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穆罕默德·赛义德·萨哈夫

穆罕默德·赛义德·萨哈夫

穆罕默德·赛义德·萨哈夫(阿拉伯名:محمد سعيد الصحاف,英文名:Muhammad Saeed al-Sahhaf;)1940年7月30日出生于巴比伦省希拉 (Hilla) 市,曾任伊拉克外长,2021年3月6日去世。

1963年萨哈夫加入社会复兴党,先担任负责伊拉克广播部门的官员,接着出任驻缅甸、瑞典意大利联合国大使。1992年-2001年4月任外长职务,后被任命为新闻部长(至2003年4月)。萨哈夫是个什叶派穆斯林,在伊拉克自1968年以来一直掌权的逊尼派为主的政府中,他是为数不多的一个来自萨达姆·侯赛因故乡基克里特以外的高级官员。萨哈夫是伊拉克历史上任期最长的外交部长(截至2021年3月)。

萨哈夫在整个伊拉克战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萨哈夫在他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现尤为突出,他以严厉侮辱占领军并以雄辩的语言描述他们而闻名。其中用词包括:毒药、虱子、雇佣兵、恶棍等。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穆罕默德·赛义德·萨哈夫出生于巴格达以南卡尔巴拉附近的希拉,他就读于巴格达大学,攻读的是新闻专业,毕业后打算当一名英语教师,但在1963年加入社会复兴党之后放弃了教师职业。

从政经历

1963年加入社会复兴党,先后担任负责伊拉克广播部门的官员,接着出任驻缅甸、瑞典意大利联合国大使。1992年接任阿齐兹的外长职务直到2001年4月,1998年参与了驱逐联合国在伊拉克的武器核查员。2001年4月因为萨达姆长子乌代·侯赛因的报纸对其进行批评,萨达姆解除了萨哈夫的外交部长职务将其改任新闻部长,让他掌管新闻部,萨哈夫接受新工作后,把乌代的报纸停刊了几个星期。萨哈夫成为新闻部长后,成立了一个“意见委员会”,由萨达姆·侯赛因总统签署,成员包括高级学者和知识分子。在他的主持下每周开会。在2003年巴格达陷落那天的最后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萨哈夫宣布美国士兵正在巴格达的城墙上自杀,人数达数千人。

战后经历

在2003年美国对伊拉克的入侵期间,萨哈夫负责指挥了媒体战。伊拉克政权垮台后,但他并未被通缉,因为他选择向美国占领军自首,并且很快就被释放了。随后,他以私人身份前往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根据该国总统谢赫扎耶德的指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还特地派出飞机将他及其家人接到那里。

2021年3月6日萨哈夫去世。

个人生活

萨哈夫的父亲是卡迪姆·萨哈夫 (Kadhim Al-Sahhaf),他有三个孩子,齐亚德、奥萨马、达夫。

人物特点

侮辱雄辩

萨哈夫以严厉侮辱占领军并以雄辩的语言描述他们而闻名;美联社记者列举了萨哈夫常用的“俗”词,如“雇佣兵”、“歹徒”、“蠢货”、“小丑”等。然而,萨哈夫并非只是一个会骂街的粗俗之人。他早年教过英文,还担任过8年的外交部长。萨哈夫以粗俗而富有挑衅性的言辞嘲讽和反击美国及其盟友,他用古老的侮辱性语言来描述侵略者,而整个地区的评论家们都在争论这些侮辱性语言的含义,并仔细查阅字典。萨哈夫本人在接受采访时也对自己的用语作出了解释。他说:“对于那些用炸弹轰炸我们人民的罪犯来说,仅仅侮辱他们是不够的,我对此感到非常抱歉。”

勇敢冷静

萨哈夫非常勇敢,他毫不畏惧地抛头露面,与其他伊拉克领导人截然不同。他四处奔波,亲自带领记者们参观被炸现场。萨哈夫显得异常冷静,即便他真的感受到压力,也未曾流露出一丝痕迹。他身着一袭橄榄绿军装,头戴贝雷帽的萨哈夫,在记者们面前滔滔不绝地发表着言论。他运用着生动的手势、浅显易懂的语言和丰富的词汇,将美国人斥为“流氓强权”。在巴格达战火纷飞之际,萨哈夫甚至不忘向记者们表达歉意。

孤军奋战

萨哈夫始终独自面对记者们的询问,萨哈夫展现出了顽强不屈、抗战到底的精神,然而,他的言辞中也开始透露出一种愈发孤独的气息。伊拉克政权之所以让他独自站在台前,是因为作为一个“外人”,他在政权眼中是最可以轻易舍弃的“卒”。

绰号

萨哈夫以其在战前和战中的浮夸和不切实际的宣传广播而闻名。在美国,美国记者和电视观众称呼他的名字为“巴格达鲍勃”(Baghdad Bob)。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他还获得了“滑稽阿里”(Comical Ali)绰号。

经典发言

中东的很多媒体也对萨哈夫发言充满了兴趣。沙特阿拉伯的一家报纸甚至在头版头条写道:“尽管美国军队的巡航导弹不停地轰炸伊拉克,但萨哈夫的‘语言导弹’也快震碎联军领导人的鼓膜。”还有一家黎巴嫩的报纸表示,电视观众们一看到萨哈夫就兴趣浓厚,他们都想听萨哈夫既搞笑又刺激的语录。语录摘选:

  ——“他们(美军)在伊拉克根本没有立足之地。我们会用子弹和鞋来欢迎他们的。”

  ——“这群雇佣兵(歹徒、蠢货、小丑、异教徒、国际流氓)……”

  ——“拉姆斯菲尔德是最令人鄙视的动物、是一个大骗子……”

  ——“非常抱歉,我使用这样(粗俗)的语言……对于那些用炸弹来轰炸我们人民的罪犯来说,这种侮辱根本不够。”

  ——“几位勇敢的当地农民不畏强暴,奋勇击落了两架‘AH-64武装直升机’直升飞机,并抓获两名美国军队飞行员。”

  ——“今天晚上,伊拉克军民就会对入侵机场的美英联军采取‘非常规’性打击。”

  ——“也许,爆炸声打扰了你们。你们是伊拉克的贵宾和朋友,但伊拉克必须对付这些外国来的恶棍。”

  ——“我的作用就是告诉大家真相,萨达姆仍然在位,布莱尔和布什不过是牛仔和战犯而已,伊拉克人民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美军必须投降,否则将被烧死在他们的坦克内……他们已被困在了城内,后路已被堵死!”

  ——“美国军队已陷入‘歇斯底里’的绝望境地,只能靠屠杀来恐吓伊拉克人民。”

  ——“联军对我们的这种军事打击,影响微乎其微,今后也是如此。”

相关事件

萨哈夫玩偶

萨哈夫在美国入侵伊拉克期间名声大噪,促使美国玩县公司推出了一款与他类似的玩偶,用阿拉伯语说话并重复他的一些著名短语,包括:"巴格达没有美国异教徒”和"我们的初步估计证实所有美国人都已被杀”。

人物影响

萨哈夫,作为伊拉克战争期间的新闻发言人,成为了伊拉克政府和阿拉伯民族立场、情感的象征。

伊拉克在美伊宣传大战中占据上风。而作为伊拉克政府代言人,萨哈夫功不可没。对于“萨哈夫现象”,许多阿拉伯国家的报纸不仅大幅报道,还撰文分析。总部设在伦敦的沙特阿拉伯报纸《中东日报》3日刊登了一篇题为《“战斧”式导弹轰炸巴格达,萨哈夫导弹震聋联军耳》的文章。黎巴嫩《使者报》专栏专家费萨尔·萨勒曼则在文章中分析说:“电视观众对萨哈夫说的内容其实并不太感兴趣,他们只是特别想听一听他那有趣的词语。”

他对待美国人的方式,以及他对美国人傲慢自大态度的有力反击,都让伊拉克的人们感到非常受鼓舞。

人物评价

萨哈夫以对联军的尖酸刻薄的侮辱而闻名,因为他的术语包括骗子、投毒者、雇佣兵、恶棍等。(alguardian网评)

伊拉克新闻部长萨哈夫的面孔在全球家喻户晓。作为新闻部长,他是萨达姆·侯赛因政权的口舌,在全球媒体展示巴格达危在旦夕之际,他还得对事态作乐观的评估。(英国英国广播公司评)

法新社记者希克马特·谢伊夫评论说:“(他)喜欢嘲讽,有知识分子的气质,虽然语言略显粗俗,却在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群中相当有市场。”(法新社记者评)

参考资料

Muhammad Saeed al-Sahhaf.dead-people.2024-04-26

محمد سعيد الصحاف.marefa.2024-03-15

شاهد : سبب وفاة محمد سعيد الصحاف عن عمر يناهز الـ80 عامًا اليوم.cairo-times.2024-03-15

人物写真:伊拉克新闻部长萨哈夫其人其事(图).新浪.2024-05-22

About: Muhammad Saeed al-Sahhaf.dbpedia.2024-03-15

وكالة البوصلة للأنباء.albosala.2024-03-15

Mohammed Saeed al-Sahaf, face of Iraqi government.CNN.2024-03-15

محمد سعيد الصحاف.. شهادة منصف.ahewar.2024-03-15

وفاة وزير الإعلام العراقى الاسبق محمد سعيد الصحاف.alguardian.2024-03-15

伊新闻部长萨哈夫“妙语”讽刺美国成“明星”.新浪网.2024-03-15

"Comical Ali" on Arab TV after US questioning.中国日报网.2024-05-22

Baghdad Bob Quotes.liveabout.2024-04-07

伊新闻部长萨哈夫——“语言导弹”震破美英耳膜.新浪网.2024-05-22