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军
李洪军,男,汉族,四川广安人。
个人简介
美国康奈尔大学食品科学系高级访问学者,现任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曾任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院长;美国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Food Protection (IAFP) 会员;重庆市首批“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教育部“中国食品与营养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分会常务理事;重庆市畜产品加工协会副理事长;重庆市绿色食品协会副会长;重庆市保健食品评审委员会委员;重庆市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市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绿色食品协会科技专家;《食品科学》和《肉类食品》等核心期刊专业杂志编委会编委。
主要从事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学科研工作,特别是在肉类科学与酶工程技术方面有一定专长。主讲研究生和本科生的《畜产品加工技术》、《食品工业高新技术》及《肉乳工艺学》等课程。现招收博士研究生5名,培养硕士研究生37名,其中已毕业21名。
在科研工作中,注重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在对新型的发酵菌株和产酶菌株的优化研究基础上,成功地完成了对火锅毛肚和泡凤爪等肉制品的发酵与酶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利用现代食品工程技术改造传统食品产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多项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且实用性强,极具推广价值,推动了我国传统食品的现代化,对我国食品工业尤其是对肉类工业的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近几年的研究主要完成了冷却肉的保鲜技术、重组肉制品和功能肉制品的研究与开发,肉制品发酵与酶工程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已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也为重庆市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教学工作
1.担任“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畜产品加工学》、《食品工业高新技术》、《畜产品加工技术》、《食品加工技术》和《食品科技进展》等5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2.先后指导博士生15人,硕士生90余名,已毕业博士生6名,硕士生82人。
科研工作
1.主要科研项目
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荣昌猪猪肉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2007BAD51B06,2007-2010年);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蛋黄卵磷脂高效分离提取技术研究”(合同号:2001DFBA0007-4,2001-2003年);重庆市科委重大攻关项目“榨菜深加工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合同号:7390,2002-2005年);重庆市科委攻关项目“发酵天然骨钙防止骨质疏松症保健食品研究”(合同号:8025,2003-2005年)和“乳链菌肽(Nisin)基因工程菌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合同号:5547,1999-2002年)等18项国家级、国际合作、省部级和重庆市重大科研项目,其中4项获得科技成果奖,3项通过专家鉴定,申报专利3项。
2. 近三年主持承担的科研项目
(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畜禽产品中有害物质形成原理与控制途径研究”(2009CB118803),2009-2013,子课题主持人;
(2)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与实践”,2008-2011年,主持人;
(3)农业部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项目(CARS-44-D-1),2011-2015年;主持人
3.科研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
在科研工作中,注重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在对新型的发酵菌株和产酶菌株的优化研究基础上,成功地完成了对火锅毛肚和泡凤爪等肉制品的发酵与酶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利用现代食品工程技术改造传统食品产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多项技术处于国内研究前沿,且实用性强,极具推广价值,推动了我国传统食品的现代化。主张走“两新”道路,即通过新农村建设,发展优质原料基地,形成标准化和规模化安全生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信息化带动传统食品工业机械化和现代物流配送,促进传统食品工业向现代食品工业的转型,推动我国食品工业尤其是对肉类工业的又快又好地健康发展。
酶法毛肚(绿色毛肚)关键技术研究与转化获得极大成功,在生产中应用完全改变和解决了重庆市和全国火锅毛肚不卫生和不安全的严重现实问题,重庆德庄实业集团应用该项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全国连锁500余家,自营店20余家,5年资产由300万元发展达到3亿元,同时,该产品在全国15000多家火锅连锁店应用,实现销售收入25亿,取得明显社会与经济效益。近几年的研究主要完成了冷却肉的保鲜技术、阿兴记兔肉休闲食品和功能性肉制品的研究开发,为重庆市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3年被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和中国肉类协会评为首届中国肉类产业“十大杰出科技人物”。2005年被重庆市科委任命为重庆市星火科技产业带农产品加工首席专家。
获得奖项
2002年被重庆市评选为首批“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003年被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和中国肉类协会评为首届中国肉类产业“十大杰出科技人物”;2005年被重庆市科委任命为重庆市星火科技产业带农产品加工首席专家。
“重庆火锅毛肚酶法安全嫩化技术研究”和“利用猪肥膘肉开发新型食品的研究”等科研成果获中国商业科技进步三等奖和重庆市与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6项科技进步奖,5项通过专家鉴定,获得专利2项,申报专利3项,现承担科研项目3项。
著作及论文
发表研究论文
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5篇为SCI收录,60篇为一级学报,25篇为核心刊物。代表论文:
Hongxia Du, Hongjun Li. Antioxidant effect of Cassia essential oil on deep-fried beef during the frying process. 《Meat Science》(SCI收录),78(2008)461-468;(通讯作者);
YeChuan Huang, Hongjun Li.Study on the Flavor Contribution of Phospholipids and Triglycerides to Pork.《Foo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19(2010) 1267-1276;(通讯作者);
Zhongyi Zou a,1, Zhifei He a,1, Hongjun Li, Pengfei Han a, Jun Tang a, Cunxian Xi b, Yingguo Li b,Lei Zhang b, Xianliang Li b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 method for the analysis of two trichothecenes:Deoxynivalenol and T-2 toxin in meat in China by HPLC–MS/MS”Meat Science 90 (2012) 613–617 (通讯作者);
Zhifei He, Yechuan Huang, Hongjun Li, Gang Qin, Ting Wang, Jiayi Yang,“Effect of high-压强 treatment on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intramuscular lipid in pork” Meat Science 90 (2012) 170–175(通讯作者);
Bingcan Chen, Hongjun Li, Yangping Ding, Jiajia Rao“Improvement of physicochemical stabilities of emulsions containing oil droplets coated by non-globular protein–beet 果胶 complex membranes”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44 (2011) 1468–1475;
Hongjun Li, DuHongxia, Zhifei He. Antioxidant effect of Cassia essential oil on fried beef during the storage period.《Proceedings of 53 r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Meat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08-05;
专著与教材
主编《食用猪油》(GB/T8937-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2007年3月
主编《食品工厂设计》(国家“十五”和“十一五”规划统编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主译.《Food Plant 设计》.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承担项目
先后承担了国家“十五”攻关课题“抑制腊肉贮藏过程中脂肪氧化酸败及改善腊肉风味的研究”、科技部国际合作科研项目“蛋黄卵磷脂功能食品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和重庆市科委攻关项目“火锅毛肚酶法安全嫩化加工技术研究”、“乳链菌肽(Nisin)基因工程菌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及“发酵天然骨钙防止骨质疏松症保健食品研究”等18项国家“十五”攻关、国际合作、省部级和重庆市科研攻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