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为全国性科技期刊,是国内医学、兽医学专业人员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探讨和交流同类微生物在人畜间感染、发病的特点及相互关系的理论;总结和介绍人兽共患病专业的研究成果和防制经验。
期刊简介
本刊系由中国科学科技协会学会部主管中国微生物学会主办和福建省卫生厅承办的全国性期刊,经国家科委审定的中央级刊物。本刊创办于1985年,系我国大陆唯一的一份人兽共患病专业的期刊,填补了我国该专业期刊的空白。
读者对象为从事人兽共患病工作的中、高级专业人员。
本刊于1992年9月起被评为全国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寄生虫学、预防医学、兽医学及基础医学的核心期刊。2000年又被评为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已被国际权威检索系统BIOSIS、CA和CAB ABSTRACTS收入。
订阅方式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津泰路76号,邮政编码:350001。
相关期刊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药学学报 护理学报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解剖学报 中西医结合学报 河北中医药学报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宜春医专学报 大理学院学报·医学版 长沙医学院学报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学报 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成都医学院学报
获奖情况
中国基础医学核心期刊
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列为来源期刊及统计源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国外数据库收录 : 俄罗斯文摘杂志
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网络版
编委会
主 编:于恩庶
副 主 编:徐建国 林继煌 范明远 陈观今 陈文加 许龙善 蔡宝祥
编 委:(按姓氏笔划为序)
于恩庶 万康林 文心田 王 红 王显军 王敦志 方存富
甘绍伯 许龙善 朱维正 李友松 李雅杰 李德新 吴兆
吴绍熙 陈义民 陈文加 陈永 陈观今 陈贻 苏文金
严 杰 严延生 杨汉春 杨连第 汪世平 邵国青 余新炳
张 宏 张之伦 张胜年 房 海 周 华 林 涛 林继煌
范明远 尚德秋 罗会明 俞守义 姜 平 宣 华 唐 青
温博海 谢来平 谢庆阁 童光志 焦新安 董小平 蒋金书
新增聘的顾问、副主编和编委的情况简介如下:
魏承 教授 北京大学医学部
于康震 研究员、副局长 农业部畜牧兽医总局
徐建国 研究员、所长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研所
陈观今 博导、教授 中山医科大学
万康林 研究员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研所
王 红 博士、副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
李雅杰 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
李德新 博导、研究员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所
陈贻锴 研究员 福建医科大学
严 杰 博士、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
严延生 博士、主任医师 福建省卫生防疫站
杨连第 研究员、所长 湖北省医科院寄生虫病研究所
汪世平 博导、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余新炳 博导、教授 中山医科大学
张 宏 博士、副教授、中心主任助理 暨南大学医学部一附院
张胜年 研究员、主任医师、中心主任 上海市疾病控制预防中心
房 海 教授、处长、院长助理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周 华 博士、主任医师、副院长 深圳慢病防治院
林 涛 硕士、副研究员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研所
姜 平 博士、副教授 南京农业大学
宣 华 教授 中国军需大学动物医学院
唐 青 博士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研所
郭恒彬 研究员 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
郭霄峰 博士、主任 华南农大动物医学院
梁米芳 博导、研究员 中国预防医科院病毒研究所
崔 红 博士、助研 军事医学科学院
温博海 博导、教授 第三军医大学
谢来平 博士后、博导 北京大学医学部
谢庆阁 研究员 兰州兽医研究所
董小平 博导 中国预防医科院病毒研究所
裘丽姝 研究员 中国预防医科院寄研所
端 青 研究员 军事医科院流研所
阚 飙 博士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研所
目录
1、两株不同毒力EV71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
2、不同动物宿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分离及结果分析
3、登革2型病毒E基因的表达及应用于血清学检测
4、《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在线投稿系统操作简介
5、登革Ⅱ型病毒E蛋白Ⅰ、Ⅱ结构域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免疫反应性鉴定
6、Ipr1/PPE68穿梭质粒构建及诱导BALB/c小鼠免疫应答的探讨
7、2010年南京人群甲型H3N2流感分离毒株全基因组特性分析
9、一起人感染羊痘病病毒疫情的实验室诊断
11、约氏疟原虫Pys48核酸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免疫效应的观察
12、细粒棘球绦虫重组Egmyophilin蛋白诱导免疫小鼠脾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13、猪链球菌细胞壁蛋白SSU05_0272的表达、纯化及生物活性分析
14、福建省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及血清6型菌株PFGE分型研究
15、TB-IGRA与TST检测菌培阳性肺结核患者比较
16、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病毒核酸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7、鲍曼不动杆菌blaNDM-1基因序列分析及表达
18、蓝氏贾第鞭毛虫α-7.1、α-11贾第素的原核生物表达及抗原活性鉴定
19、氧化应激下伤寒沙门菌诱导的巨噬细胞凋亡
20、结核分枝杆菌分子进化研究进展
投稿信息
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并译成英文。
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3.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
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选择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的具有独立性的实在词。
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
7.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
8.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据应注明资料来源。
9.注释:注释主要包括释义性注释和引文注释,集中列于文末参考文献之前。释义性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引文注释包括各种不宜列入文后参考文献的引文和个别文后参考文献的节略形式,其序号为①②③……。
10.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作者撰写论著时所引用的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书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其他未说明文献〔Z〕。格式与示例如下:
(1)图书类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其他题名信息(任选)[文献类型标识].其他责任者(任选).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文章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建议外文刊名后加ISSN号),年,卷(期):起止页码.
(3)报纸文章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4)古籍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O].其他责任者(包括校、勘、注、批等).刊行年代(古历纪年)及刊物机构(版本).收藏机构.
(5)析出文献格式:[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6)电子文献格式: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7)文献重复引用标记:同一作者的同一文献被多次引用时,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只出现一次,其中不注页码;而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角标外著录引文页码。
11.基金项目: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12.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13.来稿请注明作者电话、E-mail,收刊人及详细地址、邮编。
14.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
声明
本刊已进入中国所有主要期刊数据库,本刊所付稿酬包括这些数据库的稿酬。本刊对文稿有修改权,如不同意修改,请在来稿中注明。本刊概不退稿,编辑部收到稿件后,于3个月内通知处理意见。投稿6个月后如未收到修稿或录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稿件。
本刊对所有来稿均采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进行科研诚信检测,对重复投稿、一稿多投、抄袭他人文章等问题进行检测,以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全国学术期刊 2009年的检测结果为:与已发表文章(包括投稿作者本人已发表的,研究生毕业论文除外)文字重合率\u003e30%的占11%,(如果作者需要引用文献的内容较多,请标注引文)。此类问题会给期刊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引起包括著作权在内的知识产权纠纷,也会影响作者及其所在单位的形象。尽管此类文章占比不大,但检测十分必要。与本刊合作的电子版发布者——中国知网将删除现刊中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文章(即使已发表的文章,将被从数据库中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