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南方医科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英文名: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缩写SMU),简称南医大,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前身为创建于1951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先后三迁校址、六变隶属、七易校名,1979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8月整体移交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学校是广东省首批5所省属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中唯一的医学院校,全国首批“部委省”共建医科高校,全国首批开设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博连读)的8所高校之一,全国首批卓越医生、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学校连续3年入选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500强,2023年入围全球前400强。

根据学校官网显示,截至2024年4月,南医大校园占地168.12万㎡,校园内总建筑面积达到116.65万㎡,图书馆藏书达477万本。学校设有22个教学机构,有8家直属附属医院和5家参照直属附属医院的政、校合作医院,包括9家三级甲等医院。学校开设29个本科专业,有国家特色专业7个、广东省特色专业16个、广东省名牌专业6个。学校拥有5个国家重点及培育学科、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4个学科入围ESI全球前1%,其中临床医学入围全球前0.5‰、药理学与毒理学入围ESI全球前1‰。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南方医科大学在2023年软科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401-500名,在2024年中国大学排名医药类中位列第3名。

学校历史

建校背景

1941年1月6日,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事后,新四军重建军部,选址江苏阜宁县许庄建立第三师后方医院。1946年4月,新四军第三后方医院卫生部及直属第一、第二休养所接收了日伪部分陆军医院和铁路医院,在齐齐哈尔市成立西满军区陆军医院。1948年6月,更名为“东北军区第一后方医院”。1950年4月,改编为东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第二陆军医院。同年10月19日,抗美援朝战争打响。1951年8月,东北军区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陆军医院的人力、物力为基础,在齐齐哈尔市组建军医学校,以适应战争形势。

1951年9月1日,东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李资平(兼任学校第一任校长)及上海抗美援朝医疗总队团长沈克非到齐齐哈尔市,随即成立了以第二陆军医院院长陆训为主任委员、包括医疗队专家在内的40余人的建校筹备委员会,落实各项建校工作。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军医学校

东北军区军医学校于1951年10月30日正式建立。建校初期,学校设生物、化学、外文、解剖、组织、生理、细菌、寄生昆虫等8个学系。另有一个学员大队,下设4个中队,负责学员的管理工作。12月14日,东北军区颁布关于学校成立的正式命令,学校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军医学校”。1951年7月,学校开始招收学员,首批学员共342名。

1952年7月25日,中央军委决定将包括学校在内的全军中级医校整编为15个,统称“军医中学”。8月1日,东北军区颁发《东北军区军医学校编制命令》,学校从此有了正式编制。12月10日至12月15日,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一军医中学”的名义召开首届党员代表大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一军医中学

1953年1月3日,根据中央军委新的编制序列规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命令,学校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一军医中学”,学制两年,东北军区第二陆军医院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一军医中学附属医院”。

1953年4月,根据东北军区后勤部命令,第十一军医中学附属医院仍改为陆军医院,属东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建制,由学校代管,承担后期(临床)教学任务。

1954年1月23日至1月25日,召开第十一军医中学第二届党员代表大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一军医学校

1954年5月20日,总参谋部颁发《军医中学整编方案》,学校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一军医学校”,学制三年。第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也随同整编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6医院”。又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一中医学校。

1956年1月28日,国防部发出“关于统管军医学校问题”的电报,指示:“为适应培养干部要求,决定将全军各军区的军医学校拨归总后勤部建制”。3月26日,总后勤部发文,就军医学校(含教学医院)隶属总后直接领导的有关问题作了规定。按照规定,第十一军医学校及其附属医院由沈阳军区逐步移交给总后勤部直接领导。4月7日,召开第十一军医学校第三届党员代表大会。5月,根据总后勤部指示,学校训练任务由原来的500名增至900名,原设立的各学系改为学科。此前,学员培养目标已由“二级军医”改为“军医”。

1958年6月6日,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学校移交国家卫生部,具体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领导。

齐齐哈尔医学院

1958年7月20日,学校更名为“齐齐哈尔医学院”,由中等医学专业学校跨入了高等医学院校行列。11月29日,成立“科学技术协会”。12月27日至29日,召开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一届党员代表大会。同年,开始招收五年制的医疗本科学生。

1961年3月7日,齐齐哈尔医学院召开了第二届党代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齐齐哈尔医学院

1962年1月3日,国务院决定将学校移交中国人民解放军,归属总后勤部领导。1月22日,举行重归军队建制的交接仪式,学校番号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齐齐哈尔医学院”,进入全军高等医学院校的行列。6月,根据招生对象和培养目标的改变,对原有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制定了三年制教学计划。9月10日至9月12日,召开中国人民解放军齐齐哈尔医学院首届党员代表大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学院

1966年10月21日,根据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指示,学校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学院”。

1969年9月19日,总后勤部通知,经中央军委批准,学校调驻长沙市。10月3日,开始调迁至长沙市原工程兵学院校址。

1970年2月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将暨南大学校舍和营房拨给总后勤部军医学院使用。同日,军委办事组批示,将广州军区卫生学校同学校合并,仍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学院”,并迁驻广州市原暨南大学校址。学校建制仍属总后勤部并统一组织招生,其余工作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领导。

1970年2月27日起,开始分批迁至广州原暨南大学校址。3月16日至4月5日,共招收学员764人。这是学校在停止招生长达4年之后,开始恢复招生。

1971年3月6日,第一附属医院正式在广州开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

1975年7月24日,中央军委(1975)军字第95号文件批复,同意将原由广州军区代管的军医学院改为总后勤部领导,其番号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9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新印章启用。7月,总后勤部批示第一军医大学筹建中医系。

1978年2月13日,总参谋部批复:将103医院调给第一军医大学改为教学医院,称“第一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4月27日,在福州市召开交接工作会议,顺利完成交接;5月1日起启用新番号,归第一军医大学领导。

1978年4月19日,中央军委批复,同意第一军医大学校址定在广州市东北郊沙河镇麒麟岗。第一军医大学占用暨南大学的房产和新建营房58000㎡,3年内移交给暨南大学。9月10日,根据总参谋部批复,第一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在广州市珠江南岸工业大道庄头新建,对外称“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1978年12月25日,中央军委批复:同意将第一军医大学、陆军军医大学军医系的学制由4年改为5年,学员定额不增加。

 1979年2月12日,总后勤部颁发《第一军医大学编制表》。学校下设训练部(校办公室、教务处、科研处、临管处、教材处、政治处、图书馆、电教室、中心实验室、轮训队和18个教研室),政治部(秘书处、组织处、干部处、宣传处、保卫处、政教室),校务部(军务处、财务处、军需处、卫生处、营房处、管理处、政治处),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系,5个学员大队和护士学校学员定额:军医系1600名、中医系100名、护校60名。

1979年4月30日,教育部和总政治部联合通知:经中央军委批准,第一军医大学等23所军事技术院校列入全国重点高等院校。6月8日至6月12日,召开第一军医大学首次党员代表大会。8月,总后勤部批准,一附院对外正式启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名称及印章。8月29日,总后勤部政治部批复,同意第一军医大学首次录取研究生2名。

1980年2月18日,叶剑英为学校题写“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校名。到1982年,学校建成新校区,并附属南方医院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校区。

1981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

2004年,高等院校被批准为中国首批八所试点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高等院校大学之一。整体转交到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入选为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2016年2月6日,成为省部委共建高校。4月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打造高校。2020年10月1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2020年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名单包含了南方医科大学。

2020年12月29日,学校与东莞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合作共建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医院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在东莞市人民医院的基础上,共建“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医院”,后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2021年2月5日,学校“基础医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2年10月28日,南方医科大学与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达成深度战略合作,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全方位的深度合作中建立更加密切、融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力争建成“双一流”医科大学,建成国内一流、世界领先高水平医院。2024年3月,由南方医科大学发起的健康医疗数据治理联盟在广州正式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根据南方医科大学本科招生网信息显示,截止2024年4月,该校共有16个学院,分别为基础医学院,中医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等学院。开设本科专业29个,分别为基础医学生物信息学中医学中药学等专业。具体如下:

南方医科大学院系专业

附属医院

根据学校官网显示,截止2024年4月学校现有附属医院15所,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1所,展开床位数约22000张,年诊疗服务人次约2200万人次。拥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含中医)43个、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含中医)112个、广东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23个。南方医院、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行列,6所附属医院获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A以上等级。南方医院牵头建设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区域中医(风湿病科)诊疗中心,入选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项目建设单位,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牵头建设国家心血管区域医疗中心。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一览表

学科建设

根据学校官网显示,截至2024年4月,该校共拥有5个国家重点及培育学科、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0个广东省重点学科;14个学科入围ESI全球前1%,其中临床医学入围全球前0.5‰、药理学与毒理学入围ESI全球前1‰,ESI总体排名位居全国第46。现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形成了以医学为主,理学、工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学科建设基本情况一览表

师资规模

根据学校官网显示,截至2024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现有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353人次,省级人才项目入选者373人次,其中:两院院士4人、双聘院士1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教学名师6人,长江学者38人,国家“杰青”31人,国家特支计划29人(青年拔尖人才10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4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0人,国家“优青”27人。

教学建设

基地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建成1个国家级研究生培养示范基地、25个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

专业建设

根据学校官网显示,截止2024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是唯一开设八年制医学教育的独立医科院校,“基础医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成为教育部“101计划”高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入选“101计划”。先后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9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现有国家特色专业7个、广东省特色专业16个、广东省名牌专业6个。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0门,入选数量均位居全国医药院校第1。

课程建设

截止2024年4月,学校现有国家级规划教材17部、国家级精品课程17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2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建设奖2项、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建成1个国家级研究生培养示范基地、25个广东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近年来,毕业生中先后涌现出侯凡凡、夏照帆、高天明、刘超等多名两院院士。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临床医学通过率最高排名全国第4,中医学3次排名全国第1。“互联网+”“挑战杯”系列竞赛成绩稳居全国医药类院校前两位,共获国家级奖项48项,其中国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金奖12项。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成为教育部“101计划”高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入选“101计划”。先后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9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建设奖2项。

合作交流

学校与24个国家和地区的78个教育、科研和医疗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师生互访、联合培养、科研合作、合作办学办医等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联盟、中国-中东欧高校联合会、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国-中东欧医院合作联盟、世界翻译教育联盟粤港澳高校联盟、粤港澳公共卫生联盟成员单位。

学校现有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历教育留学生1000余人;在境外设立了12个校友分会;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开展本科生交流交换项目13个;举办了“全球公共卫生与传染病学访学项目(北卡)”“全球卫生青年创新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哈佛大学、日内瓦)”“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培养合作奖学金项目(牛津大学)”等3个国家留学基金委国际合作培养资助专项。合作共建了SMU-FAIMER区域中心,开展国际医学教育师资培训项目,成为国际医学教育与研究促进基金会(FAIMER)全球八大中心之一。

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3个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与哈佛大学医学院合办了“肾脏损伤与修复的机制及临床诊断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与美国希望之城医学中心合作成立了“国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与北卡罗来纳大学合作成立了“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成立了“病理人才培养和国际远程病理合作中心”,建有“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大学附属医院与国外合作建立了南方-美国太平洋医疗中心、南方-哈佛肾脏病、中美儿童血液病、中日消化道早癌等远程国际医疗会诊平台,曾代表中国政府派出抗疫医疗专家组援助秘鲁,派出2批援加纳医疗队,赴瓦努阿图等南太平洋岛国开展“光明行”“口腔行”“泌尿外科行”等医疗巡诊活动。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粤港澳大湾区脑与类脑研究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116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

科研资源

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

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随学校创办而诞生、随学校的变迁而变迁,历次更名为:1951年为东北军区军医学校图书室,1975年改名为第一军医大学图书馆,2004年8月,随学校整体转制,改为现名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作为“广东省医学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中心”和“211工程”三期广东省高等学校数字化文献资源共享服务体系之“医学数字资源中心”,截至2023年12月,图书馆文献资源累积量477万册;拥有SCIE(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Nature、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NEJM(新英格兰医学杂志)、Lancet(柳叶刀),BMJ(英国医学杂志)等世界权威综合医学杂志、各医学学科外文核心期刊、电子图书、实验室指南、临床医师考试题库及手术视频、解剖图谱等数据库;自建了南医院士文库、南医学位论文库、南医专业课程电子教材库、南医机构知识库和学科资源网等,形成了以生物医学文献为重点,涵盖文、史、哲、政、经、法、教育、管理等学科的馆藏资源体系。

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是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Y01)等六个资源中心之一的主任委员单位。图书馆实行藏、借、阅一体化的管理和服务模式,两个馆区拥有阅览座位4700个,研讨室40余间,读者用机180台,周开放时间达到98小时,考试月期间更达到105小时,年均接待入馆读者160余万人次,网站访问量达300万次。

1994年成立了医学情报教研室,原为全国最早开设医学文检课的单位之一。2010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与香港大学余振强医学图书馆建立了书刊交换合作关系。2004年以来,累积发表教学和科研论文逾百篇,同时在英国《Library Review》上发表“Finding the Evidence for Therapeutic PICO Questions on Four Electronic Resources”一文,实现了我馆国际论文发表零的突破;作为主编单位,负责编写并出版了《医学文献检索》、《医学信息获取与管理》、《现代医学信息检索》、《网络医学信息检索与发布》、《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现代网络医学技术》、《生物医学搜索引擎与网络信息资源建设》、《Medical Information Retrieval and Management》、《医学信息搜集的途径与方法》、《现代医药信息检索》、《医学图书馆学》等教材与专著,参加了卫生部规划教材《医学信息检索》(专科用)以及《医学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的编写工作。2006年,《生物医学搜索引擎与网络信息资源建设》获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生物医学搜索引擎的比较评价与开发利用》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先后主持广东省“211”工程三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项目、广东省高等学校继续教育体系建设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启动项目、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课题、863项目子课题、省卫生厅项目、省教育厅项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科技论文快线项目、卫生部留学人员基金项目以及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项目的研究。

学术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英文名:Journ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前身是第一军医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是由广东省教育厅和南方医科大学共同主办的国内外综合性医疗卫生月刊。目前,它已被纳入美国《im》(PubMed)、美国PubMed Central(PMC)、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刊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中。该期刊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梯队期刊类项目,连续8年被授予“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还获得了“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等荣誉。综合评价得分在国立医科大学学报类中排名第一。

护理学报》(英文名:Journal of Nursing),创刊于1993年,是广东省教育厅主管、南方医科大学主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承办的半月刊综合性学术期刊。目前,它是中国唯一的护理期刊。《护理学报》是一本双核期刊,即《中国核心期刊综述(2020版)》的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期刊2020版引文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已进入《2020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素年度报告(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Q1区域。《护理学报》收录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微博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国知名数据库。先后被评为优秀军事医学期刊、《CAJ-CD规范》实施优秀期刊、优秀军事医学杂志、广东优秀期刊、广东优秀科技期刊、军队优秀编辑单位、优秀中国高校科技期刊。曾获两次集体三等功,被广东省卫生厅指定为广东省继续医学教育推荐教材。

《南方医学教育》(英文名:Southern Medical Education),创刊于1990年,是南方医科大学主办的一份季刊学术出版物,旨在促进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和医学教育改革,探索医学教育规律和教育管理方法,交流教学经验,传播临床教学经验,指导学习方法。主要栏目:教育探索、教学研究、高教视阈、杏林文苑、学子园地、院校管理、医学研究与实践等。

科研成果

根据学校官网显示,截至2024年4月,学校共获国家科技三大奖29项,省部级一等奖55项,获国家科技奖数量位居广东省省属高校第一。202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42项,立项数位居全国高校第16位、全国独立医科院校首位、广东省高校第2位,连续8年跻身全国30强。附属南方医院国家基金立项数连续3年位列全国医疗机构前10,其中最好成绩为全国医疗机构第3位、广东省医疗机构第1位。2023年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15项,位列全国高校第13、独立医科院校第1。《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梯队期刊类项目,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

学校排行

2022年,南方医科大学在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中位列第445名,在中国国内医科大学位列第7名。

学校在2022年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入围世界500强,在国内高校并列第18名,独立医科大学第一名。

南方医科大学在2023年软科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401-500名。

南方医科大学在2024年中国大学排名医药类中位列第4名。

学校荣誉

2015年南方医科大学工会被评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

2020年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康复医学科团支部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称号。

2021南方医科大学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

2022年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呼吸内科团支部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校园文化

学校校徽

南方医科大学校徽,整体呈盾牌形,盾牌顶端中央有一顶皇冠,皇冠两边围绕两只麒麟,寓意着学校所在的地名;皇冠下方为中文校名“南方医科大学”;盾牌中心部分是一朵内有一支蛇杖的盛开的木棉花,木棉花代表着学校位于广州市,蛇杖则意味着学校为医科大学;盾牌下方是一根镶嵌五颗五角星的飘带,代表学校为国家公办大学;盾牌两边各环绕一支橄榄枝,代表学校曾隶属于军队。飘带下方还有“1951”的字样,为南方医科大学的建校时间。

学校校训

南方医科大学校训为“博学笃行,尚德济世”,意为广博学识、脚踏实地、修身尚德、拯救疾苦。“博学”取自宋代张商英素书》,“笃行”取自《礼记•中庸》,“尚德”取自《左传•襄公二十四章》,“济世”取自《论语•雍也》。该校训皆取自中华古籍经典,不仅包含了中华优秀的文化底蕴,还体现了医科大学教育的本质内涵和核心价值。

学校校风

教风

品正、学高、敬业、爱生

学风

德能双修、学以致用

学校精神

南方医科大学精神为“诚信务实,自强不息,敢为人先,追求卓越”。诚信务实,就是要诚信做人、少说多做;自强不息就是要百折不挠、越挫愈勇;敢为人先即勇于做第一人;追求卓越则为追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7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南医大始终听党指挥,与国家命运同甘苦,历经艰险而意志俞坚,形成了”诚信务实,自强不息,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南医大精神。

学校校歌

南方医科大学校歌为《爱在南方》,由陈道斌作词,胡平、绍章作曲。

校区情况

南方医科大学一共建有广州校区(校本部)和顺德校区两个校区,分别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1063号和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33号。共有13个学院,分别为基础医学院,中医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等学院。开设本科专业29个,分别为基础医学生物信息学中医学中药学等专业。

广州校区

南方医科大学广州校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1063号,校区占地面积为356264㎡。拥有行政楼、教学观、实验教学楼等教育基础设施,另有图书馆1座,食堂大楼1幢,运动场,体育馆等建筑设施。

广州市

顺德校区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校区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原顺德市)容桂街道马岗大道33号。据2009年南方医科大学顺德校区管委会信息显示,顺德校区占地面积120万㎡(1800亩),首期工程项目包含教学核心区、行政办公区、运动区等6个区域共22万㎡。校园建筑具有中国古典园林特色。有教学楼5幢、实验楼5幢,现代化多媒体教室、实验室200多间,图书馆1座。另有游泳池、田径运动场、足球场等多项运动设施场地。建有超市、银行、邮局、书店、理发室等生活设施区域。

顺德区

校园环境

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

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在学校建立时创办,有两个图书馆区,分别在校本部和顺德校区。图书馆总面积达到了44661㎡,共有工作人员43人,下面设有学习支持部、文献采编部、参考咨询部、综合业务部、决策信息部、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部和医学情报学教研室六部一室;有2个图书馆馆领导,其中馆长兼党支部书记1人,副馆长1人。南医大图书馆在70多年的校史中也多次更改过馆名,1951年相继命名为东北军区军医学校图书室、第十一军医中学图书室、第十一军医学校图书室;1958年更名为齐齐哈尔医学院图书馆;1962年又改名为解放军齐齐哈尔医学院图书馆;1965年更名为齐齐哈尔军医学院图书馆;1966年又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图书馆,1975年再次更名为第一军医大学图书馆。2004年8月随学校整体转制,改为现名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

人体科学馆

南方医科大学人体科学馆位于南方医科大学八一路(运动场对面),为专业博物馆,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生命科学馆之一。馆展面积1400㎡,收藏展出各类人体解剖、病理和生物标本约2200多件,运用了国家“863”数字人体项目中开发的应用软件和数字人数据库,是南方医科大学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的重要阵地。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以上资料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官网(截至至2024年4月)

历任领导

注:参考资料(截至至2024年4月)

杰出校友

注:参考资料(截至至2024年4月)

参考资料

南方医科大学章程.南方医科大学.2024-05-25

代码查询.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2024-06-04

南方医科大学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2024-05-25

学校简介.南方医科大学.2024-05-25

2023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软科.2024-05-25

学校标识.南方医科大学.2024-05-25

学科建设.南方医科大学.2024-05-28

院系专业.南方医科大学本科招生网.2024-05-25

名人名师.南方医科大学.2024-05-25

2015年获奖荣誉汇总.南方医科大学工会委员会.2024-05-25

我校获授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南医大新闻网.2024-05-25

【校史记忆】追寻红色记忆,学习校史中的党史故事.南方医科大学.2024-05-25

本馆简介.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2024-05-25

2024中国大学排名.软科.2024-05-25

看《长津湖》,遥记70年前的创校历程.微信公众平台.2024-05-25

校报·2021年第十三期(10月31日)第四版·南方医科大学大事记.南方医科大学新闻网.2024-05-28

医学“教科书式”追星,致敬创校史上这些最亮的星.微信公众平台.2024-05-25

【校史记忆】无 悔 的 青 春.南方医科大学.2024-05-25

第一军医大学整体移交广东 更名南方医科大学(组图).新浪网.2024-05-25

三迁校址南粤绽放.微信公众平台.2024-05-25

历史上的今天11月26日.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团委.2024-05-28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和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名单的通知.广东省教育厅.2024-05-25

国家知识产权局 教育部关于确定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2024-05-25

优质健康服务来了!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医院揭牌.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4-05-27

教育部公布第二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4-05-27

我校与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签订深度战略合作协议.南方医科大学.2024-05-27

【羊城晚报】为医疗数据应用铺平技术与法律之路!健康医疗数据治理联盟在穗成立.南方医科大学.2024-05-27

招生专业.南方医科大学本科招生网.2024-05-25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一览表.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2024-05-25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2024-05-29

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2024-05-29

南方医科大学有55家附属医院,创全国高校之最.健康时报客户端 新浪财经.2024-05-29

名师风采.南方医科大学本科招生网.2024-05-25

信息名称: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立项建设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4-05-25

中医药学科优秀人才.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2024-05-25

南方医科大学高天明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医科大学.2024-05-29

教师队伍.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2024-05-29

名师介绍.南方医科大学.2024-05-29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简介.南方医科大学.2024-05-29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简介.南方医科大学.2024-05-29

南方医科大学2021-2022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2024-05-25

我校再增8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南方医科大学.2024-05-29

我校2个项目入选2018年度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南方医科大学.2024-05-29

我校获11项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南方医科大学.2024-05-29

国际交流.南方医科大学本科招生网.2024-05-25

优势学科.南方医科大学人事处.2024-05-25

科研平台.南方医科大学.2024-05-25

本科招生网·学校简介.南方医科大学.2024-05-25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期刊信息.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24-05-25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24-05-25

学报简介.南方医科大学.2024-05-25

南方医学教育.南方医科大学.2024-05-25

【南方日报】南方医科大学瞄准国家需求,紧跟前沿发展 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医学人才.南方医科大学.2024-05-25

高天明教授牵头完成的成果获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2024-05-25

科研成果.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2024-05-25

2022中国大学排名.软科排名.2024-05-25

2022中国大学排名.软科排名.2024-05-25

2022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学排名.毕达留学.2024-05-25

我校荣获多项国家级、省级五四表彰!.南方医科大学新闻中心.2024-05-25

全国“两红两优”揭榜,我校这些集体和个人受表彰!.南方医科大学新闻中心.2024-05-25

南方医科大学人体科学馆简介.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2024-05-25

学校领导班子.南方医科大学.2024-05-25

历任校领导.南方医科大学图库.2024-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