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百色起义

百色起义

百色起义,又叫右江暴动,是1929年12月11日,由邓小平、陈昭礼、张云逸、雷经天、韦拔群等同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组织领导的武装起义。

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新桂系战败后,蒋介石委派俞作柏李明瑞主政广西。为巩固自己的地位,俞作柏、李明瑞请求中共派干部到他们的军政机关协助工作。中共中央利用这一时机,于6月派遣了邓小平带领张云逸、陈昭礼等人前往广西。邓小平等人通过掌握军队和农会,逐渐掌握了左右江地区的一批地方政权。10月,俞作柏、李明瑞不听中共中央的劝阻公开反蒋,不到十天不战而败最终退至左江九州。邓小平和张云逸则分别将南宁市物资和军队带往右江百色。10月末,中共广东省委决定成立前敌委员会,由邓小平担任书记。11月初,中共中央批准在右江区举行起义,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创建右江革命根据地。党组织电召邓小平回上海市汇报工作,邓小平离开后,前敌委员会的工作由陈昭礼负责,准备工作于12月中旬就绪。12月11日,邓小平等人在百色市宣布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同一天,建立了苏维埃政府,邓小平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兼政治委员,张云逸任红七军军长,雷经天任政府主席。几天后,右江各县的苏维埃政府也相继建立,右江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百色起义在武装斗争与农民运动相结合,在建军和土地改革等方面,进行了伟大的尝试,为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党史党建部教授凌海金认为,百色起义是邓小平等人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对中国革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特殊的贡献。

事件背景

1929年3月,蒋介石集团和以李宗仁黄绍竑、白祟禧为首的新桂系军阀之间爆发战争。4月,新桂系失败。6月,蒋介石委派俞作柏李明瑞分别担任广西省政府主席和广西编遣特派员。两人主政广西后,受到各方面制约。蒋介石对他们不放心,派郑介民卢奕农等一批亲信到俞作柏、李明瑞政权和军队担任要职,暗中监视。新桂系也妄图从内部破坏和发难。当时李明瑞从湖北带回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两个师,基本上是李宗仁、黄绍、白崇禧的旧部,成分极为复杂。国民党改组派汪精卫也派人到广西插手活动。加上群众基础薄弱,财政面临极大困难,因而俞作柏、李明瑞政权很不稳固。为巩固自己的地位,俞作柏李明瑞请求中共派干部到他们的军政机关协助工作。中共中央决定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在广西发展革命力量。

1929年6月,中共中央先后派遣了邓小平、张云逸、叶季壮、任远、李干辉、袁振武(袁也烈)、李谦冯达飞等一批干部到广西,由邓小平负责领导。在这之前,到广西工作的还有陈昭礼和龚鹤村等人。陈昭礼担任俞作柏的秘书,龚鹤村担任南宁市警察局长。

俞作柏和李明瑞采纳邓小平的建议开办了广西教导总队,邓小平等人借身份的便利挑选一部分共产党员来担任教官,向青年军官灌输革命思想。教导总队呈现的效果得到李明瑞的认可,于是他任命教导副主任张云逸兼任广西警备第四大队大队长。经过改造和扩充,广西党组织掌握了广西警备第四、五两个大队和广西教导总队。同时,经过中共中央的劝说,俞作柏也答应“开放农运”,并恢复农民协会,由雷经天任主任、韦拔群为副主任。党组织逐渐掌握了左右江地区的一批地方政权。

事件经过

发展组织

召开特委扩大会议

中共广西特委为推动革命发展,原定于9月1日在南宁市南门外的津头村雷经天家召开了特委扩大会议,因等候广东省委代表,推迟至9月10日正式开会。在此次大会通过的《决议案》提出广西党组织今后的政治任务是:夺取广大群众在党的政治领导之下;推翻中国国民党豪绅资产阶级的统治,发动群众一切的斗争;深入土地革命宣传和行动;要以雇农、贫农为主要动力,以中农为同盟者,才能使土地革命斗争深入和胜利;准备武装暴动夺取政权;加紧工农的武装组织,以保证新的革命高潮时取得胜利。此外,大会对士兵运动、共青团与党的关系、妇女运动、城市贫民和学生工作、济难工作等,也提出了具体任务。

公开宣布反蒋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代会结束不久,国民党改组派派人来游说俞作柏李明瑞一起反蒋。俞作柏和李明瑞早有反蒋打算,正踌躇不决时,汪精卫张发奎所部已在行军途中逼迫两人表态。邓小平等人得知后认为俞作柏和李明瑞立足不稳,仓促反蒋必然失败,同时也会打乱中共原有安排。党组织一方面劝阻俞作柏和李明瑞不要轻易出兵,一方面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从城市转向群众基础较好的左右江地区农村,把党在南宁市掌握的武装部队撤到左右江地区去,建立革命根据地。

俞作柏和李明瑞不听劝告,于10月公开宣布反蒋,出兵东征。张云逸以教导总队和警备第四、五大队未训练好、后方需要保卫为理由,建议把这些部队留守南宁。俞作柏、李明瑞同意这一建议,并决定由张云逸担任南宁警备司令和接管南宁军械库等机关。在俞作柏、李明瑞离开南宁后,邓小平等抓紧做好应变准备,,加强对部队进行宣传、教育和改造工作,还特地把所有汽船集中在邕江岸边待命,以便随时调遣。

蒋介石重金收买俞作柏、李明瑞部下,成功分化其队伍。出兵不到十天,俞作柏李明瑞所属部队只剩两个团和留在南宁的部队,反蒋失败。两人带领剩余部队撤回南宁。陈济棠按照蒋介石的命令,派香翰屏、余汉谋、蔡廷三个师入桂,协同吕焕炎的两个旅向南宁逼进。

向右江转移

10月6日,教导总队中没有改造好的军官煽动学员投蒋未果,张云逸连夜带领各党支部领导成员向教导总队学员进行投向革命的宣传,经过一天的宣传教育,最终有500多人愿意跟随共产党进行革命。邓小平当机立断,坚决否定在南宁暴动的主张,果断决策领导党组织掌握的三支部队举行兵变,分兵转移左右江地区,与农民运动相结合,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中共广西军委命令俞作豫率领广西警备第四大队和教导总队从陆路掩护邓小平和中共广西军委乘军械船挺进右江。按照原定计划,把南宁军械库里存放的五六千枝步枪和大批弹药物资装上汽船运走。10月13日,俞作豫率领警备第五大队,护送俞作柏、李明瑞撤往左江地区的龙州(后俞作柏经越南转到香港);第二天,邓小平也率领警卫部队和地方机关干部,乘坐装满武器弹药的军械船,溯右江而上,张云逸等则率领警备第四大队和部分教导总队学员从陆路沿右江岸边掩护军械船前进。

起义准备

百色会合

10月20日,邓小平和张云逸率领水陆两路人马在百色平马镇会合。党委机关设在城中的清风楼内,部队分驻粤东会馆、江西会馆和县衙署等地。

10月23日,邓小平在百色主持召开党委会议,会议决定:公开在部队群众中宣传党的主张,发动群众;整顿、补充部队,实行官兵平等,建立士兵委员会,发扬民主,反对军阀制度,反对贪污反对虐待士兵;组织武装群众,在有工作基础的地方,通过地方党组织,将枪支发给群众,以便进行反霸斗争;继续清洗部队中的反革命分子。

控制右江

为和平控制右江各级政权机构,邓小平宣布张云逸为右江督办,以右江督办公署的名义命令各县县长和警察局长上交地方枪支弹药和各项税款。同时,为迅速控制右江局势,部队还分散到地方发动群众与地主豪绅作斗争,并于10月28日粉碎了广西警备第三大队的叛乱。

建立广西前敌委员会

1929年10月30日,中共广东省委通知广西特委,决定建立广西前敌委员会(后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前委),由邓小平担任书记。前委统一领导左右江地区的党组织和军队。通知还指示第四、第五大队及教导队,立即在左右江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发动广大农民群众深入开展土地革命。

11月初,中共中央批准在右江区举行起义,建立红七军,创建右江革命根据地。邓小平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在百色市清风楼召开前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宣布中共广西前敌委员会成立,由邓小平任书记。会议着重讨论了起义的准备工作,并通过如下决定:在广州起义两周年纪念日——12月11日在百色举行武装起义,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右江苏维埃政府。

会后,前委派龚饮冰前往上海市汇报情况。龚饮冰出发不久,党中央电召邓小平回上海汇报工作。邓小平与陈昭礼、张云逸对右江地区武装起义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后,11月中旬带领几位重要干部离开百色。

准备工作就绪

邓小平离开百色期间,前敌委员会工作由陈昭礼负责。前敌委员会决定以第四大队和教导总队为骨干,以韦拔群、黄治峰领导的右江地区各县农民自卫军为主体,组编为3个纵队。全军共4000多人,其中右江地区各族工农子弟占2/3左右,壮族占半数以上。与此同时,前敌委员会组织力量,起草和印刷有关武装起义的布告、标语、口号、实施政纲和其他宣传品,制作旗帜。至12月上旬,准备工作已就绪。

12月10日晚,前敌委员会派出部队把百色市军政机关中的反动分子和应回避的人员控制起来,并收缴了百色公安局、禁烟局及百色、那坡县、平马、果化等城镇商会和商团的枪支。

正式起义

1929年12月11日,百色城头升起一面镶有铁锤镰刀的红旗。全城家家户户悬挂起鲜艳的红旗或五色纸旗,大街小巷贴满“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中国工农红军”“拥护苏维埃政府”“打倒封建势力”“打倒中国国民党军阀”“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华”“实行土地革命”等革命标语。3000名各族工人、农民、红军战士和市民涌往东门广场,举行集会庆祝百色起义的胜利举行和中国红军第七军的成立。会上,陈昭礼代表前敌委员会发表讲话,正式宣布起义,以及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正式诞生。当天,排以上干部和军部直属队共500多人在红七军军部大厅参加大会,会上宣布红七军的序列和领导人名单,其中邓小平任党代表(后改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任军长,陈昭礼任政治部主任,龚鹤村任参谋长。

百色起义的同日,右江第一届苏维埃代表大会在右江中游的田东县平马镇召开。出席大会的有百色、恩隆、奉议、思林、果德、那马、隆安县、向都、镇结、东兰县凤山县共11个县的农民协会代表和百色市、那坡、田阳区、平马、果化五个镇工会的代表及红七军士兵委员会的代表共80多人。大会一致通过关于成立苏维埃政府的决议和苏维埃政权组织法,并通过选举产生了右江第一届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会由雷经天等11人组成,雷经天为右江苏维埃政府主席。

事件影响

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在右江苏维埃政府成立后的几天内,右江各县的苏维埃政府也相继建立,右江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范围包括右江两岸和红水河以南的地区,有百色、恩隆、恩阳、奉议、思林、果化、隆安、东兰、凤山、向都、镇结等十一个县,以及凌云县的平乐区、南丹县的那地区、都安瑶族自治县的板升乡等,面积四万七千多平方公里,人口一百三十多万,是当时国内较大的革命根据地之一。

群众组织的建立

工会

在右江苏维埃政府成立前,平马镇已成立了五金、土木、苦力、店员、厨房、酒坊、车缝、皮革、理发等九个行业工会。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即成立平马总工会,有会员八百多人。田州总工会在奉议县苏维埃政府成立的同时成立,下辖五金、民船、理发、苦力、雇佣、榨油、屠业、纺织、文教、建筑、茶楼等十一个行业工会,有会员一千多人。工会的主要任务是协助苏维埃政府工作,为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向资本家要求合理的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等。

农会

各地苏维埃政府成立之时,原来的农民协会大多转变为苏维埃政府。苏维埃政府为进一步发动农民起来和地主豪绅作斗争,在各乡村另建雇农工会,作为农村的基本群众组织。

妇女会

随着各级苏维埃政府的建立,各地普遍成立了妇女会。妇女会提倡男女平等,主张实行一夫一妻制,反对封建买卖婚姻和压迫妇女的种种封建礼教。妇女会的任务是宣传党、中国工农红军和苏维埃政府的各项政策法令,动员和组织妇女起来革命,侦察敌情、监视坏分子的活动、慰劳红军、缝制军衣、护理伤员、煮饭、洗衣等,有些妇女还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后来随军长征到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青少年组织

为把广大青少年组织起来,各地建立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作为党的有力助手和党的后备力量。为团结更多的青年,在共青团组织之外还建立了“革命青年会”,成立了少年先锋队、儿童团、童子团等各种少年组织。

文化教育

苏维埃政府实行教育劳动化,创设劳动人民通俗阅报室、劳动人民通俗图书室、劳动人民文化讲习所、劳动人民夜校,提高劳动儿童教育(设立幼稚院),创设劳动人民免费学校,实行男女共同教育,以此作为苏维埃政府实施政纲的一部分。

百色起义后,右江苏维埃政府将右江唯一的一所中学——设在百色的广西省立第五中学改为广西第一劳动中学;东兰县苏维埃政府在县城开办了一所劳动小学,招收工农子弟免费入学学习。教师的生活待遇由苏维埃政府供给。学生的课本由苏维埃政府统一编印。红七军第三纵队的干部和县苏维埃政府的委员常到学校给学生们讲课。在其他一些区、乡,也建立了劳动小学。

为使更多的成年农民学习文化,苏维埃政府开办了各种夜校,开展识字和扫盲运动,不少地区还组织妇女参加夜校学习。文化夜校大多由乡村干部和劳动小学的老师兼任教学工作,每晚工余后学员集中在学校学文化、学政治、唱革命山歌等。

经济工作

苏维埃政府的经济政策是:“整理财政,保护交通及商人贸易,增加农民购买力(这对小商人有利益的),改良徒弟,增高农业生产。”在整理财政方面,废除一切苛捐杂税,改为统一的累进税,即收入低微者交纳税金很轻,而巨商、富农等收入多的人要交更多的税金。

同时,苏维埃政府坚决打击那些囤积居奇、投机倒把、贩卖罂粟、扰乱市场的不法商人,把地主豪绅在那坡、田州等城镇开设的行号店铺封闭没收,把财产分配给工人和贫苦农民。对于工厂和中小商人的正当生产和贸易,坚决保护,鼓励他们发展生产,扩大贸易,活跃根据地的城乡经济。

事件意义

百色起义在武装斗争与农民运动相结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和土地改革等方面,进行了伟大的尝试,为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

百色起义的胜利,是邓小平等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斗争学说和统一战线的策略巧妙地结合起来,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的一个典范。它不是单纯地策动旧军队或是组织工农武装实行暴动,而是通过统一战线,利用合法手段,将群众发动起来,把军队争取过来,等到条件成熟时,不放一枪地建立中国工农红军和地方政权。可说是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史上的一种特殊创造。

百色起义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治党治军的优秀骨干,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增添了重要力量。百色起义为邓小平理论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重要历史渊源。百色起义铸就了“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一切服从党整体利益、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百色起义精神。

相关评价

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党史党建部教授凌海金在《浅析百色起义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重大贡献——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暨百色起义75周年》中评价:“百色起义是继、和之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一次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各族人民反帝反封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等人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对中国革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特殊的贡献。”

现代学者周长山、刘祥学宾长初在《广西通史(全十卷)》中评价:“百色起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壮、汉、瑶各族人民,在祖国南疆树起的一面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鲜艳旗帜。它吸取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的经验和教训,没有在中心城市先举义旗,而是直接把正规军开赴农村,与农民武装会合,先肃清根据地内主要反动势力,然后从容不迫地宣布起义,这就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以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经验。”

现代学者任淮南在《百色起义时期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与启示》中评价:“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发动威震南疆的百色起义,并成功创建右江革命根据地,为推动全国革命走向高潮贡献了重要力量。”

现代学者周健、杨芳芳在《百色起义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评价:“百色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地区进行起义并创建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实践。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团结协作、并肩战斗的优良作风,有效解决了当地的民族问题。虽然当时没有使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概念和名称,但是,当时的许多工作措施和做法都推动着我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后世纪念

百色起义纪念馆

百色起义纪念馆位于右江区城东大道112号,于1999年12 月11 日正式对外开放,展陈内容以百色起义为主题,以邓小平同志在百色的革命活动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战斗历程为主线,以文物为主要展览语言,分为序厅、百色风雷、璀璨群星、浩气长存、伟人足迹五大部分。馆藏文物有 3973件(套),其中一级文物3件(套)、二级文物39件(套)、三级文物724件(套)、一般文物3207件(套)。

百色起义纪念碑园

百色起义纪念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百色城东后龙上,1984年建碑,碑高23.9m,形似直刺苍穹的红缨枪和大刀。碑座正面、背面和两侧分别为邓小平同志亲笔题词、纪事碑文和汉白玉浮雕,是全国首批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位于右江区解放街39号,是百色起义时总指挥部所在地,原为百色粤东会馆,始建于清代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会馆坐西向东,以前中后三大殿为主轴,两侧配以相对称的厢房和廊庑,占地面积2331平方米,建筑面积2661平方米。1977年8月17日,邓小平同志为军部旧址题写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旧址于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命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百色起义纪念日

12月11日是共产党派邓小平、张云逸来广西领导百色起义的纪念日。

相关作品

油画作品

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

百色起义部队后来去哪儿了.新华网.2025-04-25

《百色:“百色起义·红色广西”精品线路 | 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官网.2023-11-19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官网.2023-11-19

《百色起义》.豆瓣电影.2023-11-19

《壮剧《百色起义》重温峥嵘岁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官网.2023-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