定,“东影”美术片组迁来上海,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
1952年,昆仑、文华、国泰等7家私营电影企业联合组建为国营的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1953年2月,上海电影制片厂与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合并,仍沿用“上海电影制片厂”厂名,厂址为现在的上海电影博物馆所在地(漕溪北路595号)。新组建的上海电影制片厂在电影制作、发行、放映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和整合,推动了电影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正式建厂
1957年4月1日脱离上影厂,建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简称“美影”)。隶属上海电影制片厂,设动画、木偶和剪纸3个制片部门。能摄制动画、木偶、剪纸等美术片,并首创水墨动画片、折纸片片种,是中国唯一的生产美术影片的专业制片厂,在世界美术电影领域享有盛誉。
1956年,万氏三兄弟之一的万古蟾受内地动画电影创作发展的感染以及政府对动画事业重视的感召,从香港特别行政区返回上海市进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工作,他要实现早就产生过的一个设想——拍摄剪纸动画片。这一想法与当时美影厂要大力发展民族风格动画片的想法不谋而合,立即得到时任美影厂厂长的特伟的大力支持。1957年初,万古蟾带领陈正鸿、詹同渲、刘凤展、谢友根、车慧及杜春甫、胡进庆等组成剪纸片试验小组,开始筹拍剪纸片,他们第一次试拍没有成功,操纵时人物没有定位,所以拍出的人物动作很抖动。1958年初,开始第二次试拍,由于接受了第一次试拍的教训,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猪八戒吃瓜》这部动画片终于在1958年9月试制成功,成为了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片。
1960年,陈毅在北京莅临参观由上海美影厂举办的“中国美术电影制作展览会”时,对美术电影工作者说:“你们能把齐白石的画动起来就更好了。”上海美影厂的段孝萱、徐景达、唐澄等创作人员,在老艺术家特伟、钱家骏的指导下,经过反复试验,于1960年5月摄制水墨动画片段获得成功。1960年,上海市美术电影制片厂在北京、上海等6个城市举行了美术电影展览,受到观众的欢迎,并得到国家领导人的称赞。
1960年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确立了动画(手绘)、木偶、剪纸、折纸四大片种,每个片种都有相对独立的生产车间、工艺流程和创作人员(折纸片的生产、创作归属于木偶片车间)。不同的创作媒介决定了不同片种的艺术特性、表达优势,各片种内部对风格样式的持续探索也不断拓展着该片种的表达边界。
1961年7月5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拍成了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故事片《小蝌蚪找妈妈》,轰动了中国国内外影坛。当年,《小蝌蚪找妈妈》荣获瑞士第十四届Locarno国际电影节短片银帆奖,1962年获中国“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尔后,该片又在法国安纳西、戛纳、巴黎和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萨格勒布等国际电影节上连连获奖,成为中国美术片中获奖最多的影片之一。水墨动画片的问世,开创了世界动画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成为世界影坛一绝。
1961年—1964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影片由李克弱、万籁鸣编剧,万籁鸣导演的,分上下两集,总长一万一千多尺,放映两个小时,是当时中国美术电影在艺术、技术上达到高水平的代表作。1983年6月,《大闹天宫》在巴黎上映时,12家影院联合首映,仅一个月时间,观众达10万人次。法国报纸称它是“动画片真正的杰作”。
1966—197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停拍美术片。1972年,恢复拍摄,至1976年摄制17部。影片题材大多以现实生活为主,表现阶级斗争。20世纪70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开始研创水墨剪纸片,被创始者们称作“柔性剪纸”,与采用剪、刻、雕、镂手法制作的“刚性剪纸”相区别。制作水墨纸偶时,须在具有一定韧性且处于半湿润状态的纤维皮纸上画好水墨形象(墨的水分、纸张的湿度要控制得极为精当),再用蘸着清水的毛笔勾勒水墨形象的轮廓,最后沿着湿润的笔触边缘将其完整地取下,此时水墨形象的轮廓也呈现出自然晕染的效果。在制作特殊动物角色时,可以在水墨形象的边缘撕拉出纤维绒毛,使用不同质地的纸张可以制作出不同质感的纸偶,这种工艺被称作“拉毛”。水墨及拉毛剪纸工艺最早被应用于《长在屋里的竹笋》,经《淘气的金丝猴》《鹬蚌相争》创作实践后臻于成熟,之后还引入传统羽贴工艺创作了《草人》,同时期的《猴子捞月》则属装饰风格的拉毛剪纸片。水墨剪纸片既有“直接水墨”造就的质感,制作成本又相对低廉,还保留了剪纸动画的皮影关节装配方式和独特的动作规律、表演节奏,在中国国内外电影节上斩获了不少奖项。1976年,拍摄的《长在屋里的竹笋》是中国第一部水墨剪纸片。
197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推出了中国第一部大型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该片由三位画家王树忱、严定宪、徐景达联合执导,全片仅有62分钟,却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动画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影片融合了京剧脸谱、年画壁画等中原地区传统艺术元素,以简洁有力的笔触将哪吒闹海的故事描绘得扣人心弦。哪吒的勇敢、正义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成为了几代人心中的英雄形象。这部影片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还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认可。
1980年6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办了以介绍美术片为主要内容的儿童双月刊《孙悟空》,发行量最高达40多万份。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影厂下属的上海美术电影绘制厂还制作过一系列水墨拉毛手工文创产品。1984年,随着体制改革,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调整领导班子,美术片创作随着改革的步伐继续前进。这一时期创作上的重点放在系列美术片上。如第一部剪纸系列片《葫芦小金刚》(13集),第一部系列动画片《邋遢大王奇遇记》,第一部中国系列木偶片,《擒魔传》(6集)。系列动画片《舒克贝塔》《黑猫警长》《魔方大厦》也是这一时期重要作品。1995年4月,上海美影厂又与上海教育电视台共同投资摄制100集系列动画片《自古英雄出少年》,1~100集片长每集5分钟,受到广泛欢迎和高度评价。1977—1995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美术片251部779本,其中包括上海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摄制的7部37本和上海电视台17部75本。
世纪扬帆
2001年,第一部校园音乐题材的动画系列片《我为歌狂》推出,飞扬不羁的追梦故事与精心打造的多首原创歌曲为国产动画开辟了崭新篇章。2004年,由速达导演的《大耳朵图图》动画系列第一部推出,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首播。5季全长130集的动画,连续多年蝉联少儿频道和四大卡通卫视收视冠军,网络点播量超过20亿。在新旧世纪之交,上海市的美术电影又出现了发展的前景。1999年的《宝莲灯》是1984年《金猴降妖》后的又一部影院动画电影,是中国第一部尝试商业化运作的动画电影。
2006年出品影院木偶片《西岳奇童》,票房突破300万,并受到时任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王仲伟的赞誉:动画片有此业绩,实属可喜可贺。望很好总结,并乘势而上,深化改革,促进转制,提升原创力,以重振我美影雄风。2007年美影厂又创佳作,出品了大型民族史诗影院动画片《勇士》。《勇士》继获得“底12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动画片奖”、“常州最佳中国长片奖”之后,还获得了电影届学术影响很大的“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和“金熊 奖”国际动画作品——最佳影院动画片奖。
2021年9月,冬运中心联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发扬中华体育精神,共同制作推出冰雪题材动漫影视作品《中国冰雪大扩列》宣传片。2023年1月,上美影主导创作并与B站共同出品的动画艺术短片集《中国奇谭》上线播出,全网总播放量突破2.8亿,B站评分高达9.9分,豆瓣评分最高9.6分。该片已先后荣获金猴奖、白玉兰奖、金海豚奖等中国国内知名动画奖项。同时,选送海外的分集短片也成功入围萨格勒布、意大利、纽约等国际节展。
机构治理
组织架构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隶属于上海电影,并由其100%控股。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下有:上影元(上海)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控股35%)、上海上影文旅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控股20%)、上影互娱(上海)策划咨询有限公司(控股8%)、上海卡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控股90%)、上海《卡通王》杂志社有限公司(控股100%)、上海亿利美动画有限公司(控股66.66%)等子公司或控股公司。
现任领导
公司业务
主营业务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融美术片,儿童片的制片、制作、发行、放映及图书、杂志、音像制品、多媒体产品的出版、发行、销售;版权授权经营与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影视文化机构。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授权合作方面,以“创新+传承”的品牌理念,通过与百胜餐饮集团、中国银联、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大众、乐高、腾讯控股等一众企业合作,实现IP管理的矩阵化、授权产品的多元化,使上美影IP触达更广阔的地区和行业。在文创产品开发方面,围绕核心IP开发新文创产品,入驻京东集团、天猫等线上平台,建立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业态;同时发力B端定制款合作业务,提升品牌客户的受众范围及用户黏性。在品牌运营方面,推出“上美影”新logo,提出“与美同行,不负热爱”的品牌口号;通过自媒体平台与政企、媒体、平台、公益等组织合作,围绕建党百年、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中国动画百年等热点开展了一系列内容共创与专题活动。
出品作品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自1957年建厂后至2023年,共摄制美术片500多部,创作了《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假如我是武松》《黑猫警长》《小蝌蚪找妈妈》《葫芦兄弟》《草原英雄小姐妹》《曹冲称象》《宝莲灯》《丁丁战猴王》《舒克和贝塔》《魔方大厦》《我错了》等伴随了几代中国人成长的经典作品,并在2022年出品了大型电影《我们的冬奥》。
机构文化
文化理念
品牌理念:创新、传承
品牌定位:传承文化价值,拓展艺术边界
品牌主张:与美同行,不负热爱
形象标识
2020年5月24日上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发布了全新的LOGO,将经典神话人物孙悟空的形象融入到“美”和“影”二字中,又将两字合二为一,创造出一个带有孙悟空标志性动作的新形象。极简色块呈现出悟空的经典动作,与书法写意的“美”与“影”借笔相结合,将现代与传统进行强烈反差碰撞,生动趣味性十足,而汉字书法标识则沿用旧厂标中的手写书法字体“上”“美”“影”三字简称。
获得荣誉
国内荣誉
国外荣誉
影响与评价
影响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中国历史最长、片库量最大的动漫企业,制作了总计近500部的二维动画、水墨动画、木偶动画等作品,获得过200多个国内外奖项,有着动画“中国学派”的美誉。正义的黑猫警长、勇敢无畏的孙悟空、各显神通的葫芦娃等个性鲜明的动画形象,成为陪伴无数中国孩子成长的初代“偶像”。
2003年6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北京电视台青少频道率先隆重推出历史动画巨片《神弓传奇》,在全国播放,节目收视率达到5.9%,开创了国产动画片的收视高峰。2004年1月该剧在上海电视剧频道开播,同样受到观众喜爱,该动画片的创意也一时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期间,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影视频道中午时段首播了美影厂系列动画片新作《BRAVO,东东》前26集,受到广大少年儿童的欢迎,收视成绩喜人。
评价
作为中国国产动画的先锋和领军者,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自1957年成立以来,就秉承“中国美术片要走民族风格之路”的理念,它不仅见证了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国动画艺术的重要传承者和创新者。它在中国动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制作了众多深入人心的经典作品。在国际舞台上,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作品也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该厂已有45部美术片在国际上获奖73次。这不仅彰显了中国动画的艺术价值,也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其作品的国际影响力也反映了中国动画在世界动漫界的重要地位。在推动国产动画品牌的发展过程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始终坚持高质量和技术创新。它的早期作品中体现了传统手绘动画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魅力,以流畅的线条、生动的角色设计和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叙述,俘获了一代又一代观众的心,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并没有停留在过去的辉煌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观众喜好的变化,他们开始探索数字动画技术,为传统动画带来新的生命。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不仅是中国动画的历史见证者,更是中国动画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重要推动者。未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将继续其传奇般的创作之旅,进一步巩固其在中国国产动画中的领军地位,为世界带来更多优秀的中国动画作品。(《人民网》评)
一座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半部百年中国动画史。。自1957年创建以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几代工作者不遗余力投入艺术创作,以500多部经典作品,成就了国人自己的动画世界,为动画的“中国学派”贡献力量。(《文汇报》评)
一提到中国动画的发展历史,人们总是会不可避免地想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毕竟这里诞生了太多的经典国产动画。从《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到《黑猫警长》、《宝莲灯》,上美影的经典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曾经在建国后将近四十多年里带给国人丰富的精神食粮,中国动画在上世纪的50到80年代,无论是艺术性还是技术性,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澎湃新闻》评)
相关事件
2003年起,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开始针对版权侵权行为提起诉讼。当时,上美影的主要维权方向是对市场上泛滥的盗版动画光碟、盒式录音磁带等音像制品予以打击,为此上美影起诉了大量的盗版音像制品制作者和销售者。
2010年,胡某庆、吴某初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主张“葫芦兄弟”角色形象版权归属。原告认为其独立创作美术造型稿和分镜头台本,未利用单位资源,应属一般职务作品并享有版权。上美影辩称该形象经单位修改审核,体现法人意志,且与影片不可分割,应归法人作品或整体保护。一审法院认定“葫芦娃”为可独立使用的美术作品,否定法人作品主张,但基于创作时代背景及“智力成果归单位”的行业惯例,结合上美影对形象整体性、知名度的贡献,判决版权归属上美影。二审进一步以作者在创作期间未对外投稿的行为视为默认归属,从诚信原则出发认定属“特殊职务作品”,版权归单位。
201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对酷溜网 ( 北京 ) 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起系列诉讼,主张酷溜网公司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允许用户将版权归属于上美影的《天书奇谭》《宝莲灯》等多部动画作品上传至其经营的视频分享网站,并大肆传播。尽管酷溜网公司辩称其不知道也不应当知道用户上传了侵权动画作品,也未从用户的上传中直接获利,但法院最终仍以酷溜网公司在收到起诉书后未及时删除侵权作品,存在主观过错为由判决其删除侵权作品并向上美影赔偿经济损失。这也是上美影在互联网领域的首个成功维权案例。
2012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又因角色形象未经许可被注册为商标,将珠海天行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告上法庭。上美影曾授予天行者公司动画片《大闹天宫》在美国的独家电影放映权,但这显然不代表上美影能放任天行者公司将“孙悟空”这一角色形象注册为商标。上美影提供的证据显示,天行者公司印在其制造、销售的童鞋及包装盒上的孙悟空形象与《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角色形象基本相同,且天行者公司的网站上有这样的描述:“2001年天行者创始人汤泽波先生买断经典动画《大闹天宫》海外发行权与改编权,并注册‘WuKong’。”上美影据此主张天行者公司未经许可故意利用《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角色形象,并得到了法院的支持。法院认为,上美影无权主张天行者公司的商标注册行为侵犯其版权,因为将作品注册为商标并不是法定的仅能由著作权人实施的行为。但天行者公司在网站上使用孙悟空角色形象的行为属于通过网络传播作品的行为,在制造、销售的童鞋及包装盒上使用孙悟空角色形象属于复制、发行作品的行为,天行者公司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实施著作权人的专有行为,显然构成侵权。
2018年,西安马兰花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出品了儿童舞台剧《黑猫警长》,并由广州盛成妈妈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成妈妈网)通过网络进行宣传。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因此控告马兰花公司和盛成妈妈网侵犯了其对动画作品《黑猫警长》享有的版权。在庭审过程中,法院查明马兰花公司出品的舞台剧剧情与动画作品《黑猫警长》第一集的剧情相似,且舞台剧中的人物与“黑猫警长”角色形象基本一致,该舞台剧侵犯《黑猫警长》动画作品改编权。而盛成妈妈网在宣传过程中未经许可使用了含有“黑猫警长”角色形象的剧照,构成对角色形象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犯,也应承担相应责任。
201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又对他人未经授权的擅自改编行为提起了诉讼,这一次枪口对准的是被控侵权作品——动画《十万个冷笑话》及其衍生游戏。上美影主张动画《十万个冷笑话》中的《福禄篇》及“福禄娃”形象 是 对《葫芦小金刚》动画作品及“葫芦兄弟”角色形象的歪曲改编,侵犯了上美影的版权。对此《十万个冷笑话》的制作公司认为“福禄娃”形象的头身比、脸型、发型、五官等设计与“葫芦娃”并不相似,是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法院最终没有采纳《十万个冷笑话》的主张,而是认为“福禄娃”与“葫芦娃”的服饰、配色等设计细节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足以让公众对这两种角色形象产生联想,构成实质性相似,出现在后的“福禄娃”属于对“葫芦娃”的改编。因此《十万个冷笑话》制片方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做出的改编行为及将改编作品通过信息网络传播的行为侵害了《葫芦小金刚》动画作品的版权。
参考资料
关于上美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2025-03-02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爱企查.2025-03-02
上海美影厂60岁了,这些经典动画片你一定不会陌生.央广网.2025-03-02
上海美影厂,不止开年王炸的《中国奇谭》.微信公众平台.2025-03-01
何以经典:上海美术电影的时代记忆与当代回响展述评.微信公众平台.2025-03-02
梦幻联动!看到雪孩子出现眼泪就止不住了.环球网-今日头条.2023-07-23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传承中国学派 讲好中国故事.微信公众平台.2025-03-02
关于公布2012年通过认定的动漫企业和重点动漫企业名单的通知.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2025-03-02
(两会受权发布)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新华网.2025-03-02
从《哪吒闹海》到《魔童闹海》的46年国漫传承.微信公众平台.2025-03-01
今日影史 | 中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微信公众平台.2025-03-02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中国新闻网.2025-03-02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中国新闻网.2023-07-23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2025-03-02
商务BUSINESS.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2025-03-02
小鲤鱼跳龙门.时光网.2025-03-02
《大闹天宫》.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2025-03-02
《哪吒闹海》.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2025-03-02
《葫芦兄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2025-03-02
《黑猫警长》.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2025-03-02
《大耳朵图图》.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2025-03-02
《我为歌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2025-03-02
《天书奇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2025-03-02
《小蝌蚪找妈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2025-03-02
《鹬蚌相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2025-03-02
《三个和尚》.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2025-03-02
《九色鹿》.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2025-03-02
《雪孩子》.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2025-03-02
《宝莲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2025-03-02
《没头脑和不高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2025-03-02
《邋遢大王奇遇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2025-03-02
《舒克和贝塔》.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2025-03-02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发布全新LOGO,悟空来也!.百家号.2025-03-02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携百余款新品打造经典IP产品.百家号.2025-03-02
共享新的盛宴--上海电影审读.东方网.2025-03-02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国产动画领军企业.人民网.2025-03-02
“中国气派”美术电影何以“绘动世界”.新华网.2025-03-02
《动画100》:跌宕起伏的百年中国动画史.澎湃新闻.2025-03-02
世博会博物馆·电影文化月 | 光影童年:那些年的美术电影.澎湃新闻.2025-03-02
董慧娟等:光影跃动诉童话,版权护航创辉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版权保护与发展之路 | 艺术天地.微信公众平台.2025-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