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黄崇祺

黄崇祺

黄崇祺(1934年11月7日—),江苏常熟人,金属导体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从事电工用铜、铝及其合金、双金属和再生铜压力加工制品的研究、开发和应用。1957年毕业于东北地区上海工学院(现东北大学),后进入国家机械工业部上海电缆研究所工作。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34年11月7日,黄崇祺出生于中国苏州市常熟市

1953年1月至1957年1月,黄崇祺就读于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有色金属系,专业为有色金属及其合金压力加工。

1957年1月,黄崇祺就职于上海电缆研究所,先后任副总工程师、研究员级高工。

1988年5月,黄崇祺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黄崇祺主持研制铝包钢线生产工艺,在成型压合和连续清洗生产线的关键技术上有中国式的独创,解决了跨越江河的大跨越电力线路及钢铝结合中的偏心等关键技术问题。

20世纪70年代中期,黄崇祺负责研制33万优扩径架空导线,成功地应用于从关中到刘家峡电站的连接上。

20世纪80年代,黄崇祺负责研制电工用铝课题,达到国际标准。

20世纪90年代,黄崇祺负责研制导电用稀士铝导线研究、解决了国际难题,技术经济效益巨大,提高了中国电工铝导体和稀土电工铝导体的电导率,解决了量大面广的国产材料的来源;根据中国铝矿资源条件使用非电工级高硅铝锭生产电工铝导体,并实现了工业化的稳定生产,通过技术创新,使中国的电工铝导体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为中国开创铝包钢线、超高压扩径架空导线的研究、生产和应用。

黄崇祺的研究涉及架空导线及其试验、电气化铁路用接触导线、电工用铝导体及其稀土优化综合处理技术、电工用铜合金和铝合金导体、双金属导线、铝连续挤压、超导电缆、废杂铜直接再生制杆和高性能合金导电材料等。

据2020年11月17日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黄崇祺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著作有7本。

2019年10月18日至20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区域发展研讨会——2019广东省铜工业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广东清远举办,黄崇祺发表题为《金属导体新材料先进制造的创新发展》的演讲。

2019年12月12日,2019广东省电线电缆行业大会在东莞市举行,黄崇祺就电线电缆行业金属导体技术的发展进行分享,主题为《金属导体新材料先进制造的创新发展》。

据2020年11月17日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黄崇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全国科学大会奖2项和第四届上海科技博览会金奖1项。

人才培养

黄崇祺认为,材料学科是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动力,作为材料人要有专业自豪感、使命感和奉献精神,要“立大志”“长本领”“成栋梁”,投身祖国需要、实业救国。黄崇祺还殷切嘱咐青年学生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守学术道德和“严肃、严厉、严格”的研究态度,坚持锻炼保持健康体魄,同时切忌好高骛远,要先“专”后“博”,重视学习与实践的知行合一,终身学习、勇攀高峰。

2018年9月14日下午,东北大学95周年校庆活动黄崇祺院士专场学术报告会在EPM学术报告厅举行,黄崇祺作了题为“铜、铝导体先进制造的新进展”的学术报告。

2018年11月29日,黄崇祺应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邀请,以“铜铝导体材料先进制造新进展”为题,在行政楼506室为该校师生讲授了一场关于铜铝导体研究的报告。

荣誉表彰

1997年,黄崇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崇祺曾获国务院表彰的“为发展我国工程技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技术人员”证书,获“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奖”证书、“上海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奖励证书。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黄崇祺为中国开创铝包钢线、超高压扩径架空导线、高速电气化铁路用接触导线、废杂铜直接再生制杆和以铝节铜的研究、生产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国工程院评)

黄崇祺是中国著名的有色金属及其合金压力加工专家,也是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评)

黄崇祺为中国铁道电气化建设用接触导线的研究、生产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评)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