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显德
魏显德是一位来自民间的“故事篓子”,擅长讲述民间故事、演唱民俗音乐以及背诵民间谚语和歇后语。他是重庆走马镇的民间故事讲述家,能够讲述超过1700个故事,500多首歌谣,1000多条谚语和歇后语。2007年6月5日,魏显德因其在民间故事领域的卓越贡献,被文化部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之一。他的故事特点是门类多样,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语言朴实易懂,深受听众喜爱。
人物经历
早年生活
魏显德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其家族有着丰富的曲艺传统。自幼便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学会了讲故事和唱歌。14岁时,他随家人四处游历,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经验和民间故事素材。回乡后,他又通过放牛的机会,从当地的农民那里学到了更多的故事和歌曲。走马镇作为交通枢纽,为魏显德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
职业生涯
20岁时,魏显德回家务农,同时也继承了家族的艺术遗产。在他的父亲指导下,他逐渐掌握了讲故事和唱歌的技巧,并开始关注身边的事件,积累素材。新中国成立后,魏显德积极参与农村工作,利用讲故事的方式动员群众。1983年退休后,他全身心投入民间文学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中。他还参与了《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普查工作,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无私地分享出来。
社会影响
魏显德的故事和歌声在当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不仅在自家院子里为村民提供娱乐,还在广播站录制节目,成为了重庆市乃至全国知名的民间故事讲述者。他的故事融入了新时代的精神内涵,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故事特点
魏显德讲述的民间故事数量庞大,内容涵盖广泛,语言简洁生动,易于记忆传播。他的作品风格鲜明,个性突出,体现了深厚的民间文化底蕴。他的故事集由重庆出版集团出版,收录了他的大部分作品。
非遗保护
尽管年事已高,魏显德仍然致力于民间故事的传承。他曾举办培训课程,教授他人讲故事的技巧。然而,由于健康问题,他不得不减少教学活动。当地政府也在积极采取措施,防止民间文化的流失。
成就荣誉
魏显德的成就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他在1998年获得了“民间故事家”的荣誉称号,并在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的事迹也被多家媒体报道,包括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学者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代表也曾来访交流。
逝世
2009年4月15日,魏显德因心肌梗死去世,享年86岁。他的离世不仅是个人的损失,也是民间文化领域的一大损失。
参考资料
百师人物 | 魏显德:我要把民间故事讲出“国门”.搜狐网.2024-08-20
就因为说故事,重庆这个镇走出3个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网易.2024-08-20
故事里的重庆②:门前泊舟楫 江河文化传.上游新闻.202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